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我是一顆棋子
關燈
小
中
大
北靖五年四月十七日清晨,雲行天立在西京城上,望向遠處,天色已從純黑轉為深藍,天際正漸漸泛出一點點慘淡的白色。
城下蠻族大營的火光熄去,渾厚響亮的号角聲中,營地騷動起來,蠻族的士兵們開始例隊出營。
一日又開始了。
雲行天環顧左右,城上将士的眼中無畏懼亦無興奮,隻有一點習慣了的麻木。
新的一日又如何,不過是與昨日或昨日的昨日一般,機械的拉弓,揮刀,打着一場永遠也無望取勝的圍城之戰。
一員青年副将匆匆奔上城來,雲行天識得那是自幼跟從自已的親信小将楊放,因知此将素來穩重,見他有些不定的神色,心頭一凜。
楊放進前行禮,道:軍師請大将軍往宮中一趟。
雲行天也不問原由,向身側衆将道:各位自行備戰,我去去便回。
兩人快步下城,雲行天悄聲問道:出什麼事了?今晨宮中有刺客!皇上遇刺!什麼?雲行天倒吸一口涼氣,他怎麼樣?小将不知,楊放面上甚有憂色,回道:小将來時,軍師正急召禦醫救冶,隻是,皇上受傷極重,恐怕說到此他處暗窺雲行天一眼,雲行天不發一言。
下得來城,早有兵士備妥馬匹。
二人飛身縱馬而去。
雲行天趕到承泰殿時,隻見地下仆着十餘具侍衛屍首,血迹淋漓,器物損壞無數,方才一戰之激烈可知,殿内隐隐傳出女子哭泣之聲,雲行天心頭一沉。
進得殿來,果見幾名宮嫔圍在龍榻邊舉哀。
榻上幸皇朝的第三十二世皇帝李虞明雙目緊閉,氣息全無,兩個太監正将一匹白絹拉上他的面孔。
一名四十上下,修眉俊目的文生從殿中迎了出來,向雲行天深施一禮道:大将軍以宮城防衛托晚生,晚生無能,請将軍治罪。
雲行天擺擺手道:我也沒料到蠻族亦會搞暗殺這等手段,調盡宮城中精兵,使得宮城防衛空虛,這不全是軍師的過況且這不是論責道罪的時候,刺客現在何處?文生道:刺客極悍勇,生擒不得,已當場伏誅。
雲行天來回走了幾步,斷然道:既如此,速去密王府,迎密王即位。
大将軍,文生苦笑了一下,密王已于月前棄世!什麼?我怎地不知?雲行天心頭劇振。
密王遺願不欲身後事鋪張,又正趕上蠻族圍城,這不是什麼急事,晚生就沒來得及上報。
一陣徹骨清寒的晨風襲入室中,四下裡簾幔亂卷,殿中諸人都沒來由的戰栗了一下,女人們也受了驚似的止住了哭聲。
雲行天一時心緒紛亂,四百年的大幸朝,就這麼完了麼? 自有史記載以來,中洲就是世上最文明富強的國度,至少,慶春三十七以前的中洲人是這樣堅信的。
中洲的土地蘊藏無盡的金銀銅鐵,中洲的田野盛産豐茂的谷栗米糧,中洲的文人吟作最華麗的詩詞曲賦,中洲的工匠鍛制最精美的器皿珍玩。
所有異鄉的來客都在這裡迷戀忘返,雖然中洲熱情而寬容的收留了他們,可是中洲人對于他們來自的地方是絕不在意的。
中洲人的心目中中洲是上天惠寵的樂土,是世上精華的精華,其它的地方發生的事就如同發生于螞蟻窩裡一樣渺小而遙遠。
在中洲三千多年的曆史上也有過災年饑荒,也有過暴政戰亂,但所有的中洲人都堅信這不過是暫時的,非常的,隻要咬咬牙一切就會過去,而中洲依然是地上的天堂。
四百多年前,幸高祖李洛矶終結了兊末的動蕩稱帝,以天興為幸朝的第一個年号,是為天興元年。
中洲的百姓安心的歡慶,他們相信中洲又開始了一個興盛的輪回。
