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覆巢完卵
關燈
小
中
大
莫高天白了他一眼。
過了一會兒,說道:“嗯,你練的是無極門一派的道家内功,看這個樣子練得也有兩三年的光景。
按理道家玄門内功,練一天是一天的功力,不該隻淋了一場雨就病成這個樣子。
”話鋒一轉,忽問道:“昨天的那個宋鎮山,是教你武功的師父?” 莫高天的語氣雖然平和,然而不知為何隐然有一股威嚴,令林藍瓶不敢不答。
林藍瓶遲疑半晌,嗫嚅道:“不是,是宋先生的大弟子教我們的。
不過他說他教的隻是一些入門的基本功,練來自衛強身,不讓我們以師父弟子相稱。
”莫高天略一沉吟,道:“嗯,你滿嘴他呀他什麼的,殊無半點敬意。
那是因為你的父親名頭大,又是朝廷命官,不讓你叫他師父,卻又做師父的事,還不是存心巴結。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長劍門想攀附官府?對了,你剛剛說:‘我們’……嗯,那自然是你的兄長們也都跟着練武了。
” 這一段話莫高天自言自語的講在嘴巴裡,湯光亭自然是聽得一頭霧水。
倒是林藍瓶聽見他提起自己家裡的父兄,就有如燃起了她腦海中的導火線一般,不但讓她憶起了前些天的家族遭遇,也連帶地讓她想起了自己現在的處境。
而如今,僅存在這個世上的唯一親人,卻也在昨兒個夜裡分離,生死未蔔。
一想到這,眼眶一紅,淚水便不住奪眶而出。
原來這林藍瓶的父親,便是江都留守、南昌尹林仁肇。
卻說宋太祖趙匡胤自陳橋兵變,崇元殿受禅以來,已經先後定荊湘、破西蜀、平南漢。
而南漢既平,比鄰的南唐自然全國震動。
南唐主李煜毫無與宋逐鹿之心,急忙派遣他的弟弟李從善為使,自稱“微臣”上表宋太祖,通篇卑躬折節,曲意奉承,不但願意自去國号,改傳國玉玺上的印文為“江南國主”,還請宋太祖賜诏呼名。
然而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那時宋太祖早已與弟趙光義、宰相趙普議定“先南後北”的政策,對江南是勢在必得,但卻仍應允了李煜的要求。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林仁肇。
林仁肇的身材高大,胸口紋了一頭吊睛白額大老虎,人稱“林虎子”,端的威猛無比。
當年後周入侵淮南,他援兵厮殺,不但一舉收複壽州,接着又乘勝攻克濠州,并率領敢死隊借風縱火,焚毀正陽橋,立下了戰功。
他骁勇善戰,夙負勇名,為江南諸将之首。
宋太祖亦聞他剽悍,所以未敢輕舉妄動。
宋太祖當然不可能就此罷休,時時亟思除去林仁肇之策。
那時正好李從善又奉了李煜之命,赴汴京入朝。
宋太祖靈機一動,一面便假托要重用他為名,把李從善留在汴京,不但蓋了華廈巨宅給他,還封了他一個“泰甯軍節度使”的官做。
一面派人至南唐傳诏,隻說:“從善是個人才,朕要重用他的能力,既然你也上表說今後南北一家,那就更不要分什麼彼此了”雲雲。
李煜無奈,亦隻得順從,隻多派人手,南北往來于李從善的住處,打探消息。
于是從此南北通使,往來便頻繁了。
過了幾個月,宋太祖便秘密安排幾個皇宮畫匠,混充在前往南唐的使者當中,四處拜谒南唐的文武大臣,這其中林仁肇自然是主要的目的。
這些皇宮畫師們靠的便是丹青妙筆吃飯,所以不多久便已偷偷地将林仁肇的形貌、面容一一臨摹下來,繪成了好幾大卷,托人快馬送回汴京面呈太祖。
