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崗
關燈
小
中
大
後一件事情了。
她心裡想着,自己是下鄉知青,在農場度過了十多個年頭,一起來到東方農場的廣南知青,除自己與一位在農場結婚的知青外,已全部返城了。
往日,為了報答李紅的救命之恩,以場為家,留下來照顧李紅。
可是,李紅不在了,農場已拍賣,在農場沒有家,沒有多少牽挂了。
于是,她決定明天返城。
夜幕漸漸降臨,四周顯得昏暗。
柳梅梅仍然在海灘上繼續走着。
她回憶起剛下鄉到前線分場時,幾十名來自廣南市、海濱市的知青,吃過晚飯後,大家有說有笑陸續來到海灘散步,有人面對大海,放聲歌唱;有人踏浪,你追我趕;有人拾海貝,笑聲浪浪……他們返城後,海灘上,忽然之間變得靜悄悄,再沒有他們你追我趕的蹤影,再沒有他們浪浪的笑聲,隻有大海中那一波接一波海浪翻滾聲。
偶然,有一、二個職工家庭子女在海灘上散步,,海灘變得寂寞無聲。
尤其是近來,農場拍賣後,場裡二代單身青年男女,紛紛離開了農場,到外面打工去了。
這樣,海灘上再沒有當年下鄉時喧鬧氣氛。
柳梅梅想到,自己也要離去了,此刻,确實有些戀戀不舍。
十年前,響應毛主席有關“知識分子到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的偉大号召來到農場。
十多年的知青生活,接受農場工人的再教育,學到了在課本上都學不到的東西,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十年多的知青生活,不僅磨練了自己的生活意志,也增長了無窮生活知識;十年多的知青生活,品嘗到了甜酸苦辣的滋味,在大風大浪中成長。
第二天早上,當太陽剛剛升起,陽光從樹林中射進前線分場,給一幢幢職工宿舍披上一層微微的銀光。
往日,這個時候,分場周圍早已響起廣播聲、拖拉機聲、人叫喊聲,喧鬧熱鬧得像一個小鎮;如今,這裡顯得冷冷清清,沒有了往日那樣喧鬧聲。
此刻,隻有一二個上了年紀的職工,坐在屋檐下看日出。
柳梅梅來到鄭大德家向他告别。
她跨入門口,見鄭大德坐在陳舊的木沙發椅上,正低着頭在昏暗的小廳裡悶悶不樂地抽水煙。
“鄭分場長,我今天返城……”柳梅梅說。
“返城?”鄭大德驚訝地問。
“是的!農場已拍賣了,我們已經下崗失業,我在農場已經沒有必要了。
為了活命,我隻好返城啊!”柳梅梅說着說着,眼眶裡充滿着告别的淚水。
“梅梅,我們下崗職工需要你啊!你不能走……”鄭大德說着,眼眶裡也充滿着淚水。
柳梅梅看到鄭大德眼眶裡含有眼淚,從眼淚中,她深深理解到鄭大德痛苦的心與處境,這是離别的淚水,也是失去家園的淚水。
俗話說:男人的眼淚不輕彈。
作為一位以場為家的老職工,在農場苦苦幹了幾十年,已年過半百。
如今,沒有了農場,如何生活呢?對鄭大德的處境,梅梅是深深理解到的。
此時此刻,鄭大德的心是多麼痛苦與無奈。
作為分場長,他不僅為自己失去溫暖的家痛苦,更為失去全場上千個家庭而痛苦。
此刻,他是多麼希望梅梅留下來,率領下崗職工與資本家鬥争,争取更多的合法權益。
面對這滾滾而來的拍賣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改革浪潮,柳梅梅知道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她暗暗地想着,農場拍賣這一出戲,裡面肯定隐藏着官商勾結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然的話,一個好好的為國家貢獻如此巨大,而且又沒有虧損的幾千名職工的集體大農場,為何要出賣呢?然而,出賣後沒有為幾千名幹部職工解決生活出路問題,沒有為下崗職工辦理社保,這是不符合上級有關規定精神的。
可是,她又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千人能夠解決的,這是關系到改革開放全局大問題。
面對着鄭大德苦苦挽留,柳梅梅隻能含着眼淚安慰說:“您的心情我是理解的。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隻有返城,才是我的歸宿了。
”說着,她把分場照顧她與李紅的宿舍鑰匙交給鄭大德,含着淚水轉身走出了門口。
柳梅梅返回到自己的宿舍,一跨入門口,面對着就将要離别這裡,傷心的眼淚又流了出來,她伏在窗前桌子上,“嗚嗚”地痛哭出來&hellip 人的情感往往是這樣的,不管平時相處如何,當真要離别時,痛苦的淚水就會不知不覺地流了出來。
說要離别,柳梅梅真是有點戀戀不舍。
自從下鄉落戶到這裡,十年來,農場幹部職工把自己當作親生子女,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
尤其是幾年前那場大火災,如果不是李紅冒着生命危險搶救,自己早已不在人世了。
此外,廣大幹部職工對自己的信任,還推選我柳梅梅入黨,并選為前線分場婦女主任。
對此,柳梅梅已把農場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自從李紅去世後,她心裡暗暗想着,假如台灣初戀情人王和平還愛着自己的話,也把他接到農場安家落戶,一起為建設祖國邊疆做貢獻。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一夜之間,農場被拍賣,職工下崗失業,美好願望落空。
說起來,柳梅梅心裡确實痛苦與無奈。
大約十分鐘,梅梅哭泣停止後,她站起來用手擦掉眼淚,整了整衣服,轉身拉起手提旅行箱,再看了房間一眼。
然後,她用力提起旅行箱走出門口,像一隻受傷的孤雁,踏上返城的路程……