沒有人注意到,這一年裡,萬裡之遙荒寒遠僻的白河草原上,一隊小小的流亡者遷移而來,打敗并逐走了原先在那裡放生息的厥特人,他們自稱莫真人,中洲人則把他們和所有中洲以外的所有人一樣,稱為蠻族。
三百五十年後,慶春元年,幸室的第三十世皇帝李會昌登基,而這一年裡莫真最偉大的君主,年僅二十歲的格特丹汗特穆爾吉統一了所有的莫真部落。
在中洲悠然的過着如同過往三千多年一樣的三十七年中,特穆爾吉的鐵蹄從末有過一刻停息,使得風涯山脈以西一切族群都降伏于他的巨棒之下。
慶春三十七年八月初三,這是一個中洲的史書上最為慘痛的日子,這一天莫真族的鐵騎越過了風涯山脈的雁脊山口。
可悲的是,因為從末經受過外來的威脅,在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雄關,非但沒有中洲的一兵一卒把守,甚至沒有人知道這個關口,連雁脊山口這個名字,都是日後從莫真語中譯取的。
格特丹汗率領着十萬騎兵就長驅直入中洲,數倍于此的中洲的步卒和戰車在來去如風的蠻族鐵騎前如肥豬般任人宰割。
僅僅隻用了半年,莫真人就攻下了西關,越過衆山聳峙的厚琊山原,連寬闊的望不到邊的的遠江和洶湧的片羽不飄的怒河也沒能略阻不谙水戰的草原悍将。
三千歲月的驕傲一夕碾落化塵土,萬裡江山之繁華轉眼消散如煙雲。
當特穆爾吉親率的先鋒直抵帝都城下時,七十六歲的李會昌驚怒交加,駕崩于京都淪陷前夜。
李會昌死後谥為難宗,在中洲三千多年的曆史上,他确是際遇最艱難的帝王,以他施政德行,在中洲諸王中堪稱中上,若不是遭遇到這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他本可以安度晚
城下蠻族大營的火光熄去,渾厚響亮的号角聲中,營地騷動起來,蠻族的士兵們開始例隊出營。
一日又開始了。
雲行天環顧左右,城上将士的眼中無畏懼亦無興奮,隻有一點習慣了的麻木。
新的一日又如何,不過是與昨日或昨日的昨日一般,機械的拉弓,揮刀,打着一場永遠也無望取勝的圍城之戰。
一員青年副将匆匆奔上城來,雲行天識得那是自幼跟從自已的親信小将楊放,因知此将素來穩重,見他有些不定的神色,心頭一凜。
楊放進前行禮,道:軍師請大将軍往宮中一趟。
雲行天也不問原由,向身側衆将道:各位自行備戰,我去去便回。
兩人快步下城,雲行天悄聲問道:出什麼事了?今晨宮中有刺客!皇上遇刺!什麼?雲行天倒吸一口涼氣,他怎麼樣?小将不知,楊放面上甚有憂色,回道:小将來時,軍師正急召禦醫救冶,隻是,皇上受傷極重,恐怕說到此他處暗窺雲行天一眼,雲行天不發一言。
下得來城,早有兵士備妥馬匹。
二人飛身縱馬而去。
雲行天趕到承泰殿時,隻見地下仆着十餘具侍衛屍首,血迹淋漓,器物損壞無數,方才一戰之激烈可知,殿内隐隐傳出女子哭泣之聲,雲行天心頭一沉。
進得殿來,果見幾名宮嫔圍在龍榻邊舉哀。
榻上幸皇朝的第三十二世皇帝李虞明雙目緊閉,氣息全無,兩個太監正将一匹白絹拉上他的面孔。
一名四十上下,修眉俊目的文生從殿中迎了出來,向雲行天深施一禮道:大将軍以宮城防衛托晚生,晚生無能,請将軍治罪。
雲行天擺擺手道:我也沒料到蠻族亦會搞暗殺這等手段,調盡宮城中精兵,使得宮城防衛空虛,這不全是軍師的過況且這不是論責道罪的時候,刺客現在何處?文生道:刺客極悍勇,生擒不得,已當場伏誅。
