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孔明千裡送佳釀 張飛一宵賺重關
關燈
小
中
大
情禀告一遍。
張颌這才相信了這個漢軍的話,重加厚賞。
暗想,我在此蒙頭山守了他這許多日子,盼的就是這個消息,如今機會來了。
想那張飛畢竟是個傻瓜,放縱到這般田地,連自己的性命也不顧了。
今夜就去偷營襲寨,可保一仗成功,從此瓦口關就安然無恙,再也沒有人敢來了。
張颌立即點兵三千,上馬提槍下了山頭,聲不張,火不點,摸着黑,悄悄地向漢營靠去。
行不了多近,隻見前面黑影幢幢,車聲辚辚,腳步雜沓之聲由遠而近,待車輛走近伏在暗中一看,數百個漢軍推的推,拉的拉,車上盡是大酒壇,小白旗上都寫着&ldquo陳酒佳釀,軍前公用&rdquo等字,車隊之後是一員白袍小将,手執長槍點馬押後。
看到此番情景,張颌愈加相信投軍小卒的話,慶幸自己沒有失去這一次極好的機會。
暗想,天随人願,正愁無進取之計,想不到竟有人會來送信。
那張飛畢竟與劉備是多年心腹弟兄,有了西川便已肆無忌憚起來,竟然會命人從成都送這許多酒來供軍前飲用。
想必這成都佳釀不會差到哪裡,何不殺出去捉下這班漢軍,劫下這些美酒,回去飲一杯賀功喜酒!思量已定,張颌将手一招,率先沖了出去,直迎漢将而去,&ldquo來将住馬,張颌在此等侯已久!&rdquo 漢軍在明裡,蓦然見蹿出許多魏兵,且來勢兇猛,頓時棄了車輛轉身便跑,等到魏兵趕近,漢軍已逃得影蹤全無。
張颌勒住戰馬,估量着約有百車之數,命五百弟兄先解酒歸營,吩咐他們不得妄自開壇,一定要等到劫取漢營得勝回來再飲用。
魏軍誰敢違抗,推着車輛就往蒙頭山而去。
這五百個魏軍押着車輛往回走,忽見山後閃出一員大将,正是毛玠大将軍擋住了去路。
原來毛玠、于禁二人在瓦口關守了将近一個月,不見張颌的片言隻字,也不知蒙頭山的軍情如何,便有些放心不下。
這一日,毛玠便對于禁道,于将軍,張将軍一去數旬,蒙頭山消息全無,正不知與漢軍交戰勝負與否,在下今日欲思領兵前往一探。
于禁應道,此言甚合吾意。
用過晚飯,毛玠執槍跨馬,直趕蒙頭山來,正撞着押着酒壇回來的弟兄,攔住一打聽,知道張颌領着弟兄去劫取漢營了,據說漢将張飛領着頭縱軍飲酒。
毛玠想,張颌啊,張飛雖說魯莽,可也不會這麼傻,兩軍對陣,他怎敢這般放肆,莫不是用的一條誘敵之計。
你當局者迷,怎知虛實,此去必是兇多吉步。
毛玠想到這兒,感到事情已很緊急,拍馬繞到前山,趕奔漢營而去。
卻說,張部在半道上驅走了漢兵漢将,除去銮鈴,命弟兄加快步伐趕往營頭。
近則一看,趟闆平鋪,營上橋燈若明若暗,看不到一個巡哨的人影,隻有營中傳出陣陣時而響亮,時而含糊的嘈雜聲,張颌暗暗作喜,一馬當先沖過了趟闆,直闖營中而去。
所到之處,遍地都是爛醉如泥東倒西斜的漢軍。
魏軍蹑手蹑腳從漢兵身上跨過去,跟定張颌往中軍而去。
見前面大帳上燈火明亮,耳中聞得陣陣鼾聲,此伏被起,十分熱鬧。
原來大帳中央一張桌子上碗傾碟翻,酒菜狼藉,一員大将頭戴烏油盔,身披烏油甲,台撲在酒席上呼呼大睡,最響的鼾聲就是從這個地方發出的。
