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情窦初開

關燈
拂曉時,沐瑩被帶到一個山角下的一大莊院前,李文謙叫開門,大家一擁而進,順磚砌甬道他們走進第三進房屋。

    這是一排五間的青磚房,隻見藍磚碧瓦,很有氣派。

    靠堂屋的東間亮着燈,沐瑩被帶進這間屋裡。

     這間屋是客廳。

    屋裡軒敞明亮。

    牆上挂着名人書畫,靠北牆的一幅大中堂畫下,擺着紫檀木桌椅,桌椅兩邊各放着一個雕花格櫥。

    一邊的櫥子擺着書,一邊的擺着古玩玉器。

    側面牆挂着幾口刀劍。

    刀劍均是綠鳄皮鞘,把上鑲金錯玉。

     沐瑩被扶在右面一張椅上坐了。

    到這時候沐瑩隻好任人安排。

    原來吃過大還丹後需要靜坐調氣,也需要别人給他輸力,沐瑩吃過大還丹後即急着運力,他又掙紮、又行路,大傷了元氣。

    此時他身上癱軟無力,即使由他自由,他也走不回碧霞庵去。

     李文謙摘了蒙面巾,坐在左面椅上。

    這時沐瑩方看清了,李文謙是個五十多歲面容清-,美髯朗目的老頭。

    下人獻上茶來。

    李文謙喝着茶,對沐瑩道:“賢侄,從此這裡便是你的家,不要客氣。

    我與你父親臨風兄,楊春陽二兄号稱燕南三俠,可是如今,燕南這地方,你父親已經作了古,楊二哥又金盆洗手,到太湖邊去蟄居,隻我一人還在此地獨居。

    我既然是你的父輩朋友,怎能讓你孤苦零丁,在外飄泊呢?我接你回來,就是要盡我做叔父的責任。

    我要給你療傷,教你武功,幫你報仇,給你成家……”他說得誠懇。

     沐瑩對李文謙仍存疑心、戒心,無端地覺得他的話虛假。

    心裡惦記着懷方的死活,惦記着師父的傷,惦記着碧霞庵衆師姊今後的命運,對李文謙的話,他隻感到絮絮叨叨,李文謙說完了,他一聲不答。

     李文謙很尴尬,趕忙打圓盤道:“沐賢侄内傷不輕,一夜未睡,一定勞乏,你們快帶他到書房去休息。

    ” 還是架沐瑩來的那兩個蒙面人,扶他出廳房,到二進房前邊的三間偏房。

     兩個蒙面人讓他坐在床上。

    自各摘下自己的蒙面巾,是兩個大個子壯年。

    年齡大些的那個道:“我叫張榮,他叫宋振亮,都是你盟叔的徒弟。

    今後咱也算師兄弟了。

    你睡吧,咱明天見。

    ”說完和宋振亮對看了一眼,二人走出去。

     沐瑩躺在床上,心裡一片空虛。

    李文謙是父親的結義兄弟,曾聽武伯父說過。

    可是從自己知事物起,已不見父親和他走動。

    平時不見走動,怎麼我家遭了不幸,他這樣殷勤去請,又這樣殷勤留住呢?!沐瑩總感到李文謙的做法不合情理。

    師父的武功高,沐瑩見識過了,師父的善良、仁慈,他也有了體驗,衆師姊,特别是懷方姐都對他好,他也深有感知。

    碧霞庵真讓他戀戀不舍,給父母報仇,還是在碧霞庵可靠得多。

    師父受了傷,可以療好,師父的傷好了,就可給他療傷。

    這個李叔雖說能幫他療傷、學武,也對地親切、熱情,可是誰知道他是否鹂舌鹗心,口蜜腹劍?這地方不能寄身,等我傷好了,就設法離去。

