二十、泰山比武
關燈
小
中
大
沐瑩施輕功追上了陳志成把他抱住。
勸道:“人生天地間,父母之仇一定要報。
但是要報仇,必須做準備。
要有壓過仇人的武功。
像你這樣去報仇,仇能報得了嗎?你沒聽說夫差立庭傳呼,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嗎?夫差、勾踐,才是真想報仇者。
” 陳志成稍清醒了些:“這兩個故事,老師都給我講過。
隻是,我父母死得這樣慘,殺我父母的仇人卻得意人間,為人子者怎麼受得了呢?” 沐瑩哭了:“成弟被殺的隻是父母,沐瑩被殺的卻是全家。
我和你比,仇更深、恨更大,我就是為了報仇,才厚顔活下來,才潛心練武。
勾踐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才大仇得雪,我們報仇何急在一時呢?” 陳志成問:“沐大哥,你真有全家被殺的大仇未報嗎?你武功這麼好,何不去找仇人?” 沐瑩道:“我全家二十多口,均被敵人殺害了,僅我一人逃出來,想起全家天慘死,我就仇恨煎心,寝食難安,此仇我怎能不報呢!?我茹苦含辛,學習武功,就是為了滿雪深仇!可是,唉……我至今還不知仇人是誰?” 陳志成拭了淚:“沐大哥,尋不到仇人,那怎麼辦?” 沐瑩想了想:“殺壞人。
我想,殺害我家的仇人,一定是壞人。
我想象中的這個人,像殺你父母的這個人一樣,也是個無惡不做的野心家。
他是為了在武林稱王稱霸,才想學我家的公孫越女劍法的。
” 陳志成冷靜下來,想了想道:“對。
對這樣的人,必須有絕頂武功才能報仇。
沐大哥,我跟着你學武功好嗎?” 術瑩道:“好。
我們葬了嬸母,走吧!” 沐瑩和陳志成用劍挖坑。
東方紅道:“我到前邊去看看雲英他們……”說着提劍跑去。
沐瑩和陳志成葬了陳夫人,拜别廬墓,向前走去。
他們以為一會兒就會追上東方紅他們,可是走了幾裡地也沒遇上他們,也沒遇上假教主和黑衣人。
“我們到哪裡去找他們呢?”沐瑩想:“茫茫大地,找幾個人是不好找的。
我對東方叔叔吐露過去定州找李叔叔和王嬸嬸的事,他們也許到那裡去找我。
”他決定先去定州給李文謙和王玉英療毒。
想到定州,想到李叔、王嬸,很自然地想到碧蓮。
碧蓮不知到哪裡去了?想到碧蓮不知去處。
他自然地想到一首詩。
這首詩是唐詩人崔護寫的。
詩為: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傳說這首詩的作者崔護,在這首詩裡寫出了自己的感遇。
定州唐代叫博陵,崔姓是博陵望族。
崔護是崔姓的一個宦門公子,有一次去春遊,在一個開滿桃花的農家一院裡,看見一個面似桃花的美麗姑娘,崔護與這姑娘一見鐘情。
第二年桃花開的時候,崔護到那個小院前徘徊,希望還能見着那姑娘,可是滿院桃花依舊盛開,小院裡的姑娘已經不見了。
崔護在院前怅惘良久,題了這首詩以寄情。
沐瑩想:我與碧蓮分别已經一年了,碧蓮妹不知此刻在何處?一個女孩子,隻身在外漂泊,又艱苦、又危險,她不都是因為我嗎?我一定把碧蓮當親妹妹,善待她。
他邊想着,沉默不語。
他思念碧蓮,眼前就映現碧蓮那玲珑可愛的倩影。
他忽然忘了情,輕輕吟起那首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不知……” “沐大哥!你叨咕什麼?”陳志成問道:“你說的‘人面不知何處去’,‘人面’指什麼?” 陳志成這一問,沐瑩才知自己方才忘情失态。
趕快道:“沒什麼。
我是随便想起兩句詩,并無所指,吟着消遣的。
” 陳志成天真地道:“你是想起了哪個姑娘吧?是不是想起了潘彬彬?” 沐瑩趕忙掩飾道:“不是。
我是随便吟着玩兒的,并不是想起了誰。