看到這般情景,從酒桌的位置和大将的身材、形态上判斷,這睡着的大将必是張飛無疑。
張颌不覺有點心花怒放,真是個名實相符的莽将!兩軍相距這麼近他竟敢這樣肆無忌憚。
張颌一高興,向兩旁軍士一招手,便挺搶躍馬沖了上去,舉起手中的鈎鐮槍就向那個睡熱了的漢将當頂刺了上去,&ldquo呔!黑臉招槍!&rdquo &ldquo紮&mdash&mdash&rdquo一槍貫頂而入,合撲着的漢将頓然仰面朝天倒了下去,盔甲分離,露出了包藏在盔甲中的草把:原來并不是大将!張部這一槍的份量不輕,可謂有千斤之力,張颌知情不妙,心中一慌,身體順着槍杆向前跌了出去,幸得槍尖在地上一點,方才穩住了身體,自知中計,此處不宜久留,轉身便走。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就在張颌剛轉身的一瞬間,草人背後的篷帳一掀,沖出一匹紅鬃馬來,馬背是坐的是公子爺張苞,他手拖長矛,環眼圓睜,怒吼一聲道:&ldquo呔也!賊将張颌,爾好大膽,敢來偷襲老張的營寨!看槍!&rdquo 這一吓非同小可。
張颌料道已難逃脫,便橫下一條心,再将戰馬勒回,擡頭見來者正是黑臉張飛,矛頭直指自己當胸,快如疾風。
張颌無法躲避,隻好起手中鈎鐮槍迎了上去&ldquo黑臉且慢!&rdquo盡管用了十二分力,但仍是招架不開,勉強頂住了長矛。
就在二将交戰相持之際,帳上的漢軍就象起死回生一樣,一個個鮮活蹦跳地從地上躍了起來,齊聲喊道:&ldquo殺啊&mdash&mdash&rdquo聲勢浩大,震耳欲聾,隻見他們從身後抽出明光閃亮的鋼刀,撲向沖進大帳來的魏兵,似砍瓜切菜一般将他們剁倒在地。
頃刻間大帳上燈火齊舉,照耀如同白晝,地上盡是東倒西歪的魏軍,大帳變戰場,血肉橫飛。
卻說毛玠剛剛趕到漢營外,忽然燈火齊明,殺聲震天,暗叫不妙,圈馬便逃。
未行得幾步,&ldquo當!&rdquo一聲炮響,火光中殺出一員戰将,手捧紅銅大刀,照面便向毛玠當頂劈來,&ldquo賊将慢走,大将軍魏延在此等侯已久!&rdquo 毛玠聞聲,知漢軍早作準備,急切無法脫身,又無處可走,便起三尖兩刃刀迎戰魏延,面臨強敵,拚足全身之力,方才與魏延打個平手,卻絲毫占不了上風。
此刻,漢營内外一片喊殺之聲,魏兵魏将都被漢軍絆住。
早有兵卒報信到後營告知張飛。
張飛早與十八名燕将戎裝立馬等侯,聽得營内營外人喧馬嘶,已知得手,暗地高興。
便領着一班燕将飛出後營,悄然繞至前營,自忖道:蒙頭山營寨無人鎮守,瓦口關隻剩一員魏将,正可乘虛而入,先占蒙頭山,後取瓦口關,回頭再來收拾營寨。
黑夜中十九匹戰馬似一陣旋風,直卷至蒙頭山前,便向關上呼道:&ldquo山上魏軍聽了,我家三将軍在此,開門獻山者免死;如若不從,血濺蒙頭山!&rdquo 魏軍起先隻以為張颌得勝歸來,卻沒料到張飛會趕來奪山,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尤其是張飛親自趕來,知道他殺性重,武藝又高強,頓時滿山慌了手腳,一時向下面放起亂箭來,一則怕張飛是失了營寨來搶山頭,二則為自己壯壯膽。
