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毒解功複
關燈
小
中
大
沐瑩本來情緒低沉,但擡眼望山峰,隻見從盡染的層林望去,一個茫蒼蒼的山峰,插白雲藍天。
雖未登山峰,也頓感心曠神怡。
心想,“‘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人之命運也該任其自然。
當如哲人,聽從造化,生而何歡,死而何懼?”這樣想,對此次求藥未遂,也就沒有失意感了。
他說道:“杜甫的《望嶽》詩,就是寫的登泰山吧?那首詩很别緻,從幾個方面寫了泰山的高和大,我特别喜歡這首詩。
” 武先生道:“這首詩是山的千古絕唱。
”他吟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隔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眦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齊魯青未了’寫山之大和高‘陰阻隔昏曉’、‘蕩胸生層雲’、‘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專寫山之高;‘造化鐘神秀’寫山之美,‘決皆入歸鳥’寫山之高和奇,不怪人稱杜甫為詩聖,讀了短短這幾句詩,一幅高大、雄偉、壯美的泰山圖。
便呈現在眼前。
” 沐瑩道:“杜甫是詩聖,吳道子是畫聖,王羲之是書聖,我也聽說過棋聖、琴聖,有沒有劍聖呢?” 武先生想了想道:“我想應該有,不過稱得上劍聖之人世上真寥若晨星。
我認為稱的上劍聖之人,必須對各家劍法和對劍這種兵器有獨到之研究,而且本身,無論劍法、劍術都得壓倒群倫。
” 沐瑩道:“伯父認為當今之世,誰夠得上‘劍聖’二字呢?” 武先生搖頭:“當今使劍之人,雖然不匮高手,但稱劍中聖手,還是難窺藩籬。
你令尊沐臨風大哥,已界劍聖邊緣,可惜……不過後來居上,青勝于藍,現在沒有劍聖,未見得将來沒有。
以賢侄的悟性,學了家傳劍法再到江湖曆練數年,精研天下名派劍法,以補充和豐富自己的劍法,也許就成為劍聖的。
” 沐瑩謙遜道:“小侄陋質庸才,豈敢作非分之想?隻求能學一種壓倒仇家的劍法,能為親人報仇,于願足矣。
”他雖這樣說,心裡對“劍聖”,很羨慕。
武先生道:“事在人為,賢侄無意功名,在劍術上多努力。
” 沐瑩不語。
二人邊說邊找,坡上多是些花草之類,未見什麼奇異生物。
二人翻過山梁,又向一個山谷走去。
武先生道:“深山老林間,多靈芝、何首烏之類解毒藥,我們分開找。
” 沐瑩點頭,與武先生異向行去。
時當深秋,正是“定是嚴霜醇似酒,遂叫楓葉醉如花”的時候。
這山谷各種樹木雜生。
有的樹,已經“霜葉紅于二月花”了,有的樹“黃葉經秋正紛紛”,那些松杉柏桧之類,卻青翠欲滴。
沐瑩正沿谷坡尋找,忽然看見一個灌木叢上,長着一種玲珑透紅的小果。
沐瑩覺得這種小果很可愛,就奔那灌木叢走去。
他到了那灌木叢跟前,正要伸手摘一個果子,忽然樹叢一動,一隻豹子從灌木叢中跳出來。
豹子張牙舞爪,直撲沐瑩。
沐瑩一驚。
學武之人,變應很快,見豹子撲來,敏捷出手,寶劍一挺,刺向豹子。
這豹子撲勢很猛,身體難收,見寶劍對着它,隻脖子偏了偏,前頸仍碰在劍尖上。
