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玄問答第四(八不義玄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問。
論始标八不。
爾者一一不中并具三種中道欤。
答。
玄雲。
今雲八不具三種中道(雲雲)。
問。
案般若燈論。
二論師說分也。
一論師說。
雲不生不滅。
及不一不異者。
付第一義明中道。
不常不斷約世谛。
不來不去約二谛(雲雲)一論師說。
八不俱約真谛明之(雲雲)今如何違論家所說。
雲八不皆具三種中道乎。
三種中道者。
即二谛中道。
及合明中道也。
豈不設約勞乎。
玄雲。
今雲八不具三種中道。
即是二谛也(雲雲)又雲今大乘無所得義。
約八不明三種中道言。
方新舊不同。
而無異趣也(雲雲)彼般若燈論。
貞觀四年譯。
非大師所覽。
況非所依之本論。
何強可依用乎。
又正觀意義有多途。
又論師異說相分也□□明義存深廣。
故不拘彼論所說欤。
般若燈論第一雲。
起奧一異。
第一義遮彼斷常者。
世俗中遮彼來去者。
或言俱遮。
或有說言。
如是一切。
第一義遮(雲雲)。
或言。
俱遮者。
顯來去有異說欤。
此論者分别明菩薩造。
或雲是清辨。
或是智光論師也。
問。
有人雲八不并是真谛中道(雲雲)爾者大師許之給乎。
答。
今謂不然(雲雲)問。
考餘經論文。
八不皆是真谛理也。
心地觀經文。
雲法身體遍諸衆生不生不滅先去來等(雲雲)。
大般若經文。
雲不生不滅(乃至)不來不出。
絕諸戲論。
本性淡泊三解脫門。
大集經中。
雲若觀諸法。
先生滅是人即得真實知(雲雲)。
佛地論中。
雲說八不已雲。
八遣相門。
所顯真如(雲雲)般若燈論說雲。
如是一切第一義遮(雲雲)古師所申。
既順經論說。
今何不用乎。
答。
玄雲今謂不然。
彼不解大乘論意。
小乘義意判如此耳(雲雲)璎珞經雲。
二谛義先不一亦不二。
乃至不生亦不滅。
大經雲。
十二因緣不生不滅(雲雲)有文有理(雲雲)如下出之。
問。
明說不常不斷中道。
雲有人不受不生。
不滅而信。
不常不斷(雲雲)爾者聞不常不斷中道而信受雲也。
欤。
答。
不爾謂雖知不生不滅。
而未悟不常不斷雲也。
問。
論雲不受不生不滅釋□□雲知諸法不生不滅乎。
論雲信不常不斷釋□□雲未悟不常不斷乎。
背文作解釋。
未學如何可信乎。
答。
不受者。
悟解異名。
信執着之别稱也。
故雲不受不生不滅者。
意悟不生不滅也。
信不常不斷者。
執不常不斷。
而未悟雲也。
故玄文雲(論四十三)故大品經(第十六)相行品雲。
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
○又似如成實賢聖品。
雲知不作者。
不信作等。
是名上人(雲雲)法花經雲。
于諸法不受。
亦得阿羅漢(雲雲)。
玄又雲。
世谛假名。
說有常有斷。
假常不可常。
假斷不可斷。
即是不斷不常。
世谛中道也(雲雲)玄雲。
知假斷常者。
能悟不斷不常之中道耳。
若執斷常者。
亦執不斷不常之相。
而不悟中道之不斷不常故。
為執不斷不常之人。
說中道之不斷常雲也。
玄雲。
又論釋不常不斷文雲。
有人不受不生不滅。
而信不常不斷也。
成實師釋文雲。
以相續故常。
念念生滅。
不自願為斷。
以見斷常。
故所以不信不常不斷。
須廣破如前談也。
論雲有人不受不生不滅。
而信不常不斷者。
一雲不受不生不興者。
即是悟不生不滅。
而于不常不斷等未悟。
故言而信不常不斷。
以見有斷常故也。
二雲。
長安影法師雲。
非是不信不常不斷。
但自有人得悟。
不同解心未遍。
雖知諸法不生不滅。
而未悟不常不斷如前說也。
今謂諸法究竟。
不生理自不滅。
以不生故。
何得有常。
以無常故。
何得有斷。
若望論文。
後解為勝。
文言雖聞不生不滅。
與不常不斷執。
謂四門成諸法故也。
若例者雖聞不生不滅。
猶謂六門。
成諸法先未悟也(文)後解為勝者。
影師解也。
次上一雲。
先與影師解同也。
但别出之者。
顯非影師獨作此解欤。
故以前成實師釋。
為不正義也(雲雲)不信不常不斷違論意故也。
言不受不生不滅。
即是悟不生不滅者。
于不生滅中道。
不生着心即是悟也。
故雲不受也。
言而信不常不斷。
以見有斷常故者。
若見斷常。
應不信不斷常。
而言信者。
如前明之。
以執斷常故。
不悟不常不斷之中道。
但取着不常不斷之相也。
若言與斷常相違。
何執不斷常耶者。
以見常斷故亦執有。
與此相違不斷常法也。
故亦執不斷常。
而未悟不斷常之中道也。
又一義雲。
但信不斷常之言教。
未悟不斷常之理雲也。
猶非此義。
雖似可爾玄意欤。
言今謂諸法究竟不生等。
先非别義。
但論對上未悟幾。
今明中道之旨也。
此文難見宜着料簡之。
