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篇 淮南三叛之三 大戰
關燈
小
中
大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夏,姜維帶領幾萬人馬再次北上,向狄道而來。
魏國此時在長安一帶的最高軍政長官已經成了陳群的兒子陳泰。
他當即命令雍州刺史王經馳援狄道,自己帶領大軍駐紮在陳倉(這個部署,是否有看情況直搗漢中圍魏救趙之意?)。
陳泰命令王經在狄道堅守,等他的大軍到了後再和姜維決戰,而這個王經卻自作主張要獨力對付蜀軍。
在一次小規模的交鋒中,王經吃了點小虧。
王經不但沒吸取教訓,反而大舉渡過洮河。
陳泰聽說後大吃一驚,明白這下子糟了立刻派出援兵,自己也親率大軍為後繼。
果然,姜維一巴掌把這個冒失的王經打得眼冒金星。
一場大戰後,王經的幾萬大軍隻剩下可憐的一萬多人,其他的都被打散。
王經被迫退守狄道。
張翼再次勸姜維見好就收免得畫蛇添足,姜維大怒:這樣的大勝後哪有不趁勢進取的道理!他随即進兵合圍狄道,把王經裡三層外三層地裹了起來。
陳泰聽說後,立刻召集人馬,會同來自洛陽的鄧艾等援軍急行軍解狄道之圍。
然而,鄧艾等人看到姜維大勝後有點灰心,以壯士斷腕之說來勸陳泰舍車保帥。
陳泰堅決反對:“姜維提兵深入,求的就是速戰速決。
王經不深溝高壘消磨他的銳氣,反而決一死戰,正中姜維的下懷。
姜維得勝後如果引兵東下,劫掠糧草聯結羌兵,那麼才是我們的大患。
如今他卻帶着銳氣正盛的軍隊圍攻狄道堅城,一旦拖下去他自己的糧草不危險嗎?這正是我們的好機會。
”三國演義對這一段論述基本上原文照搬,就是把其“版權”給了鄧艾。
說完後,他立刻動身沿着山勢疾進。
狄道城裡城外圍攻的和被圍的都沒想到援兵來的這麼快,城裡的士氣大漲城外的不敢輕心。
同時,西面的涼州也向這裡派來了援軍。
面對着左右夾攻的局面,姜維不敢冒險而退了兵。
王經從城裡出來見到陳泰後,深刻反省自己的失策:“城裡的糧草不夠十天的,如果不是您神速解圍,那麼這座城就完了!如果這樣,恐怕連涼州都保不住了。
”陳泰到是把這個敗軍之将安慰了一番,重新布置防務後自己也回師駐紮到上邽。
姜維盡管撤了兵,畢竟有大勝的戰功。
幾個月後,他因此被提升為大将軍。
姜維撤退一年後,魏國的将軍們又開始讨論起邊境的局勢。
大多數人認為姜維去年退兵後會吸取教訓不會輕易動武,而剛剛晉升為安西将軍的鄧艾卻提醒大家冷靜點:“去年洮西兵敗,不是一般的損失,損兵折将百姓流離失所,幾乎是地獄門口撿了條命。
如今他們畢竟有趁勝的勢頭,而我們元氣未複,這是其一;他們将士互相熟悉,又是厲兵秣馬多年,而我們的将領年年更換,戰備也不完善,這是其二;他們北上可以乘船,而我們隻能靠兩隻腳,這是其三;狄道、隴西、南安、祁山都是我們必須防守的要點,而他們隻需要攻擊一處即可,這是其四;攻擊南安隴西,則可以連結羌人為援兵,攻擊祁山,那裡有良田千頃,不用為軍糧發愁,這是其五。
對手并不是無能的人,不會看不到這樣的好處。
他們必定會再度出兵。
” 鄧艾話音未落,姜維卷土重來。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七月,姜維再度北上祁山。
看到鄧艾有所準備,他改道董亭偷襲南安。
鄧艾早就防着這一手,搶先占據險要。
姜維馬上變招,趁夜裡渡渭河延山路直奔上邽,并和蜀漢的鎮西大将軍胡濟約好共同攻擊。
然而,不知為什麼這位胡大将軍卻未能按期到達。
鄧艾抓住戰機,在段谷一戰将姜維打垮。
蜀軍傷亡慘重,姜維回去後日子立刻就不好過了。
他也隻好上表自貶,把剛剛戴了幾個月的大将軍頭銜交出後任後将軍,但仍然代理大将軍一職。
相反,鄧艾因此功勞升任鎮西将軍,成了隴西一帶魏軍的新任統帥。
文欽到了江南後,被東吳任命為鎮北大将軍。
他整天圍着孫峻說北伐的好處,終于把孫峻心眼說活。
姜維兵敗這一年的九月,孫峻召集兵馬大動幹戈,卻“人有旦夕禍福”病死在了征途上。