可是沐瑩毫無内力,隻靠豹子的沖呼劍才刺入頸子,刺得不深,豹子負疼,頸子一甩,雖然劍刃将豹子頸項豁開,但沐瑩手中的寶劍把持不住,飛出三丈多高,然後掉下,沐瑩正想過去接劍,不意林中閃出一個高大和尚,伸手将寶劍接住,拿着欣賞、把玩。
沐瑩不禁一呆。
這時候豹子雖被寶劍在脖子上豁開一個長口,但仍未死。
他紅了眼睛,瘋狂向沐瑩撲來。
沐瑩既無内力,又赤手空拳,驚恐萬分。
豹子頸項血似湧泉,但獸性大發,“嗷嗷”吼叫着,張着血盆大口,露着森森白牙向沐瑩猛撲,眼看就要撲到沐瑩身上,兩個利爪撕開他的胸膛,血盆大口咬住他的脖頸。
突然高大和尚身子一動,已到了豹子跟前,左手迅捷無比地抓住了豹子尾巴,稍一用力,就将豹子向後拖了四五步,救了沐瑩的性命。
豹子這種猛獸,它的尾勁很大,尾巴一剪,能将人畜擊倒。
它尾巴被攥用力一甩,想甩脫尾巴,掉頭反撲。
但莽和尚力很大,他手握得很緊,将豹子尾巴捋脫了一層皮,但他仍未松手,索性攥緊了一掄,将豹子掄了一圈兒。
豹子怒甚,回頭反噬,莽和尚右手執劍,向下一揮,“咔嗤”一聲,将豹子的頭劈開。
莽和尚松了左手,讓豹死在地上,連贊:“好劍!好劍!” 沐瑩對莽和尚行禮:“謝大師父相救!” 莽和尚掉頭欲走:“我自打我的豹,謝什麼?真羅嗦。
” 沐瑩愣了,不知說什麼好。
芬和尚揮手道:“你已經羅嗦過了,為什麼還不走?” 沐瑩望着莽和尚,嗫嚅着道,“大師父接去之劍,乃小生防身之器,深山猛獸頗多,請大師還我!” 莽和尚斜着大眼睛看着沐瑩,“你這小子忒小氣,本僧救了你的命,連一口劍也舍不得……” 沐瑩看出這和尚莽不講理,幹着急,無可奈何,隻得哀求道:“此劍乃小生替一個姑娘代管之物,此時防身又離不開它,請大師父慈悲還給小生為盼!” 莽和尚瞪起眼:“我這劍又不是拿自你手,你對我羅嗦什麼?你讨劍,去向豹子讨!” 沐瑩知道此劍難讨,但此劍又是先父遺物,不能不讨,拉住他的衣服連連施禮道:“大師父慈悲,大師父慈悲!此劍是小生的性命,大師父若不還小生此劍,小生就絕不放大師走!”說着跪在地上。
莽和尚掙了掙身子,未掙脫沐瑩的手,大怒道:“你這後生好沒道理,本僧此劍是豹子贈的,你為何老纏着我要?真是豈有此理!” 沐瑩也急了,仍拉着和尚衣服不放。
莽和尚一晃身,“咔嗤”一聲衣服斷了,邊擺弄着寶劍,哈哈大笑着揚長而去。
沐瑩喊叫着追去:“大師父!還我劍!大師父――!” 沐瑩正在迫莽和尚,忽然武先生從斜刺裡走來。
沐瑩一見武先生急喊:“伯父,這位大師父搶了我的寶劍……” 武先生聽了,大急,立即去追莽和尚。
可是那莽和尚輕功也很了得。
他幾個飛縱,就與武先生拉開了距離。
當然武先生全力施為,會很快趕上莽和尚,他要兼顧既無輕功、又無内力的沐瑩,所以不敢快追。
莽和尚見人追來縱跳如飛,一直向北跑進一個大寺院。
武先生看見莽和尚跑進那個寺院便急忙追去。
二人跑到寺院跟前,武先生猶豫了一下就去敲門。
可是敲了許久,裡邊毫無動靜,武先生怕莽和尚從後門逃走,飛身縱入院裡,給沐瑩開了山門,領沐瑩直奔大殿。
大殿裡隻有十八羅漢塑像,空寂無人。
二人穿過大殿到了一個寬敞的大院。
這個大院的主房是五間正房。
房前有數株挺拔的梧桐,如蓋的樹冠下有一張石床,上面躺着個清-老僧,睡得正酣。
二人走近老僧。
老僧打了個呵欠道:“二位施主越牆而入,到敝寺有何見教?無事趕快走,别攪我清睡。
” 武先生拱手道:“大師,我們無奈擅闖山門,打攪了大師清修,請原諒!” 那老僧一陣冷笑。
