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東漢的衰敗
關燈
小
中
大
舟“聽從”了建議。
但還是心虛,也不顧大家反對就召集(确切地說,綁架)皇帝大臣們遷都長安。
有人勸阻,殺!臨走之前,再把洛陽洗劫一番。
對有錢人捏造罪名殺人越貨,然後強行命令洛陽的幾百萬人遷往長安。
宮廟,官府,民宅,通通燒毀。
方圓兩百裡内,雞犬不留。
再幹一次盜墓的勾當,把過去的皇帝大臣陵墓洗劫一空,大發了一筆橫财後溜之大吉。
然而窮兇極惡的這一“遷”,諸侯中終于有人把他看透了,董卓,紙老虎,而且做賊心虛!這個人不是别人,正是後來叱查風雲的魏武帝曹操。
曹操當初從洛陽隐姓埋名逃回故鄉後,招兵買馬有了五千多人。
盟軍起兵後他也參加,袁紹給了他一個奮武将軍的頭銜。
盟軍中不少人看到袁紹兵強馬壯,而且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都視其為英雄。
隻有濟北相鮑信感歎曹操的才能,對曹操說:“不世之才,能撥亂反正的人,就是你呀。
如果不是這樣的人,雖然一時強盛終究難逃滅亡(當然是指袁紹)。
你就是天下的希望!” 董卓逃了,而且是焚毀洛陽而逃(根本沒有回來的打算和勇氣),盟軍應該一鼓作氣窮追不舍痛打落水狗吧?非也!袁紹等人還是懼怕,誰也不敢先追。
曹操極力勸說也無濟于事。
曹操急了:“興兵除暴,大家都已經來了,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如果董卓聽到我們起事,挾天子據險要舉兵東下來争鋒,實在是不能輕視;現在将洛陽付之一炬,綁架天子公卿後西逃長安,一副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
覆亡在即,一戰可定。
機不可失呀!”對牛彈了一遍琴後,帶着自己的五千人就向西追了下去。
隻有曹操的好友張邈派部将衛茲相助。
追擊到荥陽,遇到了董卓的部将徐榮。
一場遭遇戰後終因寡不敵衆而被打敗,“士卒死傷甚多”。
曹操本人都中了冷箭,馬被射死。
關鍵時刻,曹操的族弟曹洪把自己的坐騎讓給了曹操,并大義凜然的稱:“天下可以無洪,不可以無公”。
曹操終于逃脫。
徐榮看到曹操就人數雖然不多,但“力戰盡日”,判斷酸棗的盟軍不會好對付,也沒有追擊。
曹操奮戰的同時,酸棗的十萬聯軍在幹什麼?天天飲宴,公款吃喝,腦子裡的什麼董相國漢獻帝早就被手上的杜康老兄代替了(徐榮要是知道底細,一定該後悔了吧)。
曹操看到杯盤狼藉的一切,氣憤,失望,灰心,百感交集,當即痛斥這些打着飽嗝的家夥:“諸位要是能聽從我的計劃,袁紹将軍引兵進軍孟津;酸棗的人馬守住成臯,占據險要;袁術将軍率軍入武關,震動三輔。
都深溝高壘堅壁清野不必與董卓作戰,那麼名正言順的讨伐逆賊,立刻可以勝利。
如今諸位号稱義兵,卻滿腹狐疑無所事事而坐失良機,真是令人失望!你們不覺得羞恥嗎!”醉醺醺的家夥們,恐怕連曹操的話都聽不清,頂多在酒精的幫助下表示了點臉紅。
盟軍就這樣虎頭蛇尾,作為一個整體真可謂一槍未放就堕落了。
從此後,讨伐董卓就再也沒有被認真讨論過。
這樣的失敗,是無法從外部來尋找原因的,原因隻能在内部。
盟軍雖然人多勢衆,但同床異夢而又勾心鬥角。
冀州牧韓馥負責供應糧草,本來就擔心渤海太守袁紹危及自己的地位。
如今袁紹作了盟主,自立為車騎将軍,就對這位盟主的命令陽奉陰違,暗中拖後腿(個人利益已經淩駕于朝廷之上了)。
袁紹本人又是個羊質虎皮的家夥,隻不過因為袁家的名聲而當上了這個盟主。
盟軍的許多人,是因為平時受到袁家的照顧才來的,顧及的本來隻是哥們義氣。
軍糧短缺,老大氣短,還會有人為那個9歲的小皇帝赴湯蹈火,兩肋插刀?曹操的一番苦心,也隻能是付諸東流了。
注1這個少帝都是額外算的。
他因為在位時間太短,後漢書未給他做紀。
注2劉焉當時看到朝政混亂,他的這個建議有為自己離開洛陽避禍找借口的意味。
