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玄義鈔卷上

關燈
讀師貞海和尚 師雲。

    題号中。

    三論者。

    所釋也。

    玄義者。

    能釋也。

    攝所歸能。

    并屬題目也。

    所釋中。

    三論者。

    中·百·十二是也。

    所言論者。

    影師交言為論。

    睿師盡言為論。

    宗家判雲。

    影公約始。

    睿公據終。

    兩義不相違(雲雲)(論迹義)能釋中。

    玄者。

    幽遠義。

    義則所以也。

    名玄義事。

    不入文遙解大乘故也。

    更有意。

    師雲。

    玄(ヲ)所釋(ニ)入(ル)義(アリ)。

    玄(ハ)幽遠義故。

    今用前義也。

    訓雲。

    玄又玄衆妙之門(老子經言借之)甚有所以。

    目之為義也。

    (義疏雲。

    知法者。

    知十二部經。

    知義者。

    知十二部所表之理也。

    釋槃七善文)。

     惠日道場等。

    道謂菩提果。

    場謂萬行場也。

    題撰号。

    于中初出處。

    次彰名。

    名中初明通名(沙門)後示别名(吉藏)奉命撰者。

    異本雲。

    大隋仁壽二年四月十四日奉命撰(文)又三年号。

    開皇(二十年)仁壽(四年揚堅)以上大業(十四)後揚天位時也。

    命者。

    古雲命謂天命。

    揚堅敕命也(雲雲)撰者。

    古雲述也。

    定也。

    謂撰古遺文述而不作(雲雲)。

     總序宗要開為二門等者。

    師雲。

    從此文去至唯斯二也。

    先此文緣起分。

    于中初總叙三論玄宗。

    次夫适化等下。

    别明三論奧意也。

    初文宗要者。

    則破邪顯正二門(邪通邪見)宗者二義。

    一者。

    處歸雲宗。

    二者。

    可尊義為宗。

    要謂肝要義也。

    破邪與顯正者。

    三論大旨也。

    故雲宗要。

    釋此宗要有二門。

    不入文遙釋。

    與别釋衆品是也(為言)。

     通序大歸者(今玄義一卷也)别釋衆品者。

    指三論疏也(别釋衆品有異義欤)訓雲。

    一通大歸者。

    從玄義始至顯法正義第二文段終。

    是雲通序大歸分。

    二别釋衆品者。

    從次明經論相資文段至玄義終。

    是雲别釋衆品分(雲雲)(已上兩義)師雲。

    宗要者。

    所诠義理。

    教理因果通。

    一偏不可定(雲雲)。

     夫适化無方陶誘非一者。

    師雲。

    已下明三論奧意。

    文有六段。

    一佛教大宗(初文)二内外邪迷(但九十下)三聖教訛替(遂使下)四本地哀傷(善逝下)五四依垂迹造論(四依下)六還明論宗(但論下)還者還總序三論科也。

    夫适化等者。

    是引興皇師語也。

    以何知然者。

    中論疏一雲。

    師雲。

    夫适化等(雲雲)師者。

    先德興皇寺法朗法師釋。

    故知爾也。

    所雲适化等者。

    此文明形聲二種益物。

    諸佛應化不出此二故。

    适化無方者。

    形聲二應也。

    陶誘非一者。

    形聲益物義也。

    考·聖心下。

    雙明形聲益物意意者。

    破邪顯正是也。

    息患者。

    破邪也。

    通理者。

    顯正也。

    又雲。

    患者因患(五住)果患(二種生死)而此破邪與顯正者。

    并可通形聲二種。

    故雲雙釋。

    然非聖心局破邪教意局顯正。

    是則文互現也。

    說教中陶者。

    破邪義。

    誘者顯正也。

    形應中适化者。

    适化訓(ノ)時(ノ)化(ノ)所化(ナラハ)适化(スト)訓(ノ)時(ノ)化(ハ)能化(ナルヘシ)(雲雲)問。

    教意通理解釋。

    如何通形聲耶。

    答。

    師雲。

    形色表理教門也。

    師雲。

    此聖心者。

    聖(ハ)偏(ニ)如來(ナルヘシ)何者。

    是叙佛教科故。

     但九十六術等者。

    師雲。

    已下第二段也。

    所雲九十六者。

    一義道有九十六。

    其中一内道等(為言)一義六師外道各有十五弟子。

    故雲九十六也。

     栖火宅為淨道者。

    檀提婆羅門。

    此身槃。

    此計欲界。

    阿羅羅外道。

    計無想為槃。

    此色界。

    郁頭蘭弗。

    計非想為槃。

    此無色界也。

    既是計三有為槃。

    故雲栖火宅為淨道也。

    火宅三界也。

    故經雲。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雲雲)淨道(ハ)槃(ノ)翻名(ノ)随一也已上”。

