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強鬥法、各展奇謀

關燈
本來,他猜想是在沅江不得已殺了三妖人的事犯了,并不在意,那種事死無對證,龍陽 楊家那些主謀人絕對無法提出人證物證來指證地他人。

    但一入大牢,上了腳鐐,他便知情勢 嚴重,官府已将他當作重刑犯收押,可能與妖人之死無關。

    到底為了什麼? 次日一早,知府大人升堂。

    他被幾個公人從大牢中帶出,竟然不替他卸除腳僚,而且加 了手铐。

     在一陣令人心驚膽跳的喝堂聲中,他被帶至堂下跪下了,堂上公案後,知府江大人一身 公服,臉色陰沉。

    兩旁的執事如狼似虎,掌刑公役面目可憎,案旁的公座上,有通判大人, 稚官大人,還有縣裡應召而來的主簿大人……反正該來的官都來了。

     經過繁文缛節的喝名,驗明正身,盤問身份等等手續,他的手铐算是取下了,但腳鐐未 除。

     知府大人将卷宗翻開,吐出三個字:“帶原告!” 喝堂後,原告帶到。

     他愣住了,他不認識這個人。

    那是一個年約四十上下,有一張樸實面孔,滿面風霜的漢 子。

     經過知府大人的問話,他才知道這人叫趙大德,另一家棧号的辦貨夥計兼船上管事,本 縣人氏。

     驗明原告畢,知府大人又吩咐下去:“帶證人!” 證人上堂,他又楞住了,也心中略寬。

     是本城的仕紳曾三爺曾玉堂。

     “堂下看座!”推官大人向下傳話。

     曾三爺之所以被稱為仕紳,原因是這位爺曾經在鄉試中過舉人,舉人不算是功名,但在 公堂照例有座位,即使犯了案,除非是大案現行犯,官府不能擅自上铐加鐐。

    上了公堂,必 須罪證确鑿。

    而且得将學政大人請出堂,當堂宣讀聖律革職去功名,才能令犯人下跪、問 案、上刑……中了秀才的人,待遇也相同。

    這就是平民百姓,為何拼命将子弟送入學舍讀書 的原因所在,也是平民百姓唯一提高身份的途徑。

    隻要考中秀才,雖不平步登天,至少不必 應官府的徭役,有資格與地方官平起平坐。

    上公堂不必一上來就跪伏如羊。

     曾三爺在堂下落生,神色安祥。

     “帶犯人!”知府大人的聲調提高了。

     鐵鍊叮當,呼喝聲此起彼伏,十幾個人被扣在堂下跪下,一個個咬牙切齒。

     他大吃一驚,心中凜凜。

     是鬧江龍譚五湖,和他貨船上的一群夥計。

     大堂寬闊,人聲嘈雜,看審旁聽的人數上百,一些丁勇和捕快在維持秩序,不時禁止人 群說話。

     “柳志柏。

    ”知府大人用驚堂木壓下人聲,開始問案:“半月前,你家的貨船從下江返 回,是你押貨的?” “是的,小民随貸船往來,每年……” “本官隻問你這一次。

    ”知府大人喝斷他的話:“你給本官聽清了。

    問什麼就老老實實 答什麼,不許擅自牽扯其他的事。

    我問你,你船上載了些什麼?” “蘇杭百貨,海味匹頭。

    有帳簿及各地稅單可稽。

    ” “還有呢?” “回大人的話,沒載有帳外其他貨物。

    ”他沉着地回答。

     那年頭,正當商人如果不設法逃稅,要想多賺幾文。

    簡直比登天還難,從南京到常德, 按規定所要經過的稅站鈔關,最少也有十處以上,每站都要按船貨的市價抽分繳稅。

    更要命 的是,朝廷不信任地方官吏,稅務全被朝廷親派下來的一些中官(太監)所接收把持,不但 加強加倍抽稅,更巧立名目另加了不少額外稅站,簡直形如強盜,動不動就船貨一起沒收。

     商人們叫苦連天,所以能逃即逃,多花銀子買消息,盡量遠遠地逃開那些另加的稅站機動查 稽稅丁。

    而在貨單帳簿上,也不得不以高報低,以多報少。

    船上另設密窩藏貨,各顯神通。

     因此,帳簿和稅單極少有完全相符的。

     柳志柏一聽知府大人盤問所運的貨物,心中一寬,貨物早已起棧,這時能查出些什麼 來? “正月裡你的船下航南京,經過湘陰湖面,曾經發生了些什麼變故?”知府大人轉移話 題:“說。

