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水淹七軍 敗走麥城(1)
關燈
小
中
大
二一五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曹操兵敗漢中,撤軍斜谷,進軍益州的長遠計劃徹底破産。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率軍駐襄、樊一線監視東吳軍隊,對峙荊州關羽的曹仁派使者向曹操告急。原來長期駐紮荊州的關羽聽說劉備漢中擊敗曹操,也想趁機攻入襄、樊兩城,把矛頭指向長安、洛陽,威脅曹操的後方大本營。
關羽進駐荊州是在赤壁之戰後的事,那時,孫劉聯軍火燒曹操大批戰艦,曹操從華容道退回北方。而孫、劉兩家卻圍繞荊州這塊土地展開了時緊時松的外交活動,曹操鑒于此,也派間諜、說客離間孫劉關系。曹、孫、劉一場敵我不分、變幻莫測、撲朔迷離的戰鬥就此展開。
邺城魏王府。
曹操頭上包着一塊潔白的絹帕,他的偏頭痛最近疼得厲害。但是襄、樊告急,他不親自處理這樣的軍國大事,誰也不敢妄自決定。他強打精神召集所有謀士、将軍商議抵抗關羽的對策。
劉晔、賈诩、司馬懿、滿寵、董昭、于禁、龐德等文官武将雲集一堂,紛紛發表自己對時局的看法。
司馬懿現在已經升遷為丞相府參謀,成為曹操最親信的參謀之一。此時向曹操建議說:“大王,關羽所據荊州,原為孫權所借劉備之地。孫、劉兩家因這塊土地常年争吵不息,關系時好時壞。劉備曾虛僞地向孫權許過諾,說‘隻要占據益州,就歸還荊州’。然而益州占據後,他仍未歸還。孫權派諸葛謹去質問劉備時,劉備竟厚顔無恥地說,得了西涼之地再歸還。這就激怒了孫權,曾在公開場合大罵劉備是隻老狐狸。以此觀之,孫劉關系已貌合實離。”司馬懿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地分析了孫劉的關系,衆謀士将官無不點頭稱是。
曹操沙啞着嗓子說:“仲達之意,莫非想采取離間孫劉關系之計。”
司馬懿應道:“禀告大王,正是此意。倘派一生花妙舌使者,向孫權陳述劉備的野心,或在‘道義’這兩個字上做文章,揭穿劉備的陰謀小人的伎倆,激怒了孫權,劉備陷入孤立,關羽就不敢如此嚣張!”
參謀滿寵第一次參與曹操召開的軍事會議。心情有些激動,又有點忐忑不安,心裡雖想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又害怕出口失言惹得衆人恥笑,嘴翕動了幾次,仍吞回了已到嘴邊齒間的話。
曹操銳利的眼睛捕捉到他的欲言還休的神情,就鼓勵他說:“滿伯甯請放膽發言,集思廣益,是我開會曆來主張的原則。”
滿寵見曹操話語溫和,又充滿信任與鼓勵之情,就說,“愚下認為,關羽雖勇武懾人,精通兵法、韬略,但樊城堅固,隻需堅守,再派一支部隊支援襄陽,他腹背受敵,兩面作戰,戰鬥力自然削弱。如果大王聯絡孫權,合力擊他,不僅襄、樊之危可解,奪取荊州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滿寵說完,偷眼觀曹操神色,見他聚精會神,顯然在認真聽自己的建議,忐忑不安的心情就煙消雲散了。
曹操也在考慮派兵增援襄、樊之事,但在誰率軍遠征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
他注視着右邊站立的武将,目光停在老将軍于禁身上。這位随他南征北戰,以智勇雙全聞名華夏的老戰友,現在已經須眉全白了,但白發紅顔的于禁仍是氣宇軒昂,背不駝,眼不花,眉宇間可以見到昔日的英武之氣。
“于禁将軍!”曹操喚了他一聲。
于禁微微躬躬身,抱拳在胸,響亮地回答到:“末将在。”
“我想委派你去襄陽援助曹仁,可願擔當重任。”曹操問他。
于禁答道:“大王調遣,縱是下刀山火海,于禁也無半點推辭之意,願率軍馳援曹仁将軍。隻不過需要大王再委派一員上将,協助我作戰。”
曹操問道:“誰願助于将軍此行征戰?!”
武将隊列中閃出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将,衆人定睛一看,見是關中降将龐德。龐德威勇之名,關中、西涼婦孺皆知。歸順曹操後,曹操不計他曾是自己的敵人,重用他,信任他。他感謝曹操的知遇之恩,故作戰英勇,盡心盡責地為曹操效鞍前馬後之勞。曹操因為他取得了赫戰功,封他為立義将軍。如今曹操急用人才之時,他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曹操看着這位虬髯滿腮的虎将搶着争取任務,心裡頗為高興,頭痛也減輕不少。他提高聲音,中氣十足地說:“好!一智一勇!我希望你們兩人協調配合,擊敗關羽。大功告成之日,我親自為兩位斟酒慶賀!”安排了領軍人選之後,衆人又讨論了一下行軍布陣的細節,最後,會議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當衆謀士、将官回去時,曹操把于禁單獨留下來,他想對于禁一個人說些最重要的話。
曹操要求于禁和他一起到後花園中長談。曹操走在前面,于禁緊緊跟着。穿過一條長廊,在轉角時,曹操突然一個趔趄,差一點跌倒。于禁慌忙扶起他,小心翼翼地攙扶着他的胳膊,曹操推開他的手,略帶愠怒地說:“不要攙扶,我自己還行!”