” 陳志成道:“聽我娘說那潘彬彬是好姑娘,她人美,開朗,知書識字,還會武功,和沐大哥真是珠聯璧合,金玉其相,你不喜歡她?” 沐瑩道:“喜歡。
常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彬彬那樣的姑娘我怎麼不喜歡呢?但是……” 陳志成道:“‘但是’什麼呢?喜歡就該……詩經不是說‘關關睢鸠,在河之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帷幄思服’嗎?” 沐瑩道:“成弟,你了解潘彬彬?令尊被殺前,你不是在臨晉學文學武嗎?” 陳志道:“我了解。
我回來後,我娘對我說過。
另外,憑直覺我也知道潘姐姐好。
因為她若不好,我姐姐不會冒險跟她走的。
我姐姐的學識、武功可比我好多了。
不是奇女子,我姐姐不會傾心結交她的。
從我姐姐和她交朋友,我就知道她一定是值得‘帷幄思服’的好女子。
” 沐瑩道:“其實彬彬也是孤兒,也很苦。
的确她很好,從小在方景純家長大,卻能夠出污泥而不染,因救我從方家跑出來……” 陳志成想了想,忽然問:“東方叔叔那女兒也不錯呀,東方叔叔他們到哪裡去了呢?” 沐瑩道:“東方叔叔他們父女浪迹萍蹤,可不好找,她們是遊串賣藝的,五湖四海到處都去。
定州若是找不到他們,就不好找了。
” 陳志成道:“那個韓五哥呢?也和他們是一塊的嗎?” 沐瑩道:“韓五原來底子很不正,他采花,我們捉了他又饒了他。
他幡然悔悟欲洗心革面,此次是他自願來援你家。
他先惡後善,還算好了。
” 陳志成道:“看樣子,他是真心知悔了。
人走錯一步路是難免的,隻要迷途知返就好。
” 沐瑩道:“當然。
屈原先生就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吞将返’,除了權欲熏心,勢欲熏心之人,多數人都會悔自己的錯誤的,那怕自己死時方悔呢,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鳥之将亡,其鳴也哀’,隻有像曹操那樣的權欲狂,才‘孟德做事,從來不悔’,為了那個‘權’字,殺了那麼些人……” 陳志成道:“沐大哥的仇人,志成的仇人,大概都是曹操這種人。
” 沐瑩道:“成弟比喻得很對,我們的仇人,其奸詐,其殘忍,其權欲,正如曹操這種人。
” 陳志成受了誇,很高興,又順道:“沐大哥,世上有沒有财欲熏心,色欲熏心的人呢?” 沐瑩想到:自己的心裡确實愛着幾個姑娘,不禁臉紅了。
但他說道:“當然有。
那些髒官、強盜、奸商不是财欲熏心嗎?那些采花賊、重色傾國的昏君,不是色欲熏心嗎?不是有财迷心竅、色迷心竅的說法嗎?不過這些人,也許有心竅開的時候。
” 陳志成到底年少,和沐瑩一談話,把失親的悲痛已壓下了。
聽了沐瑩的議論,他笑着道:“對呀!對呀!那個韓五兄不是心竅開了嗎?” 沐瑩也笑了。
二人一路說話,頗不寂寞。
走了六七日到了定州。
沐瑩向人打聽開镖局的王家,王家聲名顯赫,人人皆知。
找到了王家,沐瑩投帖拜谒。
王玉英的父親王老镖頭接待了沐瑩和陳志成。
見禮寒喧罷,沐瑩問:“王老前輩,近日,貴親李文謙叔叔、王玉英嬸,可曾到貴府來過嗎?” 王老镖頭道:“來過,在此住了不少日子,等着沐少俠來為他們療毒。
可是久等沐少俠不至,于前天被他一個叫張榮、一個叫宋振亮兩個徒弟、和我甥女碧蓮接走了。
” 沐瑩一聽到碧蓮驚喜地問:“王老前輩,我李叔叔他們是我碧蓮妹接走的?她來過了!她好嗎?” 王老镖頭笑笑道:“沐少俠請鎮定,碧蓮不來過,怎麼把他父母接走呢?――她很好。
” 沐瑩發覺自己太激動了,不禁臉一紅,鎮定了一下,才對老