她心裡想着,自己是下鄉知青,在農場度過了十多個年頭,一起來到東方農場的廣南知青,除自己與一位在農場結婚的知青外,已全部返城了。
往日,為了報答李紅的救命之恩,以場為家,留下來照顧李紅。
可是,李紅不在了,農場已拍賣,在農場沒有家,沒有多少牽挂了。
于是,她決定明天返城。
夜幕漸漸降臨,四周顯得昏暗。
柳梅梅仍然在海灘上繼續走着。
她回憶起剛下鄉到前線分場時,幾十名來自廣南市、海濱市的知青,吃過晚飯後,大家有說有笑陸續來到海灘散步,有人面對大海,放聲歌唱;有人踏浪,你追我趕;有人拾海貝,笑聲浪浪……他們返城後,海灘上,忽然之間變得靜悄悄,再沒有他們你追我趕的蹤影,再沒有他們浪浪的笑聲,隻有大海中那一波接一波海浪翻滾聲。
偶然,有一、二個職工家庭子女在海灘上散步,,海灘變得寂寞無聲。
尤其是近來,農場拍賣後,場裡二代單身青年男女,紛紛離開了農場,到外面打工去了。
這樣,海灘上再沒有當年下鄉時喧鬧氣氛。
柳梅梅想到,自己也要離去了,此刻,确實有些戀戀不舍。
十年前,響應毛主席有關“知識分子到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的偉大号召來到農場。
十多年的知青生活,接受農場工人的再教育,學到了在課本上都學不到的東西,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十年多的知青生活,不僅磨練了自己的生活意志,也增長了無窮生活知識;十年多的知青生活,品嘗到了甜酸苦辣的滋味,在大風大浪中成長。
第二天早上,當太陽剛剛升起,陽光從樹林中射進前線分場,給一幢幢職工宿舍披上一層微微的銀光。
往日,這個時候,分場周圍早已響起廣播聲、拖拉機聲、人叫喊聲,喧鬧熱鬧得像一個小鎮;如今,這裡顯得冷冷清清,沒有了往日那樣喧鬧聲。
此刻,隻有一二個上了年紀的職工,坐在屋檐下看日出。
柳梅梅來到鄭大德家向他告别。
她跨入門口,見鄭大德坐在陳舊的木沙發椅上,正低着頭在昏暗的小廳裡悶悶不樂地抽水煙。
“鄭分場長,我今天返城……”柳梅梅說。
“返城?”鄭大德驚訝地問。
“是的!農場已拍賣了,我們已經下崗失業,我在農場已經沒有必要了。
為了活命,我隻好返城啊!”柳梅梅說着說着,眼眶裡充滿着告别的淚水。
“梅梅,我們下崗職工需要你啊!你不能走……”鄭大德說着,眼眶裡也充滿着淚水。
柳梅梅看到鄭大德眼眶裡含有眼淚,從眼淚中,她深深理解到鄭大德痛苦的心與處境,這是離别的淚水,也是失去家園的淚水。
俗話說:男人的眼淚不輕彈。
作為一位以場為家的老職工,在農場苦苦幹了幾十年,已年過半百。
如今,沒有了農場,如何生活呢?對鄭大德的處境,梅梅是深深理解到的。
此時此刻,鄭大德的心是多麼痛苦與無奈。
作為分場長,他不僅為自己失去溫暖的家痛苦,更為失去全場上千個家庭而痛苦。
此刻,他是多麼希望梅梅留下來,率領下崗職工與資本家鬥争,争取更多的合法權益。
面對這滾滾而來的拍賣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改革浪潮,柳梅梅知道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她暗暗地想着,農場拍賣這一出戲,裡面肯定隐藏着官商勾結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然的話,一個好好的為國家貢獻如此巨大,而且又沒有虧損的幾千名職工的集體大農場,為何要出賣呢?然而,出賣後沒有為幾千名幹部職工解決生活出路問題,沒有為下崗職工辦理社保,這是不符合上級有關規定精神的。
可是,她又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千人能夠解決的,這是關系到改革開放全局大問題。
面對着鄭大德苦苦挽留,柳梅梅隻能含着眼淚安慰說:“您的心情我是理解的。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隻有返城,才是我的歸宿了。
”說着,她把分場照顧她與李紅的宿舍鑰匙交給鄭大德,含着淚水轉身走出了門口。
柳梅梅返回到自己的宿舍,一跨入門口,面對着就将要離别這裡,傷心的眼淚又流了出來,她伏在窗前桌子上,“嗚嗚”地痛哭出來&hellip 人的情感往往是這樣的,不管平時相處如何,當真要離别時,痛苦的淚水就會不知不覺地流了出來。
說要離别,柳梅梅真是有點戀戀不舍。
自從下鄉落戶到這裡,十年來,農場幹部職工把自己當作親生子女,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
尤其是幾年前那場大火災,如果不是李紅冒着生命危險搶救,自己早已不在人世了。
此外,廣大幹部職工對自己的信任,還推選我柳梅梅入黨,并選為前線分場婦女主任。
對此,柳梅梅已把農場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自從李紅去世後,她心裡暗暗想着,假如台灣初戀情人王和平還愛着自己的話,也把他接到農場安家落戶,一起為建設祖國邊疆做貢獻。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一夜之間,農場被拍賣,職工下崗失業,美好願望落空。
說起來,柳梅梅心裡确實痛苦與無奈。
大約十分鐘,梅梅哭泣停止後,她站起來用手擦掉眼淚,整了整衣服,轉身拉起手提旅行箱,再看了房間一眼。
然後,她用力提起旅行箱走出門口,像一隻受傷的孤雁,踏上返城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