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黃忠威震定軍山 趙雲怒搏皓首将

關燈
上将都是我的心腹,多年來獨擋一面都立下了大功奇勳,不論誰去,都可以打得曹操落花流水。

    要是他們一起前往,那真是珠聯璧合,可以錦上添花了。

    那末曹操啊,你這個老賊,隻怕你死到臨頭,回不了皇城了!便覺得喜出望外,臉上露出了由衷的微笑。

     黃忠和趙雲整頓了衣甲,同到虎案前向上拱手道:&ldquo軍師在上,末将等欲共領大軍進取漢水奪取米倉山大糧,請軍師定奪!&rdquo盡管二人已經說妥,但是必定要孔明同意,因為這是軍機大事,不是任何人可以說了算的。

     孔明當然要從漢事成敗上去考慮:此番曹操聚四十萬之衆,集數十員之将,兵力雄厚。

    天蕩山、定軍山相繼失守以後,士氣大落,曹操必定要加倍提防。

    本來今日所遣戰将就不止一人,既然他們都願同去,那是最适宜不過的了。

     孔明考慮到軍隊的前後呼應,所遣戰将一定要智勇雙全,要是命張飛父子去,勇力雖有,但機智不足。

    而黃忠和趙雲轉戰沙場數十年,昔日勇力猶存,更是善算多謀,二人聯袂好比牡丹綠葉,互相映襯,互相烘托,實是難得的将材。

    猶其是黃忠入東川以來屢建奇功,魏軍懼之如虎,正可使他趁熱打鐵。

    便取令箭在手,&ldquo漢升聽令!&rdquo 黃忠振奮精神上前,&ldquo老夫在。

    &rdquo &ldquo奪取漢中之地在此一舉,非為兒戲。

    老将軍取天蕩,得定軍,屢戰屢捷。

    此去米倉截糧,魏軍盡多,不可輕敵,若能奏捷,奪取漢中即在目前。

    切須謹慎。

    望再建奇功!&rdquo此番前去,黃忠與魏軍決戰三天,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就在孔明最後一句話上,&ldquo再建奇功&rdquo大大地鼓舞了他的鬥志。

     黃忠接令在手,慨而答道:&ldquo黃忠此往漢水,不負軍師之重托,定然劫下大糧,刀劈夏侯尚。

    請主公、軍師在此耳昕捷報!&rdquo 夏侯弟兄四人,除了夏侯惇以外,其餘三個都在東川各守一山。

     黃忠取天蕩斬夏侯德,取定軍斬夏侯淵,還打算取米倉斬夏侯尚。

     孔明理解他的心思,便命黃忠為正先鋒,趙雲為副先鋒,領兵一萬,來日發兵。

     孔明正要傳令退帳,一旁又閃出一将,高聲道:&ldquo軍師,末将願随二老前往,再立功勞!&rdquo衆人注目看時,原是黑臉杜微。

     杜微跟着黃忠取了定軍山,覺得非但能學到本領,而且安全,把自己當成了黃忠的心腹,總以為黃忠去米倉山,一定會帶上他同去。

    不料發令完畢即将退帳,杜微知道沒自己的份了,所以隻得挺身自薦。

    趙雲忙對黃忠看了一眼:小黑臉要跟我們一起去,你以為怎樣? 黃忠想:你我二人都是魏軍最注目的人,杜微卻是無足輕重之輩。

    雖則呆頭呆腦,卻是忠心耿耿,很有點情義,隻要我們對他多加督促,帶上他也許有些用處,何不讓他随後押解糧草,以解我等後顧之憂?便向趙雲點了一點頭,然後走到孔明面前遭:&ldquo軍師,杜微頗有勇力,又不懼死,正可教他解押糧饷辎重。

    請軍師定奪!&rdquo其實,多去一員戰将根本算不了什麼,隻要你黃忠開口,這點小小的要求還會不允許嗎! 孔明便對杜微道:&ldquo命爾為後隊副将,保護糧饷,不得有誤!&rdquo 杜微歡天喜地應了聲:&ldquo遵命!&rdquo便随黃忠和趙雲出帳去準備行裝。