勸道:“人生天地間,父母之仇一定要報。
但是要報仇,必須做準備。
要有壓過仇人的武功。
像你這樣去報仇,仇能報得了嗎?你沒聽說夫差立庭傳呼,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嗎?夫差、勾踐,才是真想報仇者。
” 陳志成稍清醒了些:“這兩個故事,老師都給我講過。
隻是,我父母死得這樣慘,殺我父母的仇人卻得意人間,為人子者怎麼受得了呢?” 沐瑩哭了:“成弟被殺的隻是父母,沐瑩被殺的卻是全家。
我和你比,仇更深、恨更大,我就是為了報仇,才厚顔活下來,才潛心練武。
勾踐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才大仇得雪,我們報仇何急在一時呢?” 陳志成問:“沐大哥,你真有全家被殺的大仇未報嗎?你武功這麼好,何不去找仇人?” 沐瑩道:“我全家二十多口,均被敵人殺害了,僅我一人逃出來,想起全家天慘死,我就仇恨煎心,寝食難安,此仇我怎能不報呢!?我茹苦含辛,學習武功,就是為了滿雪深仇!可是,唉……我至今還不知仇人是誰?” 陳志成拭了淚:“沐大哥,尋不到仇人,那怎麼辦?” 沐瑩想了想:“殺壞人。
我想,殺害我家的仇人,一定是壞人。
我想象中的這個人,像殺你父母的這個人一樣,也是個無惡不做的野心家。
他是為了在武林稱王稱霸,才想學我家的公孫越女劍法的。
” 陳志成冷靜下來,想了想道:“對。
對這樣的人,必須有絕頂武功才能報仇。
沐大哥,我跟着你學武功好嗎?” 術瑩道:“好。
我們葬了嬸母,走吧!” 沐瑩和陳志成用劍挖坑。
東方紅道:“我到前邊去看看雲英他們……”說着提劍跑去。
沐瑩和陳志成葬了陳夫人,拜别廬墓,向前走去。
他們以為一會兒就會追上東方紅他們,可是走了幾裡地也沒遇上他們,也沒遇上假教主和黑衣人。
“我們到哪裡去找他們呢?”沐瑩想:“茫茫大地,找幾個人是不好找的。
我對東方叔叔吐露過去定州找李叔叔和王嬸嬸的事,他們也許到那裡去找我。
”他決定先去定州給李文謙和王玉英療毒。
想到定州,想到李叔、王嬸,很自然地想到碧蓮。
碧蓮不知到哪裡去了?想到碧蓮不知去處。
他自然地想到一首詩。
這首詩是唐詩人崔護寫的。
詩為: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傳說這首詩的作者崔護,在這首詩裡寫出了自己的感遇。
定州唐代叫博陵,崔姓是博陵望族。
崔護是崔姓的一個宦門公子,有一次去春遊,在一個開滿桃花的農家一院裡,看見一個面似桃花的美麗姑娘,崔護與這姑娘一見鐘情。
第二年桃花開的時候,崔護到那個小院前徘徊,希望還能見着那姑娘,可是滿院桃花依舊盛開,小院裡的姑娘已經不見了。
崔護在院前怅惘良久,題了這首詩以寄情。
沐瑩想:我與碧蓮分别已經一年了,碧蓮妹不知此刻在何處?一個女孩子,隻身在外漂泊,又艱苦、又危險,她不都是因為我嗎?我一定把碧蓮當親妹妹,善待她。
他邊想着,沉默不語。
他思念碧蓮,眼前就映現碧蓮那玲珑可愛的倩影。
他忽然忘了情,輕輕吟起那首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不知……” “沐大哥!你叨咕什麼?”陳志成問道:“你說的‘人面不知何處去’,‘人面’指什麼?” 陳志成這一問,沐瑩才知自己方才忘情失态。
趕快道:“沒什麼。
我是随便想起兩句詩,并無所指,吟着消遣的。
” 陳志成天真地道:“你是想起了哪個姑娘吧?是不是想起了潘彬彬?” 沐瑩趕忙掩飾道:“不是。
我是随便吟着玩兒的,并不是想起了誰。
” 陳志成道:“聽我娘說那潘彬彬是好姑娘,她人美,開朗,知書識字,還會武功,和沐大哥真是珠聯璧合,金玉其相,你不喜歡她?” 沐瑩道:“喜歡。
