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篇 淮南三叛之二 石卵

關燈
令王基停止前進。

    王基力排衆議:“毌丘儉等人有五六萬的人馬,他們完全可以把攤子鋪得大一點。

    之所以龜縮在項城無所作為,不過是因為内部人心不穩。

    如果我們停止不前,似乎給他們一個怯懦的印象,他們内部那些對他們不滿的人反而不能揭竿而起。

    曠日持久之下,難道東吳就不會趁火打劫嗎?淮南一旦不保,中原震動,這是國家的大患啊。

    南頓有大量的軍糧,足夠他們支持四十天,必須先行占領。

    這樣既有糧食作補充,又成就先聲奪人之勢,這是成敗的關鍵。

    ”他三番五次的建議,終于打動了司馬師。

    司馬師于是将大軍南進。

     果然不出所料,司馬師大軍向前一壓,毌丘儉的部下就開始有人投降。

    王基看到司馬師的動作不夠大,再次坐不住了:“如今放着南頓這樣的糧倉不争,卻靠後方運糧,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但是司馬師看到自己的大軍還沒有到齊,對此下不了決心。

    王基不願錯過戰機,當機立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立即帶着自己的人馬占據了南頓。

    這個時候的毌丘儉也在向南頓進發,距離南頓隻有十幾裡的時候卻聽說已經被王基先行占據,隻好撤兵回了項城。

    王基年少時是個孤兒,與叔父相依為命。

    與鄧艾一樣,在領兵打仗的同時他也很注重務農積谷,是個軍政全才。

    他在三國演義中沒有名氣,實際上是淮南二三叛中最為耀眼的明星。

    淮南三叛中,我們還将看到他的出色表現。

     魏國有這樣的動亂,東吳當然要象王基所預料的那樣趁火打劫。

    東吳的丞相孫峻帶着大隊人馬立刻沖着壽春殺來。

    這個時候司馬師的部隊也漸漸集結完畢,大家都要求進攻項城,司馬師不同意:"淮南的将士本來沒有反叛的心思,不過是被毌丘儉文欽逼迫而不得已做了賊。

    如今他們舉事後,盡管到處拉攏盟友但淮河以北根本沒人響應,而他們的部下已經有人開始投降,這明擺着是崩潰的前兆。

    困獸猶鬥,我們決一死戰正合他們的心意。

    雖然必勝,傷亡也不會小。

    時間一長,他們的陰謀敗露衆叛親離,那時可以不戰而勝。

    "說完,他命令諸葛誕率領豫州人馬直接進攻壽春,而征東将軍胡遵則負責切斷他們回壽春的去路,司馬師自己進至汝陽。

    這一步棋就将死了毌丘儉文欽:他們既擔心老巢壽春守不住,又擔心退兵會把四面的追兵帶到壽春,進退兩難無計可施。

    而面對司馬師大軍的壓力,淮南士兵的家屬都在淮河以北,誰都不願意給毌丘儉等賣命,不斷有人投降,隻有揚州附近剛剛歸附的農民還在支持毌丘儉。

     司馬師在汝陽,看到叛軍的窘境後又給他們設下了圈套。

    鄧艾将毌丘儉的使者斬首後,立刻帶着一萬多人先占據了樂嘉城這一要地。

    司馬師這時命令鄧艾示弱誘敵,文欽果然帶兵來争奪。

    司馬師卻偷偷從汝陽帶領大軍馳援。

    文欽看到司馬師的人馬後才知道上了當,驚慌失措。

    然而,他僅僅十八歲的兒子文鴦初生牛犢不怕虎:"趁他們剛來立足未穩,不如半夜突擊。

    "于是文欽父子分兵兩路,夜裡文鴦突然就沖進了司馬師的大營。

    司馬師聽到軍營遭受奇襲,大吃一驚,他那本來就長着肉瘤的眼睛居然掉出了眼珠。

    他緊緊咬住被子強行忍住劇痛,以至于被子都被咬破。

    而文鴦奮戰一夜卻沒有等到父親的接應,天亮後他看到司馬師大軍勢頭太猛也隻好突出重圍。

    司馬師當即就命令大家将剩勇追窮寇。

    文鴦看到有追兵,估計如果不能先将其挫敗是逃不了了,帶着十幾名骁勇的騎兵反複沖殺,硬是把追兵打退。

    司馬師再次命令八千騎兵追擊,也被文鴦一個人反複沖殺六七次,每次都殺傷一百多,終于逼退了追兵。

    趙雲長坂坡的英勇并沒有曆史根據,而這次确是白紙黑字。

    這個文鴦,簡直不是人啊。

     王基看到鄧艾将文欽調動後,立即進攻防守被削弱的項城。

    項城的毌丘儉聽說文欽打了敗仗,知道大勢已去馬上掉頭南逃,于是本來就人心渙散的叛軍終于潰不成軍。

    文欽在回項城的途中聽說老大跑了,自己估計也支持不住打算回壽春。

    此時壽春已經被攻克,他隻好南逃東吳。

    正好東吳的孫峻正北上打算撿便宜,半路上遇到文欽後連着兵馬一股腦地收歸己有。

    毌丘儉的運氣則糟糕得多,他半路落了單後虎落平陽,被村民所殺。

    諸葛誕到壽春後,壽春軍民以為司馬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