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暗流

關燈
這句話,是我説給沁兒聽的,也説給寶寶聽的——不管孩子們現在能不能懂得,将來,他們卻一定會明白,父輩今日所做的一切,正是為了他們的将來,為了天下的将來。

     仰頭眺望遙遠的北方天際,一時間,心潮湧動,感喟無際。

     “對了,王妃,昨日赈濟司回報,又收容了近百名老弱幼殘,錢糧恐怕又吃緊了。

    ”玉岫惴惴開口。

     “人還會越來越多……”我蹙眉歎息,心中越發沉重,“仗一天打不完,流民一天不會減少。

    ” “這樣下去,赈濟司隻怕支撐不了多久。

    ”玉岫長歎,“實在不行,讓懷恩從軍饷裡多少撥一些來……” “胡鬧!”我斥斷她,“軍需糧饷,一分一毫也動不得,怎能打這個主意!” 玉岫也急了,“可那些也是人命啊,一張張嘴都要吃飯,總不能眼見着人餓死!咱們好歹把赈濟司建起來了,如今多少流民就指望着這一條活路,怎可半途而廢!” “玉岫!”徐姑姑喝住她,“你這是什麼話,為了建這赈濟司,王妃耗費了多少心血……” “夠了,不要争了。

    ”我無力地扶了錦榻坐下,心中煩擾,頓覺冷汗滲出後背,眼前昏花。

     她二人都噤聲不語,不敢再吵。

     當日建立赈濟司,并沒想到會有這般規模。

     原本按規制,各地官府都設有專人赈濟災民,然而長年戰亂,流民不絕,官府疲于應對,赈濟之職早已荒廢。

    如今北疆戰亂,大量流民逃難南下,流失失所,若是青壯年尚可覓得安身之地,一群老弱孤殘卻隻得倒卧道旁,生死由命。

     我與宋懷恩商議後,由他下令,在官道沿途,設立了五處赈濟司,發放水糧藥物,收容老人幼兒。

    最初建立赈濟司的錢糧,由官庫撥出,初時我們都以為足夠應對。

    卻不料,赈濟司建立之後,流民從四面八方湧來,數量竟如此之巨,不到兩個月,幾乎将錢糧消耗殆盡。

     照此下去,隻怕赈濟司再難支撐。

     為解赈濟司的燃眉之急,我決定先以王府庫銀救急,其餘再從宗親豪門裡籌措。

     然而喚來管事一問之下,我才知道,王府庫銀竟然不足十萬兩。

     是夜,徐姑姑、阿越與我徹夜秉燭,查點王府賬冊。

     我自幼便被父親當作男孩子教養,對持家理财全無興趣。

     大婚之後,諸多周折,及至回到王府,更有徐姑姑與府中老管事操持瑣事,對于王府的庫銀開支,我竟是全然不知。

     燈下,對着一本本近乎空白的帳冊,我惟有撫額苦笑。

     我這位夫君,堂堂的豫章王,何止是兩袖清風,簡直可説寒酸之極。

     他征戰多年,皇家厚賜的财物金帛,幾乎盡數賜予屬下将士,自己身居要職,卻是嚴謹克儉,未曾有一錢一厘流入私囊。

     他的薪俸用于日常開支之後,并無節餘。

     如今,即便将整個王府搜刮個幹淨,也僅能湊足十六萬兩。

     這區區十六萬兩,對于北方饑困交加的萬千流民,可謂杯水車薪。

     燭火搖曳,我對了窗外發呆半晌,蹙眉問徐姑姑,“鎮國公府能有多少庫銀?” 徐姑姑搖頭,“有是有的,但亦不算多,何況王氏枝系繁雜……” “我明白。

    ”我喟然長歎,心中明白她的意思。

     王氏家風崇尚清流高蹈,向來不屑在錢财之事上營營苟苟。

     雖然曆代襲爵承祿,卻也慣于揮霍,加之族系龐大,開支繁雜,一份祖業要供養整個親族,實在算不得豪綽。

     “此次悠關民生,除此别無他法。

    ”我決然回頭,“況且要從京中豪門裡籌集财力,王氏也當做為表率。

    ” 王氏解囊之舉,赢得朝野贊譽無數。

     然而京中高門依然不為所動,從者寥寥。

    其中确有許多家族,迫于家道中落,财資困窘,然而也有不少世家,平日斂财成性,揮金如土,真要讓他們為百姓出錢的時候,卻如剝皮抽筋一般,抵死不從。

    想必他們也是料定,眼下邊疆戰亂,蕭綦不在京中,我亦不願多生事端,拿他們無可奈何。

     玉岫粗略盤點,這幾日從宗親世家中募集到的銀兩不足八萬。

     她頹然擲筆,“平日裡一個個道貌岸然,開口蒼生,閉口黎民,到了這時候才顯出真心。

    ” “無妨,眼下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