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歸并脫離

關燈
湯光亭這已經是第四次來到壽春了。

    第一回是陪着林藍瓶跟着薛遠方,渾渾噩噩地到達;第二回卻是讓萬回春擒住,無奈中還帶了一點惶恐;第三次則是與梅映雪假扮道士,偷偷摸摸地混進來。

    而這一次,他則代表跑馬寨,正大光明地走進城門,身邊的人則換成了陳九淵。

     這四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情,為的都是不同的理由。

     大概是與壽春特别有緣吧?湯光亭領着陳九淵,大搖大擺地走到白雲山莊前,憶起往日種種,感觸良多。

    他現在最害怕的是,就算來到了壽春,卻仍找不到梅映雪。

     那陳九淵站在白雲山莊的朱漆大門前,等了一會兒,回頭瞧見湯光亭怔怔地發着呆,輕輕問道:“湯兄弟,是這裡了嗎?”湯光亭倏地回過神來,忙道:“沒錯,便是這裡。

    ”陳九淵聽了,便直接上前敲門。

     擦得發亮的銅門環,敲在沉重的木門上,發出悶悶的響聲。

    門後一個十五來歲的門童應了一聲,将門拉開一個小縫,見陳九淵面生,兩隻眼睛上下打量了一會兒,說道:“你是誰啊?這麼早有什麼事嗎?”陳九淵将名刺投入,說道:“麻煩小哥通報一聲,我們有事求見趙王爺。

    ” 那門童又打量了他一下,看看手中名刺,說道:“那你等一會兒。

    ”将門關上。

     半晌,門後聲響,卻是那小童說道:“丁總管,這人就在外面。

    ”接着門一開,卻是丁總管帶了兩個彪形大漢,手執棍棒,來瞧究竟。

    陳九淵待要開口,身後湯光亭先說道:“丁總管,好久不見了,身子安好嗎?”原來趙光義将行館設置在白雲山莊内,還是個秘密,時值宋廷将對南唐用兵之際,在時機上相當敏感,所以丁總管一聽到門童報說有人要拜見王爺,就先領人出來察探。

     那丁總管聽到這聲音,心中一驚,先往陳九淵身後一瞧,霎時出了一身冷汗,隻覺得肩膀又隐隐作痛了起來,說道:“拿來!”那門童道:“什麼?”丁總管看也不看他一眼,隻道:“名刺拿來!”門童趕緊将手中的名刺遞上,瞧他的神色,心想:“你是中邪了嗎?”隻見丁總管接過名刺,也沒看上面寫些什麼,就說道: “原來是湯……湯爺,有事找王爺嗎?”他隻以為湯光亭,是為了他向萬回春、林延秀透露了林藍瓶被人帶走的事,回來來找他晦氣,心中栗六,忐忑難安。

    雖然他極力想掩飾自己的恐懼,但是一開口,聲音還是出賣了自己。

     湯光亭笑道:“來找王爺,當然是有事啦,誰沒事找王爺呢?找他泡茶聊天嗎? 我是回來向王爺覆命的。

    ”丁總管陪笑道:“是,是。

    ”身子往後一讓,說道: “請,請,裡面請。

    ”将門童還有跟随而來的兩個大漢斥退,獨自領着湯陳二人往趙光義所居住的廂房而去。

     湯光亭見這一路上的巡邏侍衛人數,比上次來時多了一倍有餘,心中想道: “瞧這态勢,大戰隻怕一觸即發。

    ”來到廂房門外,但見不僅有重兵把守,而且崗哨重重。

    侍衛長見丁總管領了兩個人過來,不待三人走進,便上前說道:“丁總管,王爺好像沒有召見你吧?有什麼是嗎?”丁總管将湯光亭的名刺遞上,恭恭敬敬地說道:“這兩位爺是江南來的,辦妥了王爺交待的事,特回來覆命。

    ”湯光亭心想: “丁總管這人倒是乖覺,我隻說回來覆命,他便幫我安上了前因。

    ” 侍衛長瞧著名刺,說道:“王爺正在看書,還說不定見不見呢,等我先通報,你們自在這裡候着。

    ”丁總管道:“有勞大人了!”那侍衛長轉身進去不久,忽聽得裡面靴聲橐橐,卻是趙光義親自出來迎接,笑道:“湯兄弟,本王正擔心你會一去不回哩,見到你回來,真是太好了。

    ”湯光亭迎向前去,躬身道:“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小可既然答應了王爺,豈有食言的道理。