    ” “這……沒發生任何事。

    ”他說:“好像有從沅江下來的木排,與從湘江下來的木排會 合。

    小民的船,是繞湖北端而過的,避免陷入木排中進退不得。

    ” “真的?”知府大人語氣轉厲。

     “小民是實括突說。

    ”他毫無機心地說。

     “趙大德,你說。

    ”知府大人向原告發話。

     “回老爺的話,”趙大德愁眉苦臉地說:“那天,木排很少,今年雪化得早,但水不夠 大,各江的木排雖有提早放的。

    但并不多。

    那天,小民棧号的船,被水賊六爪龍賀賊首的兩 艘賊船截住洗劫,而柳家的船也在附近,賊船不但不攔劫他們,而且小的親眼看見賊船的 人,與柳家船上的打招呼。

    六爪龍是最兇殘的一股水匪,劫貨之後必定毀船。

    賊船駛離後, 柳家的船不但不救落水的人,反而看着在水中掙紮的人百般嘲笑……” “你說謊!你這天殺的……”鬧江龍悲憤地大叫,卻被兩個公人狠揍了兩記耳光按住 了。

     “因此,小民懷疑柳家的人可能勾通水賊,甚至可能與水賊同謀。

    ”趙大德有條不絮地 往下說。

     “懷疑不能算證據。

    ”知府大人正色問:“你必須有确證,不然就是誣告,你明白 嗎?” “小的正要說。

    ”趙大德出奇地沉着:“半月前那天午後不久,小的乘小船經過橘洲南 端,看到柳家的船,與六爪蛟的兩艘賊船靠在一起,船上的人互相往來,笑鬧聲十裡外都可 以聽得到。

    小的以為柳家的船必定遭秧了。

    豈知大謬不然,三艘船分開各奔前程,船上的人 揮手歡呼道别,六爪龍這悍賊兇橫惡毒,雖然很少殺人,但洗劫後必定沉船,任由遭劫的人 漂流。

    柳家的船安然無恙,小的就确定柳家與水賊暗中勾結了。

    因此出面控告柳家通匪,乞 大老爺作主。

    ” “你怎麼說?柳志柏。

    ”知府大人轉向他問。

     “真是天大的冤枉,荒謬絕倫的誣告。

    ”他沉着的說:“正月那天湘陰江面,根本不曾 發生水賊劫船的事。

    半月前橘洲江面……” 他将與六爪龍交戰,擊沉賊船的經過概略說了。

     旁聽的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六爪龍橫行洞庭十餘載,劫船一兩百艘,得手即沉船, 但很少屠殺苦主,任由被劫的人漂流逃命,不會水性的人當然難免遭殃。

    其實,在洞庭行駛 的船支中,真正不會水的人少之又少,隻要能支持得一兩個時辰,定可在湖濱登陸獲救,或 者被往來的船支或木排所救起。

    十餘年來,六爪龍從沒失敗過,更沒碰上敵手,衆人一聽柳 家的船,居然擊沉了六爪龍的船平安抵埠,怎不驚訝? “當然,他不敢将縱走六爪龍的事實說出,隻稱擊沉賊船,另一艘船逃走。

     知府大人臉色沉下來了,顯然不相信他的供詞。

     “證人作證。

    ”知府大人注視着曾三爺:“曾舉人,把你親自目擊的經過從實道來。

    ” 柳志柏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曾三爺大概是替他辯白的,他相信曾三爺不會将縱放六爪 龍的事說出來。

