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墓

關燈
尉遲乙僧是于阗國的貴族,與父親尉遲跋質那一起被于阗國王封為郡公并授其為宿衛。

    唐朝初年以質子的身份來到大唐,潛心研究畫技。

    他在繪畫藝術上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他創造性地運用了凹凸法,即利用色彩深淺暈染,造成明暗對比關系,使畫面出現立體感和真實感。

    這種技法最初見于印度犍陀羅藝術。

    傳入新疆後,當時的于阗、龜茲等國的的畫像吸取了人物衣褶緊容和人體肌肉的明暗暈染,以及***等表現手法,同時又借鑒了中原的畫法和藝術觀念,創造出了具有西域風格以及地方特色的繪畫,形成了一系列畫派。

     他到了大唐以後,更是将這種技法發揚光大。

    後來的吳道子首先打破唐以前中國畫以線條為主的慣例,在人物畫中使用。

    山水畫引入此法後也别開生面,特别是王維在水墨山水中注重暈染,“遂來後來南宋風氣”。

    可見其影響之巨大。

     他先後于慈恩寺、奉恩寺、光宅寺、興唐寺留下壁畫,深受唐人喜愛。

     逐酹的臉驚吓過度一樣抽搐了一下。

    他搖着頭說:“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是他。

    ” “為什麼?哥,在沒有正式鑒定以前,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呀。

    ” “你不要說了。

    ”他揮了揮手,制止了她說話的沖動。

     印臣很少見到他這樣的表情和這樣的舉動,皺了皺眉,卻突然嗅到一種淡淡的藿葉香氣,從哥哥身上傳來。

    剛才在古墓中那具女屍的附近,她同樣感覺到了這種香氣,難道說哥哥和那具女屍之間有什麼特别的聯系? 想到這裡,她的傷疤又開始作痛起來,滞後的她腳腿一軟,暈倒在大道之上。

     當她再次醒來的時候,窗外已然是月朗星稀、華燈初上了。

     這次完全是一個陌生的環境,燈火通明,還伴有許多現代化的的儀器和設備。

    有些仍在運轉中,像是個大型的實驗室。

     樓蘭戴着手套,一身工作服出現在她面前,微笑着說:“你醒啦?剛才昏倒真是吓壞你哥哥了。

    幸好基地有位實習醫生,給你診斷一番說沒有事情,就是有些疲勞過度。

    ” “我哥呢?” 樓蘭給她指了一個方向,“他正在和錢教授研究那寫文字。

    對了,我剛剛做完一個切片的年代鑒定,是有關古墓中的物件的。

    儀器分析的結果是公元632年,也就是唐貞觀六年。

    ” “這麼說我的推測是正确的?” “你的推測?” 印臣點點頭,“我覺得古墓中的壁畫是出自尉遲乙僧之手。

    ” “嗯,他是于阗人。

    說下去。

    ” “古墓中的壁畫線條流暢波折起伏,立體感極強。

    細節處理上微妙獨到,連衣服的複雜變化都能充分表現出來。

    照理推論這樣的畫風應該是唐朝的吳道子無疑,然而一則吳道子是盛唐畫家,而你的鑒定結果是出自初唐時期,年代首先就不符合。

    二則史料上并未記載過吳道子曾親自到敦煌一帶作畫。

    而尉遲乙僧身為于阗人,從于阗到唐朝都城長安,敦煌是畢經之地。

    史料上曾經記載過于阗國王曾先後兩次親臨長安,可見兩國交往之密切。

    何況尉遲乙僧筆端下的人物同樣也有上述特征,所以我覺得作畫之人應該是尉遲乙僧而并非吳道子。

    ” “那按照你的意思,這位尉遲先生為什麼要在一個女人的墓穴中作上幾副莫名其妙的源自于佛經故事的壁畫呢?據我所知,于阗國當時佛教鼎盛,尉遲乙僧本身就是一個虔誠的禮佛之人,他終身未娶,最後以一百多歲的高齡去世。

    也許你的推測中也要加入一些因素才好。

    ” 印臣沉思了一下,點了點頭。

     她走到大大的落地窗口,外面正對着敦煌最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鳴沙山,山腳下隐約可見一汪月牙形狀的泉水,足以見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想去看看嗎?”樓蘭站在她身後,饒有興緻地問。

    “我可以陪你。

    ” “好啊,如果不麻煩你的話。

    ” 她們肩并肩走出了考古研究所的實驗基地。

    天空挂着一輪圓月,稀星數點,在黑藍色的夜幕中閃現,無數個美麗的夜晚就伴随着這處沙山這眼泉水如此靜谧而悄然地度過了。

    也許有争鬥有暗算有政權與政權之間的交替有旅人與旅人之間的糾纏,可是這輪月亮依舊如水地散射着皎潔的光華,神聖地見證着世事變遷。

     在數千年文明的過度中,也許隻有月亮是心無旁骛地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陰晴圓缺,平淡地注視着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月下君子,白衣無塵。

    聽筝撫曲,勿惹俗身。

    ”樓蘭在一旁哼起了一段優美的曲調,抑揚婉轉。

    月印臣輕輕地達起了拍子,跟着她一起哼唱。

     “我好象在哪裡聽過這個調子。

    ”唱畢,印臣幽幽地說道。

    在聽的時候她感覺到心中好象壓抑着什麼一樣,有種說不出來的難過。

     樓蘭看了她一眼,道:“我也是最近才學會的,是附近的居民教的。

    傳說在月圓之夜攀上鳴沙山的時候,面朝月牙泉,屏住呼吸,便可以聽到這樣一首古曲。

    也許流傳很多年了。

    ” 印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