武先生一愣,問道:“大師,笑什麼?” 老僧道:“我想起‘身同繭縛,事笑魚忙’這句話,見你們這樣匆匆奔走,空留腿腳,是以發笑。
” 武先生進寺,不見莽和尚的影子,隻見這高傲和尚,語含諷刺,态度揶揄,氣憤道:“你無非是笑我們俗,我看你們僧人,也強不了多少。
” 老僧不說話,翻了個身,閉上眼睛,自言自語地念道:“綠楊芳草春風岸,高卧橫眠得自由……” 沐瑩恨恨道:“哼!什麼‘高卧橫眠得自由’,口裡标着清高,行事卻無比卑污。
” 沒見老僧身子動,已立在沐瑩身前,一伸手抓住了沐瑩的肩部:“說!憑什麼說我們卑污!” 沐瑩不懼,挺然對老僧:“你們不卑污,為何指使人搶我的劍?” 老僧道:“請你把話說明白,老衲何時指使誰搶了你的寶劍?!” 冰瑩道:“什麼時候、指使誰搶,你心裡清楚,何用我說?” 老僧雙手合什:“阿彌陀佛,老衲平生無貪無欲,不伎不求,何曾指使人搶過你的寶劍?” 武先生道:“方才貴寺的一個大師父,搶了我賢侄的龍文寶劍,跑進這個寺院,我們跟蹤追來,不見他人影。
不是大師指使的嗎?” 老僧道:“我有一師弟,行事有點颠枉,是個不懂事務的渾人。
他一生對一切都漠然視之,就是酷愛劍器,也許是他所為,非老衲指使也。
” 武先生冷笑:“大師倒推了個幹淨,沒你的默許,令師弟怎敢胡為?” 老僧不生氣,賠笑道:“老施主……”正要說“聽我說”,那莽和尚冒冒失失走進來。
他洗了身上濺的豹子血,手裡拿着那口龍文寶劍,遞給老僧:“師兄,悟性給你物色來一件好劍!” 老僧接劍看了扔劍于地,對莽和尚:“悟性!這劍哪裡來的?” 悟性嘟囔道,“這是寶劍,你不喜歡,我喜歡,扔什麼?” 老僧怒道:“寶劍武人所愛,我怎麼能不喜歡,我問你怎麼來的?” 悟性又拿劍在手道:“從天上掉下來的呀!這劍從天上掉下來,我就接住了,就這麼回事。
” 老僧一指大殿道:“悟性,師父圓寂
雖未登山峰,也頓感心曠神怡。
心想,“‘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人之命運也該任其自然。
當如哲人,聽從造化,生而何歡,死而何懼?”這樣想,對此次求藥未遂,也就沒有失意感了。
他說道:“杜甫的《望嶽》詩,就是寫的登泰山吧?那首詩很别緻,從幾個方面寫了泰山的高和大,我特别喜歡這首詩。
” 武先生道:“這首詩是山的千古絕唱。
”他吟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隔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眦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齊魯青未了’寫山之大和高‘陰阻隔昏曉’、‘蕩胸生層雲’、‘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專寫山之高;‘造化鐘神秀’寫山之美,‘決皆入歸鳥’寫山之高和奇,不怪人稱杜甫為詩聖,讀了短短這幾句詩,一幅高大、雄偉、壯美的泰山圖。
便呈現在眼前。
” 沐瑩道:“杜甫是詩聖,吳道子是畫聖,王羲之是書聖,我也聽說過棋聖、琴聖,有沒有劍聖呢?” 武先生想了想道:“我想應該有,不過稱得上劍聖之人世上真寥若晨星。
我認為稱的上劍聖之人,必須對各家劍法和對劍這種兵器有獨到之研究,而且本身,無論劍法、劍術都得壓倒群倫。
