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賀新功沙漠王初歸附 慶良辰劉玄德再合卺

關燈
&ldquo汝即刻進關勸說劉璋,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不得有誤。

    &rdquo &ldquo遵命!&rdquo 簡雍出營上馬,直抵城下。

    早被那守關軍士喝住:&ldquo來人住馬!通上名來!&rdquo &ldquo在下乃是簡雍,奉吾主皇叔之命來見季玉皇爺,請開放關廂。

    &rdquo 今日關廂上許襲守城,聞得關外有人要進城求見劉璋,已知他是來做說客的。

    心想,漢軍初到關外,谯周、蔣琬就已投奔去了,城中就剩下幾個不成大器的文武,要是劉備攻城,用不了半天的工夫就可以取得。

    這西川看來是無法挽回的了,早晚要屬劉備,理應為自己找一條出路。

    便命手下放行。

    川軍放平吊橋,開啟城門,許襲就站在門口見馬背上坐一位大夫,昂然而入,便上前施禮。

    簡雍以得勝者自居,穩坐馬背,傲睨自若,隻是略一點頭示意。

    許襲受此鄙視,不覺心中大怒,掣劍大喝道:&ldquo小輩得志,旁若無人,汝敢藐視吾蜀中人物耶!&rdquo 簡雍聽得喝聲,忙下馬迎之。

    滿臉堆笑道:&ldquo不識賢兄,幸勿見責。

    請教了!&rdquo 許襲想,你倒很知趣,被我一怒你就軟下來了。

    老實說,到了這個時候,我也不想同漢軍作對,但一個人的尊嚴還是要的,卑躬屈膝要被人看不起的。

    你客氣,那我也不必與你計較。

    便答道:&ldquo在下姓許名襲。

    欲問大夫到此何幹?&rdquo &ldquo奉皇叔之命求見汝主。

    &rdquo 許襲便在馬前領路,直往轅門而來,路遇秦宓,雙方相互通名叙禮,一齊下馬往大堂上來。

     這幾天,劉璋像熱鍋上的螞蟻,日不安,夜不眠,想起祖上傳下來的基業即将斷送在自己手中,自艾自怨,惶惶不安。

    到如今弄得衆叛親離,忠心自己的人所剩無幾,真恨不得一死了之。

    忽見許襲和秦宓領着一個陌生人走上堂來,見他身着官帶,袍帽整齊,倒是一個上大夫,忙問道:&ldquo二位大夫,此人從何而來?&rdquo 許襲道:&ldquo主公,此位大夫姓簡名雍,自漢營而來。

    &rdquo &ldquo到此何事?&rdquo劉璋聽說他是漢營來的,馬上就顯出了驚惶不安的神色來。

     許襲道:&ldquo主公自問便知。

    &rdquo 劉璋想,來人到此幹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可以放他進城呢,而且還帶他上堂,要是他是刺客,那就不是要出事了麼?再說,在此非常時期,有人進城也應該先告禀一聲。

