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馬谡驕狂失街亭 郭淮争功列柳城

關燈
街亭總扼通向關中、天水、安定、全城的路口,南北二山夾川對峙,地勢險要;馬谡不聽丞相勸告,在山上下寨;魏軍圍山斷水,蜀軍不戰自亂。

     司馬懿準備往街亭進發,令次子司馬昭前去探路,他耽心街亭有蜀兵把守。

     司馬昭奉命飛騎馳探,很快回來禀報到:“街亭有兵把守。

    ” 司馬懿聽了長歎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想到我前邊去了。

    ” 司馬昭笑道:“父帥何故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孩兒看那街亭取之易如反掌!” “你懂得什麼?那街亭扼陽平關要沖,山險路窄,怎會易如反掌?” “父帥不信,你猜那蜀兵如何紮寨?他不紮在當道,竟屯兵于孤山之上,自循絕路,這不是好破得很嗎?” 司馬懿驚喜萬分:“真的嗎?若蜀兵果在山上,這可是上天助我大功告成了。

    走,一齊看看去。

    ”當夜引百餘騎親自去察看。

     天清月朗,一輪滿月把大地映照得十分清亮。

     司馬懿馳馬來到山下,轉着圈察看地形。

     這街亭乃是通往關中、天水、安定、金城的總路口,地勢險要。

    它座落在一條狹長的川地上,南北二山夾川對峙。

     川原寬約一至四裡不等。

    略陽川水由東向西流貫其間。

    古城南托南山,北臨河水,控扼着東西南北的交通。

    蜀軍據守街亭,就可以阻斷魏軍進入隴西。

    如果失去街亭,就難以在渭水北立腳,伐魏就成了空話。

    可見街亭對于魏蜀兩國的重要。

    怪不得孔明如此耽心,司馬懿如此重視了。

     可是,馬谡領了丞相軍令來到這裡,看了一周,笑了。

     說:“丞相真是大多心了。

    這兒山僻路險,魏兵怎麼敢來?” 王平卻牢記丞相教誨,提醒道:“不管魏兵敢不敢來,咱們就按丞相吩咐,在這路口安下營寨,有備元患。

    ” “這路口怎麼能下寨?倘魏兵占山撲下,我軍豈不成了甕中之物?我看這座山不錯。

    四面皆不相連,屯兵山上,退進自如,易守難攻。

    ” “不可。

    屯兵山上,倘魏兵團團圍住,怎麼進退,豈不是自陷絕境?” “你難道忘了兵法上說的‘憑高視下,勢如劈竹’嗎?” “倘魏兵斷我汲水之道,怎麼辦?” “還是兵法上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樣我蜀兵可一以當百。

    好了,你别啰嗦了。

    我平素熟讀兵書,連丞相還經常與我商讨,你還啰嗦什麼?就在山上安營紮寨。

    ” 王平仍不肯:“丞相特意交待要在路口紮寨以當魏兵的......”“丞相又沒有親來,他說的豈不是紙上談兵?” “将軍既然執意屯兵山上,就請分兵于我在山下紮一小寨,為犄角之勢,以作呼應。

    ” 馬谡不耐煩地揮揮手讓他帶五千兵士去了。

    自己就在山上紮下大寨。

     這時,馬谡在山上巡哨,見山下魏将來察看地形,便得意地笑了。

    怎麼樣,還是在山上紮寨好吧。

    四下有點動靜,山下盡收眼底。

    便大聲喊道:“喂,山下是司馬老兒吧?你要是活得不耐煩了,便來圍山!” 士兵也四下鼓噪:“來呀,不怕死的來呀!” 馬谡驕矜地傳令将士:“倘魏兵來,但見我手中紅旗招動,便四面殺下山去。

    ” 司馬懿不屑地撇了那蜀将一眼,打馬而去。

    邊走邊想: 我看倒是你這個草包将軍活得不耐煩啦。

    自循死地,還口出狂言,可笑蜀中無人,諸葛亮竟差此庸将把守重地。

    他問司馬昭: “剛才那位蜀将是誰?” 司馬昭忙答:“參軍馬谡。

    ” 司馬懿一聽,不禁大笑道:“哈哈,真是巧極啦。

    ” 司馬昭奇怪地問:“父帥怎麼說巧極啦?” “你還記得在洛陽客棧你們接到的造謠帖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