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關燈
小
中
大
乾隆一行人回了北京。
永琪、爾康由水路改走陸路。
從巡撫衙門裡拉了十幾匹馬,馱了些藥材、茶葉,扮作藥茶生意的,帶著小燕子、紫薇坐車出了海甯城,徑往杭州而來。
因為沒有太後、乾隆,四個年輕人愈發自由自在,快樂得象群小老鼠。
小燕子嘰嘰喳喳地笑道:“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的那段逃亡生活,現在可要比那時舒服多了。
” 紫薇、爾康相視一笑,兩個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永琪說:“拜托,拜托,夫人該不會又想去鬥雞賭錢,或者偷柿子了吧?” “永琪”,小燕子大叫一聲,很是生氣:“你怎麼這樣說我,那時候是萬不得已,連皇阿瑪都說我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
” “對,對,土別三日當刮月相看,你不要離開皇阿瑪三日就讓我們刮目相看啦。
” “哼,那你就看著好了,”小燕子知道永淇存心逗她,轉過頭來隻和紫薇說話不再理睬永琪。
紫薇、爾康無奈地搖搖頭,隻笑不語,因為早已習慣了他倆的鬥法。
這樣連行了兩日,驛道景緻單調,小燕子不免覺得有些乏味起來。
紫薇說:“不遠就到杭州,那裡湖光山色相輝映,景緻好得不得了。
” 小燕子聽了不由兩眼放光,高興他說:“那我們一定要多玩幾天。
” “好,誰敢不依你,我的姑奶奶。
”永琪在一旁說道:“不如我們做些文字遊戲吧,也好打發打發時光。
” “永琪”小燕子又是大叫一聲,“為什麼總是和我過不去,你明知道一提吟詩作對,我的頭都大了!” 永琪委屈他說:“自從那次你離官出走之後,我可從不敢逼著你學習,否則我的頭會更大了。
” 紫薇笑道:“小燕子,你就不要冤枉永琪了。
師傅說得對,學習貴在自覺。
要不是你自己懂得從永琪的立場去想,懂得為永琪的興趣去想,你學詩學成語也不會進步這麼快。
” 爾康接道:“紫薇說得對,以前我們大夥想了那麼多方法都沒能讓你學會幾個成語。
你自己一旦想通要學了,憑你的聰明靈俐,一個全新的小燕子要誕生也是很快的事。
” “可是我更喜歡以前的自己。
”小燕子心有不平地抱怨了一句。
“你不喜歡做的事,我們都不會強求你做!我早就發過誓不再要求你。
君子一言,八馬難追!再加九個香爐!”永琪在一旁誠懇地說道。
小燕子感動地一塌糊塗,她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著永琪,半天說了一句:“就為你的這幾句話,我也要成為你的驕做!” “你已經是我的驕傲了!”永琪大聲說道。
大家都笑了起來。
“我來給你們說個笑話兒聽吧。
”爾康說“這還是我以前從軍機處紀曉嵐那聽來的。
” “五叔祖和六叔祖是親兄弟倆,一道讀書一道兒進京。
” 小燕子對永琪吐吐舌頭悄聲說:“又是讀書!” 隻見爾康接著說:“誰知進了學,分出高低來,五叔祖每次都考得優等,六叔祖總在三四等上轉悠,宗學裡有了不同,跟著家裡對妻子們待遇也就不一樣了。
”小燕子嚷道:“怎麼可以這樣!” 永琪說:“拜托你聽爾康講完好不好。
” 爾康接著說:“場裡地邊送飯送水,鍋前竈後苦重家務都由六奶承擔,刺繡針線,掃地抹桌兒輕巧活給了五奶了。
六奶心裡埋怒婆婆偏心,可自家男人不如人,也隻好忍著。
” 紫薇忍不住也插了句:“這樣可不太好。
” 爾康笑著繼續說下去:“那年大考,兄弟兩人都去省裡應鄉試,六奶心裡焦急,發榜頭天大早,懷裡揣了面鏡子,要‘鏡蔔’一下自家男人的運氣。
