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成功名颠僧收棋譜 司馬懿魂魄遊故園

關燈
記錄?欺哄世人,實在可笑。

    不必徒費民脂民膏了,省些錢,讓老百姓多過幾年寬松日子吧。

    連年打仗,老百姓太苦了。

    對了,說到打仗,為父還有一事交待。

    ”他從枕下取出一本小冊子,說,“這是為父為便于熟記兵家三十六計,苦心鑽研,增删數載,終于悟出一法,用三十六計中每計中的一個字,依序組成一首詩。

    現傳給你們吧。

    ” 司馬師兄弟二人接過,打開來看,是一首五言詩: 司馬策金玉,借以擒劫賤,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敵,釜空苦遠容,屋梁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詩後,依序附錄着三十六計,乃: 金蟬脫殼,抛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混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癡不癫,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在,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困魏救趙,連環計,假途伐唬。

     再下來,是父親記叙他運用三十六計的幾則得意之作: 借東吳之手,解樊圍,殺關羽的“借刀殺人”;穩住孟達,千裡奔襲的“笑裡藏刀”; 飛渡遼水,佯襲襄平的“暗渡陳倉”; 五丈原上,忍辱鬥智的“假癡不癫”; 迷惑曹爽,終清君側的“欲擒故縱”。

     司馬師弟兄二人,看得連連稱奇叫好。

     司馬昭說:“父親真了不起。

    這又是一部兵法了。

    ” 司馬師說:“隻是父親太謙虛了。

    你那麼多勝仗妙計,已經超出了三十六計,父親應該補充進去。

    ” 司馬懿說:“為父不是沒有想到。

    隻是細想我的那些計謀打法,看似獨到,實是三十六計的翻新改造,終可被這三十六計所囊括。

    再者,三十六計是前人苦心總結出的戰争計謀大全,為父豈可随意增添?” 司馬師道:“不管怎麼說,父親的許多戰法計謀,高超獨到。

    孩兒會替父親精心總結的。

    ” 司馬懿道:“你們有興趣,可以試試。

    隻是要依實而寫,不可虛妄。

    好了,你們下去吧。

    ” 衆人都退下去了,司馬懿一人靜靜地躺在那裡,聽着外面關林的施工聲,想: 年前去壽春平叛,沿途多見孔廟。

    孔子是聖人,萬世師表,自當立廟。

    可笑關雲長一介武夫竟然也要享受廟堂之祀,還有孔明。

    關雲長憑的什麼,就憑他千裡送嫂,一個義字而享萬世英名嗎?孔明就憑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忠”,而為人稱道嗎?泱泱華夏,莫非就隻識這忠義二字麼?我司馬懿與這忠義二字如何?我受遺二主,佐命三朝,受盡猜疑而矢志不渝,忠君體國,誰人可比?可謂至忠。

    我以不求名利來保養恬淡之心,以柔退謙讓來調和上下左右關系,可謂至義。

    就連忠孝節義中的孝、節,我也遠勝孔、關。

    我弱冠舉孝廉,卧冰釣錦鱗,療父頑疾,可謂至孝;我廉潔不染,體恤萬民,德滿天下,可謂至節。

    這忠孝節義,我已占全。

     他關羽、孔明怎能與我相比?我豈可與他們為伍去做那勞民傷财的表面文章?三國紛争的英雄是誰?是“甯要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的曹孟德!是“當忍則忍,該斷則斷”的司馬仲達! 他這樣想着,臉上浮出安詳的微笑,和對外面施工聲的蔑視。

     夕陽給大地投下最後一抹餘輝,房屋樹木都如鑲了金邊,發出眩目的光輝。

    起鳳了,窗外的樹葉嘩嘩作響,這多像當年平遼東時,在孟姜女廟前聽到的海潮聲聲?他想起那副充滿人生感悟的對聯:“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清,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有潮漲,就有潮落;有雲浮,就有雲消;有生就有死。

    在這樣熱烈磅磷的聲響中作古,他感到最大的榮幸,最大的滿足。

    自己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一生,應該有這樣的熱烈和歡騰。

     我從黃河邊的孝敬裡,走到河内,走到洛陽,走到許都,幾十年,轉戰華夏神州,所向披糜,德播海内,光大了祖宗業績。

    縱覽漢魏,笑做吳蜀,天下英雄,有誰能與我匹敵? 轟轟烈烈地走完人生的道路,我應感到滿足和自豪。

     他劉皇叔算什麼?隻會哭鼻子抹淚拜把兄弟。

     諸葛亮呢?那點聰明機巧,都被他的山野村夫見識毀了。

     孫仲謀嘛,蝸居一隅,壯志難伸。

     我敬重的曹孟德,文治武功,一統中原。

    隻可歎他疑心太重,忌心太強。

    更可悲的是他的子孫竟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沒有我的輔佐,哪一個能安安穩穩坐上三年五載? 如此說來,我死而無憾。

     不,唯有不放心的是子孫。

    司馬師、司馬昭随我征戰,曆經磨難,已經成熟,但也可怕地露出剛愎自用的苗頭。

    長孫司馬炎養尊處優,更令人不安。

    可如今我又有什麼辦法呢?病魔來得太突然了。

    隻有乞求上蒼神明庇佑他們了。

     我的一生用盡了謀略才智。

    現在筋疲力盡,一步步走向死神。

    其時,我也很可悲。

    我所努力并獲得的一切,并不能使我得到歡樂。

    我這一生,竟從來就沒有真正快樂過。

    我無時不刻在用自己的心計與一個個對手的一個個心計相鬥。

     這實在太累人了。

    就好像登上了自己也無法駕馭的馬車,随它駛向哪裡都得憑它的意志,揮舞我的皮鞭,那是另一個意志,那令人暈眩的不可預見的鼓翼雲行者…… 突然,在一陣大風的呼嘯聲中,門外一棵鑽天白楊“喀嚓”被攔腰刮斷。

    那巨大的聲響,打破他天馬行空的暢想,使他猛一陣顫。

    這是死神的召喚。

    他安詳地閉上雙眼,在黑暗的冥冥中,任魂魄跨上心愛的棗騾馬,自由自在地倘佯,等着無常的邀請。

     啊,棗騾馬載着他,逍遙地跨過黃河,跨過綠油油的麥田,來到了生他養他的孝敬裡。

    熟悉的黑漆大門,門口的一對石獅,院子裡那株高大蓊郁的銀杏樹……突然,一陣孩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