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 崩年亦在永安宮
關燈
小
中
大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二月,劉備在秭歸召集部下商讨興兵伐吳的大計,哪知道手下的黃權又出來反對:"吳人悍勇善戰,我們如今延長江順流而下當然容易,一旦有什麼閃失逆流而退則幾乎辦不到。
我願意為前鋒先前進,您在後面統領大軍為後繼,這樣比較穩妥。
"這個主意,和官渡之前沮授勸袁紹的主意差不多,而劉備的表現和袁紹也沒什麼兩樣:不聽。
他任命黃權為鎮北将軍,帶領一部分兵力駐紮在長江以北防止北方的曹魏趁火打劫,自己則親自長驅直入翻山越嶺打到了夷道猇亭。
東吳的将軍們當時就要來個兵來将擋,但被統帥陸遜制止:"劉備親自率領大軍東下,銳氣正盛,況且他們的營寨紮在崇山峻嶺中,正面強攻哪裡能成功?一旦有所損失,事關全局不是小事啊。
如今我們應當獎勵将士,廣泛地發動大家出謀劃策,冷靜地等待對手的失誤。
如果這裡是平原曠野,還要擔心劉備硬沖,但劉備把營寨紮在這樣的山巒上,又怎麼能施展他的兵力?先看看他們能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再慢慢地利用他的弊端。
"這一番話,說得大家越聽越糊塗:這個大都督,多半是膽小才拿這種鬼話來搪塞吧?又氣又恨。
劉備看到東吳不出戰,卻也如陸遜所言因為地勢的限制無法強攻,隻好作些邊緣文章,派馬良去武都少數民族那裡接應叛吳投蜀的部族首領沙摩柯,并派偏師張南圍東吳的安東将軍孫桓于夷道。
東吳的将士沉不住氣了:“孫桓可是吳王的親戚,都督您還是早點派救兵吧。
”陸遜不為所動:"孫桓深得軍心,夷道又是堅城,糧草充足,用不着我費事。
等到我這裡把劉備收拾掉,他哪裡也自然就解脫了。
"面對蜀軍的頻繁挑戰,吳将都忍不住要出去教訓教訓他們,被陸遜一一耐心勸止,明令他們堅守不出。
有的老将和公室貴戚出身的将領企圖各行其是,欲貿然出動,陸遜手按尚方寶劍繩之以軍紀:"劉備是強敵,連曹操都對他畏懼三分。
諸位應當同心協力剿除蜀漢,為什麼要各行其是?!我雖然是書生,之所以能受命于吳王,就是因為我能忍辱負重有尺寸可用。
大家要依軍令而行,不得找任何借口!軍令如山,各位不要以身試法!"就這樣,雙方出現了對峙的局面。
這麼一拖,就拖了好幾個月。
直到當年六月。
這幾個月裡劉備看到陸遜堅守又無懈可擊,就把自己的兵力展開後從巫峽到夷陵紮了幾十個大寨,連營七百多裡以馮習張南等為都督,作出了一副持久戰的态勢。
天氣越來越熱,他又命令水軍都上岸避暑。
然而這樣的部署,把自己有限的兵力鋪在了過大的範圍上,成了"天網恢恢,又疏又漏"。
曹丕聽說後,當時就笑了:"劉備打仗到底不行啊。
‘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把自己的部隊駐紮在地形過于複雜的地方遲早要成為敵人的俘虜)這樣的道理都不懂。
看着吧,東吳的捷報沒幾天就要到了。
"(注1) 曹丕說的劉備或許不懂,但看着自己從二月到六月幾個月的時間裡一無所獲,己方的士氣一天天地再衰三竭,他也坐不住了。
他命令吳班帶着幾千老弱病殘去誘敵,自己則帶着八千精銳埋伏好,等着陸遜出來後猛咬一口。
東吳的将領們看到吳班帶着一群廢物在耀武揚威,又好氣又好笑,這不是在送死嗎?立刻要求出戰。
不過這樣的小兒科卻對付不了陸遜,他搖了搖頭:"這肯定是詭計,不信你們就等兩天看。
"果然,劉備看到自己的計策騙不了陸遜,沒辦法,隻好帶着八千人從埋伏圈中走了出來。
陸遜得意地告訴大家:"當初之所以沒聽你們的,就是因為這個。
"之後,他明白劉備已經是黔驢技窮,而蜀軍遠道出師,速決不成,且營地分散,運輸困難,兵疲意懈等等不利已經是一清二楚。
在給孫權的表章裡,陸遜再也不客氣:"夷陵要地,是國家的門戶。
然而這個地方易攻難守。
一旦丢失,不僅僅是一個郡,連荊州都有危險。
今天既然和西蜀明争,一定要給他們點顔色看看,讓他們從此再不敢胡思亂想。
劉備擅離巢穴而跑來送死,我雖然不才也要憑借您的英明給他以迎頭痛擊。
我當初擔心他們水陸并進,誰知道劉備卻放棄水路上岸來爬山,處處結營自守。
如今幾個月過去了,他們再拿不出什麼新的花招了。
希望您放心,我一定能把敵人打垮。
"文弱的外表下,陸遜終于展現了他兇狠堅韌的一面。
閏六月,陸遜召集部将讨論進攻劉備的部署。