     來日一早,黃忠和趙雲離了定軍山,并馬而行,杜微催糧在後,向米倉山進發。

    至次日太陽當頂時分,經過了一天半前行軍,将臨漢水。

     黃忠側首道:&ldquo子龍将軍,漢水離此僅隻二十餘裡。

    以老夫之見,你我理當分兵,前後接應,首尾相顧,方可奏效。

    &rdquo用兵不周,首尾不能兼顧,這是兵家大忌。

    黃忠畢竟有了數十年的戰場經驗,未臨大敵,先已考慮到禦敵之策,表現出了将材的經驗。

    倘然一擁而上,必被曹操團團圍住,顯然要吃大虧。

     趙雲程贊同黃忠的說法,說道:&ldquo老将軍言之有理。

    平定東川在此一着,切不可輕舉盲動。

    請老将軍在此安營紮寨,聽候消息,待我領兵前往。

    &rdquo 黃忠想,我的意思是讓你在此等候,反被你先發制人,這怎麼可以呢?便幹脆道:&ldquo老夫前往,子龍在此等候!&rdquo&ldquo趙雲前往!&rdquo&ldquo老夫前往!&rdquo兩個人在馬背上争執起來,又弄得各不相讓。

    但是,這一次相争并不是為了争功,而是為了争苦。

    因為此去米倉山乃是隻身入虎穴,别說一般戰将,就是他們二人中的任何一個人也未必敢保證自己可以安然回來,是擔着一去不複返的風險的。

    兩個人都明白這一點,遇到這種情況,不但要智勇雙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點丹心,要将生死置之于度外,先要考慮到對方的安全,然後才考慮如何立功,所以他們二人都為此争來搶去,相持不下。

    忽兒黃忠将老臉一闆,大聲道:&ldquo子龍将軍休要争執,爾乃先鋒副職,理應聽從老夫之命!&rdquo 趙雲萬萬想不到黃忠會用這樣的話來壓自己,暗想:你我的武藝大家都請楚,雖說無分彼此,但你畢竟年紀比我大,勇力不及我了,還分什麼正職和副職!當時大帳發令時我對此并不介意,早知這樣,我何不一争高下呢?趙雲被他鑽了這個空子,毫無辦法可想,隻得聽從。

    便問:&ldquo老将軍何時動身?&rdquo&ldquo兵貴神速,即刻前往。

    &rdquo&ldquo何時歸來!&rdquo黃忠擡頭看了一看天,正是紅日當頂,眨了幾下老眼,思忖了片刻,然後答道:&ldquo來日此時可回。

    &rdquo 趙雲也幫他再揣測了一下,覺得差不多。

    便又問:&ldquo若然其時不回,便當如何?&rdquo 的确,沙場交戰,一定要布署周密,來不得半點魯莽。

    因為此番面臨的是魏頭号人物,兵多将廣,防範必定嚴密,尤其米倉山是屯糧之所,是漢中的腹地,即使能進,未必能出,所以要約下一個時間,到時可以接應。

    同時也要黃忠在來去所用的時間上再驗證一遍,有沒有遺漏。

     黃忠便認真地想了一遍:從此地發兵到米倉山需要半天時間,已近傍晚,将米倉山守将引下來交戰,再去焚燒糧草,還得聲東擊西,不被曹操圍住。

    滿山兜個圈子,隻恐還舍遇到魏将,至少要花一個夜晚才能擺脫,也就是說,起碼在明天早上才能離開米倉山返程,回到此地豈不要中午了? 黃忠這麼一想,覺得沒什麼問題,便鄭重地說道:&ldquo若然來日此時不回,子龍将軍便可引軍助戰。

    &rdquo盡管兩員名将善于用智,有着相當豐富的經驗,但其中仍然有一個極大的錯誤被忽略了:即在時間上相差半天工夫。

    黃忠所想的是如何劫糧,卻沒有考慮到另一種因索,那就是萬一劫糧不成,反被曹操圍困住怎麼辦呢?極應該在清早就請趙雲前往,因為從這裡到漢水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趕到的。

    這半天時間誰也沒去多想,差點釀成大禍。

    趙雲傳令停隊紮營,埋鍋造飯,未幾,三軍飽餐一頓。

    黃忠點兵三千,吩咐各背噴筒火箭等易燃之物。

    整頓完畢,便與杜微一起上馬,告辭了趙雲,向米倉山而去。

     正是:戎馬一身出老将,差池半點入黃泉。

    欲知黃忠此去劫糧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