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聞急訊再添老将 棄要塞故作驕兵
關燈
小
中
大
頭。
不過堂上所有用槍的人也不是人人敢出來讨令的,除非軍師差遣,不得已而為之,否則都要掂一掂自己的份量。
因為黃忠和嚴顔都是屈指可數的名将,他們尚且被打得一敗塗地,可想而知,敵手張颌有何等厲害。
堂上用槍的戰将不乏其人,一般的且不說,單說名槍就有不少,如金槍将劉颌,金槍手馬玉、楊儀,銀槍将閻芝&hellip&hellip盡可前去一顯身手,但他們與黃忠、嚴顔一比,自覺望塵莫及,故而都不敢前去獻醜。
因此堂上不論用槍的還是不用槍的,通過與黃忠比較一番之後,目光一緻落到了趙雲和馬超這一對郎舅的身上,認為這兩條槍是沙場上難有敵手的了。
當然,趙雲和馬超也感覺到了這種殊榮,無形中覺得軍師必定在他們二人中間選擇。
趙雲更覺得這是大家對他信賴,然而也把營救葭蔭關當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便要主動上前讨令。
可是,一旁的馬超與他的想法截然相反,他把這種殊譽當作了驕傲的資本,非但不去讨令,而且還在暗中扯住趙雲的衣袖,不讓趙雲上前。
意思是:此番營救邊關,非你我莫屬,軍師必定要親自相請,送上門來的面子,何必自己上前讨取?所以,堂上一時靜穆無聲。
孔明等了片刻,不見有人上來讨令,便從令架上取下令箭,殷切的、期望的目光向趙雲和馬超臉上掃來。
馬超隻覺有一股熱流注滿全身,滿面紅光,等待孔明喚他。
衆文武也理所當然地将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
&ldquo公子劉封聽令!&rdquo聲音不響,卻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猶如驚雷一般,震得兩旁文武張口結舌,呆若木雞,竟然不敢相信這是孔明發的将令。
有頃,堂上方才騷動起來。
因為劉封雖然也是用的槍然而這杆槍實在也不能當作是槍。
其理有二:一、他的這杆槍乃是竹竿所制,外包層鐵皮,盡管很粗,卻是毫無份量。
第二,他的這杆槍尖上從未沾過敵将的血肉,不過是擺擺架子罷了。
此刻聽得孔明叫喚,也吃了一驚,忙跨前一步道:&ldquo軍師在上,劉封在!&rdquo &ldquo本軍師付爾将令一支,領兵三千,速去葭萌關救援嚴、黃二将,不得有誤!&rdquo 劉封做夢也沒想到孔明會發這條令給他,簡直懷疑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想道,嚴顔、黃忠乃是前輩名将,他們打不過張颌,我去頂什麼用呢。
莫說幫不了忙,隻怕二位老将軍一見到我就會被我氣死。
這個差使我不能勝任。
劉封急得又搖頭,又搖手,結結巴巴地說道:&ldquo啊呀&hellip&hellip軍師,小将區區武藝,豈可堪此重任。
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啊!&rdquo 劉封倒也很有自知之明,不象有些年輕人有了點本領就隻見自己好,不見旁人高,自以為是,日空一切,連性命也不在乎。
孔明知其心思,冷冷地問道:&ldquo公子用何兵刃?&rdquo &ldquo劉封使的是竹竿槍。
&rdquo &ldquo然也。
葭蔭關傅彤正要使槍的上将,公子前往豈不是稱心如願!&rdquo &ldquo啊呀軍師,小将槍法低劣,怎與張颌相敵,還望軍師另選良将。
&rdquo劉封急出了一頭大汗。
他越是貶低自己,孔明就越要褒揚他,翹起了大拇指贊道:&ldquo公子近來槍法精通,戰術奧妙,本領高強,武藝超群。
公子不到,關廂危急;公子一到,二老無憂。
火速前往,不得遲延!&rdquo這幾句話就象甘案一樣滋潤着劉封的心,使他頓時有點飄飄然起來,隐隐覺得自己的武藝原來并不壞,好象天下第一名檢就是他劉封,而不是别人。