太祖收了畫卷,就中挑了一幅叫工匠裱裝起來,另尋了一處宮室,将它挂起。
接着便借故派人宣李從善入朝觐見。
君臣面談許久,太祖佯稱身體不适提前退朝。
李從善與一班廷臣退出,其時日色尚早,諸臣便有意無意地引着李從善,來到懸挂着林仁肇畫像的别室之内。
一入室中,李從善一眼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畫像,廷臣見他神色有異,知道他認出了畫中主人,卻故意假裝問道:“大人認得此人嗎?”李從善心中滿腹疑窦,正要找人排解,見僚臣問他,便趁機追問道:“這不是敝國的留守林仁肇将軍嗎?怎……怎麼會有他的畫像在這兒?”一位侍臣便道:“林将軍是江南猛将,生平從未到過江北,我們久聞其名,卻始終未能親睹将軍一面,如何能繪出他的肖像?這幅畫像是林将軍自己托人呈上來的。
” 李從善聽完自然是大吃一驚,急忙追問細故。
這位侍臣故意推托半晌不肯說,最後才嗫嚅道:“大人既然已經在朝中為官,算來大家也都是同朝的臣子,我就不妨直言相告。
皇上對林将軍仰慕已久,前些日子特賜诏谕,命他前來。
他覆旨願意來歸,隻待事機成熟,唯恐口說無憑,便令人奉上此像,以作為信物。
”說完,又領着李從善到宮外附近的一處豪宅大院,指着說道:“聽說皇上已經打算将這座宅第賜給林将軍。
隻要他真的奉旨歸附,依皇上的恩典,到時候還怕弄不到一個什麼節度使當當嗎?” 李從善嘴裡虛應了幾句,便匆匆告辭。
回到住所,連忙修書遣人星夜馳回南唐,呈報他的兄長李煜知曉。
林仁肇樹大招風,朝中執掌兵權的朱全斌與皇甫繼勳等人,早就因為他的英勇過人,而忌恨在心。
得知了這個消息,便趁機向李煜大進讒言,說林仁肇暗中連絡宋廷,擁兵自重,意圖自立為王。
論當皇帝,李煜的才能不及他在詩詞書畫上的萬分之一。
打從一開始,他便從來不準備問鼎中原,他所預備的,是做好宋朝的籓屬國。
他幾乎年年進貢,最高記錄是一年四回。
太祖生辰進貢送禮,高樓落成也要獻上賀禮,绫羅綢緞與黃金白銀都是數以萬計的從南唐運出,直至國庫空虛。
到後來甚至因為物資缺乏,為了節省開支,竟然動腦筋到鑄造銅錢的原料,也就是銅的身上--改用了鐵去鑄造錢币。
李煜自貶國格,犧牲民生,幾乎能放棄的都放棄了,為的隻是苟且偷安,這會兒居然聽到有人意圖造反,壞他的美夢,那還得了!便找人傳來林仁肇,質問他是否曾接受宋诏。
樞密使陳喬,素與林仁肇交好,在得知了這方面的消息後,暗中告知了林仁肇,要他多加留心。
林仁肇根本沒有受過宋诏,對于這樣的流言絲毫不以為意,不以為然地道:“林某問心無愧,懼着誰來?”便把陳喬的話當成耳邊風。
及至李煜果然召見詢問,當然也就一口答稱:“沒有!”李煜隻道他刻意隐瞞,也沒多說什麼,隻吩咐設宴款待林仁肇,卻暗中叫人在他的酒中下毒。
林仁肇不疑有他,吃飽喝足後告辭回家,沒多久便在家中毒發身亡。
這一天夜裡,早已是休息的時候了。
林藍瓶獨自一人待在房間,雖然全身裹着棉被,兩眼皮卻睜得大大的。
忽聽得廳上亂哄哄地鬧成一團,心想不知又是哪一個叔叔伯伯喝了酒,跑到大廳去嚷嚷了。
豈知過了一會兒,伺候自己的小丫鬟便慌慌張張地闖進房來。