    ”趙光義笑道:“是本王錯了,是本王錯了。

    丁總管,你去準備一下,我要和湯兄弟,還有他的這位朋友,好好地喝一杯。

    ” 那丁總管巴不得趕緊離開湯光亭的身邊,趙光義這一句吩咐就如同解開了他身上的咒語一般,飛也似地去了。

    趙光義自與湯光亭往花廳上去。

    路上張蒼松聞訊趕到,他的身後還跟了一個和尚。

     mpanel(1) 湯光亭瞧這和尚有些眼熟,忍不住多瞧了一眼,卻正好瞧見那個和尚也笑着瞧着自己,忽然想起他是誰來,當下說道:“你……你不是那個萬小丹的朋友嗎?你怎麼當起和尚啦!”那和尚道:“這還要感謝王爺成全。

    ”原來這人便是那個光頭焦贊,他多年前因故被迫還俗,離開少林寺,更因來頭頗大,不但再無寺廟肯收留他,就是連能不能再出家一次都成問題。

    原來再趙匡胤的控制之下,境内不但寺廟數量很少,而且每間寺廟兩年僅能一度,人數也在嚴格控制之中。

    但他生平素無大志,就是一心想當和尚,于是才在萬回春的引介之下,來到白雲山莊幫趙光義的忙。

     趙光義瞧他武功高強,便幫他要到度牒,更答應他天下一統之後,在江南找一處寺廟讓他主持。

     趙光義道:“兩位原來認識,那真是太好了,待會兒焦大師便一起好了,我讓人再多準備素菜。

    ”衆人來到花廳就坐,酒便先來。

    三杯黃湯下肚,湯光亭便将父親交給他的信函,與一樣特别的信物一一呈上。

    趙光義首先展信細閱,卻是湯廣成寫的一封書信,信末并說附上前人所留吳時楊行密的兵符為信物,并要求趙光義等同給予符節以為憑證。

    趙光義拿起那個兵符一瞧,卻見是個竹牌,上刻有虎形花紋,觸手細滑,隐隐發亮,是有相當年月的古物。

    揮手招來侍衛長,在他耳邊細言幾句,那侍衛長應命而去。

     趙光義十分滿意地道:“湯兄弟能信守諾言,本王自然要給你一個交代,否則将來要怎麼合作呢?來,為我們的合作再幹一杯!大家一起來!”張蒼松很少見他如此開心,心下暗暗納罕。

    不久那侍衛長轉回,雙手捧着一個紅漆托盤進來,走到湯光亭身邊。

    趙光義說道:“這是我晉王府親兵統領腰牌,湯兄弟帶回去給令尊,他日若有人拿着跟可以跟此腰牌符合的令牌去到鑄劍山,便是我派去的信差。

    ”湯光亭大喜,再拜接下。

    張蒼松雖感驚訝,但亦上前道賀,一時觥籌交錯,一派和樂。

     陳九淵不禁心想:“這件事原也易辦,隻不過‘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看門的反而更神氣,還好湯兄弟吃得定他們,若是我自己前來,隻怕第一關都過不了。

    ” 既然把最要緊的事情先辦妥了,閑談間,湯光亭便有意無意地問起丁白雲與萬回春。

    趙光義道:“他們師徒兩個跟着大夥兒到江南辦事了,本王鸠占鵲巢,代他們坐鎮在此,正好偷一偷閑。

    哈哈哈!”其實宋軍已經悄悄開拔,半個月之内,就會先到壽春,趙光義在此布置,卻說自己偷閑,隻是一種保密的手段。

     湯光亭假裝驚訝道:“他們到江南去了?怎麼不讓小弟做東道呢?可真不夠意思。

    ”趙光義若有所思地道:“啊,不如湯兄弟也前去接應吧?聽玄玑道長說,這件事倒是挺難辦的。

    ”張蒼松先是聽到湯光亭這麼問,便直覺有些不妙,想要說些什麼引開趙光義的注意,卻讓他搶先開口了。

     湯光亭馬上起身接口道:“湯某義不容辭!”趙光義笑道:“那太好了,玄玑真人與湯兄弟好像有點誤會,你這次千裡迢迢去幫他,正好化解前愆,日後合作,一定無往不利!”湯光亭心想:“像玄玑這麼好面子的人,實在不可能會說事情難辦,還接受一群人的支援。

