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二

關燈
倪鵬讓人給打了,住院後頭上縫了兩針,不得以休息了幾天。

    倪鵬挨打的時候,康權不在跟前,但事情的起因,特别是倪鵬那天有點煩心的脾氣,卻是與康權多少有點關系。

     要說主要原因,還是倪鵬自己的心緒造成的。

    在他國家那個單位中,有個領導犯了錯誤,被下崗了。

    按理說,這個崗位非倪鵬莫屬,卻偏偏的被另一個小子捷足先登。

    這讓一向以工作好強的他,不能不氣憋,不能不反思。

    偏偏那天典當行開完了會後,老家上來的特使,與兩個人談到工作,那位小領導含沙射影說了幾句怨言。

    倪鵬一聽就明,當時沒發作,背後兩人進行了一番勾通。

    事情就發生在勾通的時候。

     康權自從入了典當公司,工作上确實努力,隻是事多,四顧不暇。

    那個由總公司委派的小領導,有一種偏見,認為人到一定的年齡後,精力和思維都會變得堕性十足,這樣的員工,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公司的長足發展。

    這是表面文章,根本的原因是康權屬于倪鵬的鐵杆朋友,他的存在,猶如一根釘子,讓小領導怎麼也不舒服。

    所以,康權便成了小領導這種理論所針對的直接對象。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更何況有利益的地方,矛盾就更複雜。

    康權感覺到了自己身份的差異,隻是沒去理會,也沒有去刻意,堅持當好自己忙來用的角色。

    他有時在台前幫忙,有時跟着别人跑調查認證,對抵押物品和資産進行登記造冊,幾乎全面地參與了典當行的業務,也就大概地了然了這個行當不太光彩的一面,那便是利吃人的貪婪本質,和貧窮對人性的蠶食。

    對此,康權經曆的例子很多。

     有一回,一個商人把自己的房子押了進來,貸了十萬塊錢,生意卻做陪了。

    四處借不到錢,還貸無門,便隻好賣房清債。

    家裡的老老小小,問題一下子暴露出來,老人罵,女人哭,兒女詛咒。

    典當行成了矛盾的焦點。

    沒辦法,典當行有典當行的規矩和行事準則,法律執行也不能因情而廢。

    商人的兒子,一個高中生,正是對社會事物處在半蒙昧階段,又陰謀鬼計的書看多了點,認為他父親的錯誤,是典當行設下的圈套,并因此威脅要火燒典當行。

    這種話你不能全信,又不能不提防。

    康權為此當了幾天的思想工作者,把問題比較穩妥地解決掉了。

     這是個令人驕傲的成績,康權一度興奮了兩天,冷靜下來認真一想,特别是夜半扪心自問,就高興不起來了,反而覺得自己很卑鄙,是用一種堂皇而近于誘騙的手段,為公司謀取了利益,對當事人從根本上說無任何的幫助。

    後來,康權對類似的工作便不似初時那般積極了。

     高考錄取結束後,有好幾個家長來典當行咨詢,說是為了娃娃上學,臨時籌劃點學費。

    這些人的典當物有點雜亂,有的自行打包成一組,小領導嫌麻煩,收益太少,表現的不熱情,不過,對金銀之物的典當,還是比較熱心。

    有一個家長,是個中年婦女,說話羅哩羅索,被拒後訴出一堆的苦來。

    康權看不過,當時多了一嘴。

     康權說:“你這家長,學校不是有助學貸款之說,為什麼不去跑那種途徑呢?”家長說:“有是有,可當下指望不上呀。

    娃娃報名要路費,還有學費……。

    ”康權說:“那不行先借上兩個,過渡一下問題不就解決了。

    ”家長說:“借不上呀。

    以前,娃他爸有病,借下的錢還沒還清呢,誰還肯借啊。

    ”康權說:“要是那麼個,你從我們這裡典當了,完了如何贖回這些東西呢?”家長說:“完了再說完了,先解燃眉之急。

    ”小領導這時接了康權的話說:“要是這麼個,你這典當我們不做。

    你另尋别處吧。

    ”那家長麻纏了一頓,最後走了。

     外人走了,小領導開始批評康權,說:“給典當的人出主意,你這不是吃裡扒外嗎!以後不能啊。

    ”康權不服氣說:“這些家長也可憐,再說,反正咱們也沒給人家貸。

    我算是給指個路吧。

    ”小領導說:“來咱們這典當的,哪個不是有困難的。

    你以為那些有錢的人,人家才不會來咱們這地方。

    ”康權提出了人性化服務的說法。

    小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