常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彬彬那樣的姑娘我怎麼不喜歡呢?但是……” 陳志成道:“‘但是’什麼呢?喜歡就該……詩經不是說‘關關睢鸠,在河之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帷幄思服’嗎?” 沐瑩道:“成弟,你了解潘彬彬?令尊被殺前,你不是在臨晉學文學武嗎?” 陳志道:“我了解。
我回來後,我娘對我說過。
另外,憑直覺我也知道潘姐姐好。
因為她若不好,我姐姐不會冒險跟她走的。
我姐姐的學識、武功可比我好多了。
不是奇女子,我姐姐不會傾心結交她的。
從我姐姐和她交朋友,我就知道她一定是值得‘帷幄思服’的好女子。
” 沐瑩道:“其實彬彬也是孤兒,也很苦。
的确她很好,從小在方景純家長大,卻能夠出污泥而不染,因救我從方家跑出來……” 陳志成想了想,忽然問:“東方叔叔那女兒也不錯呀,東方叔叔他們到哪裡去了呢?” 沐瑩道:“東方叔叔他們父女浪迹萍蹤,可不好找,她們是遊串賣藝的,五湖四海到處都去。
定州若是找不到他們,就不好找了。
” 陳志成道:“那個韓五哥呢?也和他們是一塊的嗎?” 沐瑩道:“韓五原來底子很不正,他采花,我們捉了他又饒了他。
他幡然悔悟欲洗心革面,此次是他自願來援你家。
他先惡後善,還算好了。
” 陳志成道:“看樣子,他是真心知悔了。
人走錯一步路是難免的,隻要迷途知返就好。
” 沐瑩道:“當然。
屈原先生就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吞将返’,除了權欲熏心,勢欲熏心之人,多數人都會悔自己的錯誤的,那怕自己死時方悔呢,常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鳥之将亡,其鳴也哀’,隻有像曹操那樣的權欲狂,才‘孟德做事,從來不悔’,為了那個‘權’字,殺了那麼些人……” 陳志成道:“沐大哥的仇人,志成的仇人,大概都是曹操這種人。
” 沐瑩道:“成弟比喻得很對,我們的仇人,其奸詐,其殘忍,其權欲,正如曹操這種人。
” 陳志成受了誇,很高興,又順道:“沐大哥,世上有沒有财欲熏心,色欲熏心的人呢?” 沐瑩想到:自己的心裡确實愛着幾個姑娘,不禁臉紅了。
但他說道:“當然有。
那些髒官、強盜、奸商不是财欲熏心嗎?那些采花賊、重色傾國的昏君,不是色欲熏心嗎?不是有财迷心竅、色迷心竅的說法嗎?不過這些人,也許有心竅開的時候。
” 陳志成到底年少,和沐瑩一談話,把失親的悲痛已壓下了。
聽了沐瑩的議論,他笑着道:“對呀!對呀!那個韓五兄不是心竅開了嗎?” 沐瑩也笑了。
二人一路說話,頗不寂寞。
走了六七日到了定州。
沐瑩向人打聽開镖局的王家,王家聲名顯赫,人人皆知。
找到了王家,沐瑩投帖拜谒。
王玉英的父親王老镖頭接待了沐瑩和陳志成。
見禮寒喧罷,沐瑩問:“王老前輩,近日,貴親李文謙叔叔、王玉英嬸,可曾到貴府來過嗎?” 王老镖頭道:“來過,在此住了不少日子,等着沐少俠來為他們療毒。
可是久等沐少俠不至,于前天被他一個叫張榮、一個叫宋振亮兩個徒弟、和我甥女碧蓮接走了。
” 沐瑩一聽到碧蓮驚喜地問:“王老前輩,我李叔叔他們是我碧蓮妹接走的?她來過了!她好嗎?” 王老镖頭笑笑道:“沐少俠請鎮定,碧蓮不來過,怎麼把他父母接走呢?――她很好。
” 沐瑩發覺自己太激動了,不禁臉一紅,鎮定了一下,才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