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篇 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關燈
小
中
大
左車騎将軍張翼等。
商量之下,大家合兵一處,退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
此時的司馬昭憑借攻克漢中的功勞,終于進位為相國晉公,并加九錫。
到此,蜀魏結束了第一個回合的較量。
魏國的攻勢絲絲入扣,車馬炮緊密配合大舉越過楚河漢界,并抓住蜀漢的失誤輕易奪取了漢中;劣勢下的蜀漢也有巧妙的運子,将士象集中至劍閣天險,也防止了魏國進一步逼近九宮吞并益州的圖謀。
然而,蜀漢喪失的不僅僅是土地,除漢中的兩萬人全軍覆滅以外,姜維在沓中被擊敗時估計也損失了數千名士兵,其本來就不豐厚的防守力量更加薄弱。
這時候,成都還有一萬弱的蜀軍,南方的一萬守備軍也原封不動,劍閣的蜀軍估計為五萬弱。
鐘會在向司馬昭的報告中,也估計正面的蜀軍還有四五萬人。
那麼,蜀軍對面的魏軍,又有多少兵力? 鄧艾見到姜維逃遠了,和中路軍的諸葛緒合兵一處,當時就有了偷渡陰平直取成都的設想。
諸葛緒認為這不是自己的責任,反過來離開了陰平去白水關找鐘會。
沒想到鐘會暗中有反叛的意圖,誣陷說他臨陣退縮因此才被姜維這條大魚漏網,一輛囚車把他打發回後方,并将他的人馬全都編進了自己的部隊。
這樣,鐘會手下有了十五萬大軍(漢樂兩城估計已經陷落),蜀魏雙方以五萬對十五萬,在劍閣下拉開了架勢。
十月,驚魂初定的蜀漢向東吳派去使者求援。
東吳接到求援後,以大将軍丁奉攻擊壽春(圍魏救趙還是趁火打劫?);以将軍丁封、孫異等人進入漢水,打算逆流而上;另以将軍留平配合南郡的軍隊為機動。
遺憾的是,此後蜀漢僅僅堅持了一個月就被打垮,東吳的好心也沒有好報。
鐘會雖然人多勢衆,但卻拿天險劍閣無可奈何,而十五萬張嘴巴吃起飯來吧叽吧叽吧叽吧叽,糧草看看就不夠了,不得不準備撤軍。
這時已經七十多歲的鄧艾出奇謀,建議不要撤軍:"如今敵人已經元氣大傷,應當趁此良機落井下石。
我願意率軍偷越陰平小道,經德陽亭攻擊涪城,這裡離成都隻有三百裡。
這樣一來,如果劍閣守軍回軍攻打我,鐘會的主力就可趁勢強攻劍閣,若劍閣守軍不回軍,則涪城方面兵力不足将不是我的對手,我便在他肚子裡大鬧天宮。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定能一舉攻克益州。
"作為個人最為喜愛的三國人物之一,這裡對鄧艾的生平進行一個簡介。
鄧艾出身貧寒,年幼時父親去世,孤兒寡母被農民收養。
後來參加屯田,逐步升了個小官。
為了彙報屯田狀況,他被派去見已經升任太尉的司馬懿。
司馬懿相當器重他,從此飛黃騰達。
司馬懿并沒看走眼,這位農家子弟在淮南一帶屯田興修水利,成為三國時經濟建設的一大商标。
鄧艾出鎮隴西時不但在對姜維的戰争中屢戰屢勝,堪稱其天敵,同時修要塞建城塢,後來晉朝建立後不久羌胡等少數民族發生叛亂,不少人就是依靠鄧艾修建的城堡才得以安全。
鄧艾一生從淮南到隴西,他在哪裡做官哪裡"荒野開辟,軍民并豐",大概是因為隻有出身貧寒的他才能真正理解老百姓的疾苦。
陰平小道,當年由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了平定南方的少數民族而開鑿,此時荒無人煙早已廢棄多年。
如今鄧艾又以古稀之年勇闖絕地,創下了中國古代戰争史上這一著名的奇襲戰例。
東漢名将馬援之“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鄧艾當之無愧。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十月中旬,老當益壯的鄧艾以精選的一萬輕裝士兵(注2)開始鑿山通道,翻過海拔3000米高的摩天嶺,穿越700裡無人之地,開始了對蜀漢的緻命一擊。
征途中艱險異常,鄧艾本人身先士卒,在遇到險阻時裹着毯子從高處滾下,他的部下則是攀岩附葛,最終征服了天險,大約在十月底突然出現在江油(今四川平武縣南壩)。
蜀漢本土多年不曾動武,防備松懈,江油守将馬邈突然見到魏兵從天而降後大吃一驚,手足無措之下沒有抵抗而投降。
鄧艾進據江油後有了個立足點,并得到了一些急需的糧草。
江油失守的消息報到成都,蜀漢震動,後主劉禅隻好派出成都僅有的部隊(大約五千人)由諸葛瞻(諸葛亮子)和黃崇(黃權子)統領前去阻擊鄧艾軍。