林藍瓶見她冒失,小姐脾氣正待發作,倒是小丫鬟先開口道: “不好了,小姐!不好了!”林藍瓶氣她說話口沒遮攔,嬌叱道:“放肆!什麼事這麼大聲嚷嚷!”那小丫鬟嚷了半天,隻道:“不好了!老爺他……老爺他……” 林藍瓶心想:“這個丫頭平時很怕自己,現在這麼晚了,她膽敢闖進房裡來,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隻道:“我爹他現在在哪裡?”那丫鬟道:“在大廳…… 他……他……”林藍瓶懶得去聽她再說什麼,趕忙披了件外衣,道:“我瞧瞧去!” 還沒來到廳上,隻聽到大廳裡已經亂成一團。
林藍瓶的一顆心不禁怦怦地跳了起來。
當下三步并成兩步,搶進大廳,隻見家裡的人,不知何時都已聚在一起哭成一團。
她用力撥開人群,将身子擠了進去,赫然見到自己的父親就躺在地上,嘴角、眼裡、耳裡不斷淌出鮮血,看樣子氣絕已久,已然身亡了。
林藍瓶大吃一驚,父親是個武官,今日若說是戰死沙場,固然仍是令人傷心,但有道是:“瓦罐不離井上破,将軍難免陣中亡。
”早有這麼一個心裡準備。
而今慘死家中,卻是無論如何不能夠接受。
林藍瓶痛哭失聲,撲過去抱住父親的屍身,大叫道:“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那時林延秀亦在一旁,隻說道:“爹下午進宮,一直到剛剛才回來。
我和大哥等了老半天,爹進門後,還跟我們說了一會子的話,怎想到我才一轉身,他老人家忽然口吐鮮血,就此倒地……”說到這裡,語音哽咽,再也說不下去了。
林藍瓶聽完又是一陣哭嚎。
紛亂間,忽然門吏來報,說是宮裡的潘佑,潘大人求見。
林仁肇的大兒子林延龍霍地起身,說道:“快快有請,我們正好有事請教!” 那門吏應命而去,一路上多嘴地向潘佑細述了一切情形。
潘佑聞言大駭,急急忙忙趕向大廳。
林延龍見潘佑到來,迎出跪地再拜,道:“潘大人深夜忽然造訪,想來是有預感吧。
您向來在宮裡當差,家父今日奉旨進宮,是不是在宮裡發生了什麼事,還望大人告知一二。
” 潘佑趕忙扶起他來,顫聲道:“林将軍怎麼遇害了?”林延龍便引他去見父親的屍體。
潘佑見林仁肇七竅出血,死狀甚慘,知道是中了劇毒,不禁動容。
衆人見他悲傷,又是一陣大哭。
一會兒,潘佑才緩緩地道:“皇上昨天晚上接到消息,說将軍曾受過趙匡胤的密诏,陰圖謀反……”那林仁肇的二兒子林延春性格急躁,聽到這裡不禁脫口大叫: “豈有此事!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林延龍出言制止他,道:“二弟稍安勿躁,潘大人是在跟我們陳述這件事情。
”轉向潘佑道:“舍弟個性沖動,潘大人勿怪!” 潘佑道:“是!”輕咳了一聲,續道:“朝中大臣知道了這個消息,有人主張馬上将令尊拘捕入獄的,也有人主張應該仔細調查的。
”林延龍素知潘佑為人慷慨正直,便道:“潘大人不畏權勢,獨排衆議,小可在這此代替先父向潘大人謝過。
”說罷,長揖為禮。
潘佑頓首回禮,續道:“事關重大,皇上還是決定先诏将軍進宮問話。
林将軍在皇上跟前聽到這樣的事情時,神情十分激動,極力否認。
衆人七嘴八舌鬧了一陣。
我見聖上不置可否,又下旨賜宴,總道皇上雖不至就這麼算了,但至少也是覺得尚須仔細調查,所以才擺宴安撫林将軍的情緒。
席上更賜酒一盅……”林延春大叫: “遮莫不是這個沒用的皇帝,竟然下毒将我父親害了!”林延龍斥喝道:“二弟不可胡說!”潘佑淚濕眼眶,哽咽道:“席上我與令尊比肩而坐,除了這禦賜的酒,我們所吃的食物并無二緻啊!” 林延龍聽完欲言又止,半晌說不出話來。