     五百異部者。

    取五百部有二義。

    一雲。

    婆沙莚五百部。

    則是有部薩婆多支流也。

    一總合論二十部枝條雲五百。

    今當後意也”。

     遂使鹿苑等者。

    師雲。

    已下第三也。

    是寄說處明教門訛替也。

    古雲。

    鹿苑所說因緣小教。

    反為若常若斷之見嶽。

    複鹫嶺所說無生大經。

    反成若有若無之稠林。

    寔不可不憂。

    此則造論緣由也(雲雲)。

     善逝以之流恸等者。

    師雲。

    是第四段也。

    左點意。

    有人之義也。

     四依為之等者。

    是第五段也。

    此人(ノ)四依也。

    付之龍樹菩薩。

    如楞伽經。

    是第二依(須陀斯陀初地已上菩薩)若依睿師意。

    是第四依。

    十地窮宗判故。

     但論雖有三者。

    師雲。

    第六段也。

    如文中釋者。

    破邪則下化衆生。

    顯正謂上弘大法也”。

     振領提綱者。

    古雲。

    領謂裘端之襟。

    綱即綱上之繩。

    由振裘領。

    則衆毛自整。

    由提大綱。

    衆目自正矣(雲雲)。

     答論主究其源盡其理等(雲雲)問。

    此答大意如何。

    答。

    師雲。

    答大意明觀盡執義也。

    究盡其理原者。

    是論主觀也。

     一原不究等者。

    是明邪執緣。

    群異乃息等者。

    正執盡于觀義也。

    正觀盡邪執故。

    遍破一切答成也(雲雲)私雲。

    古有兩點。

    師義同欤。

    左點(ニ)盡(サントナリ)者。

    頗師義不相應欤。

    其意可知(雲雲)問。

    原(ト)理是有何異。

    答。

    師雲。

    體一義分也。

    謂理無相平等一理也。

    一乘佛性是名一原。

    二乘雖覺一理。

    猶昧一乘。

    此義分不同也(雲雲)問。

    一原不究毫理不盡者。

    是誰人耶。

    答。

    師雲。

    總雲。

    所有生心動念類。

    至裁一念。

    并是不究不盡輩也。

    别分人者。

    則有四對。

    一迷原三乘。

    迷理六道。

    二迷原聖惑。

    迷理凡惑。

    三迷原内人。

    迷理外道。

    四迷原有所得大乘。

    迷理小乘之流也。

    四對各有一往所由。

    繁故略之([?*餘]處釋見)。

     問既無法等者。

    問。

    就三論所斥。

    上問疑其衆多。

    今問尋其局狡。

    前後問端似一事兩信。

    雲何。

    答。

    師雲。

    問端依答轉所诠為顯正義也。

    必不可一準。

    問答相生。

    不言顯文(雲雲)問。

    此問中初領前言(見)于中初無法不究者。

    牒上無源不究言欤覺。

    次無言不盡者。

    牒何言耶。

    答。

    師雲。

    問義不爾。

    初無法不究者。

    是雙牒前無源不究無理不盡也。

    無言不盡者。

    法(原理)所诠。

    言能诠教門也。

    無理原不究盡。

    亦無言不盡。

    故總牒教理究盡也。

    無言不盡者。

    是簡異小乘論雲也。

    小乘論理不究盡故言不盡。

    是故非盡言為論義。

    大乘論義理窮了。

    故則以盡言釋論義也。

    今文正此意也。

    是以總統前後問答。

    中觀論三字也。

    謂論主能究理原者觀也。

    其理原者則中也。

    吐内觀心排群異是論也。

    今無言不盡者。

    則是也。

    應知(雲雲)。

     答初一為外者。

    私雲。

    答中有三雙六句。

    然初一雙攝一切。

    次兩雙必不爾。

    則知。

    洗四迷一切盡者。

    三雙合論為言謂也。

    非三雙各攝一切欤(雲雲)問。

    此中無人天乘。

    何雲一切盡乎。

    答。

    私雲。

    人天乘通大乘釋。

    何出四迷乎。

     優降者。

    師雲。

    優降則勝劣也。

    如次(雲雲)。

     外道不達二空等者。

    問。

    外有撥無計。

    何偏雲不得二空乎。

    答。

    師雲。

    撥無邪見。

    橫計空非真空故無過。

    問。

    若爾者。

    撥無外道。

    不達二空可爾。

    何雲橫存人法乎。

    答。