但還是心虛,也不顧大家反對就召集(确切地說,綁架)皇帝大臣們遷都長安。
有人勸阻,殺!臨走之前,再把洛陽洗劫一番。
對有錢人捏造罪名殺人越貨,然後強行命令洛陽的幾百萬人遷往長安。
宮廟,官府,民宅,通通燒毀。
方圓兩百裡内,雞犬不留。
再幹一次盜墓的勾當,把過去的皇帝大臣陵墓洗劫一空,大發了一筆橫财後溜之大吉。
然而窮兇極惡的這一“遷”,諸侯中終于有人把他看透了,董卓,紙老虎,而且做賊心虛!這個人不是别人,正是後來叱查風雲的魏武帝曹操。
曹操當初從洛陽隐姓埋名逃回故鄉後,招兵買馬有了五千多人。
盟軍起兵後他也參加,袁紹給了他一個奮武将軍的頭銜。
盟軍中不少人看到袁紹兵強馬壯,而且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都視其為英雄。
隻有濟北相鮑信感歎曹操的才能,對曹操說:“不世之才,能撥亂反正的人,就是你呀。
如果不是這樣的人,雖然一時強盛終究難逃滅亡(當然是指袁紹)。
你就是天下的希望!” 董卓逃了,而且是焚毀洛陽而逃(根本沒有回來的打算和勇氣),盟軍應該一鼓作氣窮追不舍痛打落水狗吧?非也!袁紹等人還是懼怕,誰也不敢先追。
曹操極力勸說也無濟于事。
曹操急了:“興兵除暴,大家都已經來了,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如果董卓聽到我們起事,挾天子據險要舉兵東下來争鋒,實在是不能輕視;現在将洛陽付之一炬,綁架天子公卿後西逃長安,一副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
覆亡在即,一戰可定。
機不可失呀!”對牛彈了一遍琴後,帶着自己的五千人就向西追了下去。
隻有曹操的好友張邈派部将衛茲相助。
追擊到荥陽,遇到了董卓的部将徐榮。
一場遭遇戰後終因寡不敵衆而被打敗,“士卒死傷甚多”。
曹操本人都中了冷箭,馬被射死。
關鍵時刻,曹操的族弟曹洪把自己的坐騎讓給了曹操,并大義凜然的稱:“天下可以無洪,不可以無公”。
曹操終于逃脫。
徐榮看到曹操就人數雖然不多,但“力戰盡日”,判斷酸棗的盟軍不會好對付,也沒有追擊。
曹操奮戰的同時,酸棗的十萬聯軍在幹什麼?天天飲宴,公款吃喝,腦子裡的什麼董相國漢獻帝早就被手上的杜康老兄代替了(徐榮要是知道底細,一定該後悔了吧)。
曹操看到杯盤狼藉的一切,氣憤,失望,灰心,百感交集,當即痛斥這些打着飽嗝的家夥:“諸位要是能聽從我的計劃,袁紹将軍引兵進軍孟津;酸棗的人馬守住成臯,占據險要;袁術将軍率軍入武關,震動三輔。
都深溝高壘堅壁清野不必與董卓作戰,那麼名正言順的讨伐逆賊,立刻可以勝利。
如今諸位号稱義兵,卻滿腹狐疑無所事事而坐失良機,真是令人失望!你們不覺得羞恥嗎!”醉醺醺的家夥們,恐怕連曹操的話都聽不清,頂多在酒精的幫助下表示了點臉紅。
盟軍就這樣虎頭蛇尾,作為一個整體真可謂一槍未放就堕落了。
從此後,讨伐董卓就再也沒有被認真讨論過。
這樣的失敗,是無法從外部來尋找原因的,原因隻能在内部。
盟軍雖然人多勢衆,但同床異夢而又勾心鬥角。
冀州牧韓馥負責供應糧草,本來就擔心渤海太守袁紹危及自己的地位。
如今袁紹作了盟主,自立為車騎将軍,就對這位盟主的命令陽奉陰違,暗中拖後腿(個人利益已經淩駕于朝廷之上了)。
袁紹本人又是個羊質虎皮的家夥,隻不過因為袁家的名聲而當上了這個盟主。
盟軍的許多人,是因為平時受到袁家的照顧才來的,顧及的本來隻是哥們義氣。
軍糧短缺,老大氣短,還會有人為那個9歲的小皇帝赴湯蹈火,兩肋插刀?曹操的一番苦心,也隻能是付諸東流了。
注1這個少帝都是額外算的。
他因為在位時間太短,後漢書未給他做紀。
注2劉焉當時看到朝政混亂,他的這個建議有為自己離開洛陽避禍找借口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