    劉璋越來越覺得堂上的人都在變态,不像以前那樣聽話,甚至還有人不時地要說幾句冷言冷語。

    這些,劉璋隻能氣在心裡。

    既然是漢軍派來的人,也得罪不起,便起身見禮道:&ldquo原是簡大夫,旁側有坐。

    &rdquo 簡雍推讓道:&ldquo皇爺在此,豈有下官的座位,一旁侍立足夠了!&rdquo &ldquo上國之賓,但坐無妨,不必拘禮。

    &rdquo &ldquo多謝皇爺。

    &rdquo簡雍就在一旁坐下。

     &ldquo請問先生到此有何教喻?&rdquo &ldquo皇爺,吾主密受漢天子衣帶血诏,誓願興漢滅賊。

    大軍自荊州進川,至今已三載有餘。

    如今駐紮郊外二月之期,不犯成都,隻為吾主不忍塗炭生靈。

    吾主向以仁義待人,寬洪大度,決無相害之意。

    還望皇爺三思。

    &rdquo 劉璋緘默。

    一旁許襲和秦宓也道,如今城中萬民怨聲載道,百業俱廢,市井蕭條,滿目凄涼,家家關門閉戶,人人驚慌失措。

    歸降漢室乃是上策,請主公裁決。

     這些問題,劉璋已考慮過多時。

    終于,現在放到了自己的面前。

    暗想,許襲能放簡雍入城,又何尚不敢放漢軍進關呢!實際上已不存在什麼降不降的問題,隻不過這篇門面文章還得做一做。

    劉璋思前想後,别無出路,決計投降。

    便說:&ldquo請大夫回歸大營,璋來日一準獻關,迎接大軍入城!&rdquo 簡雍得了劉璋投降的準訊,便起身拱手道:&ldquo下官告退了,來日不可失信。

    &rdquo &ldquo許襲、秦宓,相送簡大夫出城!&rdquo 許襲和秦宓聽得劉璋命他們相送,真是求之不得。

    三人一起出了轅門上馬,直送出城關。

    二人路上商議道,劉璋庸碌無能,隻恐夜長夢多,我等不如徑投漢營去吧。

    便請簡雍作保,簡雍一口應承。

    三人抵漢營下馬,往大帳上來,簡雍直說劉璋來日獻關,許、秦二位大夫今日歸降,衆人聞之無不歡欣。

    孔明當即傳令,發付三軍雙饷,來日全軍上下都要換上新裝,這的确是樁天大的喜事,自從建安十三年孔明出山以來,為了輔助劉備成天下,煞費苦心,慘淡經營,從九百五十個兵,十來個文武,到如今有這麼大的地盤,這麼雄厚的實力,六年的辛勞,終于取得了今天的結果,且不說一家主帥要花費多少心血,就是文武将士誰沒有汗馬功勞! 自古以來,得者喜,失者悲。

    劉璋得知許襲、秦宓二人不辭而去,丢下了他一個亡國之君,此時此刻他的心情不問可知,是悲傷到了極點的。

    更有一件摧心裂肺的事情叫他痛不欲生,那就是公子劉循得報父親來日獻關,和西蜀大勢已去,氣數将盡,便自缢于府中。

    劉璋無用,他的兒子倒是很有志氣,這好比劉阿鬥失川,兒子北地王斬殺全家,提頭到太廟哭祖一樣。

    劉璋命人料理完劉循的後事,長籲短歎,準備來日獻關。

     次日,天尚未明,城中大街小巷已是爆竹四起,百業争相開張,家家戶戶都是張燈結彩,香花紅燭擺滿大道兩旁,全城百姓就像過年過節一樣穿紅着綠,個個都是喜氣洋溢,湧向城門去迎接漢軍入城。

    劉璋一夜沒睡好覺,朦胧中被鞭炮聲、嬉笑聲驚醒,更使他悲傷萬分,便無情無緒地梳洗過後,取出父親傳給他的那顆鎮國之寶&mdash&mdash象征着至高無上威嚴的金印,撫摸一會,歎息一會,又掉一會眼淚,然後木然地将這顆金印小心翼翼地裹紮好,一步步走出轅門,上了馬又托着它,在侍從的前呼後擁中點馬向城關而去。

    一路上見子民百姓一改常态,對他并不像從前那樣虔誠,好像都在躲避他,目光都是很冷淡的,劉璋搖了搖頭,有氣無力地閉上了眼睛,無忍再看到眼前發生的事情。

    來到城門口,更是人山人海,除了商人、百姓以外,還有無數川軍也在湊熱鬧,城關上白旗扯滿,城門大開,吊橋鋪平,劉璋上了吊橋就勒住馬匹。

     卻說孔明一早起身,便升坐大帳,點卯過後,傳令起營拔寨。

    劉備上馬,孔明登車,文武随後,步軍在前,馬隊押後,炮聲齊鳴,旌旗招展。

    一隊隊,一彪彪,斬斬齊齊,浩浩蕩蕩,來至城前。

    劉備見吊橋上的劉璋手提包裹,知道其中必是金印,反覺有些為難起來,一時扣住了戰馬,扪心自忖道:建安十六年剛進川時,與他在涪關相會,當時隻說前來相助,如今卻奪下了整個西川,奪同宗之地怎無愧色?叫我有何面目上前見他! 一旁的孔明見劉備神情黯淡,猶豫不決。

