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諸葛亮聯吳再出山 司馬寫拜印掌帥旗

關燈
西蜀聯吳拒魏,陸遜虛與委蛇;孔明三出祁山,連破陳倉、散關、建威;司馬懿在去曹府取總兵将印的路上,想: “正人君子在紛繁的人世上不能不‘狼顧’呀!” 諸葛亮退回漢中,便聽到東吳傳來消息,說吳主孫權聽了張昭之言,自立皇帝,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

    諸葛亮立刻看到這是聯吳伐魏的好機會,便上表後主,請後主遣使攜禮物到建業祝賀,并商請吳主出師伐魏。

    屆時,魏必令司馬懿迎敵。

    這樣,西線就不可怕了。

    我再出祁山,長安指日可得。

     後主準奏,遣太尉陳震,帶上名馬玉帶金珠寶玉赴吳作賀。

     孫權見蜀使攜禮來賀,十分高興,即召陸遜細說西蜀會盟伐魏之事。

     陸遜說:“這是孔明懼怕司馬懿而采取的謀略,意在讓我軍牽制司馬懿,他們好輕取長安。

    那司馬懿豈是好對付的?我們說什麼也不能先出兵,隻宜将計就計,虛作起兵之勢,遙與西蜀呼應,待孔明那邊攻的急了,我軍再乘勢進取中原。

    ” 孫權點頭稱是,便下令,教荊襄各處抓緊操練兵馬,擇日興師。

     陳震從東吳回來,即到漢中報知孔明。

    孔明早探知陳倉魏将郝昭身染重病,便疾速率軍星夜奔襲陳倉。

     陳倉城中,郝昭病重,魏兵惶亂,竟不堪一擊,被蜀兵攻破。

    郝昭拖着病體,難敵馬岱,被刺死馬下。

     魏延、姜維也奪了散關。

     諸葛亮一鼓作氣,出陳倉,過斜谷,奪了建威,又到祁山安下營寨。

    召集衆将道:“我軍二出祁山,均無功而返。

    今三出祁山,料魏軍又還會用老辦法對付我軍。

    他們一定認為我軍會取雍州、郿城二處,而派重兵把守。

    我偏要避實就虛,去襲陰平、武都二郡。

    你們哪個願去?” 姜維挺身而出:“未将願往。

    ” 王平也道:“未将願往。

    ” 諸葛亮遂令姜維取武都,王平取陰平。

    二人領命而去。

     卻說長安守将郭淮聞知諸葛亮複出祁山,破陳倉,殺郝昭,散關、建威相繼失守,大驚失色。

    急召張摭、孫禮計議,道:“我料諸葛亮又取雍郿。

    ”于是留張摭守長安,令孫禮保雍城,自己引兵星夜往郿城守禦。

    一面上表赴洛陽告急。

     魏主曹睿剛剛接到郭淮急報,又聽滿寵奏道:“東吳孫權悟稱帝号,與蜀同盟,今遣陸遜在武昌訓練人馬,随時準備來犯。

    ” 曹睿見兩處受敵,手足無措。

    因曹真病未痊愈,急召司馬懿上殿商議。

     司馬懿心中有數,說:“陛下勿憂,以臣所料,東吳必不會舉兵。

    ” “愛卿何以知之?” “諸葛亮一直想報街亭之仇,不是不想滅吳,隻是怕我中原乘虛襲他罷了。

    故他才暫與東吳結盟。

    再說陸遜也不傻,他早看透了諸葛亮的謀略,所以拿出興兵的架勢虛于委蛇做樣子給諸葛亮看,他要看蜀兵和我軍交戰的結果再作定奪,因此吳蜀聯合,實是貌合神離。

    故東吳不用防,隻須防蜀。

    ” 曹睿不解地問:“愛卿所言,怎麼前後矛盾?先前朕叫你赴祁山援助子丹,你說孫權将僭号稱尊,必先人寇中原,你要留下防東吳。

    今日怎麼又說東吳練兵隻是作作樣子呢?” “陛下容禀。

    這叫此一時彼一時也。

    對一件事下結論,不可隻看表象,要把各種因素綜合考慮進去。

    先前,臣說孫權欲犯我,是因為當時蜀軍得利。

    臣若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