    此事一定不尋常,萬回春與丁白雲也不可能将阿雪獨自留在這裡,再怎麼說,我都飛去看看不可。

    ”便與趙光義請教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趙光義道:“他們已經先走好幾天了,你如果要去的話,最好盡早動身。

    ”一邊吩咐讓人寫了一張手谕,一面讓張蒼松與他說明。

    張蒼松說道:“玄玑真人此次是到江西長劍門公幹。

    聽說長劍門在江南,是僅次于無極門的一大門派,門徒衆多,勢力頗大,但是向來與南唐朝廷往來密切,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勸降長劍門。

    無極門與長劍門淵源頗深,因此由玄玑真人率衆前往。

    ” 湯光亭說道:“那太巧了,我與長劍門的宋鎮山、周應祥都很熟,我再去敲敲邊鼓,相信對玄玑道長想要說服長劍門門衆,會有所幫助。

    ”心想:“隻是想說服,可不必出動那麼多人,雙方一言不合,隻怕就要大打出手。

    ”果聽得趙光義說道: “那真是太好了,我原也想以和為貴,湯兄弟真是我的福星。

    ”張蒼松雖然不以為然,但是也不敢多說什麼。

     趙光義更要焦贊與湯光亭一同前往,囑咐道:“焦大師,這湯兄弟已是我大宋的盟友,見到玄玑真人時,請代本王與他分說分說,可别讓他們打起來了。

    ”又提醒湯光亭道:“玄玑已受宋诰封為‘真人’,如果可以稱他為玄玑真人的話,就可以拉進彼此知之間的距離了。

    ”湯光亭偷偷地想笑,但還是忍住了認真答應。

     于是趙光義這一席酒菜,既為湯光亭接風,也為他餞行。

    湯光亭心裡挂念着梅映雪與林藍瓶,酒足飯飽立刻告辭,趙光義親自送到大門口,這才作别。

     拿着趙光義的手谕,三人在驿站中立刻牽到三匹駿馬,往南而去。

    一路上晉王的手谕相當好用,尤其三人騎的都是官馬,在官道上奔馳相當醒目,各處驿站官員熱切接待,讓湯光亭頗有飄飄然的感覺。

     三人一路換馬,第二天中午便到了江邊的懷甯縣境。

    湯光亭原本以為過江之後,可能還要費一番功夫,甚至賄賂江南守軍,才能通行,沒想到宋國晉王的名号,在江南依舊響叮當。

    南岸的唐軍見是宋國官船下來的人,馬上笑逐顔開,連忙上前迎接,那船上的人為了要巴結湯光亭等人,還特别跟南唐守軍說道:“這三位爺可是我大宋晉王的客人,你們可得小心接待了。

    ”那守軍統領一聽,腰可彎得更低了,忙道:“失敬,失敬,不知爺兒們要上哪去?可有用得着下官的地方?” 陳九淵聽他居然對着他自以為是宋國的官員自稱下官,覺得這簡直是太離譜了,正想挖苦他兩句,忽聽得湯光亭說道:“方便的話,幫我們弄三匹馬來,我們還要趕路呢。

    ”那人聽了笑道:“這容易辦!”叫人牽過馬匹伺候。

    湯光亭躍身上馬,摸出一錠銀子,說道:“給弟兄們買酒喝。

    ”那人歡天喜地地接過,再三稱謝,目送着湯光亭等三人絕塵而去。

     過江之後,若往東去,不用半天便可到達鑄劍山。

    那湯光亭原本有意讓陳九淵拿着趙光義的符節先回鑄劍山去,但陳九淵好不容易可以下山一趟,也想到長劍門去看一看,這一個名聞遐迩的幫派。

    湯光亭想起自己剛下山時,也是想到處瞧瞧新鮮,再說他此去雖然内心想的是私事,但實際上也擔負了趙光義的指令,于是便同意了。

     三人繼續溯江而上,傍晚時來到了一處小鎮,問了土人,才知此處叫“蔡家嶺”,要到長劍門最近的距離,就是換成水路,直接越過鄱陽湖,就可以到達在鄱陽縣境,樂安河邊的長劍門了。

