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關燈
對婚姻的認知不盡相同。

    人為什麼要結婚?我想不僅是為了生理需求與血脈延續。

    人生道路太長且曲折不平,需要一個人陪伴,相互攙扶,共度風雨。

    然而過了些年頭,我又得出這樣的答案:我們個體單薄而脆弱,需要将另一個個體與我們捆綁在一起,增強生命的厚度與硬度,抵禦時間的侵蝕。

     次日,天氣冷晴,太陽猶如一隻紅酒瓶,将陽光倒滿酒盅似的大地。

     賈磊的婚事為村莊洇染上一層鮮麗、熱烈的色彩。

    賈磊西裝革履,神采奕奕,忙得人仰馬翻,照他的說法“自己像是夢遊一樣結了婚。

    ” 作為伴郎,我并沒有穿上破舊不堪的棉襖來襯托賈磊的光鮮。

    我的穿戴一如往常。

    我幫忙放禮花、撒彩紙、端盤子、收拾桌椅,一天下去累得夠嗆。

     到了晚上,又幫忙放煙花。

    哔哔啪啪,華麗的煙花漫空飛舞。

     賈磊雇來歌舞隊,在街頭搭上簡易的舞台,燈光閃爍,音響喧騰。

    舞台前圍着烏壓壓的一堆人。

    一挂鞭炮響起後,賈磊喜氣洋洋,揣着香煙與喜糖在人群中散發,穿着豔俗的舞女随着音樂的節拍在燈光下狂舞。

     當我望到舞女顫動的雙胸與肥碩的臀。

    我的褲裆迅速凸起,原始的欲望在身體裡翻騰。

    也許,結婚的目的很大一方面是為了喂養人的原始欲望。

     小年像是一隻小鹿歡歡快快地跳躍而來。

    諺語說“臘八祭竈,年歇來到。

    ”祭竈便是指的臘月二十三小年,它是春節的“領頭鹿”。

    當它馱着雪花而來時,人們就知道春節風風火火追在它身後,離我們已經不遠。

     在我的家鄉,我們管春節叫“年歇”,貌似喊某個人的乳名,比如狗蛋、鐵錘、糞叉等。

    年歇這個稱呼更親切,蘊含着率情真意。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人們從年初勞作到年尾,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來風裡來雨裡去,也該歇歇腳了。