箭似雨下,接連不斷,大多在張飛的頭頂上飛過,其餘皆被他們舞動長矛輕輕撥落在地。
一陣亂箭過後,魏軍見山下并無張颌趕來,而張飛他們非但未退,反而沖了上來,便知山頭難以堅守。
忽然山上一陣喧唣,張飛乘機沖了進去,奪下了蒙頭山。
原來,張颌半道奪下了百輛裝酒的車子,那班魏軍便奉命将車子推上了山,命人看守住。
豈料山前來了張飛,山上亂作一團,看酒的魏軍望着一面面插在車子上的小白旗,似乎嗅到了壇中飄來的成都佳釀的醇香。
早有那貪酒的魏兵垂涎三尺,眼看到嘴邊的美酒又要被張飛搶走,也不管違令不違令,便想先下手為強,哪怕略微嘗一嘗再放棄山頭也是心甘情願的,即使張颌得勝回來,亂軍之中誰知道是哪一個人違令呢! 幾乎與此同時,魏軍便跳上車子,敲開泥封,解下腰間的飲具,正要掀開油紙伸手去舀,誰知手中的碗&ldquo啡&mdash&mdash&rdquo不翼而飛,&ldquo咦&mdash&mdash奇怪?&rdquo這些魏兵不明白碗是怎麼脫手的,也不知道到哪兒去了,驚奇道:碗拿得好好的,怎麼便沒了呢?一向是碗盛酒的,今日莫非也要酒吃碗了?便驚異地側着頭,凝神向壇中張望,烏洞洞不見酒碗,卻見白光一道,好似一條青龍騰起,疑是陳年老窖中的一股酒氣,張大嘴巴貪婪地吸着,隻覺得咽喉一片冰涼,并不象美酒那樣沁人心肺,卻是硬梆梆直透腦門,沒弄清是怎麼回事,便一個個口吐鮮紅,從車上跌了下來。
四周的
張颌這才相信了這個漢軍的話,重加厚賞。
暗想,我在此蒙頭山守了他這許多日子,盼的就是這個消息,如今機會來了。
想那張飛畢竟是個傻瓜,放縱到這般田地,連自己的性命也不顧了。
今夜就去偷營襲寨,可保一仗成功,從此瓦口關就安然無恙,再也沒有人敢來了。
張颌立即點兵三千,上馬提槍下了山頭,聲不張,火不點,摸着黑,悄悄地向漢營靠去。
行不了多近,隻見前面黑影幢幢,車聲辚辚,腳步雜沓之聲由遠而近,待車輛走近伏在暗中一看,數百個漢軍推的推,拉的拉,車上盡是大酒壇,小白旗上都寫着&ldquo陳酒佳釀,軍前公用&rdquo等字,車隊之後是一員白袍小将,手執長槍點馬押後。
看到此番情景,張颌愈加相信投軍小卒的話,慶幸自己沒有失去這一次極好的機會。
暗想,天随人願,正愁無進取之計,想不到竟有人會來送信。
那張飛畢竟與劉備是多年心腹弟兄,有了西川便已肆無忌憚起來,竟然會命人從成都送這許多酒來供軍前飲用。
想必這成都佳釀不會差到哪裡,何不殺出去捉下這班漢軍,劫下這些美酒,回去飲一杯賀功喜酒!思量已定,張颌将手一招,率先沖了出去,直迎漢将而去,&ldquo來将住馬,張颌在此等侯已久!&rdquo 漢軍在明裡,蓦然見蹿出許多魏兵,且來勢兇猛,頓時棄了車輛轉身便跑,等到魏兵趕近,漢軍已逃得影蹤全無。
張颌勒住戰馬,估量着約有百車之數,命五百弟兄先解酒歸營,吩咐他們不得妄自開壇,一定要等到劫取漢營得勝回來再飲用。
魏軍誰敢違抗,推着車輛就往蒙頭山而去。
