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司馬懿起事清君側 浮華友随駕祭皇陵

關燈
為之。

    太後明鑒,當初先帝在世,曾對老臣和曹爽托孤,輔佐幼主,現曹爽好邪亂國,背棄先帝托孤之恩,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圖謀不軌,理應免官,以防不測。

    ” 提起曹爽,太後就一肚子火。

    兩年前把自己打入永甯宮,說是永享安甯,實則是軟禁起來,不能過問政事,不能輔助幼主,好任由他們一夥為所欲為,欺君霸主。

    他們一夥把司馬懿架空,又把自己隔離,一步步,一招招,何其卑劣,何其兇險!這曹爽着實可惡,何止免官?簡直應該……不過,太傅已沒有兵權,能鬥得過曹爽嗎? 她的顧慮,司馬懿一眼就看出了。

    泰然禀道:“太後勿慮。

    老臣已草就表章,自有治服奸臣的辦法。

    請太後過目。

    ” 太後接了表章,草草看了,略感欣慰,道:“大傅憂國除好,哀家十分敬佩,就請太尉和尚書令一同依此表章草诏,交黃門官出城遞交皇上吧。

    ” 這時,留在京城的百官都被司馬昭傳到永甯宮。

     司馬懿又低聲向太後奏道:“為了控制城中局勢,須請太後下诏……” 太後聽了,點頭應允,诏令:“司徒高柔加授符節稱号,代理大将軍之職,進駐曹爽軍營。

    ” 司馬懿對高柔道:“高大人就是周勃了。

    請火速分派禁兵駐守京城要害之處,及四面城門。

    ” 高柔領命而去。

     太後又诏令大司農桓範、主仆王觀同領中領軍,據曹素營。

     桓範一進永甯宮,看到司馬懿威風凜凜在太後左右,心裡便涼了。

    自己害怕的事果然出現了。

    司馬懿太厲害了。

    曹爽又大無能了。

    自己保他真是瞎了眼。

    眼下,鹿死誰手?聽天由命吧。

    這邊正想着,突然聽到太後诏令他升任中領軍,以為是聽錯了,還沒回過神來,就聽司馬懿冷冷他說: “桓大人還不謝恩?你立功的機會到了。

    ” 桓範聞聽,打了個激冷。

    明白這是司馬懿的計謀。

    他是害怕自己出城去幫助曹爽。

    可是,不答應豈不是自尋死路? 隻好領命謝恩。

     桓範回到家中,兒子聽說他要應太後之诏出任中領軍,便拉住他死死勸谏: “父親怎麼一時糊塗了?大将軍一向待你友善,他現在随天子在城外,你不去投奔,卻要聽太後的。

    太後聽誰的? 還不是司馬懿與蔣濟?蔣濟與你有隙,你難道忘了?太後讓你與王觀同領中領軍,意圖不是很明顯嗎?還是對你不信任。

    你怎能跟着他們去政變謀反?” 桓範被兒子說動,尤其是對蔣濟的仇恨,使他立即改變了主意。

    他取了大司農印,便要出城。

    丞吏見了,勸他看清形勢,進宮應诏。

    可是,桓範對蔣濟的仇恨,早已使他的感情發生了傾斜。

    他一把推開丞吏,跨上馬,猛加一鞭,向昌平門跑去。

     說到桓範與蔣濟的仇氣,已經很有些年頭了。

    桓範中年受貶時,在家中休息,無事便摘抄《漢書》中自己感興趣的事略,加以評點批注,集為《世要論》。

    自以為精彩,常向同僚展示炫耀。

     一次,太尉蔣濟與朝臣會商事情,桓範也在。

    他不放過這次展示自己學問的機會,帶來了《世要論》,準備讓蔣濟看了,給以誇贊。

    他玩了個心眼兒,先讓在座的同僚觀看,并示意他們傳給蔣濟。

     蔣濟正考慮今日要商議的大事,對桓範的作法很反感,對他的大作不屑一顧。

    桓範丢了面子,十分惱火,就忍不住指着蔣濟質問:“我桓某先祖哪輩子沒做好事?明公為何這樣瞧不起我?” 蔣濟知道他是個争強好勝的犟疙瘩,不願和他争吵,便扭過臉去,和别的朝臣說話。

     桓範見他不理睬自己,氣鼓鼓地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