” 小燕子奇道:“什麼叫‘鏡蔔’?” “就是他們那兒女子自己占卦的玩意兒一六奶起了個大早,懷裡揣了一面鏡子,到觀音像前喃喃禱告:“南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威靈觀世音菩薩——保佑我男人高高得中,糊塗試官瞌睡撩高,狗屁文章胡圈亂點!” 爾康還沒說完,大家捧著肚大笑不止,跟著的侍衛們也笑個不住。
永琪道:“真是好禱詞,妙不可言!靈驗不靈驗呢?” “六奶禱告完畢,掖窩裡夾了鏡子,躡著小腳掩門出來。
”爾康一本正經他說: “鏡蔔的規矩是出門聽別人的第一句話,回來自己心裡推祥。
六奶一心要個吉祥活兒,一路走一路念誦觀音菩薩,剛轉過一個街口,見兩個閒漢也是出門剛見面。
當時六月天,正人伏,那兩人一,見面就拱手,一個說:三哥‘涼快’,三哥也說:‘涼快涼快!’——她就得了這‘涼快’兩個字,再也想不出來是個什麼意思。
” 大家也借槽的,想不出來是個什麼意思。
“待發榜那日,天越發熱得讓人受不了,家裡人包餃子等消息兒,五奶和六奶都在廚下,一個懈皮兒,一個捏扁食,都熱的滿頭大汗。
” “過了正午,門外頭響起一片鑼聲,一群報子擁進家裡,大聲叫著‘發榜了!五爺高中了!’亂哄哄地討喜錢,接著聽婆婆叫‘老五中了,老五媳婦出來涼快涼快!’五奶不言語,扔下餃子皮兒就去了。
” “哪有這樣的婆婆!”小燕子忍不住說道。
“六奶心裡壓著氣,滿頭大汗順著脖子往下淌,也不擦,隻狠命推那懈杖,臉上頰上都是水,也不知是汗是淚。
正在悲苦,外頭又響起一陣銅鑼聲,人們興高采烈吵吵嚷嚷‘六爺也中了,六爺也中了!賞喜錢吶!’六奶先怔了一下,霍地站起來‘吭’地把撤杖摜到面案上,擦一把汗,說‘我也涼快涼快!’一一一說罷突然想起‘鏡蔔’的話,原來竟應驗在這個詞兒上!”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小燕子說:“應該是‘痛快痛快’而不是‘涼快涼快’!” 爾康說道:“這也是當年紀曉嵐陪皇阿瑪出巡時說笑取樂的,皇阿瑪當時就說‘雖是女人情趣,也頗有丈夫意味一一一擲而起,千古快事!”永琪贊同道:“皇阿瑪說得極是!”紫薇說道:“聽說紀大人少年時在河間書齋前挂過一幅‘蓋壓江南才子’的幌子?” “是呀,紀師傅的學問朝內确實是無人能比。
”永棋歎服道。
“紀大人年輕時以翰林出身,學問還是其次,詼諧機敏,老成練達确是罕見呀。
”爾康感歎道。
“對呀,所以我發現皇阿瑪最喜歡讓紀師傅作伴了,出巡也好,議事也好,總少不了他。
”小燕子說道。
紫薇笑道:“關于紀大人的軼聞還真多呢。
聽說有一次,皇阿瑪見塘裡青荷婆姿,一朵朵蓮花含苞未放,矗在荷葉間,在風中搖曳生姿,不由心曠神怡,就對身旁的紀夫人說‘朕出一對,你不能遲疑,立刻要對出來一一一塘間荷苞,舉紅拳打誰?”“是!紀大人不假思索,應口對道:‘岸邊麻葉,伸綠掌要啥?’才思如此敏捷,真是難能可貴。
” 爾康說:“還有一次君臣巡過一座橋,名叫八方橋。
皇阿瑪詩興一一時來了,出了對‘八方橋,八橋方,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廣紀大人跪下叩頭,朗聲應道:“一一一萬歲爺,爺萬歲,跪到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家都轟然叫妙。
小燕子指指前頭道:“好象那邊過來一群人。
” 永琪手搭涼棚向北眺望,隻見路旁樹蔭掩映,并不見人影,隻聽到隱隱的獨輪車吱吱喳喳在樹蔭中由遠及近,還有人輕聲哼唱村歌。
爹娘生我八字差,破屋草庵佃戶家。
冬天破襖難遮鳳,夏季汗滴一摔八! 怎比未縣王老五,高樓水亭吃魚蝦。
