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金鐵交鳴 山中觀比武 溪山如畫 柳下侍垂綸

關燈
教……”話未說完,猛聽得-的一聲,定睛一看,原來少女飛刀時,長女剛奪了最後一枝鈎連拐在手,瞥見少女脫手飛刀,立由斜刺裡一拐打來,-的一聲,正打向刀背之上,連拐帶刀,一起往側面斜飛出去,撞在右側小樹之上,把樹枝打折了一大片。

    耳聽長女埋怨之聲,正要上前說話,猛覺腰間已被人點了一下,當時身子麻木了半邊。

    心中大驚,知非丢人不行,急怒交加,百忙中瞥見長女朝自己這面把手一擺,使了一個眼色,跟着又覺背脅間被人用重手法按了一下,身子立時回複原狀。

    回頭一看,哪有人影?不禁愧悔交集,暗忖适才點穴那人,先前必當自己是個匪徒,意欲點倒拷問,嗣因長女示意,才将點穴法解去,因覺不好意思,暫時避開。

    照此形勢,這些少年男女必有極大來曆,自己人是丢定,但又不能不與主人相見。

    沒奈何,隻得繞向前去,隔着花籬朝諸少年把手一拱,帶愧說道:“在下因往鐵山梁訪友,路過此地,發覺路徑不對,意欲尋人詢問,無心至此,見諸位英雄正在比武,區區不才,雖無實學,也曾練過幾天,不由引起夙好。

    再者,諸位正興頭上,也未便驚擾,以緻失禮,并無他意,望乞原諒。

     我隻請問,此地是否鐵山梁?山口内有一小溪,旁有兩株大柳樹,是否就在這裡?如何走法?” 少女首先失驚,脫口說了“你問石”三字,吃長女回眸看了一眼,便未再往下說。

     大成見狀,料知對方必與所尋的人相識,心中大喜,因恐其推托掩飾,不等開口,立時乘機搶前說道:“在下所尋,正是雁山石老前輩。

    ”衆少年男女全都面現驚奇容色,長女随轉問道:“尊客貴姓?因何至此?”大成道:“在下朱大成,久慕雁山六老俠英名,偶因一時機緣,得知他老人家在此訪友小住,特地專誠拜訪,不料人地生疏,昨夜四更由潼關趕來,遇上大霧,将路走迷,發現途徑不對,誤人寶山,敬乞指示,感謝不盡……”話未說完,微聞少女和使拐少年耳語,說:“這人運氣還好,昨夜如非這場霧,正好遇上那賊,休說鐵山梁,連這裡也來不成了。

    ”心方一動,長女已接日說道:“你說那石老前輩,我們不認識,鐵山梁尚隔一個山頭。

    昨晚聽說你來路上有人火并,如由山口外繞去,此時難免遇上,最好由楓林東面崖缺口翻越過去。

    雖然艱險得多,一則路近,也少好些糾纏。

    下去往左一拐,便是你所說的柳樹山溪。

    不過上下攀援,稍微費事,山那面又是一片峭壁,山藤不能一直到地,相離四丈多高,必須縱落,請量力而行便了。

    ”這時大成才知異人命早起身,原來途中有事,知對方不肯明說詳情,聞言喜謝,轉問主人姓名。

    長女道:“我們練武專為防禦虎狼盜賊,世外之人隐名已久,未便奉告。

     我令小妹引路,請自尋人罷。

    ”大成暗中留神那點穴少年,始終未見,連忙禮謝,少女已含笑向前引路。

    大成見山崖離楓林還有一裡多路,惟恐延誤,走得甚快。

    少女好似看出他心急趕路,也把腳步加緊,邊走邊笑說:“客人所尋那人,如是慕名求見,最好不必多此一行。

    如有什急事求教,見時最好死纏,否則無望。

    ”大成還想探問幾句,人已同到崖下。

    少女好似知道大成想探她的口氣,微笑道:“這裡過去便是,你如再問,反而不好,連這幾句都不應說。

    你必受人指點而來,當能知道輕重。

    看你武功,上下山崖想也不難,請罷。

    ” 大成道謝回身,施展輕身功夫,一路攀援縱躍,往崖上走去。

    崖高隻數十丈,一會到頂,回顧少女已然不見,便照所說,援藤而下。

    本意離地四五丈,自信還能縱下,到後一看,不禁為難起來。

    原來崖下便是那條山溪,由上往下,溪岸本寬,等把上半山藤攀完,崖勢忽往前突出。

    如縱下去,必落溪中。

    溪面甚寬,又不能縱向對岸,心中着急,打算另尋道路。

    忽聽頭上有人低語道:“不要說話。

    你找的人正在那裡,快去!”正是少女口音,跟着,上面垂下一根三丈來長的絲索,知有原故,連忙拱手朝上緻謝。

    微見人影一閃,竟未看清形象,好生驚佩。

    套索也全數下墜,忙打一活結,系在山石角上,雙手援索而下。

    離地丈許,再将身子向崖凹一悠,恰巧下面有一大棗樹,落在上面。

    正想這根絲索如何還人,猛覺手中一動,索已脫手往上飛起,晃眼不見,知被少女收回。

     連忙縱下一看,溪岸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