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千古(大結局)

關燈
付,将哥哥留在了北境,永為後盾。

     從此後,金風細雨的京都再沒有那個倜傥多情的貴公子,天高雲淡的塞外長空,卻升起了一隻展翅翺翔,搏擊風雲的蒼鷹。

     從前的顧采薇,甯願遠嫁突厥,也不肯咽下那一口意氣。

     從前的哥哥,明知錯失所愛,也不肯伸出手去挽回。

     離亂,卻改變了一切。

     一同經曆過了生死離亂,兩個同樣固執的人,終于掙脫前塵,換來,換來與彼此的相守。

     隻是,他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卻是一生相守不相親。

     他們可以朝夕相對,卻永無結缡之緣——昆都女王代行神聖庇佑之職,按照突厥人的禮法,必須在神前立誓,以處子終老,永世侍奉神前,以此獲得神靈赦免,免去賜嫁之名,還她潔淨之身。

     自那一刻擦肩而過,命中便已注定,她終究做不成他的妻子。

     但至少,他們還有漫漫的時光,可以陪伴彼此左右,可以并駕馳騁在廣袤自由的塞外,可以相伴一同老去……這樣,已經足夠。

     或許,而哥哥應當感激賀蘭箴的南侵,挽回了他與顧采薇本已無望的因緣; 賀蘭箴應感激宋懷恩的叛亂,給予了他和族人最後的生機; 子澹也應感激宋懷恩的逼宮,助得他趁亂逃離宮禁,重獲自由。

     我卻應當感激賀蘭箴當年的劫持,沒有他,便不會促成我與蕭綦的重逢。

     ——這世間事,兜兜轉轉,恩恩怨怨,誰又説得清。

     建德二年,五月初九。

     豫章王蕭綦郊祀祭天,于太和殿登基即位,冊立豫章王妃王氏為皇後,大赦天下,改元太初。

     太初元年六月,蕭綦頒旨,廢黜六宮禦制,自皇後以下,不設嫔禦。

     太初元年七月,冊立皇長子允朔為太子。

     廢黜六宮之舉震動朝野,撼動了曆朝皇統。

     前朝外戚最鼎盛的時期,也不曾有哪一位皇後能盛寵至此。

     自姬周以來,曆代君王均依從周禮,采秦漢舊儀。

     蕭綦登基之始,即下诏革除前朝宮禁六弊,裁奪冗雜龐大的宮廷用度,重置内宮品階。

    随後頒诏,“廢六宮,虛嫔妾,不設三妃,唯皇後正位。

    ” 在天下人看來,蕭綦待我,已遠遠超出帝王對後妃的恩寵。

    他恨不能将半壁江山予我,将永世的顯赫給予我的家族,将帝位早早允諾給我的兒子。

     假如沒有開國的威望,恐怕我已早早被谏官斥為妖後。

     含章殿上,微風送涼,水晶簾外雖是七月流火,夏日卻仍炎炎如熾。

     “微臣鬥膽,伏乞皇後恕罪,臣萬萬不能照此記述。

    ”殿前伏案記述的史官,第三次擱下了筆,倔犟的伏跪在地,不肯照我口述的字句書寫。

     我安然端坐,微微阖目,心中微覺感動。

     我要他寫下皇後王氏,外預朝政,内擅宮闱的罪咎,他卻甯死不肯。

    白發蒼蒼的老史官,已年過七旬,曆經兩朝更疊,仍是耿介如初。

     我探了身,欲親自去扶他,卻連俯身一扶的力氣也沒有,甚至比這七旬老者更加虛弱。

     老史官沉默地伏跪在地,一言不發。

     我歎了口氣,垂眸凝望袖口上金線盤繞的鳳羽紋路,華美宮緞越發襯出指尖的蒼白。

     史官比任何人都清楚,縱然皇上有開國拓土,四海鹹歸的不世偉業,于私德一事,仍難免為後世非議。

     身為帝王,專寵椒房已是大忌,況且膝下至今隻有澈兒這唯一的皇嗣。

     蕭綦登基以來,勤政勵治,是我所見過最勤勉的君王。

     我明白他的心思,即便有禅位诏書,有宋懷恩逼宮替罪,他仍忌憚天下悠悠衆口,不願被世人視為竊位弑君的枭雄,因而越發勤勉治國,仁厚為民。

     換取百姓的稱頌容易,換取文人士子的認同卻是最難。

    那些落魄士人,總是對他“興寒族,廢門庭”的作為耿耿于懷,挑不出他治國的弊端,便私下非議他偏寵薄嗣,總要給他抹上些污名才好。

     或許在世人眼裡,我是專擅宮闱,善妒失德的皇後,霸占君王的恩寵,擴張外戚之勢。

     唯有蕭綦和我懂得,我們隻是在守護一個彼此忠貞的誓言。

     或許對蕭綦而言,也是在彌補無窮無盡的悔恨…… “參見皇上。

    ”殿前侍從陡然跪了一地。

     殿外竟然沒有宣駕,不知蕭綦何時已踱入含章殿。

     除了朝會,他總不愛穿明黃龍袍,仍如舊時一般,長年穿着玄色廣袖的簡素服色。

     歲月不減他風華清峻,氣度越發雍容。

     他看一眼跪在地上的史官,眉心微蹙,拂袖令左右都退去。

     我無奈地搖頭一笑,向來什麼事都瞞不過他。

     “你的悍妒,我知道就好,用不着寫給後人看。

    ”他俯下身來,在我耳邊低語。

    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瞬時令我紅了眼眶。

     他輕輕攬住我肩頭,亦不再多説,彼此心意早已貫通。

     我在他歸來之日病倒,昏迷中,太醫已向他宣告了最壞的結果。

     許久之後,阿越對我説,她與孩子一起被接回宮中,卻看見蕭綦癡癡坐在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