” 沐瑩道:“伯父認為當今之世,誰夠得上‘劍聖’二字呢?” 武先生搖頭:“當今使劍之人,雖然不匮高手,但稱劍中聖手,還是難窺藩籬。
你令尊沐臨風大哥,已界劍聖邊緣,可惜……不過後來居上,青勝于藍,現在沒有劍聖,未見得将來沒有。
以賢侄的悟性,學了家傳劍法再到江湖曆練數年,精研天下名派劍法,以補充和豐富自己的劍法,也許就成為劍聖的。
” 沐瑩謙遜道:“小侄陋質庸才,豈敢作非分之想?隻求能學一種壓倒仇家的劍法,能為親人報仇,于願足矣。
”他雖這樣說,心裡對“劍聖”,很羨慕。
武先生道:“事在人為,賢侄無意功名,在劍術上多努力。
” 沐瑩不語。
二人邊說邊找,坡上多是些花草之類,未見什麼奇異生物。
二人翻過山梁,又向一個山谷走去。
武先生道:“深山老林間,多靈芝、何首烏之類解毒藥,我們分開找。
” 沐瑩點頭,與武先生異向行去。
時當深秋,正是“定是嚴霜醇似酒,遂叫楓葉醉如花”的時候。
這山谷各種樹木雜生。
有的樹,已經“霜葉紅于二月花”了,有的樹“黃葉經秋正紛紛”,那些松杉柏桧之類,卻青翠欲滴。
沐瑩正沿谷坡尋找,忽然看見一個灌木叢上,長着一種玲珑透紅的小果。
沐瑩覺得這種小果很可愛,就奔那灌木叢走去。
他到了那灌木叢跟前,正要伸手摘一個果子,忽然樹叢一動,一隻豹子從灌木叢中跳出來。
豹子張牙舞爪,直撲沐瑩。
沐瑩一驚。
學武之人,變應很快,見豹子撲來,敏捷出手,寶劍一挺,刺向豹子。
這豹子撲勢很猛,身體難收,見寶劍對着它,隻脖子偏了偏,前頸仍碰在劍尖上。
可是沐瑩毫無内力,隻靠豹子的沖呼劍才刺入頸子,刺得不深,豹子負疼,頸子一甩,雖然劍刃将豹子頸項豁開,但沐瑩手中的寶劍把持不住,飛出三丈多高,然後掉下,沐瑩正想過去接劍,不意林中閃出一個高大和尚,伸手将寶劍接住,拿着欣賞、把玩。
沐瑩不禁一呆。
這時候豹子雖被寶劍在脖子上豁開一個長口,但仍未死。
他紅了眼睛,瘋狂向沐瑩撲來。
沐瑩既無内力,又赤手空拳,驚恐萬分。
豹子頸項血似湧泉,但獸性大發,“嗷嗷”吼叫着,張着血盆大口,露着森森白牙向沐瑩猛撲,眼看就要撲到沐瑩身上,兩個利爪撕開他的胸膛,血盆大口咬住他的脖頸。
突然高大和尚身子一動,已到了豹子跟前,左手迅捷無比地抓住了豹子尾巴,稍一用力,就将豹子向後拖了四五步,救了沐瑩的性命。
豹子這種猛獸,它的尾勁很大,尾巴一剪,能将人畜擊倒。
它尾巴被攥用力一甩,想甩脫尾巴,掉頭反撲。
但莽和尚力很大,他手握得很緊,将豹子尾巴捋脫了一層皮,但他仍未松手,索性攥緊了一掄,将豹子掄了一圈兒。
豹子怒甚,回頭反噬,莽和尚右手執劍,向下一揮,“咔嗤”一聲,将豹子的頭劈開。
莽和尚松了左手,讓豹死在地上,連贊:“好劍!好劍!” 沐瑩對莽和尚行禮:“謝大師父相救!” 莽和尚掉頭欲走:“我自打我的豹,謝什麼?真羅嗦。
” 沐瑩愣了,不知說什麼好。
芬和尚揮手道:“你已經羅嗦過了,為什麼還不走?” 沐瑩望着莽和尚,嗫嚅着道,“大師父接去之劍,乃小生防身之器,深山猛獸頗多,請大師還我!” 莽和尚斜着大眼睛看着沐瑩,“你這小子忒小氣,本僧救了你的命,連一口劍也舍不得……” 沐瑩看出這和尚莽不講理,幹着急,無可奈何,隻得哀求道:“此劍乃小生替一個姑娘代管之物,此時防身又離不開它,請大師父慈悲還給小生為盼!” 莽和尚瞪起眼:“我這劍又不是拿自你手,你對我羅嗦什麼?你讨劍,去向豹子讨!” 沐瑩知道此劍難讨,但此劍又是先父遺物,不能不讨,拉住他的衣服連連施禮道:“大師父慈悲,大師父慈悲!此劍是小生的性命,大師父若不還小生此劍,小生就絕不放大師走!”說着跪在地上。