大家吃了一驚:"劉備當然是應該打,但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打呢?如今敵人深入我境内五六百裡,雙方對峙七八個月,他們早就把各個險要把持住了,還能打嗎?"陸遜
我願意為前鋒先前進,您在後面統領大軍為後繼,這樣比較穩妥。
"這個主意,和官渡之前沮授勸袁紹的主意差不多,而劉備的表現和袁紹也沒什麼兩樣:不聽。
他任命黃權為鎮北将軍,帶領一部分兵力駐紮在長江以北防止北方的曹魏趁火打劫,自己則親自長驅直入翻山越嶺打到了夷道猇亭。
東吳的将軍們當時就要來個兵來将擋,但被統帥陸遜制止:"劉備親自率領大軍東下,銳氣正盛,況且他們的營寨紮在崇山峻嶺中,正面強攻哪裡能成功?一旦有所損失,事關全局不是小事啊。
如今我們應當獎勵将士,廣泛地發動大家出謀劃策,冷靜地等待對手的失誤。
如果這裡是平原曠野,還要擔心劉備硬沖,但劉備把營寨紮在這樣的山巒上,又怎麼能施展他的兵力?先看看他們能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再慢慢地利用他的弊端。
"這一番話,說得大家越聽越糊塗:這個大都督,多半是膽小才拿這種鬼話來搪塞吧?又氣又恨。
劉備看到東吳不出戰,卻也如陸遜所言因為地勢的限制無法強攻,隻好作些邊緣文章,派馬良去武都少數民族那裡接應叛吳投蜀的部族首領沙摩柯,并派偏師張南圍東吳的安東将軍孫桓于夷道。
東吳的将士沉不住氣了:“孫桓可是吳王的親戚,都督您還是早點派救兵吧。
”陸遜不為所動:"孫桓深得軍心,夷道又是堅城,糧草充足,用不着我費事。
等到我這裡把劉備收拾掉,他哪裡也自然就解脫了。
"面對蜀軍的頻繁挑戰,吳将都忍不住要出去教訓教訓他們,被陸遜一一耐心勸止,明令他們堅守不出。
有的老将和公室貴戚出身的将領企圖各行其是,欲貿然出動,陸遜手按尚方寶劍繩之以軍紀:"劉備是強敵,連曹操都對他畏懼三分。
諸位應當同心協力剿除蜀漢,為什麼要各行其是?!我雖然是書生,之所以能受命于吳王,就是因為我能忍辱負重有尺寸可用。
大家要依軍令而行,不得找任何借口!軍令如山,各位不要以身試法!"就這樣,雙方出現了對峙的局面。
這麼一拖,就拖了好幾個月。
直到當年六月。
這幾個月裡劉備看到陸遜堅守又無懈可擊,就把自己的兵力展開後從巫峽到夷陵紮了幾十個大寨,連營七百多裡以馮習張南等為都督,作出了一副持久戰的态勢。
天氣越來越熱,他又命令水軍都上岸避暑。
然而這樣的部署,把自己有限的兵力鋪在了過大的範圍上,成了"天網恢恢,又疏又漏"。
曹丕聽說後,當時就笑了:"劉備打仗到底不行啊。
‘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把自己的部隊駐紮在地形過于複雜的地方遲早要成為敵人的俘虜)這樣的道理都不懂。
看着吧,東吳的捷報沒幾天就要到了。
"(注1) 曹丕說的劉備或許不懂,但看着自己從二月到六月幾個月的時間裡一無所獲,己方的士氣一天天地再衰三竭,他也坐不住了。
他命令吳班帶着幾千老弱病殘去誘敵,自己則帶着八千精銳埋伏好,等着陸遜出來後猛咬一口。
東吳的将領們看到吳班帶着一群廢物在耀武揚威,又好氣又好笑,這不是在送死嗎?立刻要求出戰。
不過這樣的小兒科卻對付不了陸遜,他搖了搖頭:"這肯定是詭計,不信你們就等兩天看。
"果然,劉備看到自己的計策騙不了陸遜,沒辦法,隻好帶着八千人從埋伏圈中走了出來。
陸遜得意地告訴大家:"當初之所以沒聽你們的,就是因為這個。
"之後,他明白劉備已經是黔驢技窮,而蜀軍遠道出師,速決不成,且營地分散,運輸困難,兵疲意懈等等不利已經是一清二楚。
在給孫權的表章裡,陸遜再也不客氣:"夷陵要地,是國家的門戶。
然而這個地方易攻難守。
一旦丢失,不僅僅是一個郡,連荊州都有危險。
今天既然和西蜀明争,一定要給他們點顔色看看,讓他們從此再不敢胡思亂想。
劉備擅離巢穴而跑來送死,我雖然不才也要憑借您的英明給他以迎頭痛擊。
我當初擔心他們水陸并進,誰知道劉備卻放棄水路上岸來爬山,處處結營自守。
如今幾個月過去了,他們再拿不出什麼新的花招了。
希望您放心,我一定能把敵人打垮。
"文弱的外表下,陸遜終于展現了他兇狠堅韌的一面。
閏六月,陸遜召集部将讨論進攻劉備的部署。
大家吃了一驚:"劉備當然是應該打,但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打呢?如今敵人深入我境内五六百裡,雙方對峙七八個月,他們早就把各個險要把持住了,還能打嗎?"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