劉封畢竟年輕,對自己沒有正确的估價,又被孔明這樣誇張地捧了一下,尤其這話是出自孔明之口,不信也心動,自以為槍法不會差到哪裡,膽也大了,氣也壯了,竟然毫不遲疑地跨了上前,将這支将令接到了手中,&ldquo劉封遵命!&rdquo轉身便出了大堂。
待劉封一走,坐在一旁的劉備實在無法忍耐了,他想,近日來孔明連連出錯,命黃忠抱病出戰,已經大錯,再差嚴顔增援又是一錯,今日遣劉封前去更是錯上加錯,象他這種人怎麼上得了戰場,不是明明讓他去送死嗎?明擺着趙雲和馬超不差,卻叫無用之人去,這&hellip&hellip劉備實在不願再往下想,一口氣在喉嚨口竄上審下,難以咽下,便厲聲責問道:&ldquo軍師,堂上名将無數,卻遣豎子前往,是何道理?&rdquo臉色之難看,令文武大吃一驚。
孔明冷冷道:&ldquo主公休要憂慮,亮自有主張。
來,退堂!&rdquo文武出了大堂議論紛紛,特别是趙雲和馬超雖然一言不發,心裡好生不快,孔明的一番話把劉封捧得好象天上沒有,地上不生,好得不得了,不知把他倆要置于何地。
故而悶悶不樂而回。
當時,孔明起身将劉備的袍袖一拉,說了聲&ldquo主公,裡邊請!&rdquo 君臣二人到内堂坐定,孔明這才說遭:&ldquo主公,亮自出山,事無巨細,一向謹慎為之,何況軍機大事,焉敢貿然行之?自新野縣九百五十兵始,前後經曆十載,可曾戲言失職?&rdquo 劉備聽他這樣表白自己的為人處世,相信他的話半句不假,但對大堂上的事仍然心懷芥蒂,不甚明了。
便又疑問道:&ldquo如此說來,大堂發令莫非又是一計?&rdquo &ldquo主公所言極是,此乃驕兵之計也!&rdquo 劉備猛然醒悟道:&ldquo啊呀,軍師何不早些講來。
&rdquo 孔明笑道:&ldquo主公,此計雖好,然并非逢人便可用,亦非每用必中。
&rdquo 劉備似懂非懂地點了一點頭,附和道:&ldquo軍師言之有理。
&rdquo 孔明解釋道:&ldquo倘然張颌是一年輕勇将或者武藝一向平凡,亮若用此一計,必不成功。
&rdquo &ldquo此話怎講?&rdquo劉備又不明白起來。
&ldquo主公聽亮道來。
張颌乃是河北名将,年逾花甲,馳騁疆場,久負威名。
瓦口關新敗,心中必定不服。
如今曹洪命他戴罪立功,張颌定欲舍命贖罪,挽回名聲。
亮便投其所好,其所求,暗與嚴、黃二将定下此計。
&rdquo 劉備又問:&ldquo軍師何不命年輕名将前往?&rdquo &ldquo道理即在于此。
若遣平庸将士,難以反敗為勝。
若命年輕上将,張部心存疑窦,不肯中計,恐被識破,反而将計就計。
唯有黃忠、嚴顔,年事雖高,勇力不退,戰場之上必被張颌藐視。
再者張颌新敗之後,心存驚悸,欲思步步為營,故而黃忠屢戰屢敗,正與其穩紮穩打之意相合。
然而,張颌藝高力大,求勝心切!亮再命嚴顔上陣連敗數陣,使其越戰越驕,難聽從将诤言。
嚴、黃二将智勇雙全,亮命他們逢戰必敗,定能假戲真傲,迷惑張颌。
葭萌關乃是西蜀要塞,魏軍早已垂涎三尺,因而張颌打了數番勝仗,已是忘乎所以。
我軍雖則連遭失敗,不得已退入關廂,但将士之銳氣未動,僅失數座營帳而已。
待魏軍安紮其中,營中糧饷軍需足各時,二老率軍突入,所得盡是實營,以虛換實,一本萬利,此乃以魏軍之糧,打曹操之将。
主公以為然否?&rdquo 劉備撫掌笑道:&ldquo妙哉!然不知軍師為何命劉封前往?&rdquo &ldquo主公,葭萌關外聚集八員上将,四十萬魏軍,足有半個東川之兵力。
若然劉封一到,二老便知反攻之命已到,即刻便可反客為主,倘能斷張颌之頭,枭夏侯德之首,阆中之地三停中一停已歸主公。
&rdquo 劉備聽完孔明的話,高興得手舞足蹈,&ldquo好哇,軍師妙算,神人莫及,大漢基業,全仗軍師良策。
&rdquo 孔明搖手答道:&ldquo将士之勞,主公洪福,亮豈敢貪天功為己有耶!&rdquo 劉備愈加欽佩孔明。
這裡孔明四處調動兵力,召集四十萬大軍,隻等葭萌關捷報一到,便要大舉攻伐東川