莽和尚掙了掙身子,未掙脫沐瑩的手,大怒道:“你這後生好沒道理,本僧此劍是豹子贈的,你為何老纏着我要?真是豈有此理!” 沐瑩也急了,仍拉着和尚衣服不放。
莽和尚一晃身,“咔嗤”一聲衣服斷了,邊擺弄着寶劍,哈哈大笑着揚長而去。
沐瑩喊叫着追去:“大師父!還我劍!大師父――!” 沐瑩正在迫莽和尚,忽然武先生從斜刺裡走來。
沐瑩一見武先生急喊:“伯父,這位大師父搶了我的寶劍……” 武先生聽了,大急,立即去追莽和尚。
可是那莽和尚輕功也很了得。
他幾個飛縱,就與武先生拉開了距離。
當然武先生全力施為,會很快趕上莽和尚,他要兼顧既無輕功、又無内力的沐瑩,所以不敢快追。
莽和尚見人追來縱跳如飛,一直向北跑進一個大寺院。
武先生看見莽和尚跑進那個寺院便急忙追去。
二人跑到寺院跟前,武先生猶豫了一下就去敲門。
可是敲了許久,裡邊毫無動靜,武先生怕莽和尚從後門逃走,飛身縱入院裡,給沐瑩開了山門,領沐瑩直奔大殿。
大殿裡隻有十八羅漢塑像,空寂無人。
二人穿過大殿到了一個寬敞的大院。
這個大院的主房是五間正房。
房前有數株挺拔的梧桐,如蓋的樹冠下有一張石床,上面躺着個清-老僧,睡得正酣。
二人走近老僧。
老僧打了個呵欠道:“二位施主越牆而入,到敝寺有何見教?無事趕快走,别攪我清睡。
” 武先生拱手道:“大師,我們無奈擅闖山門,打攪了大師清修,請原諒!” 那老僧一陣冷笑。
武先生一愣,問道:“大師,笑什麼?” 老僧道:“我想起‘身同繭縛,事笑魚忙’這句話,見你們這樣匆匆奔走,空留腿腳,是以發笑。
” 武先生進寺,不見莽和尚的影子,隻見這高傲和尚,語含諷刺,态度揶揄,氣憤道:“你無非是笑我們俗,我看你們僧人,也強不了多少。
” 老僧不說話,翻了個身,閉上眼睛,自言自語地念道:“綠楊芳草春風岸,高卧橫眠得自由……” 沐瑩恨恨道:“哼!什麼‘高卧橫眠得自由’,口裡标着清高,行事卻無比卑污。
” 沒見老僧身子動,已立在沐瑩身前,一伸手抓住了沐瑩的肩部:“說!憑什麼說我們卑污!” 沐瑩不懼,挺然對老僧:“你們不卑污,為何指使人搶我的劍?” 老僧道:“請你把話說明白,老衲何時指使誰搶了你的寶劍?!” 冰瑩道:“什麼時候、指使誰搶,你心裡清楚,何用我說?” 老僧雙手合什:“阿彌陀佛,老衲平生無貪無欲,不伎不求,何曾指使人搶過你的寶劍?” 武先生道:“方才貴寺的一個大師父,搶了我賢侄的龍文寶劍,跑進這個寺院,我們跟蹤追來,不見他人影。
不是大師指使的嗎?” 老僧道:“我有一師弟,行事有點颠枉,是個不懂事務的渾人。
他一生對一切都漠然視之,就是酷愛劍器,也許是他所為,非老衲指使也。
” 武先生冷笑:“大師倒推了個幹淨,沒你的默許,令師弟怎敢胡為?” 老僧不生氣,賠笑道:“老施主……”正要說“聽我說”,那莽和尚冒冒失失走進來。
他洗了身上濺的豹子血,手裡拿着那口龍文寶劍,遞給老僧:“師兄,悟性給你物色來一件好劍!” 老僧接劍看了扔劍于地,對莽和尚:“悟性!這劍哪裡來的?” 悟性嘟囔道,“這是寶劍,你不喜歡,我喜歡,扔什麼?” 老僧怒道:“寶劍武人所愛,我怎麼能不喜歡,我問你怎麼來的?” 悟性又拿劍在手道:“從天上掉下來的呀!這劍從天上掉下來,我就接住了,就這麼回事。
” 老僧一指大殿道:“悟性,師父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