林延春怒不可遏,嚷道:“豈有此理! 真是豈有此理!”衆人面面相觑,都不敢作聲。
潘佑忽然一拳打在左手的手心上,叫道:“糟了!”一把抓住林延龍的手,急忙道:“剛才我從宮裡出來,不小心見到皇甫繼勳在校場上點兵。
”林延龍道: “那便如何?”潘佑道:“皇上鸩殺林将軍,足見猜疑已深。
那皇甫繼勳是‘神衛軍都指揮使’,夤夜點兵所為何來?更何況皇甫繼勳一向與令尊不合啊!” 林延春雖是個莽夫,但心思卻較乃兄為快,怒道:“他若敢來,我叫他來得去不得!”林延龍聽他二弟這麼說,總覺得有些不妥,卻又不知該說他什麼。
隻聽潘佑道:“如果與皇甫繼勳刀槍相向,那便是公然反叛了,情況隻有更加不利。
”林延春恨恨地道:“這皇帝決定要毒害我父親之時,就早已認定我們林家謀反了,哪還有什麼有利不利的?”潘佑道:“皇上一時受奸人蒙蔽,誤殺忠良,總還算是個冤屈。
但林家若是起兵反抗朝廷命官,那便是承認通敵賣國,永陷萬劫不複之地了。
” 林延龍道:“那依先生看,我們該當如何?”潘佑道:“事不宜遲,還是快走吧!走得愈遠愈好!”林延龍正色道:“不行,如此一來,與承認謀反有何差别?” 林延春亦同聲附和道:“我與我哥哥一個意思。
”潘佑急道:“此間差别十萬八千裡……”正待解釋下去,門外忽然傳來一陣陣撞門聲,同時有人高聲道:“聖旨到! 南昌尹暨江都留守林仁肇接旨!”一句話都還沒說完,整片大門幾乎都要給不斷地撞門聲給弄垮了。
潘佑鐵青着臉,口中喃喃道:“大家都别争了!已經來不及了……” 門吏匆匆來報,說門外人馬雜沓,個個執刀掄槍,鼓噪喧鬧,硬是要闖進來。
衆人臉色大變。
林延春怒道:“爹都給他害死了,還能起來接聖旨嗎?這狗皇帝分明是故
過了一會兒,說道:“嗯,你練的是無極門一派的道家内功,看這個樣子練得也有兩三年的光景。
按理道家玄門内功,練一天是一天的功力,不該隻淋了一場雨就病成這個樣子。
”話鋒一轉,忽問道:“昨天的那個宋鎮山,是教你武功的師父?” 莫高天的語氣雖然平和,然而不知為何隐然有一股威嚴,令林藍瓶不敢不答。
林藍瓶遲疑半晌,嗫嚅道:“不是,是宋先生的大弟子教我們的。
不過他說他教的隻是一些入門的基本功,練來自衛強身,不讓我們以師父弟子相稱。
”莫高天略一沉吟,道:“嗯,你滿嘴他呀他什麼的,殊無半點敬意。
那是因為你的父親名頭大,又是朝廷命官,不讓你叫他師父,卻又做師父的事,還不是存心巴結。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長劍門想攀附官府?對了,你剛剛說:‘我們’……嗯,那自然是你的兄長們也都跟着練武了。
” 這一段話莫高天自言自語的講在嘴巴裡,湯光亭自然是聽得一頭霧水。
倒是林藍瓶聽見他提起自己家裡的父兄,就有如燃起了她腦海中的導火線一般,不但讓她憶起了前些天的家族遭遇,也連帶地讓她想起了自己現在的處境。
而如今,僅存在這個世上的唯一親人,卻也在昨兒個夜裡分離,生死未蔔。
一想到這,眼眶一紅,淚水便不住奪眶而出。
原來這林藍瓶的父親,便是江都留守、南昌尹林仁肇。
卻說宋太祖趙匡胤自陳橋兵變,崇元殿受禅以來,已經先後定荊湘、破西蜀、平南漢。
而南漢既平,比鄰的南唐自然全國震動。
南唐主李煜毫無與宋逐鹿之心,急忙派遣他的弟弟李從善為使,自稱“微臣”上表宋太祖,通篇卑躬折節,曲意奉承,不但願意自去國号,改傳國玉玺上的印文為“江南國主”,還請宋太祖賜诏呼名。