不過堂上所有用槍的人也不是人人敢出來讨令的,除非軍師差遣,不得已而為之,否則都要掂一掂自己的份量。
因為黃忠和嚴顔都是屈指可數的名将,他們尚且被打得一敗塗地,可想而知,敵手張颌有何等厲害。
堂上用槍的戰将不乏其人,一般的且不說,單說名槍就有不少,如金槍将劉颌,金槍手馬玉、楊儀,銀槍将閻芝&hellip&hellip盡可前去一顯身手,但他們與黃忠、嚴顔一比,自覺望塵莫及,故而都不敢前去獻醜。
因此堂上不論用槍的還是不用槍的,通過與黃忠比較一番之後,目光一緻落到了趙雲和馬超這一對郎舅的身上,認為這兩條槍是沙場上難有敵手的了。
當然,趙雲和馬超也感覺到了這種殊榮,無形中覺得軍師必定在他們二人中間選擇。
趙雲更覺得這是大家對他信賴,然而也把營救葭蔭關當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便要主動上前讨令。
可是,一旁的馬超與他的想法截然相反,他把這種殊譽當作了驕傲的資本,非但不去讨令,而且還在暗中扯住趙雲的衣袖,不讓趙雲上前。
意思是:此番營救邊關,非你我莫屬,軍師必定要親自相請,送上門來的面子,何必自己上前讨取?所以,堂上一時靜穆無聲。
孔明等了片刻,不見有人上來讨令,便從令架上取下令箭,殷切的、期望的目光向趙雲和馬超臉上掃來。
馬超隻覺有一股熱流注滿全身,滿面紅光,等待孔明喚他。
衆文武也理所當然地将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
&ldquo公子劉封聽令!&rdquo聲音不響,卻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猶如驚雷一般,震得兩旁文武張口結舌,呆若木雞,竟然不敢相信這是孔明發的将令。
有頃,堂上方才騷動起來。
因為劉封雖然也是用的槍然而這杆槍實在也不能當作是槍。
其理有二:一、他的這杆槍乃是竹竿所制,外包層鐵皮,盡管很粗,卻是毫無份量。
第二,他的這杆槍尖上從未沾過敵将的血肉,不過是擺擺架子罷了。
此刻聽得孔明叫喚,也吃了一驚,忙跨前一步道:&ldquo軍師在上,劉封在!&rdquo &ldquo本軍師付爾将令一支,領兵三千,速去葭萌關救援嚴、黃二将,不得有誤!&rdquo 劉封做夢也沒想到孔明會發這條令給他,簡直懷疑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想道,嚴顔、黃忠乃是前輩名将,他們打不過張颌,我去頂什麼用呢。
莫說幫不了忙,隻怕二位老将軍一見到我就會被我氣死。
這個差使我不能勝任。
劉封急得又搖頭,又搖手,結結巴巴地說道:&ldquo啊呀&hellip&hellip軍師,小将區區武藝,豈可堪此重任。
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啊!&rdquo 劉封倒也很有自知之明,不象有些年輕人有了點本領就隻見自己好,不見旁人高,自以為是,日空一切,連性命也不在乎。
孔明知其心思,冷冷地問道:&ldquo公子用何兵刃?&rdquo &ldquo劉封使的是竹竿槍。
&rdquo &ldquo然也。
葭蔭關傅彤正要使槍的上将,公子前往豈不是稱心如願!&rdquo &ldquo啊呀軍師,小将槍法低劣,怎與張颌相敵,還望軍師另選良将。
&rdquo劉封急出了一頭大汗。
他越是貶低自己,孔明就越要褒揚他,翹起了大拇指贊道:&ldquo公子近來槍法精通,戰術奧妙,本領高強,武藝超群。
公子不到,關廂危急;公子一到,二老無憂。
火速前往,不得遲延!&rdquo這幾句話就象甘案一樣滋潤着劉封的心,使他頓時有點飄飄然起來,隐隐覺得自己的武藝原來并不壞,好象天下第一名檢就是他劉封,而不是别人。