     他情緒抑郁,一會兒想到懷方姐,一會兒想到師父,也想到父母和武先生,思緒聯翩,難以入睡。

     本來李家的生活條件很好,但沐瑩就是不開心。

    第二天早晨,下人送來飯菜,他沒吃。

    張榮、宋振亮都來看他,他對他們隻冷冷地說了句:“坐吧!”也就沒話了。

    前六天都是張榮、宋振亮來陪他。

    第七天,進書房的卻是一個豆寇年華的少女。

    她苗條、玲珑、秀美絕倫,面容很像李文謙,一看就知,她定是李文謙的女兒。

     這少女進屋,對沐瑩打量了一眼,格格笑着,活潑天真,對沐瑩道:“都說你像個冷面殺手,我以為他們隻說對了一半。

    你面是夠冷的,可是臉上不帶殺氣,不像殺手,倒像……倒像個受氣書生。

    ” 沐瑩覺得這少女很有趣,但仍是面色沉沉,不言不笑。

     少女又格格一笑:“你的名字我早知道了,難道你就不問問我的名字、身份嗎?” 沐瑩搖了搖頭。

    這少女斂了笑,埋怨道:“看你樣子潇灑,可是心胸卻這麼狹小,愁眉苦臉地,發乜發呆――你不問我是誰,我偏要告訴。

    我是莊主的女兒,叫碧蓮。

    原來叫青蓮,和唐朝大詩人重了名,就把名中的‘青’字,改成‘碧’字。

    我今年十六歲,論起來該是你的小妹。

    爹将我關在閨房裡讀書、練武,我覺得寂寞難耐,聽說你來了,就跑出來找你。

    心想有個小哥哥陪着我玩兒,一定快活些。

    ”少女的話,如開天河之水,滔滔不絕。

    她說話燕語莺聲,稍帶奶氣。

    一字字從櫻桃小口中吐出,猶如珠落玉盤。

    沐瑩覺得這少女很可愛,但他哪有心緒和她說笑呢?仍是冷冷道:“小姐,你找玩的伴兒,找錯主了!” 碧蓮噘起小嘴:“不和我玩兒,像孤鳥一樣,呆在屋裡,有什麼意思?” 碧連說像孤鳥,沐瑩立即聯想到籠中鳥。

    自己在這裡,不是像籠中鳥嗎?想不到遭禍後不到半月自己就馬上由一個嬌公子,變成籠中鳥了。

    不禁心裡傷感,淚水盈睫。

     碧蓮見沐瑩哭了,掏出繡花手帕,來給他拭淚,也臉上斂了笑,憐憫之情顯于美麗天真的臉上。

    她關切地安慰道:“瑩哥哥,你别傷心了好不好?聽說你幾日都未好好吃飯,特意來找你玩兒,想引你開心,想不到……哎!瑩哥哥,你這樣傷心,是會糟踏身體的,你怎麼不快樂些?” 碧蓮對沐瑩這樣關切,他很感動。

    但他哪能開心呢?仍淡淡地:“小姐,我心煩,隻想清淨……” 碧蓮滿臉不高興,埋怨道:“人家好意來找你玩兒,你卻拿我做不速之客,好不近人情!” 沐瑩轉過臉去,不說話。

    碧蓮長睫盈淚,噘着小嘴走了。

     第二天,碧蓮又到沐瑩屋來,端着一碗飯,拿着一把劍。

    走進屋,把飯碗放在沐瑩桌上:“這是碧蓮特讓廚房做的蝦仁肉絲飯,這是王師傅的拿手飯,滋味很好的,請瑩哥嘗一嘗。

    ” 沐瑩向桌上看了一眼,見一碗白米飯擺在桌上,飯裡攙着紫色的肉絲、綠色的蔥花和紅色的海米,香氣氤氲,很饞人。

    但是沐瑩因對李家沒好感,在此總覺胃口不開。

    他看了碧蓮一眼,淡淡道:“我這時不餓,小妹子先放在那裡吧!” 碧蓮道:“瑩哥,你還是吃一些吧,你面容那麼憔悴,身子一定很弱,應該補一補……看着你吃不進飯,小妹心裡很難過。