然而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那時宋太祖早已與弟趙光義、宰相趙普議定“先南後北”的政策,對江南是勢在必得,但卻仍應允了李煜的要求。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林仁肇。
林仁肇的身材高大,胸口紋了一頭吊睛白額大老虎,人稱“林虎子”,端的威猛無比。
當年後周入侵淮南,他援兵厮殺,不但一舉收複壽州,接着又乘勝攻克濠州,并率領敢死隊借風縱火,焚毀正陽橋,立下了戰功。
他骁勇善戰,夙負勇名,為江南諸将之首。
宋太祖亦聞他剽悍,所以未敢輕舉妄動。
宋太祖當然不可能就此罷休,時時亟思除去林仁肇之策。
那時正好李從善又奉了李煜之命,赴汴京入朝。
宋太祖靈機一動,一面便假托要重用他為名,把李從善留在汴京,不但蓋了華廈巨宅給他,還封了他一個“泰甯軍節度使”的官做。
一面派人至南唐傳诏,隻說:“從善是個人才,朕要重用他的能力,既然你也上表說今後南北一家,那就更不要分什麼彼此了”雲雲。
李煜無奈,亦隻得順從,隻多派人手,南北往來于李從善的住處,打探消息。
于是從此南北通使,往來便頻繁了。
過了幾個月,宋太祖便秘密安排幾個皇宮畫匠,混充在前往南唐的使者當中,四處拜谒南唐的文武大臣,這其中林仁肇自然是主要的目的。
這些皇宮畫師們靠的便是丹青妙筆吃飯,所以不多久便已偷偷地将林仁肇的形貌、面容一一臨摹下來,繪成了好幾大卷,托人快馬送回汴京面呈太祖。
太祖收了畫卷,就中挑了一幅叫工匠裱裝起來,另尋了一處宮室,将它挂起。
接着便借故派人宣李從善入朝觐見。
君臣面談許久,太祖佯稱身體不适提前退朝。
李從善與一班廷臣退出,其時日色尚早,諸臣便有意無意地引着李從善,來到懸挂着林仁肇畫像的别室之内。
一入室中,李從善一眼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畫像,廷臣見他神色有異,知道他認出了畫中主人,卻故意假裝問道:“大人認得此人嗎?”李從善心中滿腹疑窦,正要找人排解,見僚臣問他,便趁機追問道:“這不是敝國的留守林仁肇将軍嗎?怎……怎麼會有他的畫像在這兒?”一位侍臣便道:“林将軍是江南猛将,生平從未到過江北,我們久聞其名,卻始終未能親睹将軍一面,如何能繪出他的肖像?這幅畫像是林将軍自己托人呈上來的。
” 李從善聽完自然是大吃一驚,急忙追問細故。
這位侍臣故意推托半晌不肯說,最後才嗫嚅道:“大人既然已經在朝中為官,算來大家也都是同朝的臣子,我就不妨直言相告。
皇上對林将軍仰慕已久,前些日子特賜诏谕,命他前來。
他覆旨願意來歸,隻待事機成熟,唯恐口說無憑,便令人奉上此像,以作為信物。
”說完,又領着李從善到宮外附近的一處豪宅大院,指着說道:“聽說皇上已經打算将這座宅第賜給林将軍。
隻要他真的奉旨歸附,依皇上的恩典,到時候還怕弄不到一個什麼節度使當當嗎?” 李從善嘴裡虛應了幾句,便匆匆告辭。
回到住所,連忙修書遣人星夜馳回南唐,呈報他的兄長李煜知曉。
林仁肇樹大招風,朝中執掌兵權的朱全斌與皇甫繼勳等人,早就因為他的英勇過人,而忌恨在心。
得知了這個消息,便趁機向李煜大進讒言,說林仁肇暗中連絡宋廷,擁兵自重,意圖自立為王。
論當皇帝,李煜的才能不及他在詩詞書畫上的萬分之一。
