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關燈
漸消散,浮出冷淡的陰雲,就知趣地停止追問。

     返回學校的途中,我思考着“策劃”這一職業,仿佛渺茫而昏暗的未來閃出一道亮光,伸出一條豁亮的小徑。

    我大學畢業後需要一份職業來實現經濟獨立,為家庭分擔責任。

     此刻想來,我十分幸運,因為大學未畢業我就知道自己将來要幹什麼。

    後來我一直從事房地産營銷策劃的工作,十年過去先後在四五家樓盤工作,房價由最初的單價五千多一路飙升,漲到單價一兩萬。

    這是後話。

     考試結束後,寒假如期而至。

    我背着背包搭乘公交車回到蘆灣。

     蘆灣的冬天蕭索而寒冷,村莊仿佛是一隻從泥土中鑽出來的蛹,正在悄悄褪掉醜陋、笨拙的蛹衣。

    待到春天來時柳綠花開,村莊将化蛹成蝶,嬗變成鮮麗的模樣。

     寥廓的田野鋪着一層薄薄的麥綠,裸露着幹燥、硬實的泥土。

    溝渠旁的野花野草已經枯黃腐爛,搖搖蕩蕩,将要融入大地。

    一棵棵樹木瘦削而荒涼,撐起如手臂似的枝丫伸向蒼天,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沙崗揭掉雜草與灌木綠色的裝飾,綻露出真實的骨骼與褶皺。

