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魏武如騎庸(6)

關燈
曹操自立曹丕為世子,封曹植為陳平侯以後,一直想找個機會讓他們直接參與政治和軍事。

    他在谯縣得到曹丕的書信并作了“赦免”的批示後,想到人民生活但求安定這一事實時,深恐沿長江一帶郡縣的居民在大戰将至的時期,受孫權的侵擾,便打算把居民強行遷移到内地。

     回邺城後,曹操尚未把這個打算告訴任何人;他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反對。

    便準備把這個問題在講武城提出來,讓曹丕和曹植參與其中。

    正好揚州别駕蔣濟也剛從南邊趕來,如果此事議定,就可趕在開戰之前,令蔣濟督促居民内遷。

     照慣例,又是曹操首先發話。

    他說:“我在谯縣時,曹丕帶兵讨伐田銀、蘇伯二賊,破城之後,對于求降的千餘變民是否該斬有兩種不同意見。

    程昱以變通之才,體恤民心思甯,使我幾年前頒行的法令不至于變成危害百姓的教條。

    一些将領不顧實際情況的變化,墨守成規,固可責備,卻也算有主見;曹丕卻兩頭猶豫,沒有自己的見地,日後怎能擔當大任?” 說罷,目視曹丕。

    曹丕面紅過耳,立即起坐,誠惶誠恐,說:“我臨事未能分析當時形勢,以緻險些贻誤人命,甘願領罪。

    隻盼丞相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以觀後效。

    ” 曹操見曹丕态度誠懇,這才溫言道:“事情不急不大,尚可留觀後效;如果相反,則不可能有什麼後效來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失了。

    你今後可切記。

    ” 曹丕唯唯諾諾。

     稍後,曹操向衆将官掃了一眼,說起了正題:“自古明君賢臣治國,都以愛惜百姓為己任,今我即起大軍南征,恐怕長江淮河沿線居民受戰争之苦與孫權之害,想強行将當地居民遷到内地來,以避其鋒。

    ”說到這裡,望了曹丕一眼,“你以為如何?” 曹丕略一思忖,說:“昔日丞相跟袁紹在官渡對抗時,曾強行遷移燕縣、白馬兩地的居民,人們聚而不散,躲過了敵人的掠奪,今天與孫權對抗,又把長江淮河沿岸一帶郡縣的居民遷移到内地,正是同情同境,百姓将感恩戴德,自然是遷得。

    ” 曹操臉露笑意,又把頭轉向剛從揚州趕來的蔣濟:“請對當地情況熟知的蔣别駕說說對遷移的看法。

    ” 蔣濟連忙站起,微一沉吟,才道:“我體會丞相剛才所說的,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作出行動決策的意思,認為現在不宜強令居民遷移。

    ” 曹操目光一閃,說:“願聞其詳。

    ” 蔣濟說:“丞相讨袁之時,我軍的兵力較弱,而敵軍則強大,如果那時不令居民強行遷移,勢必落入敵人之手,為其所掠。

    然而,自從擊敗袁紹以來,你的聲威便震于天下,人民已開始信任朝廷,意志堅定,因而眷愛故土,不會願意離開。

    就以目前形勢而論,我大軍即将南征,不僅不應強遷居民,反而應當讓居民配合南征,鼓舞我軍士氣。

     “我認為軍與民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當士兵與敵人對抗時,民衆應盡各種可能的力量幫助士兵,以民心鼓勵兵心,士兵才會真正做到保國安民,如果士兵在前線與敵人拼命,而民衆卻一味遠遁,士兵覺得自己連一個可以叫做後方的地方都沒有,有的隻是自己戰線上的一座座空城,仿佛注定是要失敗似的,信心定會受挫。

    更何況戰局本身并非于我軍不利,不必張皇地提前作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