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取漢中 隻取天下(8)

關燈
他用湯匙攪着碗内的雞湯,湯已經冷了,光滑微黃的雞肋似乎是一張長圓的臉,這不是劉備的臉麼?曹操舀起它。

    看了半晌,又倒在碗中,他生氣地想着: “我縱橫環宇大半輩子,何日不吃羊脍牛脊,區區一雞肋,竟吃它三天。

    夏侯淵啊!夏侯淵!我逐鹿天下的霸業被你毀于一旦!”随後他又想:“漢中無非雞肋般大小之地,送與劉備又何妨!大丈夫隻取天下,天下皆收,漢中豈非我囊中之物?” 曹操自赤壁之戰後,認為天下三分,差一點放棄統一全國的理想,曾想急于廢去漢獻帝。

    而荀彧又使他恢複了信心,于是在建安二十年西進漢中。

    雖然僥幸取勝,滅了張魯,自信心、圖謀霸業的氣概又提升不少。

    可是他不主動趁機進益州,并且不斷感慨自己老了,其實他已經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的進取心衰弱下去了。

    現在居然生出“大丈夫隻取天下,天下皆收,漢中豈非我囊中之物”的想法,不過是在自欺欺人,連他自己也覺這個想法荒唐。

    所以他變換一個想法:“漢中彈丸之地,但彈丸之地不守,安能謀華夏之野?” 曹操做英雄,圖大業的想法,到這時已經無法自圓其說,他感到英雄末路的傷感,他更為自己“不取漢中,隻取天下”這種回避現實的想法而羞愧。

     劉備自稱不是英雄,而他這個大英雄卻面臨可能兵敗的窘境,真是莫大的羞恥啊!曹操想起這些,什麼豪氣,什麼大事,仿佛就是天空的雲彩高不可攀。

    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體味到了理想破滅後的空虛…… 正在他長歎之時,許褚進來請示夜間口令。

    曹操随口說了一聲“雞肋!” 當“雞肋”口令傳遍曹營時,行軍主簿楊修就叫他的随從,各各收拾行裝,整理文件,備好馬匹,準備回家,軍士皆喜形于色。

     曹營衆将見楊修之舉,頗為納悶,便問他是什麼意思。

     楊修說:“魏王之意即是漢中有如‘雞肋’也,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犯不着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因此,我猜魏王将尅日班師回朝,為免拆營時慌亂無序,故先收拾行囊”。

    楊修口氣輕松而喜悅。

     衆将聞聽,認為言之有理,遂立刻收拾回家車馬、行李。

     正當大家忙碌之時,監察官來了,不解其故,詢問之,衆人把楊修的說法又一五一十告訴了他。

     監察官為了證實這是否是真的,就親自到曹操處禀問,曹操一聽,先驚後怒。

    想到:我霸業未圖,全是一班自作聰明之人所誤。

    夏侯淵壞我大事,你楊修還掘我牆角,真是豈有此理。

    于是曹操大聲叫道:“他怎能妄言?我軍士兵正有渙散之險,他卻在我未作決定之前造言擾亂,實在過分!” 于是喝令刀斧手,把楊修捉将起來,當日下了斬令,不顧衆将反對,枭首示衆。

     楊修少年就以才華聞名于北方,建安十五年左右曹操宣布“求賢令”時,他二十五歲就舉孝廉。

    曹操稱他“總知内外,事皆稱意”,一度器重他。

     但楊修恃才放曠,嗜酒成癖。

    他與曹植性格相合,曹植常邀他于府中飲酒談文論政。

    一次與曹植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