     “公祖大人明鑒。

    ”曾三爺站起欠身說:“晚生将據實說出經過詳情,字字皆真,決無 虛假。

    晚生在嶽州訪友,乘坐柳家的便船返家。

    那天午後不久,船抵橘洲江面,兩艘賊船突 然升起旗帆,迎面攔截。

    ” “是兩艘賊船嗎?”知府大人追問。

     “是的,升起的賊船旗是三角黑長番,的确是水賊六爪龍的旗号。

    ”曾三爺以肯定的語 氣說:“晚生因為害怕,躲在艙内不敢出去,沒想到三船會合之後,賊人登船歡呼,竟然不 是劫船。

    ” 柳志柏大吃一驚,心向下沉。

     鬧江龍張口想咒罵,被公人勒住了嘴。

     “不是劫船,是什麼?”知府大人問。

     “柳二少爺與賊人有說有笑,賊夥們在後面的貨艙,搬走了不少暗藏的軍器,其中有每 十張束成一捆的大弓,有一匣五發(六十支)的鷹翎箭……” “你胡說八道什麼?”柳志柏忍不住驚駭地跳口而叫。

     “住口!”知府大人沉叱:“本官大公無私,明察秋毫,聽證之後,必定給你有充分分 辨與提反證的機會,不許中途胡亂插嘴,誰再敢妄自發言,定按擾亂公堂律嚴懲不貸。

    ” “柳少爺以為晚生吓混在艙内,因此不知晚生曾經目擊。

    為表白晚生證言不虛,茲舉兩 事為證。

    其一,那六爪龍身材高瘦,留了短須。

    背着鐵胎弓,手握分水鈎、年約半百,長像 并不顯得兇惡。

    其二,柳少爺的船上,藏有許多違禁軍器。

    正是他暗中幫助六爪龍的鐵 證。

    ” “帶物證!”知府大人下令。

     一群丁勇進入大堂,十二個人擡着那門弩炮,一些人捧着十餘枝六十斤重,附有爆炸竹 筒的弩矢,與及精妙的十四具匣弩,在堂下堆放着。

    看審的民衆,一個個議論紛紛。

     “上禀大兒。

    ”領隊的丁勇行禮禀告:“這是南巡檢會同武陵縣孫主薄,常捕頭,在柳 家貨船的暗艙中,起出的違禁軍器,遵命呈堂複驗。

    ” 柳志柏隻感到渾身發冷,心膽懼寒。

    本來,船隻為了自衛,攜帶兵器并不算什麼嚴重罪 名,了不起打幾十刑棍沒收了事,再不就監禁十天半月,警告後釋放,但今天,曾三爺咬定 他通匪,這些軍器就成了用來助匪搶劫的武器,死罪一條,弄不好還得抄家。

     “這些武器是你的?”知府大人問。

     “是的,是小民在南京,請武備庫的朋友打造的,專用來對付湖寇。

    ”他硬着頭皮說: “小民就用這具改制的弩炮,擊毀了一艘賊船……” “人證物證俱全。

    ”知府大人态度倒是相當和氣冷靜:“現在,你能加以反證嗎?當 然,你的船夥計是你的人,他們的反證不發生效力,你必須舉出與你無親無故,沒有利害關 系的反證。

    你如果想證明趙大德虛構事故,就必須舉出正月裡船經湘陰湖面,不曾發生賊船 洗劫的目擊證人,半月前橘洲江面與賊船相遇的事,其經過與結果,你的供詞與曾舉人、趙 大德的證詞完全不同,各執一詞,而他兩人的證詞卻是相同的,江上往來船隻甚多,你能舉 出當時有那些船隻目擊經過嗎?” “請大人給小民幾天期限,找尋兩次發生事故的目擊證人。

    ”他咬牙說:“小民船隻的 航程,皆有詳盡的記載,隻要在沿湖往來的船隻記事薄中查找,不難尋出當時經過該處的船 隻來,也必定可以找出從旁目擊的證人,便可證明小民的清白了。

    ” 知府大人與衆官吏低聲商量,彼此之間似乎有些争執。

     “柳志柏。

    ”最後知府大人說話了:“所請照準。

    但由于證據确鑿,在大皆指出你涉嫌 甚重,所以為防犯你逃逸,本官決定不許你其結具保。

    念在令尊是本地德高望重的仕紳,本 官網開一面,準由令尊請人沿湖調查,由本府發給通行路引。

    給你半月期限,屆時再開堂公 開審理。

    疑犯還押,證人退庭候傳。

    原告涉嫌誣告,着具結取保。

    随傳随到,不得離城他 住,退堂!” 這次在大堂公開審理,知府大人表現得慎謀能斷,大公無私,合情合理,應該算是十分 公平的。

    但在柳志柏來說,卻是痛苦的災難開始。

     他押在大牢,他父親能請得到什麼得力的人去查證?湖上往來的船隻雖然很多,但誰肯 甘冒被牽連、被扣押的危險挺身作證? 他心中明白,這是一條絕路,他已注定了上法場的命運,他已陷入仇家極為兇殘惡毒的 計算中。