于禁臉上有些尴尬之色,讪讪地不知怎麼辦。曹操意識到自己的失态,趕忙對于禁說:“頭痛時,有點眩暈,不過是小病,将軍不要挂懷。”
于禁就借階下台,說道:“大王小病不可大意,你日處萬機,易勞神,還望多休息。”
曹操嘴裡含糊一聲,虛掩過去。
關羽進駐荊州是在赤壁之戰後的事,那時,孫劉聯軍火燒曹操大批戰艦,曹操從華容道退回北方。而孫、劉兩家卻圍繞荊州這塊土地展開了時緊時松的外交活動,曹操鑒于此,也派間諜、說客離間孫劉關系。曹、孫、劉一場敵我不分、變幻莫測、撲朔迷離的戰鬥就此展開。
邺城魏王府。
曹操頭上包着一塊潔白的絹帕,他的偏頭痛最近疼得厲害。但是襄、樊告急,他不親自處理這樣的軍國大事,誰也不敢妄自決定。他強打精神召集所有謀士、将軍商議抵抗關羽的對策。
劉晔、賈诩、司馬懿、滿寵、董昭、于禁、龐德等文官武将雲集一堂,紛紛發表自己對時局的看法。
司馬懿現在已經升遷為丞相府參謀,成為曹操最親信的參謀之一。此時向曹操建議說:“大王,關羽所據荊州,原為孫權所借劉備之地。孫、劉兩家因這塊土地常年争吵不息,關系時好時壞。劉備曾虛僞地向孫權許過諾,說‘隻要占據益州,就歸還荊州’。然而益州占據後,他仍未歸還。孫權派諸葛謹去質問劉備時,劉備竟厚顔無恥地說,得了西涼之地再歸還。這就激怒了孫權,曾在公開場合大罵劉備是隻老狐狸。以此觀之,孫劉關系已貌合實離。”司馬懿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地分析了孫劉的關系,衆謀士将官無不點頭稱是。
曹操沙啞着嗓子說:“仲達之意,莫非想采取離間孫劉關系之計。”
司馬懿應道:“禀告大王,正是此意。倘派一生花妙舌使者,向孫權陳述劉備的野心,或在‘道義’這兩個字上做文章,揭穿劉備的陰謀小人的伎倆,激怒了孫權,劉備陷入孤立,關羽就不敢如此嚣張!”
參謀滿寵第一次參與曹操召開的軍事會議。心情有些激動,又有點忐忑不安,心裡雖想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又害怕出口失言惹得衆人恥笑,嘴翕動了幾次,仍吞回了已到嘴邊齒間的話。
曹操銳利的眼睛捕捉到他的欲言還休的神情,就鼓勵他說:“滿伯甯請放膽發言,集思廣益,是我開會曆來主張的原則。”
滿寵見曹操話語溫和,又充滿信任與鼓勵之情,就說,“愚下認為,關羽雖勇武懾人,精通兵法、韬略,但樊城堅固,隻需堅守,再派一支部隊支援襄陽,他腹背受敵,兩面作戰,戰鬥力自然削弱。如果大王聯絡孫權,合力擊他,不僅襄、樊之危可解,奪取荊州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滿寵說完,偷眼觀曹操神色,見他聚精會神,顯然在認真聽自己的建議,忐忑不安的心情就煙消雲散了。
曹操也在考慮派兵增援襄、樊之事,但在誰率軍遠征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
他注視着右邊站立的武将,目光停在老将軍于禁身上。這位随他南征北戰,以智勇雙全聞名華夏的老戰友,現在已經須眉全白了,但白發紅顔的于禁仍是氣宇軒昂,背不駝,眼不花,眉宇間可以見到昔日的英武之氣。
“于禁将軍!”曹操喚了他一聲。
于禁微微躬躬身,抱拳在胸,響亮地回答到:“末将在。”
“我想委派你去襄陽援助曹仁,可願擔當重任。”曹操問他。
于禁答道:“大王調遣,縱是下刀山火海,于禁也無半點推辭之意,願率軍馳援曹仁将軍。隻不過需要大王再委派一員上将,協助我作戰。”
曹操問道:“誰願助于将軍此行征戰?!”
武将隊列中閃出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将,衆人定睛一看,見是關中降将龐德。龐德威勇之名,關中、西涼婦孺皆知。歸順曹操後,曹操不計他曾是自己的敵人,重用他,信任他。他感謝曹操的知遇之恩,故作戰英勇,盡心盡責地為曹操效鞍前馬後之勞。曹操因為他取得了赫戰功,封他為立義将軍。如今曹操急用人才之時,他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曹操看着這位虬髯滿腮的虎将搶着争取任務,心裡頗為高興,頭痛也減輕不少。他提高聲音,中氣十足地說:“好!一智一勇!我希望你們兩人協調配合,擊敗關羽。大功告成之日,我親自為兩位斟酒慶賀!”安排了領軍人選之後,衆人又讨論了一下行軍布陣的細節,最後,會議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當衆謀士、将官回去時,曹操把于禁單獨留下來,他想對于禁一個人說些最重要的話。
曹操要求于禁和他一起到後花園中長談。曹操走在前面,于禁緊緊跟着。穿過一條長廊,在轉角時,曹操突然一個趔趄,差一點跌倒。于禁慌忙扶起他,小心翼翼地攙扶着他的胳膊,曹操推開他的手,略帶愠怒地說:“不要攙扶,我自己還行!”
于禁臉上有些尴尬之色,讪讪地不知怎麼辦。曹操意識到自己的失态,趕忙對于禁說:“頭痛時,有點眩暈,不過是小病,将軍不要挂懷。”
于禁就借階下台,說道:“大王小病不可大意,你日處萬機,易勞神,還望多休息。”
曹操嘴裡含糊一聲,虛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