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孔明出山克三郡 王朗上陣命歸陰

關燈
魏延獻計伐魏,孔明按既定方針出師,連克三郡,曹睿大驚,調兵遣将;祁山前,諸葛亮唇槍舌箭,罵死魏軍師王朗…… 建興六年正月,諸葛亮在漢中經過一年的準備,又使反間計,讓曹睿削了司馬懿的官職,自認為時機成熟,便向蜀主上表出師伐魏。

     鎮北将軍魏延聽說丞相上表伐魏,非常高興。

    認為立功建業的機會到了,便求見丞相,獻上久已考慮好的謀略,說: “丞相容禀,魏令夏侯楙都督長安,是我西蜀求之不得的好事。

    夏侯楙雖是大将夏侯惇之後,卻年少志驕,毫無謀略。

     未将願領精兵五千,從褒中出兵,沿秦嶺東進,繞出子午谷。

     不出十日,可進逼長安。

    夏侯楙必措手不及,棄城東逃。

    丞相可從斜谷進出。

    未将在長安與丞相大軍會合,齊心合力,便可蕩平鹹陽以西。

    ”這是他思謀已久的計謀,反複權衡,找不出秕漏,自認為丞相會贊賞接受。

    這樣,北伐平魏的首功就是他魏延的了。

    卻不料丞相聽了淡然地搖搖頭道: “将軍不可想當然行事。

    你這樣太冒險了。

    我已上表蜀主封你為丞相司馬,統領前軍。

    至于打法嘛,還是按既定方針辦,穩妥些好。

    ” 魏延被兜頭潑了一盆涼水,就是被封為丞相司馬也不興奮。

    他根本沒料到丞相對他早存戒心,用他隻是看重他的勇猛,把他當槍使罷了。

    可笑他蒙在鼓裡,還振振有詞地批駁丞相的既定方針哩。

     “丞相若從大道進兵,魏必沿路防守。

    一路打打停停,何年何月才能取得中原?” 諸葛亮甩着官腔,冷冷他說:“上天如果保佑大漢,何愁不能勢如破竹,一舉成功?” 好了,你别說了。

    丞相的意思是靠命哩。

    命裡注定你輸,怎麼打都不行,命裡注定你勝,怎麼打都中。

    話是怎麼說,如果魏延較上勁再追問一句:“既然上天可以保佑,為何不依未将以求速勝呢?”諸葛亮如何回答?魏延也是聰明人,看丞相的神态語氣,分明是對自己有看法,再多說有什麼用? 好吧,就依你的安排,出水才看兩腿泥呢。

    最後看誰的意見對吧。

     蜀主準奏,諸葛亮發号施令,令趙雲為鎮東将軍,鄧芝為揚武将軍,據守褒斜道中段的岔口箕谷作為疑兵,自己聲東擊西,親率大軍西出祁山,奪取隴右。

     蜀軍經過充分準備,隊伍整齊,兵強馬壯,号令嚴肅。

     曹魏由于沒有想到劉備剛死,蜀漢會這麼快出兵,加之把司馬懿撤走,因此,關中、隴右防務薄弱。

    見蜀兵壓境,紛紛告急。

     驸馬夏侯楙聲色狗馬是好手,打仗領兵卻是草包一個。

     他哪裡見過這種陣勢?一交手,就連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如喪家犬逃往羌胡。

     消息傳到洛陽。

    曹睿大驚失色,急召文武問計:“誰可為朕退蜀兵?” 司徒王朗說:“臣以為朝中隻有大将軍曹子丹可退蜀兵。

    ” “曹愛卿,朕命你為大都督如何?” 曹真道:“臣願往,但乞一人為副将。

    ” “愛卿保舉何人?請講。

    ” “太原陽曲郭淮,文武兼備,足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