打從一開始,他便從來不準備問鼎中原,他所預備的,是做好宋朝的籓屬國。
他幾乎年年進貢,最高記錄是一年四回。
太祖生辰進貢送禮,高樓落成也要獻上賀禮,绫羅綢緞與黃金白銀都是數以萬計的從南唐運出,直至國庫空虛。
到後來甚至因為物資缺乏,為了節省開支,竟然動腦筋到鑄造銅錢的原料,也就是銅的身上--改用了鐵去鑄造錢币。
李煜自貶國格,犧牲民生,幾乎能放棄的都放棄了,為的隻是苟且偷安,這會兒居然聽到有人意圖造反,壞他的美夢,那還得了!便找人傳來林仁肇,質問他是否曾接受宋诏。
樞密使陳喬,素與林仁肇交好,在得知了這方面的消息後,暗中告知了林仁肇,要他多加留心。
林仁肇根本沒有受過宋诏,對于這樣的流言絲毫不以為意,不以為然地道:“林某問心無愧,懼着誰來?”便把陳喬的話當成耳邊風。
及至李煜果然召見詢問,當然也就一口答稱:“沒有!”李煜隻道他刻意隐瞞,也沒多說什麼,隻吩咐設宴款待林仁肇,卻暗中叫人在他的酒中下毒。
林仁肇不疑有他,吃飽喝足後告辭回家,沒多久便在家中毒發身亡。
這一天夜裡,早已是休息的時候了。
林藍瓶獨自一人待在房間,雖然全身裹着棉被,兩眼皮卻睜得大大的。
忽聽得廳上亂哄哄地鬧成一團,心想不知又是哪一個叔叔伯伯喝了酒,跑到大廳去嚷嚷了。
豈知過了一會兒,伺候自己的小丫鬟便慌慌張張地闖進房來。
林藍瓶見她冒失,小姐脾氣正待發作,倒是小丫鬟先開口道: “不好了,小姐!不好了!”林藍瓶氣她說話口沒遮攔,嬌叱道:“放肆!什麼事這麼大聲嚷嚷!”那小丫鬟嚷了半天,隻道:“不好了!老爺他……老爺他……” 林藍瓶心想:“這個丫頭平時很怕自己,現在這麼晚了,她膽敢闖進房裡來,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隻道:“我爹他現在在哪裡?”那丫鬟道:“在大廳…… 他……他……”林藍瓶懶得去聽她再說什麼,趕忙披了件外衣,道:“我瞧瞧去!” 還沒來到廳上,隻聽到大廳裡已經亂成一團。
林藍瓶的一顆心不禁怦怦地跳了起來。
當下三步并成兩步,搶進大廳,隻見家裡的人,不知何時都已聚在一起哭成一團。
她用力撥開人群,将身子擠了進去,赫然見到自己的父親就躺在地上,嘴角、眼裡、耳裡不斷淌出鮮血,看樣子氣絕已久,已然身亡了。
林藍瓶大吃一驚,父親是個武官,今日若說是戰死沙場,固然仍是令人傷心,但有道是:“瓦罐不離井上破,将軍難免陣中亡。
”早有這麼一個心裡準備。
而今慘死家中,卻是無論如何不能夠接受。
林藍瓶痛哭失聲,撲過去抱住父親的屍身,大叫道:“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那時林延秀亦在一旁,隻說道:“爹下午進宮,一直到剛剛才回來。
我和大哥等了老半天,爹進門後,還跟我們說了一會子的話,怎想到我才一轉身,他老人家忽然口吐鮮血,就此倒地……”說到這裡,語音哽咽,再也說不下去了。
林藍瓶聽完又是一陣哭嚎。
紛亂間,忽然門吏來報,說是宮裡的潘佑,潘大人求見。
林仁肇的大兒子林延龍霍地起身,說道:“快快有請,我們正好有事請教!” 那門吏應命而去,一路上多嘴地向潘佑細述了一切情形。
潘佑聞言大駭,急急忙忙趕向大廳。
林延龍見潘佑到來,迎出跪地再拜,道:“潘大人深夜忽然造訪,想來是有預感吧。
您向來在宮裡當差,家父今日奉旨進宮,是不是在宮裡發生了什麼事,還望大人告知一二。
