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東臨碣石有遺篇

關燈
多認為劉表實力強大不能忽視,而袁氏兄弟已經不是對手,不用擔心。

    然而,為了防止死灰複燃在荀攸和辛毗等人的勸說下(注3)曹操下定斬草除根之決心立即揮師北上。

    冬十月,進駐黎陽。

    袁尚聽說曹操又渡過了黃河,連忙撤兵回邺城死守。

    袁尚的部将呂曠呂翔兄弟兩個叛逃歸順曹操後,袁譚暗地裡刻了兩個将軍印給他們拉攏。

    這下子弄巧成拙,曹操頓時就明白了:袁譚這臭小子不老實!然而,表面上還是讓兒子娶了袁譚的女兒,結親來拉攏。

    曹操當然不會再為這個三心二意的臭小子賣命,帶領人馬回許昌休整。

     袁尚一看曹操走了,立刻就回去繼續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業,收拾袁譚。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再度親自攻打平原,留審配蘇由等人守邺城。

    曹操哪裡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立即動兵攻打邺城。

    蘇由大概是看到袁氏兄弟内讧不已萬念俱灰,暗中投降曹操欲作内應。

    機關敗漏後逃出邺城投降了曹操。

    曹操進逼到邺城下,堆土山挖地道強攻。

    看到強攻不能得手,曹操改變策略,留曹洪繼續攻擊,自己親自平定邺城外圍。

    曹操兵鋒所向,各郡縣或破或降,邺城的外援包括糧道都被切斷。

    五月,曹操放棄了土山地道的攻勢,改挖長塹,深達兩丈,然後引漳河河水淹城。

    城中外援斷絕,官兵軍民餓死過半。

     七月,那個袁尚看到自己的老巢實在堅持不住了,就帶領一萬多人馬回援。

    這時,邺城已經被圍攻達三個月。

    袁尚派了個主簿李孚先進邺城去通報消息。

    這個李主簿看到邺城被圍得水洩不通,哪裡進得去?于是就想了一條妙計。

    先把自己打扮一番,待着幾名随從,在一天晚上大搖大擺地來到曹操軍營,自稱是個都督。

    看到突然來了個首長,曹操士兵不敢怠慢。

    這位李都督就作出一副檢查工作的樣子,從北向南走一路罵一路,什麼士氣不高,什麼後勤不力,什麼嫖娼聚賭,什麼計劃生育...就這樣穿透了曹操的軍營。

    來到邺城腳下的軍營,看到邺城就在眼前,卻又找茬大發雷霆地訓斥曹軍士兵。

    士兵們被一通臭罵,暈頭轉向+膽戰心驚時,這位李都督卻突然來了個快馬加鞭,帶着随從就跑到了邺城腳下,被袁軍接應進了城。

    曹操聽說,哈哈大笑:"沒什麼了不起,他進去後還會出來,你們小心點,看他怎麼出得來!"李孚也知道這樣的詭計隻能用一次,就勸審配放城中幾千老弱病殘打白旗離開邺城來節省城中的糧草,自己也混在難民中逃回了袁尚的軍營。

     曹操聽說袁尚回來救援,手下人都勸他:"歸師勿遏,還是退避一下。

    "曹操說:"他們要是從大路來,我當然退讓。

    如果從西山小路來,那麼一戰可擒。

    "從大路來說明有決一死戰的勇氣,還是躲着點;從小路來則是逃命而已,當然要痛打。

    袁尚果然從小路來,和城中内外夾擊欲打破曹操的包圍。

    然而,兩頭都被曹操打敗。

    審配逃回邺城死守,袁尚被曹操全力圍攻,吓得要投降。

    曹操不聽,反而加緊攻勢。

    袁尚趁夜裡逃到祁山(注4)。

    這時他手下的将領馬延等又臨陣降曹,于是袁尚一敗塗地。

    曹操繳獲了他的印绶節钺衣服後,拿到邺城外耀武揚威,邺城守軍士氣一落千丈,隻有審配還命令死守。

    然而,這樣的頹勢連審配的親屬都失去了信心,八月審配的侄子審榮偷偷打開東門放進了曹軍,審配孤掌難鳴奮戰後被俘獲。

    曹操看到審配忠義,就想看在各為其主的份上招降。

    但審配堅決不投降,曹操就成全他作了烈士。

    至此,袁氏經營多年的老巢邺城被曹操攻克。

    九月,曹操由兖州牧遷冀州牧,從此把邺城作為了自己的老窩。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克邺城後,又花了兩年左右征讨袁氏的餘黨。

    袁譚袁熙袁尚和高幹等人雖然一會叛一會降上竄下跳,無奈大勢已去衆叛親離,到建安十一年冬為止被曹操徹底打垮。

    袁譚高幹被殺,袁熙袁尚被迫流亡國外逃到了烏桓。

    建安十二年二月曹操回到邺城論功行賞稍事休整後,進攻烏桓要斬草除根。

    當年夏天曹操奇襲白狼大破烏桓人馬,一戰斬蹋頓并招降胡漢人口二十多萬。

    袁熙袁尚又逃到遼東。

    曹操看準袁氏和公孫貌合神離互相疑忌後按兵不動,公孫康果然砍了袁熙袁尚的腦袋向曹操請功,袁氏勢力覆滅。

    曹操安撫邊境後,當年十一月回師,在回師途中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下了脍炙人口的《觀滄海》《龜雖壽》組詩。

    詩中描寫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