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魏武如騎庸(10)
關燈
小
中
大
但他同時也知道,不輔佐曹操又輔佐誰呢?天下如此紛亂,國家破裂,而在他看來,唯有曹操有能力使之統一甯定。
這天,荀攸仔細分析了與孫、劉的對抗的局勢,在會議上首先提出了一個進攻方案。
他說:“我大軍南來,正值劉備率主要兵力進入益州,欲取劉璋,而諸葛亮與關羽所率的荊州方面留守軍,兵力較弱。
這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地方。
“但孫權、魯肅、呂蒙及孫瑜之輩,都是計謀倍出之人。
他們必定要在西線上屯集重兵,以補其空虛。
目前探得,他們在西線上以智囊魯肅為主帥,率潘璋、朱然、陸遜、董襲、顧雍、丁奉、周泰、黃蓋、蔣欽等将所部數萬人,與孔明、關羽于此會合,其強盛由此可見。
而東線,雖以孫權親自挂帥,呂蒙為輔,率甘甯、淩統、徐盛、韓當、陳武等将雄踞大本營,但淩統與甘甯有殺父之仇,二将一直不肯配合,雖經孫權多次調解,仍耿耿于懷。
此又為我軍可乘之機。
因此,我建議先大張旗鼓,以我西線之軍直撲魯肅,但進入戰區後又堅決不戰,至少先不主動出戰,以把孫權的注意力引到西線來。
同時,我軍大本營設在與孫權大本營遙相對應的地方,造成給孫權将長期與之對峙的假象,再突發奇兵,襲擊其東、西線相交結處的曆陽,以快速動作完成對這個孫權設在長江西岸的大營的攻擊。
曆陽雖在兩條戰線之交,貌似兼兩線之防衛而安全,實則最危險,更加上其水軍速緩,待孫權和魯肅發現,兩邊來馳援,卻已不及,若二人真地放下原防區不管,來援曆陽,我反擊曆陽之軍則可立刻撤退,憑江力阻,而同時,東西兩線之軍,可大舉過江。
待他們再從曆陽回師救大本營,丞相已坐穩孫權的交椅了!” 曹操本因荀彧之事而荒廢了軍務,而來到濡須口後,才得到劉備将攻打益州的消息。
敵情變得似乎對自己有利了,但究竟怎樣出奇制勝,卻還沒來得及想個周全。
而現下,荀攸的一番話正說進了他的心坎裡去,于是大喜道:“如果衆将對荀攸先生的計議沒有别論,就立即行事!” 衆将都說荀攸計妙,更無異議。
于是曹操立即派定曹仁率本部兵馬及曹洪、徐晃、呂柔所部,仍駐守西線,于襄陽、樊城、江陵、夷陵一帶布防,一面與李典、樂進、許褚駐紮在濡須口,造大本營。
又秘令長期在合肥、居巢、濡須口、浔陽、曆陽一帶駐防的大将張遼,以及訓練水軍已一年有餘的于禁和程昱,加緊準備,尋機攻打曆陽。
曆陽都督是大将公孫陽。
長史張昭在一年前赤壁大捷後,建議孫權在此築造僅次于大本營的大營,居中而與東、西兩線相呼應。
孫權同意了,并派善戰的公孫陽任戰事指揮官。
公孫陽的部隊以速度快聞名一時,因此,由他來擔當這個居中策應的重任,是再恰當不過的。
卻沒有料到曹操會放棄兩邊,直接插入中央。
聽說曹操大軍壓境之後,公孫陽接到了孫權的命令,要他密切注意形勢,做好随時兩頭救援的準備。
公孫陽慨然領命。
一八七十二月底,孫權等見曹軍大張旗鼓地屯兵西線,以為曹操首先要在此發難,急令魯肅嚴防。
曹操卻令張遼、程昱、于禁率受過水戰訓練的精兵于夜間急行至曆陽。
公孫陽一覺醒來,方發現曹操軍馬已到,大為震驚。
立即派人向魯肅與孫權分别求援。
