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版忽悠(序)
關燈
小
中
大
性第三人稱”講故事,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
故事真實與故事具有真實感是兩回事,并不是每個真實的故事都能被講得具有真實感的,很多曆史題材的影片總被人批“虛假”,雖然曆史題材是真實的,但拍攝出來卻不具真實感。
有的人即便是寫日記,都可以寫得失去真實感。
還有很多故事,一看就知道是作者編的,因為漏洞百出。
為什麼會出漏洞?就是因為作者想當“上帝”,知道不知道的,他都敢編敢寫,那就沒有不出漏洞的。
我以前看故事,隻要沒看到所謂“漏洞”,就不再計較故事是真實的,還是作者編的。
但經過了艾米一系列故事的熏陶,我現在已經沒耐心看那些作者“創作”的故事了,看到别人為了一個作者編出來的故事争來争去,就覺得滑稽,争個什麼呀?這不都是作者編出來的嗎?你問某人物為什麼要出軌?答案簡單得很:因為作者要他出軌。
所以你的問題實際上是有關寫作的,而不是有關生活的。
你讨論來讨論去,并不是在讨論生活和愛情,而是在讨論某個具體的作者為什麼要那樣寫。
最滑稽的是有的作者寫了故事的某一段,結果有人表示不喜歡作者這樣安排人物命運,作者便重寫該段,給人物安排另一個命運,于是皆大歡喜。
這種寫作和閱讀在我看來已經太虛假太小兒科了,完全是紙上遊戲,跟生活已經沒什麼關系。
艾米寫的故事,都給讀者留有很大餘地,可供讀者想象、猜測和推理。
艾米的大多數故事,都是從女主人公的角度來叙述,所以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以及他不跟女主人公在一起時的所作所為,對讀者來說,都是一個謎。
這跟生活現實非常吻合,即便是我們的戀人或者配偶,我們也不敢說我們知道他内心的每一個角角落落,他每時每刻幹了什麼,我們也未必知道。
《十年忽悠》貼出後,很多讀者對男主人公艾倫産生了很大興趣,想知道他這些年究竟在想什麼,到底愛不愛艾米,他跟艾米分開後,究竟做了些什麼,為什麼不回國去找艾米。
黃顔寫了十二集《胎言無忌》,又名《黃版忽悠》,是從艾倫的角度來寫的,很受讀者歡迎。
但他不肯往下寫了,因為下面的内容涉及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他或者不想涉及,或者覺得無法用搞笑的風格寫出來。
《十年忽悠》在國内出版後,更多的讀者産生了更大的興趣,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也産生了更多的誤解。
很多讀者呼籲黃顔接着寫《黃版忽悠》,出版社也希望黃顔能把《黃版忽悠》寫完後出版,但他是打死也不肯寫下去了,說現在艾黃已經結婚數年,孩子也有了兩個,艾黃的故事,早已沒有任何懸念,再寫就是多此一舉了。
我這個“艾米的朋友的朋友”是标準的“忽悠迷”,雖然是從《山楂樹之戀》開始接觸艾米的作品,但最喜歡的,還是《十年忽悠》。
我現在心血來潮,想寫個《友版忽悠》,用“間接拷問+合理推測+經典八卦”的方式來解讀這個故事,填補《艾版忽悠》與《黃版忽悠》遺留下的空白。
間接拷問當然得靠艾米了,合理推測和經典八卦則靠我們大家。
這個系列純屬迎合海内外忽悠迷而作,先寫個序出來看看大家的反響,有人看,我就寫,沒人看,我就不多事了。
如果開寫,也看讀者興趣行事,什麼時候忽悠迷看得失去興趣了,我就什麼時候打住。
故事真實與故事具有真實感是兩回事,并不是每個真實的故事都能被講得具有真實感的,很多曆史題材的影片總被人批“虛假”,雖然曆史題材是真實的,但拍攝出來卻不具真實感。
有的人即便是寫日記,都可以寫得失去真實感。
還有很多故事,一看就知道是作者編的,因為漏洞百出。
為什麼會出漏洞?就是因為作者想當“上帝”,知道不知道的,他都敢編敢寫,那就沒有不出漏洞的。
我以前看故事,隻要沒看到所謂“漏洞”,就不再計較故事是真實的,還是作者編的。
但經過了艾米一系列故事的熏陶,我現在已經沒耐心看那些作者“創作”的故事了,看到别人為了一個作者編出來的故事争來争去,就覺得滑稽,争個什麼呀?這不都是作者編出來的嗎?你問某人物為什麼要出軌?答案簡單得很:因為作者要他出軌。
所以你的問題實際上是有關寫作的,而不是有關生活的。
你讨論來讨論去,并不是在讨論生活和愛情,而是在讨論某個具體的作者為什麼要那樣寫。
最滑稽的是有的作者寫了故事的某一段,結果有人表示不喜歡作者這樣安排人物命運,作者便重寫該段,給人物安排另一個命運,于是皆大歡喜。
這種寫作和閱讀在我看來已經太虛假太小兒科了,完全是紙上遊戲,跟生活已經沒什麼關系。
艾米寫的故事,都給讀者留有很大餘地,可供讀者想象、猜測和推理。
艾米的大多數故事,都是從女主人公的角度來叙述,所以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以及他不跟女主人公在一起時的所作所為,對讀者來說,都是一個謎。
這跟生活現實非常吻合,即便是我們的戀人或者配偶,我們也不敢說我們知道他内心的每一個角角落落,他每時每刻幹了什麼,我們也未必知道。
《十年忽悠》貼出後,很多讀者對男主人公艾倫産生了很大興趣,想知道他這些年究竟在想什麼,到底愛不愛艾米,他跟艾米分開後,究竟做了些什麼,為什麼不回國去找艾米。
黃顔寫了十二集《胎言無忌》,又名《黃版忽悠》,是從艾倫的角度來寫的,很受讀者歡迎。
但他不肯往下寫了,因為下面的内容涉及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他或者不想涉及,或者覺得無法用搞笑的風格寫出來。
《十年忽悠》在國内出版後,更多的讀者産生了更大的興趣,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也産生了更多的誤解。
很多讀者呼籲黃顔接着寫《黃版忽悠》,出版社也希望黃顔能把《黃版忽悠》寫完後出版,但他是打死也不肯寫下去了,說現在艾黃已經結婚數年,孩子也有了兩個,艾黃的故事,早已沒有任何懸念,再寫就是多此一舉了。
我這個“艾米的朋友的朋友”是标準的“忽悠迷”,雖然是從《山楂樹之戀》開始接觸艾米的作品,但最喜歡的,還是《十年忽悠》。
我現在心血來潮,想寫個《友版忽悠》,用“間接拷問+合理推測+經典八卦”的方式來解讀這個故事,填補《艾版忽悠》與《黃版忽悠》遺留下的空白。
間接拷問當然得靠艾米了,合理推測和經典八卦則靠我們大家。
這個系列純屬迎合海内外忽悠迷而作,先寫個序出來看看大家的反響,有人看,我就寫,沒人看,我就不多事了。
如果開寫,也看讀者興趣行事,什麼時候忽悠迷看得失去興趣了,我就什麼時候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