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單位拆樓的前兩天,領導突發神經,讓全體職工在舊樓前合影留念。
人們風言風語,但還是都去了。
康權本不想參加,又想自己從二十二歲上,入了這棟樓裡上班,現在四十多歲了,有二十多年的光陰,全貯藏在了這樣一棟與現代城市相較,明顯破舊的磚樓裡。
雖然,就要到來的拆建有着令人憤憤不平的貪婪與算計在裡邊,可是它對于自己來說,關系的熟輕熟重完全是兩碼事情。
二十多年合下來就是近一萬天的白與晝,這對于人民币的币值來說,是越來越輕了,可對于一個生命來說,卻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數字。
相對于這棟樓的存在,它隻是由新到舊幾十年,不行了可以打倒重建,就象花謝了還可以開,草黃了還可以綠。
而具有生命的人卻沒有這樣的殊榮,光陰的單行道是沒有回歸路可言的。
拆樓的那天一早,天空中陰雲如厚霧一般沉積着,沒有風,寒冷與水汽在交融,很快便開始飄起了絨絨的雪花。
當大型鏟車把原本整體的樓的一角,隻輕描淡寫地搗了一下,就捶出了一個窟窿,一切不可還原地開始了。
康權穿着灰色的長風衣,敞着領口,哈着白色的呼吸,站在距離曾包容過自己,也耗損過自己的樓邊上,心情難抑一種沉郁,一種恍然若失,一種莫可名狀的空虛。
不知何時,一個柱着拐杖的老人也來到了樓前。
康權是認識的,他這棟樓當年的建設者,也是自己單位資格很老的一位員工。
雪越來越大,路上的行人和機車都被雪花裹協着,那感覺如同被攪拌着一樣。
樹木披上了雪衣,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不停地在變換着顔色,車輛緩慢地攢行。
大鏟車的轟鳴聲似乎也小了,樓的西北一塊,已經被撕裂出一個巨大的口子。
樓上原本的窗戶口,由于先行被人挖空了窗框和玻璃,空留着破爛的黑色窗洞,沒有任何的“回光返照”。
這棟仍然硬郎着的樓就這麼被謀殺,被宣判,無聲地死到臨頭了。
柱杖老人喑啞地說:“當年蓋這棟樓的時候,正是暑季,那鋼筋和水泥,不知填充進去了多少。
我們那時候想着,是要建一棟面年不倒的樣闆工程。
現在,它才活了三十多年,就被拆倒了。
”老人的心情比康權更複雜,說得話像似跟外人,又像似自語:“唉,以後再想來看看,怕是連門也找不到了。
現在的西遠市,我這個老居民都不敢上街了,車那麼多,樓那麼高,人那麼多,跟我們那時候大不一樣了。
漂亮是漂亮了,可是,也太浪費了,有幾棟十年不到的樓,說拆倒就拆倒了。
又要蓋新的,那得多少錢啊。
過去我們強調節約,穿衣服都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現在不了,啥都要新的。
新的當然好了,可新的除了好看外,又能說明啥呢?”其實,對這棟自己蓋過的、現在要倒的樓也罷,對康權也罷,對身邊的亂舞的雪花也罷,老人隻是想這麼說一說。
康權和老人的身邊又多出兩位職工,一個叫仇黑,一個叫劉光。
老人的話打破了他們的沉默,劉光說:“咱們這棟樓,比起周圍的建築,确實是落伍了。
”仇黑說:“拆了建新的沒錯,可建起來的樓還是不是屬于咱們單位,就不好說了?”康權說:“不要說以後,就在咱們騰出的那天晚上就已經不是了。
”劉光說:“是啊,聽說這棟樓拆除,單位還要掏十幾萬塊錢的費用。
”仇黑說:“那是白掙,我認識的一個人,早一個月就開始算計上拆這棟樓了,還讓我幫忙,說隻要說成了,他願意給單位十萬塊錢。
”康權“嗤”的冷笑說:“一裡一外,二十多萬的損失。
”仇黑說:“何止。
聽說,這樓的拆除工程,一般人根本輪不上,讓市裡的XX領導的小舅子給占住了。
”劉光說:“那咱們單位為啥不自己拆呢,光那些暖氣片,鋁合金門窗,還有樓裡的鋼筋,現在都很值錢的。
”仇黑說:“不行,人家不讓。
”康權說:“利益鍊就跟食物鍊一樣。
咱們這種單位,再遇上上面那些領導……。
哼。
” 北向的一堵牆被徹底的推倒了,轟窿一聲,伴随着一陣塵土飛揚。
隻是飛揚的塵土沒有飄出幾米,就被密如幕簾的雪花和潮濕的空氣給浸了下去。
康權熟悉的樓道,和自己曾占有的辦公室,以一種從未曾關注過的角度被赫然的暴露出來。
一輛挖掘機的長臂,毫不客氣地又伸了上去。
如果照這速度,整棟樓的拆除,用不了半天時間便可完工,比起蓋時一磚一瓦往起砌,快出了幾百倍。
