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暗箭傷白馬,明火紅官渡

關燈
起來,出來迎戰。

    曹操奮力進攻,淳于瓊抵擋不住又退回營寨死守。

    袁紹這時已經知道了,高興地對他兒子袁譚說:"曹操即使攻破了烏巢也沒什麼了不起,我們隻要攻占曹操的營寨,曹操能逃到哪裡去!"這時他到當機立斷,命令手下的得力大将張合高覽進攻曹操的營寨。

    沒想到,張合反對他這圍魏救趙的妙計:"曹操的營寨固若金湯,要是靠人多就能攻克,我們早就赢了。

    如果烏巢的淳于瓊完了蛋,我們也成甕中之鼈了。

    還是救烏巢要緊。

    "袁紹好不容易有了個展示自己用兵如神的機會,怎麼肯輕易放過?加上旁邊的郭圖一直在拍馬屁,稱贊袁紹的“妙手”,就強行命令張合高覽去了官渡,卻僅僅象征性地派了輕騎去了烏巢。

    果然不出張合的意料,曹操營寨堅固強攻無法得手。

    曹操在烏巢聽到袁紹援軍到來的報告,不但不分兵抵抗反而下了一道死命令:"援兵到了背後再說!"曹軍得令後,全軍士氣大振拼死攻擊,樂進身冒亂箭砍下了淳于瓊的人頭。

    于是烏巢袁軍徹底崩潰,糧草辎重被燒光。

    曹操命令将殺掉的一千多袁軍全都割下鼻子,繳獲的牛馬割掉舌頭,向袁紹的人馬示威。

    袁軍看着一籮筐的鼻子口條,果然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

    郭圖害怕袁紹追究他胡亂拍馬的責任,就胡說張合高覽攻擊曹操不盡力,因此才落敗。

    張合高覽受不了這樣的诽謗,一怒之下就焚毀攻擊用的武器投降了曹操。

    袁紹的人馬這回全明白了,烏巢的軍糧被燒光,最能耐的戰将也投降了,憑什麼和曹操繼續對抗?立刻潰不成軍。

    袁紹見到局勢失控,連铠甲都來不及穿,帶着八百騎兵慌忙北渡黃河逃之夭夭。

    辎重圖書珍寶連同幾萬人馬全都留給了曹操當了俘虜,包括那人手一根的三尺繩子。

    曹操來了個狠的,當了回白起,把這幾萬俘虜全都坑殺了事(注4),袁軍前後共有七萬多人死在了官渡。

    曹操從俘虜的圖書中搜出許多許昌和前線的部下暗通袁紹的書信,然而看也不看就付之一炬:“當年袁紹強大,我都難以自保,何況大家?” 官渡決戰,曹操大獲全勝。

    關于官渡之戰袁紹的敗因曹操的勝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其結果對于原本占據優勢的袁紹則是災難性的。

    七萬多精銳戰死,袁紹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逐鹿中原的力量。

    從此,曹操一統中原稱霸天下,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注1三國時期,長柄大刀作為冷兵器還為出現。

    關羽的武器不可能是小說中描寫的青龍堰月刀。

    當時最流行的武器是戟,個人認為這個“刺”字是關羽也使戟的旁證。

    順便說一句,關羽在斬殺顔良後就離開了曹操,文醜不可能是他殺的。

    另外,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将純屬藝術創作。

    五關中的第一關東嶺關,是個周朝地名;第三關汜水關,是個唐朝地名,在漢朝的地圖上是找不到的。

    還不要說其路線之奇怪了。

     注2孫策究竟是否曾密謀攻許,相當的有争議。

    三國志記載,“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

    然而,孫策四月遇刺,曹操那時剛剛結束斬顔良誅文醜之戰,八月才在官渡和袁紹正式對抗。

    雖然建安四年曹操曾出屯官渡,但并未與袁紹交手。

    “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應該是指建安五年八月後雙方的決戰,時間上明顯矛盾。

    資治通鑒也沒有記載孫策曾密謀攻許。

    這樣看來,孫策密謀攻許的說法未必靠得住。

     注3順便談一點軍政以外的轶事。

    孫策雖然死了,卻留了一個世界第一。

    孫策的部将呂範征讨回來向孫策彙報軍情,孫策并沒有讓他幹站着說而是拿出一副圍棋,兩人一邊下一邊談。

    這局棋譜後來有四十三手流傳了下來,記載于宋朝圍棋名譜《忘憂清樂集》,就是所謂的孫呂遺譜。

    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記錄流傳下來的圍棋譜。

    很遺憾,我一直未能查到具體的年月。

    然而,這是一局十九路圍棋上的對局,而十九路圍棋出現于何時沒有定論。

    出土的晉朝圍棋,黑白子相加不多不少289個,似乎說明至少當時的主流是十七路圍棋;可是三國時魏國邯鄲淳的《藝經》裡寫着,“棋局縱橫各十六道,自黑棋各五十枚。

    ”而且從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村的古墓中,人們發現初唐時彩色圍棋仕女圖,畫的圍棋盤是十六道。

    因此關于此譜真僞的争論很大。

    不過,能留下一個世界第一的名聲,哪怕是赝品也足以讓同樣善弈的曹操嫉妒了。

     注4坑殺戰俘的問題,不能以現在的眼光來簡單評價。

    白起曹操擊敗對手時,全都拼盡全力。

    曹操在前線的兵力隻有二萬左右,就拼得軍糧短缺差點撤了兵;秦國更是拼勁全力,“秦王聞趙食道絕,自如河内發民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

    一下多了幾萬幾十萬張嘴巴,哪裡能有軍糧給他們?全放了,太宋襄公了;胡蘿蔔又沒有,這些戰俘的命運就注定是一頓大棒了。

    無獨有偶,後來五胡時(公元395年,詳見資治通鑒卷第108)參合陂一戰,北魏拓跋珪擊敗了燕慕容氏的四五萬大軍後,也是把所有俘虜活埋了事,而這一戰恰恰是決定燕亡魏興的關鍵之戰。

    一個人這麼做,是惡毒,大家都這麼做,就要思考一下惡毒背後的道理了。

    确切地說,這并不簡單是統帥個人品質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