” 潘佑趕忙扶起他來,顫聲道:“林将軍怎麼遇害了?”林延龍便引他去見父親的屍體。
潘佑見林仁肇七竅出血,死狀甚慘,知道是中了劇毒,不禁動容。
衆人見他悲傷,又是一陣大哭。
一會兒,潘佑才緩緩地道:“皇上昨天晚上接到消息,說将軍曾受過趙匡胤的密诏,陰圖謀反……”那林仁肇的二兒子林延春性格急躁,聽到這裡不禁脫口大叫: “豈有此事!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林延龍出言制止他,道:“二弟稍安勿躁,潘大人是在跟我們陳述這件事情。
”轉向潘佑道:“舍弟個性沖動,潘大人勿怪!” 潘佑道:“是!”輕咳了一聲,續道:“朝中大臣知道了這個消息,有人主張馬上将令尊拘捕入獄的,也有人主張應該仔細調查的。
”林延龍素知潘佑為人慷慨正直,便道:“潘大人不畏權勢,獨排衆議,小可在這此代替先父向潘大人謝過。
”說罷,長揖為禮。
潘佑頓首回禮,續道:“事關重大,皇上還是決定先诏将軍進宮問話。
林将軍在皇上跟前聽到這樣的事情時,神情十分激動,極力否認。
衆人七嘴八舌鬧了一陣。
我見聖上不置可否,又下旨賜宴,總道皇上雖不至就這麼算了,但至少也是覺得尚須仔細調查,所以才擺宴安撫林将軍的情緒。
席上更賜酒一盅……”林延春大叫: “遮莫不是這個沒用的皇帝,竟然下毒将我父親害了!”林延龍斥喝道:“二弟不可胡說!”潘佑淚濕眼眶,哽咽道:“席上我與令尊比肩而坐,除了這禦賜的酒,我們所吃的食物并無二緻啊!” 林延龍聽完欲言又止,半晌說不出話來。
林延春怒不可遏,嚷道:“豈有此理! 真是豈有此理!”衆人面面相觑,都不敢作聲。
潘佑忽然一拳打在左手的手心上,叫道:“糟了!”一把抓住林延龍的手,急忙道:“剛才我從宮裡出來,不小心見到皇甫繼勳在校場上點兵。
”林延龍道: “那便如何?”潘佑道:“皇上鸩殺林将軍,足見猜疑已深。
那皇甫繼勳是‘神衛軍都指揮使’,夤夜點兵所為何來?更何況皇甫繼勳一向與令尊不合啊!” 林延春雖是個莽夫,但心思卻較乃兄為快,怒道:“他若敢來,我叫他來得去不得!”林延龍聽他二弟這麼說,總覺得有些不妥,卻又不知該說他什麼。
隻聽潘佑道:“如果與皇甫繼勳刀槍相向,那便是公然反叛了,情況隻有更加不利。
”林延春恨恨地道:“這皇帝決定要毒害我父親之時,就早已認定我們林家謀反了,哪還有什麼有利不利的?”潘佑道:“皇上一時受奸人蒙蔽,誤殺忠良,總還算是個冤屈。
但林家若是起兵反抗朝廷命官,那便是承認通敵賣國,永陷萬劫不複之地了。
” 林延龍道:“那依先生看,我們該當如何?”潘佑道:“事不宜遲,還是快走吧!走得愈遠愈好!”林延龍正色道:“不行,如此一來,與承認謀反有何差别?” 林延春亦同聲附和道:“我與我哥哥一個意思。
”潘佑急道:“此間差别十萬八千裡……”正待解釋下去,門外忽然傳來一陣陣撞門聲,同時有人高聲道:“聖旨到! 南昌尹暨江都留守林仁肇接旨!”一句話都還沒說完,整片大門幾乎都要給不斷地撞門聲給弄垮了。
潘佑鐵青着臉,口中喃喃道:“大家都别争了!已經來不及了……” 門吏匆匆來報,說門外人馬雜沓,個個執刀掄槍,鼓噪喧鬧,硬是要闖進來。
衆人臉色大變。
林延春怒道:“爹都給他害死了,還能起來接聖旨嗎?這狗皇帝分明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