不想離開的幾個人繼續倒啦着。
人們風言風語,但還是都去了。
康權本不想參加,又想自己從二十二歲上,入了這棟樓裡上班,現在四十多歲了,有二十多年的光陰,全貯藏在了這樣一棟與現代城市相較,明顯破舊的磚樓裡。
雖然,就要到來的拆建有着令人憤憤不平的貪婪與算計在裡邊,可是它對于自己來說,關系的熟輕熟重完全是兩碼事情。
二十多年合下來就是近一萬天的白與晝,這對于人民币的币值來說,是越來越輕了,可對于一個生命來說,卻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數字。
相對于這棟樓的存在,它隻是由新到舊幾十年,不行了可以打倒重建,就象花謝了還可以開,草黃了還可以綠。
而具有生命的人卻沒有這樣的殊榮,光陰的單行道是沒有回歸路可言的。
拆樓的那天一早,天空中陰雲如厚霧一般沉積着,沒有風,寒冷與水汽在交融,很快便開始飄起了絨絨的雪花。
當大型鏟車把原本整體的樓的一角,隻輕描淡寫地搗了一下,就捶出了一個窟窿,一切不可還原地開始了。
康權穿着灰色的長風衣,敞着領口,哈着白色的呼吸,站在距離曾包容過自己,也耗損過自己的樓邊上,心情難抑一種沉郁,一種恍然若失,一種莫可名狀的空虛。
不知何時,一個柱着拐杖的老人也來到了樓前。
康權是認識的,他這棟樓當年的建設者,也是自己單位資格很老的一位員工。
雪越來越大,路上的行人和機車都被雪花裹協着,那感覺如同被攪拌着一樣。
樹木披上了雪衣,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不停地在變換着顔色,車輛緩慢地攢行。
大鏟車的轟鳴聲似乎也小了,樓的西北一塊,已經被撕裂出一個巨大的口子。
樓上原本的窗戶口,由于先行被人挖空了窗框和玻璃,空留着破爛的黑色窗洞,沒有任何的“回光返照”。
這棟仍然硬郎着的樓就這麼被謀殺,被宣判,無聲地死到臨頭了。
柱杖老人喑啞地說:“當年蓋這棟樓的時候,正是暑季,那鋼筋和水泥,不知填充進去了多少。
我們那時候想着,是要建一棟面年不倒的樣闆工程。
現在,它才活了三十多年,就被拆倒了。
”老人的心情比康權更複雜,說得話像似跟外人,又像似自語:“唉,以後再想來看看,怕是連門也找不到了。
現在的西遠市,我這個老居民都不敢上街了,車那麼多,樓那麼高,人那麼多,跟我們那時候大不一樣了。
漂亮是漂亮了,可是,也太浪費了,有幾棟十年不到的樓,說拆倒就拆倒了。
又要蓋新的,那得多少錢啊。
過去我們強調節約,穿衣服都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現在不了,啥都要新的。
新的當然好了,可新的除了好看外,又能說明啥呢?”其實,對這棟自己蓋過的、現在要倒的樓也罷,對康權也罷,對身邊的亂舞的雪花也罷,老人隻是想這麼說一說。
康權和老人的身邊又多出兩位職工,一個叫仇黑,一個叫劉光。
老人的話打破了他們的沉默,劉光說:“咱們這棟樓,比起周圍的建築,确實是落伍了。
”仇黑說:“拆了建新的沒錯,可建起來的樓還是不是屬于咱們單位,就不好說了?”康權說:“不要說以後,就在咱們騰出的那天晚上就已經不是了。
”劉光說:“是啊,聽說這棟樓拆除,單位還要掏十幾萬塊錢的費用。
”仇黑說:“那是白掙,我認識的一個人,早一個月就開始算計上拆這棟樓了,還讓我幫忙,說隻要說成了,他願意給單位十萬塊錢。
”康權“嗤”的冷笑說:“一裡一外,二十多萬的損失。
”仇黑說:“何止。
聽說,這樓的拆除工程,一般人根本輪不上,讓市裡的XX領導的小舅子給占住了。
”劉光說:“那咱們單位為啥不自己拆呢,光那些暖氣片,鋁合金門窗,還有樓裡的鋼筋,現在都很值錢的。
”仇黑說:“不行,人家不讓。
”康權說:“利益鍊就跟食物鍊一樣。
咱們這種單位,再遇上上面那些領導……。
哼。
” 北向的一堵牆被徹底的推倒了,轟窿一聲,伴随着一陣塵土飛揚。
隻是飛揚的塵土沒有飄出幾米,就被密如幕簾的雪花和潮濕的空氣給浸了下去。
康權熟悉的樓道,和自己曾占有的辦公室,以一種從未曾關注過的角度被赫然的暴露出來。
一輛挖掘機的長臂,毫不客氣地又伸了上去。
如果照這速度,整棟樓的拆除,用不了半天時間便可完工,比起蓋時一磚一瓦往起砌,快出了幾百倍。
不想離開的幾個人繼續倒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