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篇 高平陵政變

關燈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冬,就在孫禮離開洛陽後不久,司馬懿府上又迎來了一位客人,他就是即将赴任荊州刺史的李勝。

    李勝是荊州人,長期依附于曹爽。

    當年攻打漢中的馊主意,就是他和鄧飏的“傑作”。

    這次終于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得以高升。

    曹爽一夥雖然排擠了司馬懿,對他還有一絲戒心,就讓李勝以辭行及求教(司馬懿曾在荊州鎮守多年)的理由來探探底細。

    司馬懿此時正是古稀之年,曹爽的這個把戲當然瞞不過他的法眼。

    于是,他故意作出了一副體弱多病的姿态來招待這位客人。

    李勝見到司馬懿躺在病床上,連站立起來打個招呼的力氣都沒有,大吃一驚:“天子隆恩,任命我為本州(李勝是荊州人,因此稱荊州為本州)刺史,特地來向太傅您辭行。

    早就聽說您貴體欠安,沒想到病得這麼厲害。

    ”司馬懿故意氣喘籲籲地胡說一通:“年老體弱,恐怕不能長久了。

    您屈就并州,那裡靠近匈奴,最近聽說鬧得厲害,您要好好注意邊防。

    我死後,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就托付給您了。

    ”李勝一聽,并州?不對啊:“我是去本州,不是并州。

    ”司馬懿仍然裝作聽不清的樣子:“您剛從并州回來?”李勝沒辦法,隻好大聲緩慢地說:“我是就任荊州刺史,不是并州。

    ”司馬懿這才聽清了,歎息道:“年老耳聾,聽不清了。

    您是衣錦還鄉啊,可喜可賀。

    到任後,希望您再立新功。

    ”說完後,他示意口渴,旁邊的侍女端來湯水。

    然而,司馬懿才喝了幾口,就弄得到處都是。

    李勝看到這個樣子,自己反而尴尬起來,也不便打擾,就說了幾句客套話後告辭離開。

    回去後,他将司馬懿的“洋相”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曹爽:“太傅已經沒幾天活頭了,您不必擔心。

    ”幾天後再次提起這件事時,他還為司馬懿擔心起來:“太傅的病,就是扁鵲再世也無能為力了,真是令人感歎啊!”從此,曹爽再不把司馬懿放在眼裡。

     曹爽一夥中,也有一個明白人,就是位居大司農(農業部長)人稱“智囊”的桓範。

    桓範這個人對于曹爽,有如田豐對于袁紹,雖然忠誠精明,但脾氣不是不太好,而是太不好,曾經因和妻子口角一言不合連懷孕的妻子都誤傷緻死,因此曹爽對他是敬而遠之并不太親近,更算不上言聽計從。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國小皇帝曹芳要按照慣例去祭奠曹睿的陵墓(高平陵)。

    曹爽平時喜愛遊玩,經常帶着自己的幾個弟弟到處亂跑。

    桓範看到群臣不滿,感到危險後經常勸曹爽悠着點。

    您兄弟全都出城,萬一有人在城裡發動政變,那麼您還能回家嗎?因此,曹爽稍有收斂。

    這次皇帝要去高平陵掃墓,曹爽也高高興興地跟着去,然後打算順手在附近打打獵散散心,一高興還把自己的親兄弟全都帶走了。

    高平陵這件事從後果上看,朝廷要員大多沒去。

    司馬懿告老已經兩年,當然可以不去,其他的象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包括大司農桓範都在洛陽,可見曹爽未必非去不可。

    而拉着自己的兄弟全都去遊山玩水,一條後路也不留隻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

    出門前,桓範再次勸谏:“您這一走,城中要是有什麼變故就回不來了。

    ”曹爽不以為然:“哪個不要命的敢謀反!”然後就呼啦啦地帶着自己的人跟着曹芳出了城門。

     這樣的事情,當然早被司馬懿看在眼裡。

    他早就感到這可能是個好機會。

    如今看到曹爽遠出,連自己的兄弟親兵都拉走了,立即開始動手。

    幾年前司馬懿稱病告老後,也讓長子司馬師以照看父親及母親去世守孝為由辭掉了那個有名無實的職位(部隊已經被曹爽解散),并專心準備政變事宜。

    然而,這些事情一直不曾告訴司馬昭,直到動手前一天晚上。

    當天夜裡,司馬昭或是興奮或是激動或是緊張,徹夜難眠,而司馬師則因為早已知情照樣鼾聲如雷。

    第二天他确定曹爽出城後,司馬懿開始了那個改變三國命運的計劃。

     首先,他以郭太後的名義下令,關閉了洛陽城的各個城門。

    司馬師在暗中早已準備了三千死士,這時紛紛發難,分别在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帶領下占據了武器倉庫及皇宮。

    然後司馬懿命令司徒高柔假節代理大将軍一職,以太仆王觀代理中領軍(皇宮禁衛隊隊長),分别奪取了曹爽和他弟弟曹羲(中領軍)的軍營。

    曹氏兄弟的軍營因為群龍無首來的又是三公九卿,誰都不敢亂動。

    洛陽城被控制後,司馬懿經郭太後批準後上表曹芳,将曹爽的罪行一一列舉,并親自帶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