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怒血鄉愁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仙舞刀護住全身,堪堪擊落第一波來箭,第二波更急更密的箭陣又緊跟着射到。
燕懷仙連連後躍,再借着各個帳棚遮掩,抽身出了營盤,但聞營内呼喊四起,亂成一團。
燕懷仙心頭滴血,竟不辨東南西北,在黑暗中瞎撞瞎闖,也不知狂奔了多久,腦中方才逐漸清明過來,尋思道:“兀典如此反複無常,莫非是因‘寒月神功’之故?她上次對我好,正是‘寒月神功’發作之時;今天看來并未發病,所以依舊恨我入骨。
難道她今生今世都要在發病的時候才會對我好不成?” 燕懷仙簡直不敢再想下去,念及原本被自己視為救星的“戰神”孟起蛟,則隻有更加喪氣。
“師父還以為他已破解了”寒月神功’,豈知他雖保住了性命,卻仍然心神錯亂,否則今天怎麼會說出那樣的話?” 燕懷仙停住身子,隻覺無邊黑暗壓入胸中。
“我呢?我是不是也已經開始發瘋了呢?” 每當燕懷仙回想自己過去一年的行迹,總覺得其中似乎遺漏了些什麼,而他完全無法想象自己在那遺漏的部分中是個什麼樣的人,或做過什麼樣的事。
燕懷仙猛然一驚。
“會不會是因為我在不知不覺中,又做出了對不起兀典的舉動,才使得她那麼恨我?” 對自己毫無把握的感覺,甚至比體内那股随時都會發作的寒氣還要可怖。
燕懷仙沉在黑暗裡,一瞬間竟希望黑暗能将自己吞沒,永遠别再出現于光天化日之下。
然而,光亮卻是躲不掉的,沒招着,晨曦已遍灑四野,燕懷仙這才發現自己站在湖畔東南角的一座小丘上。
移目下望,湖光粼粼,波平似鏡,銀色的光暈随煙而起,好象一個銀色安詳的夢。
幾十艘小船滑出東岸茭城,輕快曼妙的溜過湖面,直朝金軍營寨駛去。
“縮頭湖”上的大戰已拉開序幕。
燕懷仙當即打起精神,奔下土丘。
茭城中異常寂靜,人都不知到那兒去了,隻剩下一、二百名漢子在默默忙碌。
“翻江豹子”張榮見他匆匆趕回,也不多問,吩咐部屬又撐出一艘小船,帶着燕懷仙登上船頭,一舟似箭,向南飛駛。
張榮目注遠方,不放過半點動靜,邊自沉聲道:“五郎,‘太行八俠’露臉便在今朝,咱兄弟倆好好幹他一場!” 燕懷仙見他神色堅定,胸中也随之漲滿了鬥志。
張榮卻又歎了口氣,道:“咱們兄弟八人已死了兩個,桑老二和楊老麼又弄得不像回事,咱倆若再不争氣,‘太行八俠’的名頭便算毀了。
” 燕懷仙想起“九頭鳥”桑仲和“火哪咤”楊太近來的作為,不禁黯然無語。
桑仲雖于去年八月間,受任為襄陽、鄧、随、郢州鎮撫使,其實卻仍跟個土霸王差不多,朝廷的号令愛聽便聽,不聽就當放屁,隻顧擴張自己的勢力,已号稱有衆三十萬——比當年給他相命的術士所言,還多出十萬。
偏偏他舊日的頂頭上司——手創“八字軍”的王彥,也就任金、均、房州安撫使。
王彥一向剛愎頑固,那容得下昔日部屬在自己眼前嚣張,兩人頓成水火,放着京東、京西一帶的僞齊軍不管,自己先行拚鬥起來,雙方各有勝負,僵持不下,民族大事早已置諸腦後。
至于“火哪咤”楊太在三年多前回返“洞庭湖”老家之後,很快就組織了一支隊伍,加入當時盛行于洞庭西南岸的“拜爺教”中。
這“拜爺教”的教主名喚鐘相,自稱“老爺”,又稱“天大聖”,甚受當地居民崇拜。
去年年初,金軍偏師騷擾長沙,鐘相乃命教徒結寨自保。
不料金人退去後,卻又來了一支半官軍半土匪的隊伍,由“湖南北捉殺使”孔彥舟率領,一路無惡不作,殺到澧州附近,眼見此地富饒,乃大肆搜掠,魚肉百姓。
鐘相忍無可忍,起而反抗,竟被朝廷視為盜賊。