雲行天來回走了幾步,斷然道:既如此,速去密王府,迎密王即位。
大将軍,文生苦笑了一下,密王已于月前棄世!什麼?我怎地不知?雲行天心頭劇振。
密王遺願不欲身後事鋪張,又正趕上蠻族圍城,這不是什麼急事,晚生就沒來得及上報。
一陣徹骨清寒的晨風襲入室中,四下裡簾幔亂卷,殿中諸人都沒來由的戰栗了一下,女人們也受了驚似的止住了哭聲。
雲行天一時心緒紛亂,四百年的大幸朝,就這麼完了麼? 自有史記載以來,中洲就是世上最文明富強的國度,至少,慶春三十七以前的中洲人是這樣堅信的。
中洲的土地蘊藏無盡的金銀銅鐵,中洲的田野盛産豐茂的谷栗米糧,中洲的文人吟作最華麗的詩詞曲賦,中洲的工匠鍛制最精美的器皿珍玩。
所有異鄉的來客都在這裡迷戀忘返,雖然中洲熱情而寬容的收留了他們,可是中洲人對于他們來自的地方是絕不在意的。
中洲人的心目中中洲是上天惠寵的樂土,是世上精華的精華,其它的地方發生的事就如同發生于螞蟻窩裡一樣渺小而遙遠。
在中洲三千多年的曆史上也有過災年饑荒,也有過暴政戰亂,但所有的中洲人都堅信這不過是暫時的,非常的,隻要咬咬牙一切就會過去,而中洲依然是地上的天堂。
四百多年前,幸高祖李洛矶終結了兊末的動蕩稱帝,以天興為幸朝的第一個年号,是為天興元年。
中洲的百姓安心的歡慶,他們相信中洲又開始了一個興盛的輪回。
沒有人注意到,這一年裡,萬裡之遙荒寒遠僻的白河草原上,一隊小小的流亡者遷移而來,打敗并逐走了原先在那裡放生息的厥特人,他們自稱莫真人,中洲人則把他們和所有中洲以外的所有人一樣,稱為蠻族。
三百五十年後,慶春元年,幸室的第三十世皇帝李會昌登基,而這一年裡莫真最偉大的君主,年僅二十歲的格特丹汗特穆爾吉統一了所有的莫真部落。
在中洲悠然的過着如同過往三千多年一樣的三十七年中,特穆爾吉的鐵蹄從末有過一刻停息,使得風涯山脈以西一切族群都降伏于他的巨棒之下。
慶春三十七年八月初三,這是一個中洲的史書上最為慘痛的日子,這一天莫真族的鐵騎越過了風涯山脈的雁脊山口。
可悲的是,因為從末經受過外來的威脅,在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雄關,非但沒有中洲的一兵一卒把守,甚至沒有人知道這個關口,連雁脊山口這個名字,都是日後從莫真語中譯取的。
格特丹汗率領着十萬騎兵就長驅直入中洲,數倍于此的中洲的步卒和戰車在來去如風的蠻族鐵騎前如肥豬般任人宰割。
僅僅隻用了半年,莫真人就攻下了西關,越過衆山聳峙的厚琊山原,連寬闊的望不到邊的的遠江和洶湧的片羽不飄的怒河也沒能略阻不谙水戰的草原悍将。
三千歲月的驕傲一夕碾落化塵土,萬裡江山之繁華轉眼消散如煙雲。
當特穆爾吉親率的先鋒直抵帝都城下時,七十六歲的李會昌驚怒交加,駕崩于京都淪陷前夜。
李會昌死後谥為難宗,在中洲三千多年的曆史上,他确是際遇最艱難的帝王,以他施政德行,在中洲諸王中堪稱中上,若不是遭遇到這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他本可以安度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