    ”眼裡含着淚花。

     沐瑩很感動,不忍過拂碧蓮的好意,溫言道:“小妹子别擔心,我過會兒餓了就吃!” 碧蓮這才拭了淚道:“這就好。

    ”抽出寶劍,遞給沐瑩,親切地對他道:“瑩哥,你看,這是一把寶劍,是爹爹前天送我的,叫一個好怪的名字,是‘龍文’兩字。

    ” 常言“武士愛寶劍,佳人愛金钗。

    ”沐瑩見了寶劍,不由地伸手接過觀賞。

    隻見寶劍锃光閃亮,光華四射,劍薄而窄,輕輕揮動,“嗖嗖”有聲,透着一股寒氣。

    細看這劍,劍身光而平,中有突起微棱,靠近劍把的部分,镌着“龍文”兩字,沐瑩看罷,沒說話,還給碧蓮。

     碧蓮道:“瑩哥,這寶劍你不喜歡?小妹是拿來供你玩賞的。

    ” 沐瑩道:“謝謝。

    ”自離碧霞庵,一直心情悒郁,不愛說話。

    他雖愛這把寶劍,但覺得是屬于别人的,并無興趣觀賞。

    隻說了“謝謝”這兩個字,就找不出話來說了,屋裡出現沉默。

     碧蓮不耐沉默,又找話題道,“瑩哥,你知道這寶劍為什麼叫‘龍文’嗎?” 沐瑩幼時即從武先生學文學武,知識超越同齡常人。

    想了想道:“劍以‘龍文’為名,大概是取其‘鋒利’意,‘鋒利’即‘快’,‘龍文’是良馬名,其行甚快,日行千裡……” 碧蓮非常敬佩,拊掌道:“瑩哥知識好豐富,對,對,一定是這個意思!” 沐瑩沒說話,屋裡又沉默。

     碧蓮又開口道,“外邊桃紅梆綠,景緻很好,悶在屋裡多寂寞。

    爹爹教了我一套劍法。

    咱們到外邊去,小妹演給你看!”欲拉沐瑩的手。

     沐瑩想,免得她再糾纏,出去逛逛也好,對她點點頭。

     碧蓮走出去,沐瑩跟在後面。

    二人走到山角下,站住。

     外邊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沐瑩剛出莊,不由心曠神怡,但是他立即見柳思鄉,想到家鄉,想到親人。

    心想,若不是慘禍,我此時該是騎馬遊玩的時候。

    也由碧蓮想到懷方。

    眼前的碧蓮自由自在,興高采烈,我懷方姐不知正受什麼苦,命在不在……這樣想,舒展開的心又收縮。

     碧蓮選了一個寬平的草地站下,然後丁字步立定,單手提劍,劍尖朝下,做了這套劍法的預備式,對沐瑩一笑道:“小妹練得不好,請指教!”說罷起步弄姿,左手作勢,右手舞劍,邊說着招術,邊舞。

     起初,沐瑩也無心緒看,隻是浏覽野外山光。

    碧蓮練了七八招後,才引起沐瑩注意,他越看越覺得這劍招很熟,目不轉睛地凝神觀看。

     “羿射九日”、“群帝乘龍”……碧蓮一招招報着,一招招練着,劍法美妙絕倫。

     沐瑩看得呆了,他想,這不是公孫越女劍法嗎?這是我家傳劍法,她怎麼會使?他不禁對碧蓮道:“小妹子,你再練練這招兒!” 碧蓮卻負氣停住手:“我才不練呢!方才我看出你不感興趣,練着好沒意思。

    現在你有興趣看,我卻不願意練了。

    ” 沐瑩見這小姑娘生了氣,有點懊悔對她的輕蔑,他很想知道她這套劍法的由來,不由玉山傾倒施了個禮道:“小妹子,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