我兒千萬多修福,修得來世娶銀娃…… 聽著,小車已經推近來,原來不止一輛,是三個壯漢,都打著赤膊。
前邊有小毛驢拽著逸通而行。
三車秋西瓜,裝得滿滿的。
層層疊疊顫顫巍巍過來,永琪見小車上坡艱難,忙命侍衛:“你們們發什麼呆?快幫一把!”幾個侍衛答應著,頓時將瓜車推到橋邊,就在路邊涼亭上歇氣兒。
“老二,老三給爺們弄兩個瓜解解渴兒!” 那個年長一點的,約三十四五歲,坐在亭柱石階上擦著汗,嗆喝著道。
“後頭那車熟得透!” 又謝著永琪、爾康他們。
“爺們,我們兄弟一路都犯嘀咕,怕上這個坡兒,誰知就遇上了爺這樣的善心人,不然真得卸了瓜慢慢搬運,那可不要到天黑才能卸完?” 正說著,老二老三兩人托著四個碩大的瓜過來,在石階上切開,口裡說道: “請請請!” 張嘴吃了一大口。
侍衛們見永琪、爾康沒動,誰敢先拿!倒是永琪先拿了兩塊,遞給小燕子一塊,眾人方才取瓜。
送瓜的老三笑道:“做生意的也有這麼斯文的,上回也是幾個茶商,竟像是餓死鬼托生的,吃得肚子這麼大還要殺瓜,眼都撐直了!” 他挺了肚子,兩手紮煞著攤開打著呢兒,惹得眾人捧腹大笑。
又道:“東家問我,大半車瓜都哪去了?我說他娘的翻車了,來了一群豬,被豬拱了。
” 小燕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紫薇也抿了嘴,偷偷在一旁笑。
于是眾人講話,才知道這兄弟三個姓王,都是未縣方家的佃戶,都已三十多歲,還打著光棍。
永琪笑道:“你們這是給東家送瓜還是賣瓜?你們都是光棍漢,怎麼唱‘我兒修福,來世好娶個銀娃娃’。
這不是打趣著玩麼?” 王老三吐著瓜子,笑道:“窮開心!唱歌哪有那麼講究?我兒多修福是我們爹和我們爺的口頭禪。
銀娃是個人,不是說銀娃娃。
” 王老二說道:“那裡未縣有名的美人,長得白,所以叫她銀娃。
” 老大卻在和爾康攀談著
永琪、爾康由水路改走陸路。
從巡撫衙門裡拉了十幾匹馬,馱了些藥材、茶葉,扮作藥茶生意的,帶著小燕子、紫薇坐車出了海甯城,徑往杭州而來。
因為沒有太後、乾隆,四個年輕人愈發自由自在,快樂得象群小老鼠。
小燕子嘰嘰喳喳地笑道:“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的那段逃亡生活,現在可要比那時舒服多了。
” 紫薇、爾康相視一笑,兩個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永琪說:“拜托,拜托,夫人該不會又想去鬥雞賭錢,或者偷柿子了吧?” “永琪”,小燕子大叫一聲,很是生氣:“你怎麼這樣說我,那時候是萬不得已,連皇阿瑪都說我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
” “對,對,土別三日當刮月相看,你不要離開皇阿瑪三日就讓我們刮目相看啦。
” “哼,那你就看著好了,”小燕子知道永淇存心逗她,轉過頭來隻和紫薇說話不再理睬永琪。
紫薇、爾康無奈地搖搖頭,隻笑不語,因為早已習慣了他倆的鬥法。
這樣連行了兩日,驛道景緻單調,小燕子不免覺得有些乏味起來。
紫薇說:“不遠就到杭州,那裡湖光山色相輝映,景緻好得不得了。
” 小燕子聽了不由兩眼放光,高興他說:“那我們一定要多玩幾天。
” “好,誰敢不依你,我的姑奶奶。
”永琪在一旁說道:“不如我們做些文字遊戲吧,也好打發打發時光。
” “永琪”小燕子又是大叫一聲,“為什麼總是和我過不去,你明知道一提吟詩作對,我的頭都大了!” 永琪委屈他說:“自從那次你離官出走之後,我可從不敢逼著你學習,否則我的頭會更大了。
” 紫薇笑道:“小燕子,你就不要冤枉永琪了。
師傅說得對,學習貴在自覺。