鐘相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自立為“楚王”,與孔彥舟相持了幾個月,被孔彥舟設計擒殺,但他手下的各個頭領卻奉他的兒子鐘子義為太子,繼續與官軍周旋。
其中以楊太、楊華、黃誠率領三支隊伍最為骁勇善戰,攻占了洞庭湖西岸的大部分州縣。
楊太時年二十三,年紀最輕,大家叫得口順,都喚他做“楊麼”,已逐漸成為朝廷眼中十惡不赦的劇寇。
燕懷仙搖搖頭道:“老麼性烈如火,本就對趙官家不滿,隻是沒想到他竟公然造起反來,這麼一搞,真不知要如何收場?” 說時,小船已蕩出港汊,駛到湖面寬廣之處,最先派出去的幾十艘小船已直逼金軍大寨。
燕懷仙站在船頭,遙遙隻見那些泡沫似的小船一字橫排在敵方巨龍也似的營栅之前,雖然胸有成竹,心頭仍不免七上八下跳個不住。
金軍始終低估了這群漁民雜牌軍的能耐,絲毫未曾覺察梁山好漢設下的圈套。
撻懶在中軍得到敵兵逼近的消息,還以為此乃一舉消滅對方的大好時機,立刻命令自己的女婿蒲察鶴拔魯與大将完顔忒裡領軍迎戰,自己則率夏夜星與完顔亮居後策應。
蒲察鶴拔魯和完顔忒裡用幾艘大戰艦作前導,數十隻小船随後,浩浩蕩蕩的向敵軍沖去。
梁山好漢的小漁船當然抵擋不了大船的撞擊,交手沒數合,便紛紛掉頭逃跑。
撻懶老謀深算,心知若想攻占江南,必得有一支水軍不可,早在去年年初進據淮東之後,便強行調集一批漢人工匠,大造戰船,以鶴拔魯與忒裡為統領,日夜操練水戰之術。
這兩人也着實花了一番功夫,終于練出一支有模有樣的水軍,隻是直到如今還未打過一場真正的大戰役,今日出師,本來就滿心希望大顯身手,此刻眼見敵軍不堪一擊,自然得意萬分,引着大艦小船隻顧趕去。
不料宋軍船雖小,速度卻快,在湖面上劃出幾十道銀白閃亮的波紋,猶若貼水飛行的水鳥,眨眼間便滑出老遠。
蒲察鶴拔魯一意立功,拚命催促船艦加
燕懷仙連連後躍,再借着各個帳棚遮掩,抽身出了營盤,但聞營内呼喊四起,亂成一團。
燕懷仙心頭滴血,竟不辨東南西北,在黑暗中瞎撞瞎闖,也不知狂奔了多久,腦中方才逐漸清明過來,尋思道:“兀典如此反複無常,莫非是因‘寒月神功’之故?她上次對我好,正是‘寒月神功’發作之時;今天看來并未發病,所以依舊恨我入骨。
難道她今生今世都要在發病的時候才會對我好不成?” 燕懷仙簡直不敢再想下去,念及原本被自己視為救星的“戰神”孟起蛟,則隻有更加喪氣。
“師父還以為他已破解了”寒月神功’,豈知他雖保住了性命,卻仍然心神錯亂,否則今天怎麼會說出那樣的話?” 燕懷仙停住身子,隻覺無邊黑暗壓入胸中。
“我呢?我是不是也已經開始發瘋了呢?” 每當燕懷仙回想自己過去一年的行迹,總覺得其中似乎遺漏了些什麼,而他完全無法想象自己在那遺漏的部分中是個什麼樣的人,或做過什麼樣的事。
燕懷仙猛然一驚。
“會不會是因為我在不知不覺中,又做出了對不起兀典的舉動,才使得她那麼恨我?” 對自己毫無把握的感覺,甚至比體内那股随時都會發作的寒氣還要可怖。
燕懷仙沉在黑暗裡,一瞬間竟希望黑暗能将自己吞沒,永遠别再出現于光天化日之下。
然而,光亮卻是躲不掉的,沒招着,晨曦已遍灑四野,燕懷仙這才發現自己站在湖畔東南角的一座小丘上。
移目下望,湖光粼粼,波平似鏡,銀色的光暈随煙而起,好象一個銀色安詳的夢。
幾十艘小船滑出東岸茭城,輕快曼妙的溜過湖面,直朝金軍營寨駛去。
“縮頭湖”上的大戰已拉開序幕。
燕懷仙當即打起精神,奔下土丘。
茭城中異常寂靜,人都不知到那兒去了,隻剩下一、二百名漢子在默默忙碌。