     那天下午天空飄起簌簌的小雪,陰雲在空中聚集,寒風飕飕吹掠。

    父親開着電動三輪車從開封回來。

    一件舊軍大衣裹着他精瘦的身軀,一頂針織帽遮着他蓬亂的頭發。

    他銅黃色的臉龐上裂出一道道皺紋,皺紋中好像沉積着塵垢。

    一雙眼睛陷在稀松的眉毛下,皺紋密密地圍着眼眶。

     三輪車上堆着髒兮兮的鋪蓋和一些年貨,比如豬肉啦、帶魚啦、甘蔗啦、竈糖啦,上面覆着一層薄雪。

     “在農貿市場買了一個豬後腿,咱們要過一個肥年。

    ”父親滿臉笑容,長滿老繭的右手掂起豬後腿。

     “改天天晴,把鋪蓋拆拆洗洗,裡面說不定生有虱子。

    ”母親将鋪蓋搬下來。

     歡歡抱起一節甘蔗在院子裡蹦跳,細雪飄在她身上,攥緊她的衣服。

     “咱們趕緊回屋子裡,外面下着雪嘞。

    ”母親把歡歡拽回堂屋。

     過了小年,村莊漸漸熱鬧起來。

    到了除夕,村莊達到鼎沸狀态。

    在城市打工的人們紛紛返回村莊,他們像是候鳥似的,每年隻在春節期間停栖在這片土地上。

    甯靜的村莊被灌注活力,活躍起來,溫馨起來。

     我們一家人難得團圓。

    母親反而更忙,除了喂豬之外,還得蒸馍、煮豬肉、炸丸子。

    父親在竈台前燒火,或者殺雞宰魚。

    他抽空就想溜到街頭,因為街頭的陽光底下整天聚着一群街坊鄰居,閑聊一些天南海北的事情。

     那時每到春節期間物流公司停運,哥哥的網店自然停擺。

    他駝着背在機器前制作布衣櫃。

    他的動作有闆有眼,極其娴熟。

    繁忙讓他暫時忘掉病痛,讓他擺脫晦暗的心境。

    繁忙猶如一劑良藥,暫時治愈身心的不适。

     我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看書,母親說我像是老鼠似的窩在家裡。

    她炸熟魚肉或丸子,在廚屋高聲喊我,讓我趁熱吃些。

    她總以為學校餐廳的飯菜糟糕透頂,大多時候稀湯寡水,缺鹽少油,因為很多年前她見過鄉鎮初中食堂的飯菜,燙下極差的印象。

     “媽,我們學校餐廳的飯菜吃着還算可口,就是有些貴。

    ” “吃飯不能節省,再貴也要吃,你還要長身體。

    你在學校,保準兒吃不上這麼新鮮的肉丸子。

    ”母親腰裡紮着藍布圍裙,握着筷子在油煙騰騰的油鍋前搛起肉丸子。

     到了晚上,我好像成為一隻老鼠,遊走在村子裡。

    吃過晚飯我溜到賈磊家,他新婚燕爾,和琴琴早早關門睡覺。

    我不方便打擾,獨自一人繞着村子晃晃蕩蕩。

    村巷沒有路燈,一片漆黑。

    仰頭望天,燦爛的星鬥如同一盞盞天燈。

     我穿過一條條窄窄的街巷,又沿着賈魯河岸邊的柏油路行走。

    不遠處的村莊俯卧在洶湧的夜色中,一點點燈光像是村莊的眼睛,眨巴眨巴瞅着星空。

    賈魯河靜靜地流淌,我望到河面映出幾點星光。

    此時天地好像融為一體,村莊、麥田與河流是天地的嬰兒,微微打着盹兒,享受夜色的愛撫與呵護。

     我一路遐想,兩腳溫暖,推開鐵門後見父母坐在堂屋一邊看着電視節目,一邊剝着花生,地面上落下一堆花生殼。

    我陪他們看一會兒電視,順口閑聊幾句,然後返回我的屋子。

     我躺在床上,蓋緊被子,在昏黃的燈光下翻幾頁書。

     我忽然想起姗姗,不知道她的寒假是如何度過的。

    我随手拿來手機,打開QQ,摁動手機鍵盤,向她發送信息。

     “姗姗,寒假在家還好嗎?” “馬馬虎虎,每天陪妹妹補習功課,幫媽媽做飯。

    ” “那挺好。

    ” “你呢?” “白天看些書,晚上溜達。

    今晚我走了很遠的路。

    ” “看的什麼書?” “你推薦的《瓦爾登湖》。

    ” “哦,我回家後沒有心情看書。

    看書需要一個安安靜靜的環境。

    你讀這本書有什麼心得嗎?” “我被一句話深深觸動。

    ” “什麼?” “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 “哦,我記得不是很清晰。

    ” “看書是讓先賢們的思想點亮自己,遠離黑暗與愚蠢。

    還得感謝你,給我推薦這本好書。

    ” “呵呵,不必謝。

    有些人讀很多書,明白很多道理,照樣愚蠢。

    ” “這是為什麼?” “呵呵,我不知道!” “明天除夕。

    ” “嗯,明天我要包餃子。

    ” 我與姗姗散散漫漫聊着天,窗外繁星閃爍。

     次日除夕,在鞭炮連綿不斷的叫嚣中,村莊溺入狂歡狀态。

    夜色傾灑而下,湧入村莊的角角落落。

    家家戶戶煮餃子、放鞭炮,孩子們拿着新玩具在街巷上歡鬧。

    餃子味兒、硝煙味兒、拜仙祭祖的香火味兒混雜在寒風中,在空中飄飄悠悠。

     我們一家人聚在廚房的木桌旁,燈光照出我們每人面前的一碗餃子,冒着騰騰熱氣。

     “今兒個除夕,一眨眼一年過去了。

    歡歡又長大一歲。

    一年來春山忙忙乎乎,開網店掙了些錢,身體比從前好。

    我對春生挺放心,在學校不捅婁子,暑假時還跑到南方打暑假工。

    我和你媽幹着有勁兒,也不知道累。

    想到這些,咱們過得很幸福。

    ”父親作為一家之長,一邊嚼飯,一邊歸納家庭一年的過往。

     “孩子他爸,餃子還沒堵住你的嘴,别唠裡唠叨的。

    ”母親瞪了父親一眼,喃喃的說。

     “我高興,想多說幾句。

    吃過飯我燒一鍋熱水,咱都洗洗腳,洗掉灰垢和災禍。

    ”父親笑着說。

     我們一家人像是被裹在激流中,拼拼打打,跌跌撞撞,随着時間的洪流向前滾動。

    我們的幸福很簡單,不帶絲毫奢想。

    我們也曾失望,也曾幻想,然而我們沒有放棄,沒有屈服。

    幸福距離我們很近,它隻是在和我們捉迷藏,藏在我們身旁的某個角落,靜待我們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