要不是你自己懂得從永琪的立場去想,懂得為永琪的興趣去想,你學詩學成語也不會進步這麼快。
” 爾康接道:“紫薇說得對,以前我們大夥想了那麼多方法都沒能讓你學會幾個成語。
你自己一旦想通要學了,憑你的聰明靈俐,一個全新的小燕子要誕生也是很快的事。
” “可是我更喜歡以前的自己。
”小燕子心有不平地抱怨了一句。
“你不喜歡做的事,我們都不會強求你做!我早就發過誓不再要求你。
君子一言,八馬難追!再加九個香爐!”永琪在一旁誠懇地說道。
小燕子感動地一塌糊塗,她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著永琪,半天說了一句:“就為你的這幾句話,我也要成為你的驕做!” “你已經是我的驕傲了!”永琪大聲說道。
大家都笑了起來。
“我來給你們說個笑話兒聽吧。
”爾康說“這還是我以前從軍機處紀曉嵐那聽來的。
” “五叔祖和六叔祖是親兄弟倆,一道讀書一道兒進京。
” 小燕子對永琪吐吐舌頭悄聲說:“又是讀書!” 隻見爾康接著說:“誰知進了學,分出高低來,五叔祖每次都考得優等,六叔祖總在三四等上轉悠,宗學裡有了不同,跟著家裡對妻子們待遇也就不一樣了。
”小燕子嚷道:“怎麼可以這樣!” 永琪說:“拜托你聽爾康講完好不好。
” 爾康接著說:“場裡地邊送飯送水,鍋前竈後苦重家務都由六奶承擔,刺繡針線,掃地抹桌兒輕巧活給了五奶了。
六奶心裡埋怒婆婆偏心,可自家男人不如人,也隻好忍著。
” 紫薇忍不住也插了句:“這樣可不太好。
” 爾康笑著繼續說下去:“那年大考,兄弟兩人都去省裡應鄉試,六奶心裡焦急,發榜頭天大早,懷裡揣了面鏡子,要‘鏡蔔’一下自家男人的運氣。
” 小燕子奇道:“什麼叫‘鏡蔔’?” “就是他們那兒女子自己占卦的玩意兒一六奶起了個大早,懷裡揣了一面鏡子,到觀音像前喃喃禱告:“南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威靈觀世音菩薩——保佑我男人高高得中,糊塗試官瞌睡撩高,狗屁文章胡圈亂點!” 爾康還沒說完,大家捧著肚大笑不止,跟著的侍衛們也笑個不住。
永琪道:“真是好禱詞,妙不可言!靈驗不靈驗呢?” “六奶禱告完畢,掖窩裡夾了鏡子,躡著小腳掩門出來。
”爾康一本正經他說: “鏡蔔的規矩是出門聽別人的第一句話,回來自己心裡推祥。
六奶一心要個吉祥活兒,一路走一路念誦觀音菩薩,剛轉過一個街口,見兩個閒漢也是出門剛見面。
當時六月天,正人伏,那兩人一,見面就拱手,一個說:三哥‘涼快’,三哥也說:‘涼快涼快!’——她就得了這‘涼快’兩個字,再也想不出來是個什麼意思。
” 大家也借槽的,想不出來是個什麼意思。
“待發榜那日,天越發熱得讓人受不了,家裡人包餃子等消息兒,五奶和六奶都在廚下,一個懈皮兒,一個捏扁食,都熱的滿頭大汗。
” “過了正午,門外頭響起一片鑼聲,一群報子擁進家裡,大聲叫著‘發榜了!五爺高中了!’亂哄哄地討喜錢,接著聽婆婆叫‘老五中了,老五媳婦出來涼快涼快!’五奶不言語,扔下餃子皮兒就去了。
” “哪有這樣的婆婆!”小燕子忍不住說道。
“六奶心裡壓著氣,滿頭大汗順著脖子往下淌,也不擦,隻狠命推那懈杖,臉上頰上都是水,也不知是汗是淚。
正在悲苦,外頭又響起一陣銅鑼聲,人們興高采烈吵吵嚷嚷‘六爺也中了,六爺也中了!賞喜錢吶!’六奶先怔了一下,霍地站起來‘吭’地把撤杖摜到面案上,擦一把汗,說‘我也涼快涼快!’一一一說罷突然想起‘鏡蔔’的話,原來竟應驗在這個詞兒上!”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小燕子說:“應該是‘痛快痛快’而不是‘涼快涼快’!” 爾康說道:“這也是當年紀曉嵐陪皇阿瑪出巡時說笑取樂的,皇阿瑪當時就說‘雖是女人情趣,也頗有丈夫意味一一一擲而起,千古快事!”永琪贊同道:“皇阿瑪說得極是!”紫薇說道:“聽說紀大人少年時在河間書齋前挂過一幅‘蓋壓江南才子’的幌子?” “是呀,紀師傅的學問朝內确實是無人能比。