    賈魯河的河水幾盡枯竭,寬寬的河灘裹着一绺細弱、銀亮的河水,緩緩向南流走。

     村莊的房屋猶如從泥土中冒出來的野蘑菇,一大片褐色磚牆、灰色屋頂,俯卧在碧天之下,坦蕩而自在。

    房屋質地毛糙而粗拙,卻與大地堅實地黏合在一起,飄溢出樸實、純淨、可愛的氣息。

     村莊的街巷像是一杆巨筆抹下的條紋,粗粗細細,長長短短,暫時沒有樹蔭的掩映,沒有拖着沉重貨物車輪的碾壓。

    街巷敞亮而舒展,東西縱橫,南北馳騁,有十字街、丁字口,也有斷頭路、針眼兒巷。

    街巷中的人們穿着千層底兒布鞋或運動鞋,騎着自行車、電瓶車或駕着拖拉機。

    他們健走、漫步或步履蹒跚,臉龐上戴着喜怒哀樂的表情。

    村子裡的一些人,一生很少脫離這些街巷;村子裡還有一些人,沿着這些街巷走向五湖四海。

     冬天的村莊嵌套在輪轉循環、快慢交錯的秩序中,跟着季節的節拍旋轉。

    與其它季節相比,冬天的節奏慢,步調閑,缺少旺盛的活力,缺少豐碩的收獲。

    此時農事稀少,有勁力的男人大多到城市務工,做些髒活兒、累活兒。

    女人們在村子裡做些瑣粹的家務。

    孩子們像穿梭似的在幼兒園或小學上學、放學,他們不知不覺中成長。

    老人們酷愛蹲在街角的陽光底下曬暖兒,唠叨些家長裡短與新聞舊事,他們不知不覺中衰老。

    一些無所事事的懶漢成天湊在一塊打牌、喝酒,回家後與老婆吵架,他們不知不覺中消亡。

    那些雞、鴨、狗、麻雀等動物與人類群居共生,在這片貧乏、安靜的小世界中,它們日複一日兜兜轉轉、走卧飛跳,繁衍生息,不知不覺中生死疊代。

     在蘆灣,我的寒假好像被塑造成純色透明的冰雕,賈磊的婚事與喜慶的春節仿佛是一盞彩燈,為“冰雕”映照出一抹豔色。

     天蒙蒙亮時我從木床上爬起來。

    麻雀在屋檐與樹枝上飛來飛去,嘁嘁喳喳,仿佛白晝是它們叫醒的。

     賣豆腐的中年人穿着棉襖,開着電動三輪車穿街走巷,吆喝着:“賣豆腐,新磨的豆腐嘞!賣豆腐,新磨的豆腐嘞!”每天早晨,他要跑遍三四個村莊。

     我起床後穿過冷冷清清的街巷到田野中晨跑。

    此時的田野空寂無人,纖長秀逸的地平線飄浮在遼闊的平原盡頭。

     我沿着田野間的土路勁跑,呼吸着清新冷冽的空氣。

    我常常在一條溝渠的小橋上拉筋壓腿,遠望着碩大的紅日被大地托起,紅日氣勢磅礴地揮灑光輝染遍大地。

    我常常遇到我的小學數學老師,與他寒暄幾句。

    他已經退休,頭發斑白,每天堅持早起晨練,看上去容光滿面。

     路過賈磊的養雞場,我常常溜進去。

    雞群喔喔亂叫,賈磊躺在小屋内呼呼大睡,鼾聲如鼓。

    大黃狗懶洋洋地卧在牆角,見我進來瞥了一眼,慵懶地吠叫兩聲。

     “狼來啦,狼來啦!”我在門口大喊兩聲,耍弄賈磊。

     鼾聲中斷,傳出賈磊伸腰舒筋、打哈欠的聲音。

     “狼來了我不怕,我有獵槍。

    ”他朗聲回應。

     他的婚期定在春節前,即将臨近,卻有一些東西沒有置辦。

     “上周和琴琴拍了婚紗照。

    今天我要去縣城買一身行頭,結婚那天穿。

    下周去批發市場買蔬菜和調料……哎,還缺一個司儀。

    ” “我做伴郎,是不是也得穿一身西服?看上去莊重。

    ”我說。

     “伴郎嘛,就是襯托新郎的綠葉。

    你不用穿西服,你穿你最舊的衣服——你十年前的破棉襖就行。

    你回去扒拉一下箱子,這樣能夠襯托我的光鮮帥氣。

    ” “唉,我十年前的舊衣服早找不到了。

    ” “等你結婚那天,我穿上乞丐服去給你當伴郎,裝成洪七公,反襯一下你。

    ” “據說已婚的男人不能做伴郎。

    ” “誰說的?哪項法律條文規定的?” “法律上應該沒規定,是風俗。

    ” “讓那些風俗滾蛋吧!” 我們在晨光中随意拉扯。

    雞糞的味道兒熏掉我早餐的食欲。

     那天上午,賈磊駕駛着一輛二手面包車帶着我去尉氏縣城。

    在路上,他随口談起自己曾經喜歡過的那些姑娘。

     “越是臨近結婚,我越是想起從前喜歡過的那些女孩。

    喜歡一個人,卻不能在一起,隻能擱在心裡,看着她成為别人的老婆,成為别人家孩子的媽媽,心裡真不是滋味兒。

    ”他傷神地說。

     即将登上婚姻的艦船,賈磊卻像是一個孩子望着鲸魚島,因為懵懂而淡定,因為驚異而細膩。

    他一反常态,好像患上“結婚恐懼症”,變得多愁善感。

     他的雙手緊握着方向盤,目光投在烏黑而綿長的瀝青路面上。

     “你結婚後可别後悔。

    快結婚的人了,還心猿意馬。

    ” “我怕我會後悔。

    我還沒有準備好,婚期就到了。

    ” “哪怎麼辦?你要悔婚嗎?” “為了我交的彩禮的份兒上,我不會悔婚!我對琴琴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讨厭,互相遷就,搭夥過日子呗。

    ” 面包車駛入縣城,窄窄的街道擠滿車輛,東關塔聳在半空搖動着塔鈴,五彩缤紛的店面排在街道兩側。

    到達尉東市場附近,賈磊将車子丢在路邊。

    尉東市場七八條街道布滿賣衣服的店鋪,顧客熙來攘往。

     賈磊在服裝店試穿西服,學系領帶。

    不一會兒功夫,結婚的衣服、鞋襪采買妥當。

    他急匆匆趕回去喂雞。

     賈磊朋友不多,結婚前夕并不熱鬧。

    吃過晚飯,賈家本族的女人們在新房内鋪喜床,疊龍鳳被,還要在喜床上撒上一把核桃、一把棗,諺語說:“一把核桃、一把棗,大孩兒追着小孩兒跑。

    ”寓意人丁興旺、瓜瓞綿綿。

     “咱們泡澡去,洗掉我這一身雞糞味兒。

    ”賈磊叼着煙卷說。

     那年蘆灣的集市上新開了一家澡堂,規模不大,設施簡陋。

    水汽氤氲中,我們蹲在淺淺的浴池泡澡。

     “上學時聽老師說人生有兩大樂事,第一是‘金榜題名時’,第二是‘洞房花燭夜’。

    這第一件樂事,我高中退學回家養雞錯過。

    有時我會想,如果參加高考,我頂多考上一所普通大學。

    第二件樂事,我現在沒有感受到任何快樂。

    我有時會想,人為什麼要結婚?我們的生活為什麼要和另一個人捆綁在一起?”賈磊的話語被淋浴的流水聲搖蕩、扯拽。

     “結婚後多個人幫你養雞,還讓你瀉火,給你生孩子,這多好!”一個朋友笑嚷道。

     我與賈磊抛出過同樣的問題,而且遠不止一次。

    不同的階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