蜀軍快速趕到涪城(今四川綿陽)後,沒有繼續向北前進,而是在此地猶豫不定。
黃崇翻
商量之下,大家合兵一處,退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
此時的司馬昭憑借攻克漢中的功勞,終于進位為相國晉公,并加九錫。
到此,蜀魏結束了第一個回合的較量。
魏國的攻勢絲絲入扣,車馬炮緊密配合大舉越過楚河漢界,并抓住蜀漢的失誤輕易奪取了漢中;劣勢下的蜀漢也有巧妙的運子,将士象集中至劍閣天險,也防止了魏國進一步逼近九宮吞并益州的圖謀。
然而,蜀漢喪失的不僅僅是土地,除漢中的兩萬人全軍覆滅以外,姜維在沓中被擊敗時估計也損失了數千名士兵,其本來就不豐厚的防守力量更加薄弱。
這時候,成都還有一萬弱的蜀軍,南方的一萬守備軍也原封不動,劍閣的蜀軍估計為五萬弱。
鐘會在向司馬昭的報告中,也估計正面的蜀軍還有四五萬人。
那麼,蜀軍對面的魏軍,又有多少兵力? 鄧艾見到姜維逃遠了,和中路軍的諸葛緒合兵一處,當時就有了偷渡陰平直取成都的設想。
諸葛緒認為這不是自己的責任,反過來離開了陰平去白水關找鐘會。
沒想到鐘會暗中有反叛的意圖,誣陷說他臨陣退縮因此才被姜維這條大魚漏網,一輛囚車把他打發回後方,并将他的人馬全都編進了自己的部隊。
這樣,鐘會手下有了十五萬大軍(漢樂兩城估計已經陷落),蜀魏雙方以五萬對十五萬,在劍閣下拉開了架勢。
十月,驚魂初定的蜀漢向東吳派去使者求援。
東吳接到求援後,以大将軍丁奉攻擊壽春(圍魏救趙還是趁火打劫?);以将軍丁封、孫異等人進入漢水,打算逆流而上;另以将軍留平配合南郡的軍隊為機動。
遺憾的是,此後蜀漢僅僅堅持了一個月就被打垮,東吳的好心也沒有好報。
鐘會雖然人多勢衆,但卻拿天險劍閣無可奈何,而十五萬張嘴巴吃起飯來吧叽吧叽吧叽吧叽,糧草看看就不夠了,不得不準備撤軍。
這時已經七十多歲的鄧艾出奇謀,建議不要撤軍:"如今敵人已經元氣大傷,應當趁此良機落井下石。
我願意率軍偷越陰平小道,經德陽亭攻擊涪城,這裡離成都隻有三百裡。
這樣一來,如果劍閣守軍回軍攻打我,鐘會的主力就可趁勢強攻劍閣,若劍閣守軍不回軍,則涪城方面兵力不足将不是我的對手,我便在他肚子裡大鬧天宮。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定能一舉攻克益州。
"作為個人最為喜愛的三國人物之一,這裡對鄧艾的生平進行一個簡介。
鄧艾出身貧寒,年幼時父親去世,孤兒寡母被農民收養。
後來參加屯田,逐步升了個小官。
為了彙報屯田狀況,他被派去見已經升任太尉的司馬懿。
司馬懿相當器重他,從此飛黃騰達。
司馬懿并沒看走眼,這位農家子弟在淮南一帶屯田興修水利,成為三國時經濟建設的一大商标。
鄧艾出鎮隴西時不但在對姜維的戰争中屢戰屢勝,堪稱其天敵,同時修要塞建城塢,後來晉朝建立後不久羌胡等少數民族發生叛亂,不少人就是依靠鄧艾修建的城堡才得以安全。
鄧艾一生從淮南到隴西,他在哪裡做官哪裡"荒野開辟,軍民并豐",大概是因為隻有出身貧寒的他才能真正理解老百姓的疾苦。
陰平小道,當年由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了平定南方的少數民族而開鑿,此時荒無人煙早已廢棄多年。
如今鄧艾又以古稀之年勇闖絕地,創下了中國古代戰争史上這一著名的奇襲戰例。
東漢名将馬援之“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鄧艾當之無愧。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十月中旬,老當益壯的鄧艾以精選的一萬輕裝士兵(注2)開始鑿山通道,翻過海拔3000米高的摩天嶺,穿越700裡無人之地,開始了對蜀漢的緻命一擊。
征途中艱險異常,鄧艾本人身先士卒,在遇到險阻時裹着毯子從高處滾下,他的部下則是攀岩附葛,最終征服了天險,大約在十月底突然出現在江油(今四川平武縣南壩)。
蜀漢本土多年不曾動武,防備松懈,江油守将馬邈突然見到魏兵從天而降後大吃一驚,手足無措之下沒有抵抗而投降。
鄧艾進據江油後有了個立足點,并得到了一些急需的糧草。
江油失守的消息報到成都,蜀漢震動,後主劉禅隻好派出成都僅有的部隊(大約五千人)由諸葛瞻(諸葛亮子)和黃崇(黃權子)統領前去阻擊鄧艾軍。
蜀軍快速趕到涪城(今四川綿陽)後,沒有繼續向北前進,而是在此地猶豫不定。
黃崇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