     他終于知道陷害他的主謀是誰了。

     曾三爺是劉百萬的知交好友,年青時一同偷雞摸狗的不良惡少。

     好惡毒的絕戶計。

     劉、楊兩家聯合起來對付他!派到沅江下毒手的兩批妖人失敗了,轉而向官府用工夫, 一旦罪名落實,抄家殺頭的下場,比派妖人殺他要惡毒千萬倍。

     他完全失去反擊的機會,即使他能脫逃,但他的家……親戚朋友一大堆,老天爺!後果 不堪設想。

     旁聽看審的人湧出府衙,其中就有劉家、曾家、龍陽楊家的人。

     最後出來的人中,有化了裝易了容的周總管,與扮成男裝的田倩倩姑娘,步入行人往來 不絕的府前街。

     “周叔,這人間還有天理嗎?”倩倩的鳳目中淚光閃閃,憤然地說:“我們好笨!隻從 楊家糾集江湖人方面偵查動靜,卻忽略了劉家使用這種絕子絕孫的毒計。

    ” “好惡毒的絕戶計。

    ”周總管咬牙切齒說:“丫頭,沉着些,知府倒還公正,半月期限 大有可為。

    ” “已沒有什麼可為了,鐵證如山,反證渺茫,恐怕連上告的機會都沒有。

    ”倩倩鐵青着 臉說:“不能等了,半月後開堂,一定是定案決斷了。

    周叔,我要劫牢反獄……” “丫頭,不要沖動,你在斷送他柳家滿門。

    ”周總管沉聲提出警告。

     “周叔,我……我六神無主,為了他,我……我願下地獄……” “丫頭,你聽清了。

    ”周總管的語氣陰森冷厲:“他們會玩弄絕戶計,我們也會玩。

    量 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我們走,去找你爹,我可以向你保證,上法場的決不會是柳小哥, 而是那些陷害他的人,而且不止一個人。

    ” 傍晚時分,一位笑容滿面的中年人,踏入祥興棧布滿愁雲慘霧的店堂,每一個夥計皆愁 容滿面,有如大禍臨頭。

     “相須通報貴東主。

    ”中年人拉住一位店夥和氣地說:“說一位姓田的人求見,事關貴 二少東主的安危,請貴東主務必接見。

    ” “請随小的來。

    ”店夥說:“敝東主在内廳,正不知該如何是好,田爺請在客室稍 侯。

    ” 次日一早,祥興棧果然派人至縣衙納款申請路引,所列名單共有十八個人,去向是自龍 陽迄嶽州湖濱各縣查問要找的船行。

    縣衙早接到指示,并未留難。

     十八名店夥先後出發,行色匆匆。

     十天後,劉百萬家中張燈結彩,龍陽楊家派來下定的禮船有六艘之多,盛況空前,劉、 楊兩家結親,訂婚禮辦得十分浩大出色。

    據說,婚期訂于臘月。

     半月期限轉瞬屆滿,柳家派出的人已先後失望地返回。

     這天,府衙前人頭攢動,前來看審的人盛況空前,出動了大批丁勇巡捕,也無法維護秩 序。

    最後站堂官大聲直布,改在三堂審訊.三堂是秘密審案的地方,依法禁止旁聽。

    通常有 關風化與及叛逆等等案件,皆在三堂。

    大堂和二堂,照例是準許民衆旁聽的。

    這一來,人群 逐漸散去。

     一些不死心的民衆有福了,府衙突然開放大堂,未散去的數十名民衆一擁而入,後到的 人卻被擋在門外,公堂一開,是禁止胡說走動的,後到的人隻好望門興歎。

     那天該出堂的人全部到齊,而候訊室卻多了幾個陌生人。

     堂下的右首座位中,多了一位柳員外柳尚智,他是秀才,所以也有座位,對面,坐着曾 三爺。

     公案左外側,坐着本府的學政大人。

    顯然,知府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