     由于天色已晚,再加上一連趕了兩天一夜的路,三人都頗感疲憊,于是便在小鎮上找了客店早早投宿。

    湯光亭想那焦贊與萬小丹的關系非常,所以跟萬回春也應該很熟才是,晚飯過後,便來到他所休息的客房中串門子。

    焦贊請他入内坐了,吩咐小二送上一壺茶。

     焦贊詢問他的來意。

    湯光亭道:“我們明天就能抵達長劍門,依行程算來,玄玑道長應該比我們早到了一天。

    焦大師應該知道,我與萬掌門有一些誤會,與玄玑道長也有過一些争執,我是怕明天一見面,他們不願跟我握手言合是一回事,要是反而壞了王爺交代的事情,那可就糟糕至極了。

    ”焦贊不解地道:“你不是在王爺面前說得信誓旦旦,自信滿滿嗎?怎麼事到臨頭就沒主意了?”語氣中有些不滿。

     湯光亭唉聲歎氣地道:“焦大師,你是出家人,清心寡欲,與世無争,就算我兩曾經差一些為了萬小丹師兄對立,但是事情一過,便如過眼雲煙,再無挂礙。

    但是放眼大千衆生,幾人能夠?就說同是出家人的玄玑道長,也是熱衷名利之人,再加上他武功又高,小弟此次前去,隻怕是兇多吉少。

    ”說着說着,低首搖頭,顯出相當憂心的樣子。

     那焦贊武功雖高,心思倒是十分單純,湯光亭這兩天與他相處下來,心中便有譜了,于是既順着他的意捧他,又打動他的恻隐之心,希望能讓他站在自己這一邊。

     果然那焦贊一聽到他說自己清心寡欲,是真正的出家人,那可真是搔到心坎裡,暖洋洋地十分受用,當下便道:“王爺吩咐老衲跟着過來,就是想要請我當個和事老。

     湯兄弟盡管放心,隻要有我在,絕對能夠擔保你的安全。

    ” 湯光亭見他入了殼,心中竊喜,但依舊面有愁容地道:“小弟若真是貪生怕死之人,這次就不會自告奮勇地要來江西了。

    ”焦贊道:“既是如此,那又為何呢?” 湯光亭道:“其實人生在世,名利二字都是虛妄,是非成敗轉眼成空,但是我與萬掌門真的無冤無仇,隻有一些誤會罷了,蒙受這樣的不白之冤,真叫人挨着不舒服,就是死了也不瞑目。

    ” 焦贊道:“小丹那件事情,萬掌門早已不提了。

    而他現在新收了丁公子當徒弟,心境也好了很多,也許他早已忘了你這号人物哩!湯兄弟真的無須操這個心,他比較在意的應該是那個梅姑娘,你想想看,讓自己徒弟背叛那是什麼滋味。

    ”湯光亭聽他說到了重點,急忙咬着道:“是啊,他既找不到那個梅姑娘,那隻好把氣出在我身上了。

    ”焦贊笑道:“萬掌門不是那種人。

    再說他也找到梅姑娘了,也且看那個樣子,萬掌門隻是略施薄懲,并沒有太為難她。

    ” 這雖然在湯光亭的意料之中,但是他還是忍不住吃驚,說道:“是……是嗎? 我還以為萬掌門會清理門戶哩!”焦贊搖頭道:“你對萬掌門的成見太深了,明天到了長劍門,你就見到梅姑娘好端端的站在他旁邊。

    到時我再幫你分說分說,我想不看僧面看佛面,他就算不看在我的面子上,也得要顧全王爺的面子……”湯光亭插嘴道:“梅姑娘有跟着他一塊來江西嗎?”焦贊搔了搔他的光頭道:“這……這我可說不準了,幾天之前,在莊裡隻要看到萬掌門,就能同時見到梅姑娘。

    後來萬掌門跟着玄玑真人離開白雲山莊,梅姑娘也不見了,所以我想她一定也跟着來了吧。

    ” 湯光亭唯唯諾諾,又拉拉雜雜地閑扯了一堆,這才轉身告辭。

    回房之後,心神不甯,恨不得馬上插翅飛到長劍門一探究竟。

    一個晚上都在想着如果明天看到梅映雪,該當怎麼辦?而如果找不着梅映雪時,又該當如何?竟是一夜輾轉,睜着眼睛直到天亮。

     既然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清早,最早起床的當然就是他了。

    草草用過早飯,立刻就催促着兩人上路,那鄱陽湖湖面雖廣,但三人隻是往東南角的鄱陽縣,一個多時辰之後,三人站在船上,張目眺望,就已經可以瞧清楚岸邊行人了。

     那長劍門位于樂安河與昌江彙流處的岸邊上,因為是江西的第一大門派,所以梢公也知道它的位置所在,好不容易靠上了岸邊,草叢中忽然閃出兩個大漢,喝道: “今天這裡不對外開放,趕快調回船頭,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