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迷局

關燈
抵擋,也至少能堅守三五日。

    多堅持一天,勝算生機便多一分。

    一旦蕭綦親自趕到,京畿守軍必然倒戈歸附,宋懷恩被夾擊在城中,無異于自掘墳墓。

     疾馳颠簸的車駕,搖晃得腦中一片混沌。

     我緊蹙了眉,竭力理清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卻總有一個關鍵處想不透——到底,宋懷恩是不是早有預謀? 一切轉折的關鍵,正是那道煞費苦心的密折,若從這裡開始回溯,密折确是出自蕭綦之手,所述軍情乃至他自己的死訊,都是他一手炮制。

     他送來這道暗藏玄機的密折,不隻要給我看,更是給宋懷恩看——隻不過,我看的是真,宋懷恩看的卻是假,兩者的用意截然相反。

     那麼在密折之前呢,是蕭綦一早落入了宋懷恩的陰謀,還是宋懷恩至此才踏入蕭綦布下的局? 前事如電光般掠過眼前,唐競的突然造反,突厥的長驅直入,胡家的罪案,乃至對小皇子的處置……此時想來,關鍵處都有宋懷恩的身影。

     如果沒有人裡應外和,唐競和突厥人能否如此順利,又如此精準地算到時機,趁當時山道崩毀,北境軍情無法傳回而大舉入侵? 直到此時我才覺出疑窦,那麼蕭綦呢,他出征之前可曾對宋懷恩有過懷疑?究竟是什麼時候,他才發現宋懷恩的陰謀? 宋懷恩,在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也是距離那無上權位最近的人。

     面前一步之遙就是那天下至尊的位置,就有他夢想中的一切,隻是面前卻橫亘着一座無法逾越的山峰。

     無望的時候,尚能埋頭走好腳下的路,一旦面前那座山峰有了崩塌的可能,還會一如既往的低頭嗎? 是自己動手推倒山峰,取而代之;還是甘願一生低頭,止步于山峰之前——宋懷恩,他是背叛者,亦是一個被誘惑者。

     心念百轉,往日種種盡皆浮上眼前。

     唐競死了,宋懷恩反了,然而胡光烈真的反了麼? 在這一場生死博奕中,如果唐競和宋懷恩是共謀,胡光烈卻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當日胡氏案發,牽涉甚廣,宋懷恩密報所列,樁樁鐵證如山,胡光遠确實為謝侯所利用,串謀舞弊屬實。

    我下令緝拿胡光遠下獄審訊,卻不料,他竟自盡在獄中。

    當時我即将生産,無法親自入獄探視,前前後後都是由宋懷恩一手處置。

    及至産後數日,我也曾接到魏邯的密報,指宋相刑訊嚴苛,胡光遠之死堪疑。

     彼時,我深信宋懷恩忠誠可靠,更嚴令太醫遮瞞胡光遠之死的真相,以免驚動遠在邊關的胡光烈,對魏邯的密奏也隻當是他不明内情,隻按下不發。

     從那時起,宋懷恩終于将刀鋒指向了蕭綦——先借舞弊案逼死胡光遠與謝侯,誘使子澹與胡瑤寫下密诏向胡光烈求援,進而挑動胡光烈與蕭綦的不和,甚至逼反胡光烈,再借突厥人之手,内外夾攻,害死蕭綦。

     眼下看來,宋懷恩不但與唐競共謀,更與遠在突厥的賀蘭箴私下串通已久。

     最信任的朋友和最危險的敵人一旦攜手,那意味着什麼? 我周身串起陣陣寒栗。

     可是,胡光烈真的反了麼?他是被宋懷恩一手利用,還是,根本就是蕭綦故意布下的障眼法? 千頭萬緒之間,似乎有什麼東西呼之欲出,真相的輪廓已漸漸凸現,我卻找不到奧妙所在,更猜不透其中的關鍵。

     枉自機關算盡,總有人算在你前面,縱然玲珑百變,也抵不過天意弄人。

    眼前迷霧重重,仿佛走在一條漆黑的羊腸小道,伸手不見五指,腳下卻是無底深淵。

     唯一亮在前方的一點燈火,就是蕭綦。

     我與他的命運,已經相融相連,猶如血脈筋骨,到死也不可分拆。

     走到這一步,就算他要弑天滅地,我也隻能拔劍相随。

     我默默握緊袖中短劍,透過劍鞘,似乎仍有徹骨寒意從掌心傳來。

     這把劍從甯朔一直随我至今,也曾霜刃飲血,救我性命于危難,也能取我性命于頃刻。

     我已做好最壞的打算,假如事敗宮傾,我甯願引劍自戕,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