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董卓之死

關燈
打敗袁紹的豫州刺史。

    此後孫堅不再有,也沒法再有任何讨伐董卓的勁頭。

    在此一戰中,公孫瓒的弟弟公孫越作為袁術的部将被派來幫孫堅的忙,卻中流矢而亡。

    公孫瓒因此遷怒于袁紹,兩家結怨。

     從此後,各地諸侯之間是真正的混戰。

    勢力最大的袁家也分裂成兩派,袁紹袁術哥倆勢如水火。

    袁紹是長子,但卻是庶出,小老婆生的;袁術則是嫡出,哥倆都有看不起對方的理由。

    袁術看到天下的豪傑仰慕袁家的名聲,卻大多投靠了袁紹後大為吃醋,鼓動公孫瓒進攻袁紹,又派孫堅進攻和袁紹關系密切的劉表。

    劉表的将領黃祖哪裡是孫堅的對手?然而,孫堅大勝之餘樂極生悲,追擊中反而一不小心被射死了。

    界橋一戰,原來頗占優勢的公孫瓒又被袁紹打敗,袁術氣得兩眼發直也毫無辦法,從此再也不能把劉表袁紹怎麼樣。

     這個讨伐董卓的聯盟亂成一鍋粥,名亡實亡的時候,長安那邊卻傳來了好消息,董卓死了! 董卓離開洛陽後,并沒有立即前往長安,而是抵抗了一番孫堅的進攻,直到初平二年四月才親赴長安。

    董卓不在的一段時間(大約一年)長安的朝政由司徒王允主持。

    王允為人不漏鋒芒,處事得體,雖然暗中為東漢的朝廷考慮表面上對董太師卻相當恭敬,因此深得信任。

    董卓到長安後把他在洛陽的那一套倒行逆施完整copy到了長安,又大搞裙帶關系任人唯親。

    在洛陽時,他還能裝模作樣地禮賢下士,自己的親屬也沒有人擔任要職。

    大概諸侯的反叛讓他覺得别人都無法信任了吧,就把自己的弟弟侄子安插在要害官職上。

    自己的車駕服飾有如天子,也不上朝,把大小公卿都叫到自己府上“上朝”。

    又建造了鹛塢,高厚都有七丈,并且在裡面儲存了足夠三十年吃的糧食,号稱:“若不能雄據天下,就躲到裡面去養老。

    ”嘿嘿,作三十年縮頭烏龜的打算都有了,還談什麼雄據天下? 董卓也知道自己不得人心,也曾因此遇刺,于是就以弓馬過人,恩若父子的呂布為保镖。

    可董卓為人偏激,曾經因為一點小過失對呂布大發雷霆,拔出手戟随手就扔了過去。

    呂布身手敏捷地避開後,兩人都覺得太過分,互相道歉。

    然而,這件事不可避免地給呂布心中留下了陰影。

    呂布又和董卓的侍女私通,一直擔心被發覺。

    誠惶誠恐之際,看到王允一副長者的模樣,就把心中的憂慮以及差點被董卓殺掉的事情相告。

    暗中一直在算計董卓的王允怎能放過這個機會,不失時機地将自己的計劃全盤相告,并極力勸說呂布入夥作内應,并稱:“君自姓呂,本非骨肉。

    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擲戟之時,豈有父子情邪!”呂布終于答應。

    就這樣,董卓最信任的兩個人一同開始了誅殺董卓的密謀。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董卓到長安後整整一年,王允呂布終于找到了下手的機會。

    當時十一二歲的漢獻帝小病初愈,于是群臣進宮朝賀。

    董卓并不曾放松警惕,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前往宮中。

    然而,這些崗哨中夾雜了呂布安排的勇士十幾人,專門“伺候”董卓。

    董卓一入宮門,就被呂布的老鄉騎都尉李肅刺中了胳膊。

    董卓受了傷,掉下車後還在撈最後一根稻草:“呂布何在?”呂布應聲而出:“有诏讨賊!”董卓這才明白,他的好兒子呂布,早就背叛了他!死到臨頭,估計他用盡世界上最惡毒的言語破口大罵後,被斬首。

    呂布立即取出诏書,聲稱但除元兇,從黨不問。

    于是士卒歡呼百姓歌舞,長安城中大家都相聚痛飲慶祝董卓的敗亡。

    皇甫嵩等人查抄了鹛塢,将董卓滅族後從中搜出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其餘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

    顯赫一時的董太師,就這樣永遠地退出了曆史舞台。

     平心而論,董卓并不是一無是處的人。

    然而他的暴虐不仁,可謂空前絕後。

    裴松之評論,夏桀商纣也好,暴秦王莽也罷,全都是曆經歲月後才腐化堕落,倒行逆施。

    然而董卓從初平元年(公元190年)進洛陽到初平三年覆亡,前後僅僅三年間,罪惡昭彰,流毒四海,真是狼心狗肺,空前絕後。

    董卓進長安後,曾經問過德高望重的皇甫嵩一個傻乎乎的問題:"你怕不怕我?"皇甫嵩的回答簡明有力:"你要是能夠實行德政輔佐朝廷,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害怕;你要是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天下誰不怕你,又何隻我一個!"現在董卓大概會明白了,單純依靠暴力搞得天下皆畏之時,也就是自己身首異處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