“翻江豹子”張榮見他匆匆趕回,也不多問,吩咐部屬又撐出一艘小船,帶着燕懷仙登上船頭,一舟似箭,向南飛駛。
張榮目注遠方,不放過半點動靜,邊自沉聲道:“五郎,‘太行八俠’露臉便在今朝,咱兄弟倆好好幹他一場!” 燕懷仙見他神色堅定,胸中也随之漲滿了鬥志。
張榮卻又歎了口氣,道:“咱們兄弟八人已死了兩個,桑老二和楊老麼又弄得不像回事,咱倆若再不争氣,‘太行八俠’的名頭便算毀了。
” 燕懷仙想起“九頭鳥”桑仲和“火哪咤”楊太近來的作為,不禁黯然無語。
桑仲雖于去年八月間,受任為襄陽、鄧、随、郢州鎮撫使,其實卻仍跟個土霸王差不多,朝廷的号令愛聽便聽,不聽就當放屁,隻顧擴張自己的勢力,已号稱有衆三十萬——比當年給他相命的術士所言,還多出十萬。
偏偏他舊日的頂頭上司——手創“八字軍”的王彥,也就任金、均、房州安撫使。
王彥一向剛愎頑固,那容得下昔日部屬在自己眼前嚣張,兩人頓成水火,放着京東、京西一帶的僞齊軍不管,自己先行拚鬥起來,雙方各有勝負,僵持不下,民族大事早已置諸腦後。
至于“火哪咤”楊太在三年多前回返“洞庭湖”老家之後,很快就組織了一支隊伍,加入當時盛行于洞庭西南岸的“拜爺教”中。
這“拜爺教”的教主名喚鐘相,自稱“老爺”,又稱“天大聖”,甚受當地居民崇拜。
去年年初,金軍偏師騷擾長沙,鐘相乃命教徒結寨自保。
不料金人退去後,卻又來了一支半官軍半土匪的隊伍,由“湖南北捉殺使”孔彥舟率領,一路無惡不作,殺到澧州附近,眼見此地富饒,乃大肆搜掠,魚肉百姓。
鐘相忍無可忍,起而反抗,竟被朝廷視為盜賊。
鐘相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自立為“楚王”,與孔彥舟相持了幾個月,被孔彥舟設計擒殺,但他手下的各個頭領卻奉他的兒子鐘子義為太子,繼續與官軍周旋。
其中以楊太、楊華、黃誠率領三支隊伍最為骁勇善戰,攻占了洞庭湖西岸的大部分州縣。
楊太時年二十三,年紀最輕,大家叫得口順,都喚他做“楊麼”,已逐漸成為朝廷眼中十惡不赦的劇寇。
燕懷仙搖搖頭道:“老麼性烈如火,本就對趙官家不滿,隻是沒想到他竟公然造起反來,這麼一搞,真不知要如何收場?” 說時,小船已蕩出港汊,駛到湖面寬廣之處,最先派出去的幾十艘小船已直逼金軍大寨。
燕懷仙站在船頭,遙遙隻見那些泡沫似的小船一字橫排在敵方巨龍也似的營栅之前,雖然胸有成竹,心頭仍不免七上八下跳個不住。
金軍始終低估了這群漁民雜牌軍的能耐,絲毫未曾覺察梁山好漢設下的圈套。
撻懶在中軍得到敵兵逼近的消息,還以為此乃一舉消滅對方的大好時機,立刻命令自己的女婿蒲察鶴拔魯與大将完顔忒裡領軍迎戰,自己則率夏夜星與完顔亮居後策應。
蒲察鶴拔魯和完顔忒裡用幾艘大戰艦作前導,數十隻小船随後,浩浩蕩蕩的向敵軍沖去。
梁山好漢的小漁船當然抵擋不了大船的撞擊,交手沒數合,便紛紛掉頭逃跑。
撻懶老謀深算,心知若想攻占江南,必得有一支水軍不可,早在去年年初進據淮東之後,便強行調集一批漢人工匠,大造戰船,以鶴拔魯與忒裡為統領,日夜操練水戰之術。
這兩人也着實花了一番功夫,終于練出一支有模有樣的水軍,隻是直到如今還未打過一場真正的大戰役,今日出師,本來就滿心希望大顯身手,此刻眼見敵軍不堪一擊,自然得意萬分,引着大艦小船隻顧趕去。
不料宋軍船雖小,速度卻快,在湖面上劃出幾十道銀白閃亮的波紋,猶若貼水飛行的水鳥,眨眼間便滑出老遠。
蒲察鶴拔魯一意立功,拚命催促船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