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二
關燈
小
中
大
書立學,年輕有為,建樹不小啊。
他也是咱們企業聘請的技術顧問,今天遠道而來,一方面要視察一下咱們沙漠中的苁蓉種植基地,另一方面要指導咱們新産品的研發。
将來呢,陳先生就成了咱們企業在技術上保駕護航的金鋼式人物。
今天咱們舉行一個小儀式,一面歡迎陳先生的光臨,另一方面也請陳先生直入主題,高屋建瓴地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企業主攻産品在國際和國内的最新情況,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
” 掌聲又一次響起來,康權的遊思被打亂了,他開始照相,開始聽發言,做筆錄,真正地進入了非本職、卻要裝模作樣的角色。
可惜他對苁蓉這種據說很有藥用保健價值的植物所知甚少,加上這位陳先生專業術語較多,聽得半天還是一知半解,慢慢的筆也就懶在手裡,偶爾比劃一兩行。
後來,這位大人物的一個笑話,引起了在場開會的人們轟堂大笑,康權也重新振作起來。
陳四海說:“苁蓉這個東西它有多吃勁呢,我編了一個短信,也不給大家發了,就這麼講出來,大家肯定會有轟堂一笑的認識。
短信是這麼說,‘咱們西遠盛産苁蓉,男的吃了女的受不了,女的吃了男的受不了,男女都吃了床受不了。
有人說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多種點呢?西遠人說種多了地受不了’。
它就是這麼吃勁的一個東西。
” 衆人轟的一聲笑了,康權也跟着笑,心想這個家夥怎麼能總結出這麼簡練而又妙趣橫生的語言呢,看來人家的身份也不是平空而挂的,是确有一定的道衡在裡邊。
會後的采訪,也就在康權認識入門,興趣漸增的心态下,按照企業老闆所列的題目,加入了一些自己對陳四海個人的了解性詢問。
兩人認真中不失恢諧的交流效果令老闆滿意,也令陳四海對康權産生了興趣。
在企業老闆離開的時候,陳四海反過來與康權主動交流起來,并稱他為康老師。
康權雖然心裡高興,可也有自知之明,自我調侃說:“對陳先生這樣的稱呼我,我可不敢當。
我不比陳先生,是搞研究搞學問的人。
我僅是個高中畢業生,不過是臨時受人之邀,來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想宣傳一下陳先生的聲望與學識。
這都是人家企業的安排,當然了,就我本人能認識陳先生,我還是很高興的。
” 陳四海忽眨着眼睛,很含蓄地笑了笑說:“我一直認為,學曆跟學識是兩碼事。
不瞞你說,我搞苁蓉研究,隻不過比别人先入了幾年,多了些實踐經驗罷了。
”又說:“人生有緣,咱們就算認識了,把你的電話留給我可以嗎?”見康權猶豫,陳四海微笑着先掏出了一張名片遞了過來。
康權接了名片,隻好報上了自己的手機号,隻是家裡與單位的電話,他一個也沒說。
在他的潛意識裡,剛剛認識這麼短時間的人,還是有一份陌生的戒心存在着。
陳四海文皺皺地用抒情的語調說:“人生是個很匆忙的過程,家庭不過一個胡燕式的窩,社會可是每個人都要浸泡其中的大江湖。
在這個江湖裡,現在不動刀也不動槍,可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啊。
”完了,又自我調侃說:“要說我的朋友真正搞研究的反而不多,社會上的多,三教九流,幹什麼的都有。
再說,我可也是咱們西遠土生土長的人,隻不過前些年離開了這裡,回了省城。
” 康權附和說:“這一點我能看出來,陳先生平易敬人,又有趣味,又有身份,肯定是朋友滿江湖了。
”嘴上這般說,心裡卻想這家夥講起苁蓉産業一套套的,談起人生來也還挺有水平,再看這名片上的頭銜,更是山高水深,大有來頭。
這樣的人物跟咱們小老百姓真能成了朋友? 陳四海好像看出了康權的心思,說:“我那片子上的内容,有些是拉大旗做虎皮用的。
你就不要認真了。
這年月,社會上有些人還就認這些。
至于康老師,我一看就是個實在人,咱們慢慢的就互相了解了。
我這人信奉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心靈平等的産物,而非官場等級的排列。
這也是我交朋友的原則。
” 語言真是一種神奇的工具,陳四海的話很快就俘獲了康權,讓他原還心存陌生的屏障,不知不覺間沒了蹤影。
在随後的酒宴上,康權放量一醉,還随陳四海一起到賓館裡又嘲谝了半天,直到陶玉電話催了兩遍,才晃晃悠悠,醉步趔趄地回到自己家裡。
