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崩年亦在永安宮
關燈
小
中
大
都要求趁熱打鐵追擊,雖然是落水狗也要痛打;陸遜朱然等卻擔心北面的曹丕會偷襲東吳,僅僅作象征性地追擊後放了劉備一馬,然後回師東吳。
當年九月,鑒于東漢末年外戚篡權的教訓,曹丕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外戚幹預朝政,規定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太後的親族既不得輔政也不得授予爵位。
想想看幾十年後的晉武帝司馬炎寵信皇後的親戚楊駿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魏文帝曹丕這一次确實有先見之明。
更難得的是,卞太後對此也是以實際行動支持。
她每次見到來宮廷探望的家人,從不忘記囑咐:"你們不要忘記勤儉的美德,不要奢望什麼賞賜。
我知道外族經常抱怨我太刻薄,這是因為我有一定之規啊。
我與武帝夫妻四五十年從來如此,不會無故改變。
如果你們作奸犯科,那麼我會将犯人罪加一等。
不要指望無故的錢米恩賜。
"然而,曹丕明白一時糊塗一時。
夷陵之戰前,孫權為了結交曹魏把俘獲的于禁護軍浩周及司馬東裡衮釋放,并低聲下氣地稱臣納貢。
曹丕問這兩個人:"孫權的這番表示,可信不可信?"浩周認為可信,而東裡衮則認為不可信。
曹丕當然喜歡浩周的回答,這才封孫權為吳王并派他再次前往東吳結好。
孫權當時是手指青天,鼻涕眼淚一大把地海誓山盟。
然而,嘴巴上雖然漂亮孫權卻始終不肯把兒子送去為人質。
夷陵之戰後,曹丕再次要派辛毗桓階前去結盟并讓孫權送兒子來,孫權卻連使者都不見了。
曹丕大怒,馬上就要發兵給孫權一個教訓(注2)。
劉晔勸阻:"孫權剛剛大獲全勝,内部團結一緻又有長江天險,恐怕打不赢啊。
"曹丕當時心裡就是一個"呸!",這種出爾反爾的雜種怎能不修理修理?九月,曹魏全軍出動,曹休曹仁曹真,張遼張合徐晃等名将全都上陣分三路大舉攻吳。
東吳當然也是精銳盡出,呂範諸葛瑾潘璋等各據險要據敵。
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來全力抵抗曹魏的進攻,孫權再次派使者入蜀,蜀漢也派人回報。
吳蜀再次恢複了"外交關系"。
然而劉備聽說吳魏失和兵戎相見後,卻來湊熱鬧,寫信給陸遜:"魏兵大舉進攻長江漢水一帶,我想趁機東進報一箭之仇,您打算如何抗拒啊?"陸遜一看,這明擺着是口頭便宜嘛:"恐怕您剛剛打了大敗仗,還沒養好傷,想的是如何與我們‘複婚’而無力動武吧。
如果不仔細考慮利害關系,這次再來送命,我決不會讓您失望。
"吳蜀動口,吳魏動手。
可是這一戰連曹魏的内部都不樂觀。
曹休在洞口,當時就要渡江。
這個計劃,連曹丕都覺得膽子太大,連忙下诏書制止。
董昭看到了曹丕的顧慮:"如今曹休想渡江,必定是命令部下一起行動。
而他的手下臧霸等,早已經是貪戀富貴,不複當年勇了。
陛下雖然有诏書,曹休未必聽從。
不過,這樣的部下..."果然,曹休雖然趁大風将呂範的人馬吹亂的機會斬俘一千多人,派臧霸追擊時卻吃了敗仗。
曹仁在濡須,曹真在江陵,都是在蔣濟董昭一直搖頭的情況下要麼損兵折将,要麼無功而返。
加上軍中流行疫病,曹丕感歎地對董昭說:"還是您說的對啊!"下令退了兵。
吳魏交兵之間,諸葛亮于黃初四年(公元223年)二月到了永安,這時的劉備已經是病入膏肓。
劉備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命令諸葛亮輔助太子劉禅,尚書令李嚴為副手,在永安托孤。
臨終時,劉備告訴諸葛亮:"你的才能遠勝曹丕,一定能安邦定國成就大業。
如果我的這個犬子可以輔佐,希望您盡力;如果不能,您不妨自立為蜀漢的君主。
"諸葛亮大驚失色,泣不成聲:"我怎敢不竭盡全力,效忠貞之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又寫下遺诏告誡劉禅:"人過了五十就不是夭折了,何況我已經六十有三,又有什麼可以抱怨的。
所擔心的不過是你們兄弟。
你們一定要記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隻有賢德才能讓人心服。
我德行淺薄,不足以讓你們效仿。
從此後,你們要以父親的禮節侍奉丞相。
"當年四月,劉備在永安薨逝,享年六十三,追谥為昭烈。
八月,其遺體下葬。
附錄詠懷古迹五首之四杜甫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注1七天之後,曹丕果然收到了吳國破蜀的捷報。
以此看來,曹丕的這個意見,應當是發表在陸遜動手前不久。
注2關于曹丕動武的動機,也沒有定論。
