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2)

關燈
第十五回酒合歡義結鄧九公話投機演說十三妹(2) 卻說這裡擺下果萊,褚一官也來這裡照料了一番去後,鄧九公便取出一對大杯,同安老爺高談暢飲起來。

    那安老爺酒在肚裡,事在心裡,暗暗盤算說:“這老頭兒雖說粗豪,卻是個久經世故的,須是不露一點芒角,才得引出他的真話來呢。

    ”酒過三巡,恰好那鄧九公問起老爺的官場來。

    他道:“老弟,你方才說如今辭官不作,我聽得我們準安親友們來說,那談爾音被禦史參了一本,朝廷差了一位甚麼吳大人來,把他拿問,老弟你官複原職了。

    我想老弟你這年紀,正好給朝廷出力,為甚麼何要告退還鄉?再說還鄉,又怎的不走官塘大路,從這條路來呢?”安老爺道:“九兄,你有所不知,想我半生苦志讀書,才巴結作個知縣,不上半載,便經了這等意外的風波,大約官途的味兒不過如此,不如退歸林下,遍走江湖,結識幾個肝膽英雄,和他杯酒談心,倒是人生一樁快事。

    ” 鄧九公聽到這裡,不由得端起杯來,一飲而盡,又伸了一個大拇指頭說道:“高!”老爺便接着往下說道:“至于來此,卻原為小兒出京的時候,這華忠一路跟随,病在店裡,及至小兒到了淮安,久不見他南來的消息,此番走到這路,想這褚一官壯士,正是他的至親,尋着一官一問,便知端的。

    因沿途訪問,都說褚壯士在二十八棵紅柳樹住着。

    到了那裡,才知他就住在吾兄的寶莊上。

    我想既到靈山,豈可不朝我佛?倒把打聽華忠消息這樁事擱起,徑投寶莊,拜識尊顔。

    誰想吾兄不在莊上,就連那褚壯士,也說搬在東莊去了。

    我就一路跟尋到此,恰巧在此地莊外,遇見華忠,得見一官,又知他作了吾兄的快婿;談起來才知吾兄的大駕,也在此地。

    不想到天緣湊巧,倒在此地相會,又得彼此情同針芥一言訂交,真是難得的一樁奇遇。

    ”鄧九公道:“原來老弟倒枉駕先到舍下,隻是我多多失候,越發不安了。

    ”安老爺道:“你我豪傑相逢,何必拘拘形迹。

    我方才還同令婿議論海内的人物,提起一家有名的豪傑,不想問他,他竟自不知底裡。

    ”鄧九公道:“老弟,你看不得這些年輕老少爺們,花說柳說的不中用,一按就沒了,早呢。

    你問的這人,你既稱道他是個豪傑,大約也不是甚麼無名之輩,你說給我聽聽。

    慢講這大江南北,那怕三江二湖,川、陝、雲、貴,以至關裡關外,但是個有點聽頭兒的,提起來,大概都知道他個根兒底兒。

    你問誰罷?”安老爺道:“這人說來卻不甚遠,隻在就近地方;隻是隔了這幾年,不知她現在的住處。

    ”鄧九公聽了,把嘴一撇道:“甚麼?我們這個地方兒,會有個有名兒的豪傑麼?老弟,那可是聽了謠言來了。

    這地方要找紹興壇子大的倭瓜,棒槌壯的玉米棒子,隻怕我找得出來;要講豪傑,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沒見過那豪傑是四方腦袋?八楞兒腦袋?”安老爺正色道:“老哥,古人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又道是:‘真人不露相’,何地無才,這話倒不可如此講。

    縱說是九兄,你觀于海者難為水,就怕小弟說的這個人,老哥哥也不看小她不起,大約你也必該認得她,并且除了你,别人也不配認得她。

    ”鄧九公聽了,歪着頭,想了廠會道:“是誰?”因向老爺道:“老弟,你試把他的姓名說來,蘋領教領教。

    ”安老爺拈着幾根小胡子兒,眼睛望着九公說道:“這人,人稱叫她作十三妹。

    ”鄧九公才聽得“十三妹”三個字,早把手裡的酒杯,吧的往桌子上一放,說:“老弟,你是怎生曉得這個人?”安老爺道:“你且慢問我怎生曉得這人,你隻說這人究竟算得個豪傑、算不得個豪傑,你可認識她、不認識她?”鄧九公見問,未曾說話,光歎了一聲說:“老弟,若論此人,雖是三绺梳頭,兩截穿衣,不但算脂粉隊裡的一個英雄,她要算英雄隊裡一個領袖,說起來天下的男子漢該都要愧死,我豈隻認得她,還要算我個知己恩人哩!”安老爺一想,心裡暗說:“有些意思了。

    ”因說道:“話雖如此,隻是她究竟是個年輕女子;老哥哥你這樣的年紀,這等的威名,說她是個知已有之,怎生說到這個恩人起來?這話倒願問一個詳細。

    ”九公道:“酒涼了,咱們換一換。

    ”說着,換上熱酒來。

     二人酒到杯幹,隻那姨奶奶帶了兩三個婆子照料,幾個村童來往穿梭也似價伺候,倒也頗為簡便,且是幹淨。

    說話間,褚大娘子又帶人送過點心湯來,讓了一番。

    原來安老爺喝酒,不大吃萊,隻就着鮮果子小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