這五百個魏軍押着車輛往回走,忽見山後閃出一員大将,正是毛玠大将軍擋住了去路。
原來毛玠、于禁二人在瓦口關守了将近一個月,不見張颌的片言隻字,也不知蒙頭山的軍情如何,便有些放心不下。
這一日,毛玠便對于禁道,于将軍,張将軍一去數旬,蒙頭山消息全無,正不知與漢軍交戰勝負與否,在下今日欲思領兵前往一探。
于禁應道,此言甚合吾意。
用過晚飯,毛玠執槍跨馬,直趕蒙頭山來,正撞着押着酒壇回來的弟兄,攔住一打聽,知道張颌領着弟兄去劫取漢營了,據說漢将張飛領着頭縱軍飲酒。
毛玠想,張颌啊,張飛雖說魯莽,可也不會這麼傻,兩軍對陣,他怎敢這般放肆,莫不是用的一條誘敵之計。
你當局者迷,怎知虛實,此去必是兇多吉步。
毛玠想到這兒,感到事情已很緊急,拍馬繞到前山,趕奔漢營而去。
卻說,張部在半道上驅走了漢兵漢将,除去銮鈴,命弟兄加快步伐趕往營頭。
近則一看,趟闆平鋪,營上橋燈若明若暗,看不到一個巡哨的人影,隻有營中傳出陣陣時而響亮,時而含糊的嘈雜聲,張颌暗暗作喜,一馬當先沖過了趟闆,直闖營中而去。
所到之處,遍地都是爛醉如泥東倒西斜的漢軍。
魏軍蹑手蹑腳從漢兵身上跨過去,跟定張颌往中軍而去。
見前面大帳上燈火明亮,耳中聞得陣陣鼾聲,此伏被起,十分熱鬧。
原來大帳中央一張桌子上碗傾碟翻,酒菜狼藉,一員大将頭戴烏油盔,身披烏油甲,台撲在酒席上呼呼大睡,最響的鼾聲就是從這個地方發出的。
看到這般情景,從酒桌的位置和大将的身材、形态上判斷,這睡着的大将必是張飛無疑。
張颌不覺有點心花怒放,真是個名實相符的莽将!兩軍相距這麼近他竟敢這樣肆無忌憚。
張颌一高興,向兩旁軍士一招手,便挺搶躍馬沖了上去,舉起手中的鈎鐮槍就向那個睡熱了的漢将當頂刺了上去,&ldquo呔!黑臉招槍!&rdquo &ldquo紮&mdash&mdash&rdquo一槍貫頂而入,合撲着的漢将頓然仰面朝天倒了下去,盔甲分離,露出了包藏在盔甲中的草把:原來并不是大将!張部這一槍的份量不輕,可謂有千斤之力,張颌知情不妙,心中一慌,身體順着槍杆向前跌了出去,幸得槍尖在地上一點,方才穩住了身體,自知中計,此處不宜久留,轉身便走。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就在張颌剛轉身的一瞬間,草人背後的篷帳一掀,沖出一匹紅鬃馬來,馬背是坐的是公子爺張苞,他手拖長矛,環眼圓睜,怒吼一聲道:&ldquo呔也!賊将張颌,爾好大膽,敢來偷襲老張的營寨!看槍!&rdquo 這一吓非同小可。
張颌料道已難逃脫,便橫下一條心,再将戰馬勒回,擡頭見來者正是黑臉張飛,矛頭直指自己當胸,快如疾風。
張颌無法躲避,隻好起手中鈎鐮槍迎了上去&ldquo黑臉且慢!&rdquo盡管用了十二分力,但仍是招架不開,勉強頂住了長矛。
就在二将交戰相持之際,帳上的漢軍就象起死回生一樣,一個個鮮活蹦跳地從地上躍了起來,齊聲喊道:&ldquo殺啊&mdash&mdash&rdquo聲勢浩大,震耳欲聾,隻見他們從身後抽出明光閃亮的鋼刀,撲向沖進大帳來的魏兵,似砍瓜切菜一般将他們剁倒在地。
