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魏蜀相拒鬥謀略 兩軍對壘比心機

關燈
司馬懿率兵來遲,遲得魏主褒獎;都督審時度勢,奔襲街亭;馬谡請命守街亭,自作聰明…… 司馬懿神速行動,到新城平了孟達的反叛後,不敢稍停,便引大軍日夜趟行,往長安進發。

    緊趕慢趕還是比約定會師日期晚了半個月,才到長安。

    司馬懿一面令在城外紮寨,一面顧不得解甲卸鞍,帶着滿身征塵和一臉疲倦趕去見魏主複命。

     魏主曹睿在長安見司馬懿兵馬未按時抵達,正疑慮不安,卻接到司馬懿自宛城派人送來的急信,說孟達謀反,軍情危急,無法面聖,自行決斷,先行剿叛,再抵長安。

    他看了又驚又喜,驚的是孟達這個反複無常的小人,若真是與諸葛亮遙相呼應,圖我洛陽,後果不堪設想。

    喜的是司馬懿大将風度,不計前嫌,不怕讒言,敢于決斷。

    有這樣的人輔佐。

     我還有什麼顧慮呢?便日夜翹首南望,盼司馬懿順利平叛,盡快趕來。

     現在司馬懿風塵仆仆趕到,一臉倦怠,便侮慚有加他說:“朕一時不明,誤中蜀之反間計,悔之莫及。

    愛卿受委屈了。

    ” 司馬懿道:“陛下聖明,臣此次被啟用,必當用命,故而在接到申儀密告反情時,本來應表奏陛下請旨的,但恐一來一往贻誤時機,所以隻是派人來向陛下報告,未等回複,便自作主張,先行平叛。

    陛下請看,這是孔明給盂達的密信。

    ” 曹睿接信看畢,對司馬懿果斷行事大加贊賞,道:“愛卿當機立斷,智謀過人,乃魏之大幸。

    朕賜你金誡斧一對,以後但遇緊急要事,不必奏聞,相機行事。

    ” “多謝陛下。

    ” “愛卿何時出關破蜀?” “臣欲舉一大将,可為先鋒。

    ” “卿舉何人?” “右将軍張郃。

    ” “好,朕正欲用。

    ”當下命張郃為前部先鋒,随司馬懿離開長安,來到關外。

     大軍紮好營寨,司馬懿便請張郃進帳商議。

     張郃威猛性急,一進帳就說:“都督說如何打吧。

    張某願拼死效力。

    ” 司馬懿笑着擺擺手讓他坐下道:“哎,與諸葛亮對壘,可不能莽撞。

    和他鬥,是要鬥智鬥勇的。

    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敢冒險行事。

    像這次出兵,如果是我,就會從子午谷徑取長安,那樣事半功倍早就得手了,這是漢高祖當年出兵的路線,因而他才能很快成了帝業。

    如果這樣,再加上盂達逆賊欲取洛陽的配合,後果不堪設想。

    所幸孟達事敗身亡,他諸葛亮又不敢冒險,結果就注定了他又想打又畏尾畏首不能速勝反而會敗的結局。

    我看他這次出兵,必是從斜谷來取邱城。

    如取郿城,必分兵兩路,一軍取箕谷。

    本都督已派人給據守郿城的曹都督傳信,讓他隻須堅守不可出戰。

    令辛毗。

     孫禮截往箕谷道口,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

    ” 張郃問:“張某當于何處進兵?” “秦嶺之西,有街亭、列柳二城。

    此二處均是漢中咽喉。

     諸葛亮欺子丹無備,一定會從此進兵。

    你我可徑取街亭,就離他的糧倉陽平關不遠了。

    這樣諸葛亮看到我軍斷其街亭要沖,絕其糧道,擔心隴西一線的安全,必然會連夜返回漢中。

    他如回兵,我提兵于小路伏擊,可得全勝;他如不回兵,我将各個小路盡皆壘斷,以兵把守。

    這樣不出一月,蜀兵全都會餓死,諸葛亮也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