成實論賢聖品雲。
如經說知不作者。
不信者等。
是名上人。
是故當
論始标八不。
爾者一一不中并具三種中道欤。
答。
玄雲。
今雲八不具三種中道(雲雲)。
問。
案般若燈論。
二論師說分也。
一論師說。
雲不生不滅。
及不一不異者。
付第一義明中道。
不常不斷約世谛。
不來不去約二谛(雲雲)一論師說。
八不俱約真谛明之(雲雲)今如何違論家所說。
雲八不皆具三種中道乎。
三種中道者。
即二谛中道。
及合明中道也。
豈不設約勞乎。
玄雲。
今雲八不具三種中道。
即是二谛也(雲雲)又雲今大乘無所得義。
約八不明三種中道言。
方新舊不同。
而無異趣也(雲雲)彼般若燈論。
貞觀四年譯。
非大師所覽。
況非所依之本論。
何強可依用乎。
又正觀意義有多途。
又論師異說相分也□□明義存深廣。
故不拘彼論所說欤。
般若燈論第一雲。
起奧一異。
第一義遮彼斷常者。
世俗中遮彼來去者。
或言俱遮。
或有說言。
如是一切。
第一義遮(雲雲)。
或言。
俱遮者。
顯來去有異說欤。
此論者分别明菩薩造。
或雲是清辨。
或是智光論師也。
問。
有人雲八不并是真谛中道(雲雲)爾者大師許之給乎。
答。
今謂不然(雲雲)問。
考餘經論文。
八不皆是真谛理也。
心地觀經文。
雲法身體遍諸衆生不生不滅先去來等(雲雲)。
大般若經文。
雲不生不滅(乃至)不來不出。
絕諸戲論。
本性淡泊三解脫門。
大集經中。
雲若觀諸法。
先生滅是人即得真實知(雲雲)。
佛地論中。
雲說八不已雲。
八遣相門。
所顯真如(雲雲)般若燈論說雲。
如是一切第一義遮(雲雲)古師所申。
既順經論說。
今何不用乎。
答。
玄雲今謂不然。
彼不解大乘論意。
小乘義意判如此耳(雲雲)璎珞經雲。
二谛義先不一亦不二。
乃至不生亦不滅。
大經雲。
十二因緣不生不滅(雲雲)有文有理(雲雲)如下出之。
問。
明說不常不斷中道。
雲有人不受不生。
不滅而信。
不常不斷(雲雲)爾者聞不常不斷中道而信受雲也。
欤。
答。
不爾謂雖知不生不滅。
而未悟不常不斷雲也。
問。
論雲不受不生不滅釋□□雲知諸法不生不滅乎。
論雲信不常不斷釋□□雲未悟不常不斷乎。
背文作解釋。
未學如何可信乎。
答。
不受者。
悟解異名。
信執着之别稱也。
故雲不受不生不滅者。
意悟不生不滅也。
信不常不斷者。
執不常不斷。
而未悟雲也。
故玄文雲(論四十三)故大品經(第十六)相行品雲。
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
○又似如成實賢聖品。
雲知不作者。
不信作等。
是名上人(雲雲)法花經雲。
于諸法不受。
亦得阿羅漢(雲雲)。
玄又雲。
世谛假名。
說有常有斷。
假常不可常。
假斷不可斷。
即是不斷不常。
世谛中道也(雲雲)玄雲。
知假斷常者。
能悟不斷不常之中道耳。
若執斷常者。
亦執不斷不常之相。
而不悟中道之不斷不常故。
為執不斷不常之人。
說中道之不斷常雲也。
玄雲。
又論釋不常不斷文雲。
有人不受不生不滅。
而信不常不斷也。
成實師釋文雲。
以相續故常。
念念生滅。
不自願為斷。
以見斷常。
故所以不信不常不斷。
須廣破如前談也。
論雲有人不受不生不滅。
而信不常不斷者。
一雲不受不生不興者。
即是悟不生不滅。
而于不常不斷等未悟。
故言而信不常不斷。
以見有斷常故也。
二雲。
長安影法師雲。
非是不信不常不斷。
但自有人得悟。
不同解心未遍。
雖知諸法不生不滅。
而未悟不常不斷如前說也。
今謂諸法究竟。
不生理自不滅。
以不生故。
何得有常。
以無常故。
何得有斷。
若望論文。
後解為勝。
文言雖聞不生不滅。
與不常不斷執。
謂四門成諸法故也。
若例者雖聞不生不滅。
猶謂六門。
成諸法先未悟也(文)後解為勝者。
影師解也。
次上一雲。
先與影師解同也。
但别出之者。
顯非影師獨作此解欤。
故以前成實師釋。
為不正義也(雲雲)不信不常不斷違論意故也。
言不受不生不滅。
即是悟不生不滅者。
于不生滅中道。
不生着心即是悟也。
故雲不受也。
言而信不常不斷。
以見有斷常故者。
若見斷常。
應不信不斷常。
而言信者。
如前明之。
以執斷常故。
不悟不常不斷之中道。
但取着不常不斷之相也。
若言與斷常相違。
何執不斷常耶者。
以見常斷故亦執有。
與此相違不斷常法也。
故亦執不斷常。
而未悟不斷常之中道也。
又一義雲。
但信不斷常之言教。
未悟不斷常之理雲也。
猶非此義。
雖似可爾玄意欤。
言今謂諸法究竟不生等。
先非别義。
但論對上未悟幾。
今明中道之旨也。
此文難見宜着料簡之。
成實論賢聖品雲。
如經說知不作者。
不信者等。
是名上人。
是故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