由于程昱、于禁所率領的部隊已不再是赤壁之戰時的“北馬”部隊,即是“北船”部隊,加之張遼也骁勇過人,便一舉攻過了江
這天,荀攸仔細分析了與孫、劉的對抗的局勢,在會議上首先提出了一個進攻方案。
他說:“我大軍南來,正值劉備率主要兵力進入益州,欲取劉璋,而諸葛亮與關羽所率的荊州方面留守軍,兵力較弱。
這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地方。
“但孫權、魯肅、呂蒙及孫瑜之輩,都是計謀倍出之人。
他們必定要在西線上屯集重兵,以補其空虛。
目前探得,他們在西線上以智囊魯肅為主帥,率潘璋、朱然、陸遜、董襲、顧雍、丁奉、周泰、黃蓋、蔣欽等将所部數萬人,與孔明、關羽于此會合,其強盛由此可見。
而東線,雖以孫權親自挂帥,呂蒙為輔,率甘甯、淩統、徐盛、韓當、陳武等将雄踞大本營,但淩統與甘甯有殺父之仇,二将一直不肯配合,雖經孫權多次調解,仍耿耿于懷。
此又為我軍可乘之機。
因此,我建議先大張旗鼓,以我西線之軍直撲魯肅,但進入戰區後又堅決不戰,至少先不主動出戰,以把孫權的注意力引到西線來。
同時,我軍大本營設在與孫權大本營遙相對應的地方,造成給孫權将長期與之對峙的假象,再突發奇兵,襲擊其東、西線相交結處的曆陽,以快速動作完成對這個孫權設在長江西岸的大營的攻擊。
曆陽雖在兩條戰線之交,貌似兼兩線之防衛而安全,實則最危險,更加上其水軍速緩,待孫權和魯肅發現,兩邊來馳援,卻已不及,若二人真地放下原防區不管,來援曆陽,我反擊曆陽之軍則可立刻撤退,憑江力阻,而同時,東西兩線之軍,可大舉過江。
待他們再從曆陽回師救大本營,丞相已坐穩孫權的交椅了!” 曹操本因荀彧之事而荒廢了軍務,而來到濡須口後,才得到劉備将攻打益州的消息。
敵情變得似乎對自己有利了,但究竟怎樣出奇制勝,卻還沒來得及想個周全。
而現下,荀攸的一番話正說進了他的心坎裡去,于是大喜道:“如果衆将對荀攸先生的計議沒有别論,就立即行事!” 衆将都說荀攸計妙,更無異議。
于是曹操立即派定曹仁率本部兵馬及曹洪、徐晃、呂柔所部,仍駐守西線,于襄陽、樊城、江陵、夷陵一帶布防,一面與李典、樂進、許褚駐紮在濡須口,造大本營。
又秘令長期在合肥、居巢、濡須口、浔陽、曆陽一帶駐防的大将張遼,以及訓練水軍已一年有餘的于禁和程昱,加緊準備,尋機攻打曆陽。
曆陽都督是大将公孫陽。
長史張昭在一年前赤壁大捷後,建議孫權在此築造僅次于大本營的大營,居中而與東、西兩線相呼應。
孫權同意了,并派善戰的公孫陽任戰事指揮官。
公孫陽的部隊以速度快聞名一時,因此,由他來擔當這個居中策應的重任,是再恰當不過的。
卻沒有料到曹操會放棄兩邊,直接插入中央。
聽說曹操大軍壓境之後,公孫陽接到了孫權的命令,要他密切注意形勢,做好随時兩頭救援的準備。
公孫陽慨然領命。
一八七十二月底,孫權等見曹軍大張旗鼓地屯兵西線,以為曹操首先要在此發難,急令魯肅嚴防。
曹操卻令張遼、程昱、于禁率受過水戰訓練的精兵于夜間急行至曆陽。
公孫陽一覺醒來,方發現曹操軍馬已到,大為震驚。
立即派人向魯肅與孫權分别求援。
由于程昱、于禁所率領的部隊已不再是赤壁之戰時的“北馬”部隊,即是“北船”部隊,加之張遼也骁勇過人,便一舉攻過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