    師雲。

    起撥無見者。

    依先存人法故無過(雲雲)。

     秡摩具辨二空而照猶未盡者。

    師雲。

    照猶盡有多意。

    一者。

    得折空不知即空。

    二者。

    得界内空不了界外空。

    三者。

    但見空不見不空(已上十二門疏見)四總相知非别相知。

    (槃經等說)如此等照者。

    智慧也(雲雲)成論二空者。

    第十身見品見。

     答總談破顯凡有四門等者。

    師雲。

    破顯者。

    破邪顯正雲也。

    顯則收同。

    四句中初破句。

    第二顯句。

    第三俱是句。

    第四俱非句也。

    此四句總亘前四宗。

    答大意。

    于内教中。

    亦有破顯等四句故。

    亦得破無妨(為言)問。

    于外有第二句雲者。

    其義雲何。

    答。

    師雲。

    外道竊偷佛法教法。

    故有收而不破義。

    如賊盜牛。

    又外道邪心推盡言中。

    偶有契佛法言。

    如蟲食木成字(已上)下釋又一切外道教。

    悉皆佛法也雲邊有之故。

    收不破也(雲雲)智論雲。

    呵旃延弟子雲。

    三藏無此說。

    摩诃衍中亦無是說。

    蓋是諸論師。

    自作是說。

    即是其事(文)問。

    毗昙·成實有第一句者如何。

    答。

    師雲。

    智論呵旃延雲。

    是語非大乘說。

    亦三藏無此文。

    則其證也。

    問。

    所引智論于毗昙證。

    于成實如何。

    答。

    師雲。

    智論呵旃延言。

    成實不非。

    明知。

    共用。

    若爾者不相違。

    加之于成實于論中。

    亦有自作言。

    可尋之。

    智論第四十卷問答雲。

    初僧祇(ニハ)成佛為人不說我不知。

    第二僧祇(ニハ)我知人不說。

    第三僧祇(ニハ)為人說我知(文)三僧祇雲文知不知言無大小也。

    問。

    于大乘有第一句者如何。

    答。

    師雲。

    五時四宗語是也(雲雲)問。

    于大既具第一句者。

    何上文雲大乘乃言究竟等乎。

    答。

    師雲。

    上約所惑佛教無淺深并究竟。

    今破而不取者。

    約自作語言各有邊邊不相違(雲雲)大乘玄雲。

    應依四依正說。

    莫依凡妄說(文)凡夫妄說。

    可安第一句也。

    自此以來等者。

    師雲。

    是結前生後言也(雲雲)學者雲。

    自此以來兩言不符順。

    若又有本據可勘之。

    從此已去者。

    此時雲可用後訓欤(雲雲)。

     夫至妙虛通等。

    師雲。

    初文釋外道得名。

    凡訓外道二字有二。

    一外之道。

    二外于道。

    今釋當第二訓故。

    道至道也(ト)釋。

    依此意。

    一切衆師不契至道。

    悉皆外道。

    然今約謬計之甚故。

    且寄四術三玄。

    與外名也(雲雲)私雲。

    百論疏釋。

    今大同也。

    十二門疏。

    然道未曾内外。

    随人行道自成内外(雲雲)彼釋可思之。

    師雲。

    道有九十六。

    其中一内道者。

    第一點意也(雲雲)。

     答有外道雲者。

    師雲。

    有外道者。

    六師中第五師迦羅鸠馱迦旃延也。

    大自在天者。

    第四禅梵王也。

    元康師雲。

    自在形體長大八千由旬。

    壽命八萬劫(雲雲)問。

    何故此外道。

    計自在天生乎。

    答。

    私雲。

    至第三禅者。

    為大三災壞。

    第四禅天主下生故雲爾欤。

    可尋之(委如中論疏)。

     七計例然者。

    師雲。

    中論八計中。

    上出初自在一計竟。

    今例[?*餘]七計。

    七計者。

    韋紐天生·和合生·時生·世性生·變化生·自然生·微塵生·是也。

    但自然一計。

    第二無因有果一執也。

    不可收今邪因釋。

    撿知。

    七計者言總者欤。

     蓋是交謝之宅等者。

    師雲。

    一義雲。

    因果交遷雲交謝。

    因果相答雲報應。

    一義雲。

    因滅雲交謝。

    果生雲報應(後義為正)此因果六道衆生所依托故。

    喻宅場也(雲雲)。

     夫人類等者。

    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