劉封畢竟年輕,對自己沒有正确的估價,又被孔明這樣誇張地捧了一下,尤其這話是出自孔明之口,不信也心動,自以為槍法不會差到哪裡,膽也大了,氣也壯了,竟然毫不遲疑地跨了上前,将這支将令接到了手中,&ldquo劉封遵命!&rdquo轉身便出了大堂。
待劉封一走,坐在一旁的劉備實在無法忍耐了,他想,近日來孔明連連出錯,命黃忠抱病出戰,已經大錯,再差嚴顔增援又是一錯,今日遣劉封前去更是錯上加錯,象他這種人怎麼上得了戰場,不是明明讓他去送死嗎?明擺着趙雲和馬超不差,卻叫無用之人去,這&hellip&hellip劉備實在不願再往下想,一口氣在喉嚨口竄上審下,難以咽下,便厲聲責問道:&ldquo軍師,堂上名将無數,卻遣豎子前往,是何道理?&rdquo臉色之難看,令文武大吃一驚。
孔明冷冷道:&ldquo主公休要憂慮,亮自有主張。
來,退堂!&rdquo文武出了大堂議論紛紛,特别是趙雲和馬超雖然一言不發,心裡好生不快,孔明的一番話把劉封捧得好象天上沒有,地上不生,好得不得了,不知把他倆要置于何地。
故而悶悶不樂而回。
當時,孔明起身将劉備的袍袖一拉,說了聲&ldquo主公,裡邊請!&rdquo 君臣二人到内堂坐定,孔明這才說遭:&ldquo主公,亮自出山,事無巨細,一向謹慎為之,何況軍機大事,焉敢貿然行之?自新野縣九百五十兵始,前後經曆十載,可曾戲言失職?&rdquo 劉備聽他這樣表白自己的為人處世,相信他的話半句不假,但對大堂上的事仍然心懷芥蒂,不甚明了。
便又疑問道:&ldquo如此說來,大堂發令莫非又是一計?&rdquo &ldquo主公所言極是,此乃驕兵之計也!&rdquo 劉備猛然醒悟道:&ldquo啊呀,軍師何不早些講來。
&rdquo 孔明笑道:&ldquo主公,此計雖好,然并非逢人便可用,亦非每用必中。
&rdquo 劉備似懂非懂地點了一點頭,附和道:&ldquo軍師言之有理。
&rdquo 孔明解釋道:&ldquo倘然張颌是一年輕勇将或者武藝一向平凡,亮若用此一計,必不成功。
&rdquo &ldquo此話怎講?&rdquo劉備又不明白起來。
&ldquo主公聽亮道來。
張颌乃是河北名将,年逾花甲,馳騁疆場,久負威名。
瓦口關新敗,心中必定不服。
如今曹洪命他戴罪立功,張颌定欲舍命贖罪,挽回名聲。
亮便投其所好,其所求,暗與嚴、黃二将定下此計。
&rdquo 劉備又問:&ldquo軍師何不命年輕名将前往?&rdquo &ldquo道理即在于此。
若遣平庸将士,難以反敗為勝。
若命年輕上将,張部心存疑窦,不肯中計,恐被識破,反而将計就計。
唯有黃忠、嚴顔,年事雖高,勇力不退,戰場之上必被張颌藐視。
再者張颌新敗之後,心存驚悸,欲思步步為營,故而黃忠屢戰屢敗,正與其穩紮穩打之意相合。
然而,張颌藝高力大,求勝心切!亮再命嚴顔上陣連敗數陣,使其越戰越驕,難聽從将诤言。
嚴、黃二将智勇雙全,亮命他們逢戰必敗,定能假戲真傲,迷惑張颌。
葭萌關乃是西蜀要塞,魏軍早已垂涎三尺,因而張颌打了數番勝仗,已是忘乎所以。
我軍雖則連遭失敗,不得已退入關廂,但将士之銳氣未動,僅失數座營帳而已。
待魏軍安紮其中,營中糧饷軍需足各時,二老率軍突入,所得盡是實營,以虛換實,一本萬利,此乃以魏軍之糧,打曹操之将。
主公以為然否?&rdquo 劉備撫掌笑道:&ldquo妙哉!然不知軍師為何命劉封前往?&rdquo &ldquo主公,葭萌關外聚集八員上将,四十萬魏軍,足有半個東川之兵力。
若然劉封一到,二老便知反攻之命已到,即刻便可反客為主,倘能斷張颌之頭,枭夏侯德之首,阆中之地三停中一停已歸主公。
&rdquo 劉備聽完孔明的話,高興得手舞足蹈,&ldquo好哇,軍師妙算,神人莫及,大漢基業,全仗軍師良策。
&rdquo 孔明搖手答道:&ldquo将士之勞,主公洪福,亮豈敢貪天功為己有耶!&rdquo 劉備愈加欽佩孔明。
這裡孔明四處調動兵力,召集四十萬大軍,隻等葭萌關捷報一到,便要大舉攻伐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