頃刻間大帳上燈火齊舉,照耀如同白晝,地上盡是東倒西歪的魏軍,大帳變戰場,血肉橫飛。
卻說毛玠剛剛趕到漢營外,忽然燈火齊明,殺聲震天,暗叫不妙,圈馬便逃。
未行得幾步,&ldquo當!&rdquo一聲炮響,火光中殺出一員戰将,手捧紅銅大刀,照面便向毛玠當頂劈來,&ldquo賊将慢走,大将軍魏延在此等侯已久!&rdquo 毛玠聞聲,知漢軍早作準備,急切無法脫身,又無處可走,便起三尖兩刃刀迎戰魏延,面臨強敵,拚足全身之力,方才與魏延打個平手,卻絲毫占不了上風。
此刻,漢營内外一片喊殺之聲,魏兵魏将都被漢軍絆住。
早有兵卒報信到後營告知張飛。
張飛早與十八名燕将戎裝立馬等侯,聽得營内營外人喧馬嘶,已知得手,暗地高興。
便領着一班燕将飛出後營,悄然繞至前營,自忖道:蒙頭山營寨無人鎮守,瓦口關隻剩一員魏将,正可乘虛而入,先占蒙頭山,後取瓦口關,回頭再來收拾營寨。
黑夜中十九匹戰馬似一陣旋風,直卷至蒙頭山前,便向關上呼道:&ldquo山上魏軍聽了,我家三将軍在此,開門獻山者免死;如若不從,血濺蒙頭山!&rdquo 魏軍起先隻以為張颌得勝歸來,卻沒料到張飛會趕來奪山,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尤其是張飛親自趕來,知道他殺性重,武藝又高強,頓時滿山慌了手腳,一時向下面放起亂箭來,一則怕張飛是失了營寨來搶山頭,二則為自己壯壯膽。
箭似雨下,接連不斷,大多在張飛的頭頂上飛過,其餘皆被他們舞動長矛輕輕撥落在地。
一陣亂箭過後,魏軍見山下并無張颌趕來,而張飛他們非但未退,反而沖了上來,便知山頭難以堅守。
忽然山上一陣喧唣,張飛乘機沖了進去,奪下了蒙頭山。
原來,張颌半道奪下了百輛裝酒的車子,那班魏軍便奉命将車子推上了山,命人看守住。
豈料山前來了張飛,山上亂作一團,看酒的魏軍望着一面面插在車子上的小白旗,似乎嗅到了壇中飄來的成都佳釀的醇香。
早有那貪酒的魏兵垂涎三尺,眼看到嘴邊的美酒又要被張飛搶走,也不管違令不違令,便想先下手為強,哪怕略微嘗一嘗再放棄山頭也是心甘情願的,即使張颌得勝回來,亂軍之中誰知道是哪一個人違令呢! 幾乎與此同時,魏軍便跳上車子,敲開泥封,解下腰間的飲具,正要掀開油紙伸手去舀,誰知手中的碗&ldquo啡&mdash&mdash&rdquo不翼而飛,&ldquo咦&mdash&mdash奇怪?&rdquo這些魏兵不明白碗是怎麼脫手的,也不知道到哪兒去了,驚奇道:碗拿得好好的,怎麼便沒了呢?一向是碗盛酒的,今日莫非也要酒吃碗了?便驚異地側着頭,凝神向壇中張望,烏洞洞不見酒碗,卻見白光一道,好似一條青龍騰起,疑是陳年老窖中的一股酒氣,張大嘴巴貪婪地吸着,隻覺得咽喉一片冰涼,并不象美酒那樣沁人心肺,卻是硬梆梆直透腦門,沒弄清是怎麼回事,便一個個口吐鮮紅,從車上跌了下來。
四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