臨終前,他把軍政大權交給了親族孫綝。
孫峻這次北伐到不是一無所獲,他死後的安排不但激起了東吳
魏國此時在長安一帶的最高軍政長官已經成了陳群的兒子陳泰。
他當即命令雍州刺史王經馳援狄道,自己帶領大軍駐紮在陳倉(這個部署,是否有看情況直搗漢中圍魏救趙之意?)。
陳泰命令王經在狄道堅守,等他的大軍到了後再和姜維決戰,而這個王經卻自作主張要獨力對付蜀軍。
在一次小規模的交鋒中,王經吃了點小虧。
王經不但沒吸取教訓,反而大舉渡過洮河。
陳泰聽說後大吃一驚,明白這下子糟了立刻派出援兵,自己也親率大軍為後繼。
果然,姜維一巴掌把這個冒失的王經打得眼冒金星。
一場大戰後,王經的幾萬大軍隻剩下可憐的一萬多人,其他的都被打散。
王經被迫退守狄道。
張翼再次勸姜維見好就收免得畫蛇添足,姜維大怒:這樣的大勝後哪有不趁勢進取的道理!他随即進兵合圍狄道,把王經裡三層外三層地裹了起來。
陳泰聽說後,立刻召集人馬,會同來自洛陽的鄧艾等援軍急行軍解狄道之圍。
然而,鄧艾等人看到姜維大勝後有點灰心,以壯士斷腕之說來勸陳泰舍車保帥。
陳泰堅決反對:“姜維提兵深入,求的就是速戰速決。
王經不深溝高壘消磨他的銳氣,反而決一死戰,正中姜維的下懷。
姜維得勝後如果引兵東下,劫掠糧草聯結羌兵,那麼才是我們的大患。
如今他卻帶着銳氣正盛的軍隊圍攻狄道堅城,一旦拖下去他自己的糧草不危險嗎?這正是我們的好機會。
”三國演義對這一段論述基本上原文照搬,就是把其“版權”給了鄧艾。
說完後,他立刻動身沿着山勢疾進。
狄道城裡城外圍攻的和被圍的都沒想到援兵來的這麼快,城裡的士氣大漲城外的不敢輕心。
同時,西面的涼州也向這裡派來了援軍。
面對着左右夾攻的局面,姜維不敢冒險而退了兵。
王經從城裡出來見到陳泰後,深刻反省自己的失策:“城裡的糧草不夠十天的,如果不是您神速解圍,那麼這座城就完了!如果這樣,恐怕連涼州都保不住了。
”陳泰到是把這個敗軍之将安慰了一番,重新布置防務後自己也回師駐紮到上邽。
姜維盡管撤了兵,畢竟有大勝的戰功。
幾個月後,他因此被提升為大将軍。
姜維撤退一年後,魏國的将軍們又開始讨論起邊境的局勢。
大多數人認為姜維去年退兵後會吸取教訓不會輕易動武,而剛剛晉升為安西将軍的鄧艾卻提醒大家冷靜點:“去年洮西兵敗,不是一般的損失,損兵折将百姓流離失所,幾乎是地獄門口撿了條命。
如今他們畢竟有趁勝的勢頭,而我們元氣未複,這是其一;他們将士互相熟悉,又是厲兵秣馬多年,而我們的将領年年更換,戰備也不完善,這是其二;他們北上可以乘船,而我們隻能靠兩隻腳,這是其三;狄道、隴西、南安、祁山都是我們必須防守的要點,而他們隻需要攻擊一處即可,這是其四;攻擊南安隴西,則可以連結羌人為援兵,攻擊祁山,那裡有良田千頃,不用為軍糧發愁,這是其五。
對手并不是無能的人,不會看不到這樣的好處。
他們必定會再度出兵。
” 鄧艾話音未落,姜維卷土重來。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七月,姜維再度北上祁山。
看到鄧艾有所準備,他改道董亭偷襲南安。
鄧艾早就防着這一手,搶先占據險要。
姜維馬上變招,趁夜裡渡渭河延山路直奔上邽,并和蜀漢的鎮西大将軍胡濟約好共同攻擊。
然而,不知為什麼這位胡大将軍卻未能按期到達。
鄧艾抓住戰機,在段谷一戰将姜維打垮。
蜀軍傷亡慘重,姜維回去後日子立刻就不好過了。
他也隻好上表自貶,把剛剛戴了幾個月的大将軍頭銜交出後任後将軍,但仍然代理大将軍一職。
相反,鄧艾因此功勞升任鎮西将軍,成了隴西一帶魏軍的新任統帥。
文欽到了江南後,被東吳任命為鎮北大将軍。
他整天圍着孫峻說北伐的好處,終于把孫峻心眼說活。
姜維兵敗這一年的九月,孫峻召集兵馬大動幹戈,卻“人有旦夕禍福”病死在了征途上。
臨終前,他把軍政大權交給了親族孫綝。
孫峻這次北伐到不是一無所獲,他死後的安排不但激起了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