他也是咱們企業聘請的技術顧問,今天遠道而來,一方面要視察一下咱們沙漠中的苁蓉種植基地,另一方面要指導咱們新産品的研發。
将來呢,陳先生就成了咱們企業在技術上保駕護航的金鋼式人物。
今天咱們舉行一個小儀式,一面歡迎陳先生的光臨,另一方面也請陳先生直入主題,高屋建瓴地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企業主攻産品在國際和國内的最新情況,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
” 掌聲又一次響起來,康權的遊思被打亂了,他開始照相,開始聽發言,做筆錄,真正地進入了非本職、卻要裝模作樣的角色。
可惜他對苁蓉這種據說很有藥用保健價值的植物所知甚少,加上這位陳先生專業術語較多,聽得半天還是一知半解,慢慢的筆也就懶在手裡,偶爾比劃一兩行。
後來,這位大人物的一個笑話,引起了在場開會的人們轟堂大笑,康權也重新振作起來。
陳四海說:“苁蓉這個東西它有多吃勁呢,我編了一個短信,也不給大家發了,就這麼講出來,大家肯定會有轟堂一笑的認識。
短信是這麼說,‘咱們西遠盛産苁蓉,男的吃了女的受不了,女的吃了男的受不了,男女都吃了床受不了。
有人說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多種點呢?西遠人說種多了地受不了’。
它就是這麼吃勁的一個東西。
” 衆人轟的一聲笑了,康權也跟着笑,心想這個家夥怎麼能總結出這麼簡練而又妙趣橫生的語言呢,看來人家的身份也不是平空而挂的,是确有一定的道衡在裡邊。
會後的采訪,也就在康權認識入門,興趣漸增的心态下,按照企業老闆所列的題目,加入了一些自己對陳四海個人的了解性詢問。
兩人認真中不失恢諧的交流效果令老闆滿意,也令陳四海對康權産生了興趣。
在企業老闆離開的時候,陳四海反過來與康權主動交流起來,并稱他為康老師。
康權雖然心裡高興,可也有自知之明,自我調侃說:“對陳先生這樣的稱呼我,我可不敢當。
我不比陳先生,是搞研究搞學問的人。
我僅是個高中畢業生,不過是臨時受人之邀,來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想宣傳一下陳先生的聲望與學識。
這都是人家企業的安排,當然了,就我本人能認識陳先生,我還是很高興的。
” 陳四海忽眨着眼睛,很含蓄地笑了笑說:“我一直認為,學曆跟學識是兩碼事。
不瞞你說,我搞苁蓉研究,隻不過比别人先入了幾年,多了些實踐經驗罷了。
”又說:“人生有緣,咱們就算認識了,把你的電話留給我可以嗎?”見康權猶豫,陳四海微笑着先掏出了一張名片遞了過來。
康權接了名片,隻好報上了自己的手機号,隻是家裡與單位的電話,他一個也沒說。
在他的潛意識裡,剛剛認識這麼短時間的人,還是有一份陌生的戒心存在着。
陳四海文皺皺地用抒情的語調說:“人生是個很匆忙的過程,家庭不過一個胡燕式的窩,社會可是每個人都要浸泡其中的大江湖。
在這個江湖裡,現在不動刀也不動槍,可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啊。
”完了,又自我調侃說:“要說我的朋友真正搞研究的反而不多,社會上的多,三教九流,幹什麼的都有。
再說,我可也是咱們西遠土生土長的人,隻不過前些年離開了這裡,回了省城。
” 康權附和說:“這一點我能看出來,陳先生平易敬人,又有趣味,又有身份,肯定是朋友滿江湖了。
”嘴上這般說,心裡卻想這家夥講起苁蓉産業一套套的,談起人生來也還挺有水平,再看這名片上的頭銜,更是山高水深,大有來頭。
這樣的人物跟咱們小老百姓真能成了朋友? 陳四海好像看出了康權的心思,說:“我那片子上的内容,有些是拉大旗做虎皮用的。
你就不要認真了。
這年月,社會上有些人還就認這些。
至于康老師,我一看就是個實在人,咱們慢慢的就互相了解了。
我這人信奉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心靈平等的産物,而非官場等級的排列。
這也是我交朋友的原則。
” 語言真是一種神奇的工具,陳四海的話很快就俘獲了康權,讓他原還心存陌生的屏障,不知不覺間沒了蹤影。
在随後的酒宴上,康權放量一醉,還随陳四海一起到賓館裡又嘲谝了半天,直到陶玉電話催了兩遍,才晃晃悠悠,醉步趔趄地回到自己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