”永棋歎服道。
“紀大人年輕時以翰林出身,學問還是其次,詼諧機敏,老成練達确是罕見呀。
”爾康感歎道。
“對呀,所以我發現皇阿瑪最喜歡讓紀師傅作伴了,出巡也好,議事也好,總少不了他。
”小燕子說道。
紫薇笑道:“關于紀大人的軼聞還真多呢。
聽說有一次,皇阿瑪見塘裡青荷婆姿,一朵朵蓮花含苞未放,矗在荷葉間,在風中搖曳生姿,不由心曠神怡,就對身旁的紀夫人說‘朕出一對,你不能遲疑,立刻要對出來一一一塘間荷苞,舉紅拳打誰?”“是!紀大人不假思索,應口對道:‘岸邊麻葉,伸綠掌要啥?’才思如此敏捷,真是難能可貴。
” 爾康說:“還有一次君臣巡過一座橋,名叫八方橋。
皇阿瑪詩興一一時來了,出了對‘八方橋,八橋方,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廣紀大人跪下叩頭,朗聲應道:“一一一萬歲爺,爺萬歲,跪到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家都轟然叫妙。
小燕子指指前頭道:“好象那邊過來一群人。
” 永琪手搭涼棚向北眺望,隻見路旁樹蔭掩映,并不見人影,隻聽到隱隱的獨輪車吱吱喳喳在樹蔭中由遠及近,還有人輕聲哼唱村歌。
爹娘生我八字差,破屋草庵佃戶家。
冬天破襖難遮鳳,夏季汗滴一摔八! 怎比未縣王老五,高樓水亭吃魚蝦。
我兒千萬多修福,修得來世娶銀娃…… 聽著,小車已經推近來,原來不止一輛,是三個壯漢,都打著赤膊。
前邊有小毛驢拽著逸通而行。
三車秋西瓜,裝得滿滿的。
層層疊疊顫顫巍巍過來,永琪見小車上坡艱難,忙命侍衛:“你們們發什麼呆?快幫一把!”幾個侍衛答應著,頓時將瓜車推到橋邊,就在路邊涼亭上歇氣兒。
“老二,老三給爺們弄兩個瓜解解渴兒!” 那個年長一點的,約三十四五歲,坐在亭柱石階上擦著汗,嗆喝著道。
“後頭那車熟得透!” 又謝著永琪、爾康他們。
“爺們,我們兄弟一路都犯嘀咕,怕上這個坡兒,誰知就遇上了爺這樣的善心人,不然真得卸了瓜慢慢搬運,那可不要到天黑才能卸完?” 正說著,老二老三兩人托著四個碩大的瓜過來,在石階上切開,口裡說道: “請請請!” 張嘴吃了一大口。
侍衛們見永琪、爾康沒動,誰敢先拿!倒是永琪先拿了兩塊,遞給小燕子一塊,眾人方才取瓜。
送瓜的老三笑道:“做生意的也有這麼斯文的,上回也是幾個茶商,竟像是餓死鬼托生的,吃得肚子這麼大還要殺瓜,眼都撐直了!” 他挺了肚子,兩手紮煞著攤開打著呢兒,惹得眾人捧腹大笑。
又道:“東家問我,大半車瓜都哪去了?我說他娘的翻車了,來了一群豬,被豬拱了。
” 小燕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紫薇也抿了嘴,偷偷在一旁笑。
于是眾人講話,才知道這兄弟三個姓王,都是未縣方家的佃戶,都已三十多歲,還打著光棍。
永琪笑道:“你們這是給東家送瓜還是賣瓜?你們都是光棍漢,怎麼唱‘我兒修福,來世好娶個銀娃娃’。
這不是打趣著玩麼?” 王老三吐著瓜子,笑道:“窮開心!唱歌哪有那麼講究?我兒多修福是我們爹和我們爺的口頭禪。
銀娃是個人,不是說銀娃娃。
” 王老二說道:“那裡未縣有名的美人,長得白,所以叫她銀娃。
” 老大卻在和爾康攀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