那種認為曹丕早就想進攻東吳而以此為借口的說法也是很流行的。
當年九月,鑒于東漢末年外戚篡權的教訓,曹丕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外戚幹預朝政,規定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太後的親族既不得輔政也不得授予爵位。
想想看幾十年後的晉武帝司馬炎寵信皇後的親戚楊駿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魏文帝曹丕這一次确實有先見之明。
更難得的是,卞太後對此也是以實際行動支持。
她每次見到來宮廷探望的家人,從不忘記囑咐:"你們不要忘記勤儉的美德,不要奢望什麼賞賜。
我知道外族經常抱怨我太刻薄,這是因為我有一定之規啊。
我與武帝夫妻四五十年從來如此,不會無故改變。
如果你們作奸犯科,那麼我會将犯人罪加一等。
不要指望無故的錢米恩賜。
"然而,曹丕明白一時糊塗一時。
夷陵之戰前,孫權為了結交曹魏把俘獲的于禁護軍浩周及司馬東裡衮釋放,并低聲下氣地稱臣納貢。
曹丕問這兩個人:"孫權的這番表示,可信不可信?"浩周認為可信,而東裡衮則認為不可信。
曹丕當然喜歡浩周的回答,這才封孫權為吳王并派他再次前往東吳結好。
孫權當時是手指青天,鼻涕眼淚一大把地海誓山盟。
然而,嘴巴上雖然漂亮孫權卻始終不肯把兒子送去為人質。
夷陵之戰後,曹丕再次要派辛毗桓階前去結盟并讓孫權送兒子來,孫權卻連使者都不見了。
曹丕大怒,馬上就要發兵給孫權一個教訓(注2)。
劉晔勸阻:"孫權剛剛大獲全勝,内部團結一緻又有長江天險,恐怕打不赢啊。
"曹丕當時心裡就是一個"呸!",這種出爾反爾的雜種怎能不修理修理?九月,曹魏全軍出動,曹休曹仁曹真,張遼張合徐晃等名将全都上陣分三路大舉攻吳。
東吳當然也是精銳盡出,呂範諸葛瑾潘璋等各據險要據敵。
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來全力抵抗曹魏的進攻,孫權再次派使者入蜀,蜀漢也派人回報。
吳蜀再次恢複了"外交關系"。
然而劉備聽說吳魏失和兵戎相見後,卻來湊熱鬧,寫信給陸遜:"魏兵大舉進攻長江漢水一帶,我想趁機東進報一箭之仇,您打算如何抗拒啊?"陸遜一看,這明擺着是口頭便宜嘛:"恐怕您剛剛打了大敗仗,還沒養好傷,想的是如何與我們‘複婚’而無力動武吧。
如果不仔細考慮利害關系,這次再來送命,我決不會讓您失望。
"吳蜀動口,吳魏動手。
可是這一戰連曹魏的内部都不樂觀。
曹休在洞口,當時就要渡江。
這個計劃,連曹丕都覺得膽子太大,連忙下诏書制止。
董昭看到了曹丕的顧慮:"如今曹休想渡江,必定是命令部下一起行動。
而他的手下臧霸等,早已經是貪戀富貴,不複當年勇了。
陛下雖然有诏書,曹休未必聽從。
不過,這樣的部下..."果然,曹休雖然趁大風将呂範的人馬吹亂的機會斬俘一千多人,派臧霸追擊時卻吃了敗仗。
曹仁在濡須,曹真在江陵,都是在蔣濟董昭一直搖頭的情況下要麼損兵折将,要麼無功而返。
加上軍中流行疫病,曹丕感歎地對董昭說:"還是您說的對啊!"下令退了兵。
吳魏交兵之間,諸葛亮于黃初四年(公元223年)二月到了永安,這時的劉備已經是病入膏肓。
劉備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命令諸葛亮輔助太子劉禅,尚書令李嚴為副手,在永安托孤。
臨終時,劉備告訴諸葛亮:"你的才能遠勝曹丕,一定能安邦定國成就大業。
如果我的這個犬子可以輔佐,希望您盡力;如果不能,您不妨自立為蜀漢的君主。
"諸葛亮大驚失色,泣不成聲:"我怎敢不竭盡全力,效忠貞之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又寫下遺诏告誡劉禅:"人過了五十就不是夭折了,何況我已經六十有三,又有什麼可以抱怨的。
所擔心的不過是你們兄弟。
你們一定要記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隻有賢德才能讓人心服。
我德行淺薄,不足以讓你們效仿。
從此後,你們要以父親的禮節侍奉丞相。
"當年四月,劉備在永安薨逝,享年六十三,追谥為昭烈。
八月,其遺體下葬。
附錄詠懷古迹五首之四杜甫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裡,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注1七天之後,曹丕果然收到了吳國破蜀的捷報。
以此看來,曹丕的這個意見,應當是發表在陸遜動手前不久。
注2關于曹丕動武的動機,也沒有定論。
那種認為曹丕早就想進攻東吳而以此為借口的說法也是很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