    心想,自古以來,有道伐無道,有德者居主,這又有什麼為難呢?!便肅然道:&ldquo劉璋懦弱無能,不為我取,必被他人所奪,不必憂慮!&rdquo 張飛聽孔明這麼一說,也附和道:&ldquo大哥啊,我等弟兄桃園結義,旨在為天子打江山,定社稷,如今西川已定,此乃大勢所趨,豈可逆天而行!&rdquo 劉備想,話是這麼說,但人面對肉面總有些過意不去。

    罷了,取了西川隻要不虧待劉璋便是了,管不得同宗不同宗了,隻要人心歸附,一切都好辦的。

    便将馬一提,走了上去,握手道:&ldquo賢弟,委屈了!&rdquo說罷,已是涕泗滂沱。

     劉璋也流淚道:&ldquo弟之無能,天要亡我也!&rdquo &ldquo賢弟,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耳!&rdquo &ldquo兄皇英名播于四海,人心所向,坐鎮西蜀,于心無愧。

    印绶在此,望兄皇收納。

    &rdquo 劉備推诿道:&ldquo賢弟緣何如此,有話隻管講來。

    你我漢室同宗,備豈敢作此欺心之事!不如進城再說。

    &rdquo &ldquo兄皇請!&rdquo劉璋與劉備攜手并馬同行。

     孔明将羽扇向後一招,&ldquo咚!當!&rdquo文武随後,大隊徐徐開進成都。

    百姓手持花燈香燭,沿路迎接,一片歡呼之聲:&ldquo迎接皇叔啊!迎接大漢軍隊哎&hellip&hellip&rdquo聲震寰宇。

     霎時間,城上城下,城内城外遍插漢軍旗号,巷闾街坊到處都是漢軍人馬,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扶老攜幼,秋毫無犯,百姓無不額手相慶。

     漢軍文武前呼後擁着劉備和劉璋來到轅門,見那兒矗立着彩牌樓,懸燈結彩,吹吹打打,十分熱鬧。

    劉家弟兄一起下馬,并肩攜手共登大堂。

    衆文武下車的下車,下馬的下馬,次序井然地上了大堂。

     劉璋又将金印送上,&ldquo兄皇,金印在此,萬望收納。

    &rdquo &ldquo賢弟何出此言,你我共守西蜀。

    &rdquo 一旁,張飛又忍不住了,他想,這又有什麼謙讓的,别說當個西川之王無愧于心,就是坐金銮殿、住龍宮,也當仁不讓。

    便大聲嚷道:&ldquo大哥緣何恁般客套,這印信老張代領了。

    &rdquo說着,就要上前去取。

     劉備連忙喝止道:&ldquo三弟休得失禮!&rdquo到此時候,劉備也感到沒有必要再這樣推讓下去,便伸手去接道:&ldquo既然如此,備權領了!&rdquo 這&ldquo權領&rdquo二字力重千鈞,隻有領的時候,沒有還的期限,意味着這西川永遠是劉備的天下了。

    張飛又叫道:&ldquo什麼權領不權領,兄長天子也當得,還怕坐不住西川麼!&rdquo &ldquo匹夫,再敢亂言,軍法無情!&rdquo 張飛吐了吐舌頭,做了個滑稽相不吱聲了,心想,不是我這樣說,恐怕你還不會取金印。

    現在金印到手,西川就是我們的了。

    待劉璋交割印绶文籍完畢,重新叙禮坐定。

    孔明居中,劉備和劉璋并肩坐在上首。

    剛剛改朝換代,要做的事情很多。

    孔明首先命孫乾、簡雍、糜竺三位大夫清理原有賬冊薄籍,盤查庫府中所有的糧饷和公物,然後要登記成冊,以備查考。

    第二件事情也很要緊,立即修書一封送往荊州,言明西蜀已經平定,要将劉璋以及家眷送往公安居住,公安就在荊州外,屬雲長管轄,囑咐關羽要确保劉璋的人身和财産的安全。

    第三件事情,命人将劉璋的私人财産盤點成冊,讓劉璋本人過目,然後裝入箱籠,命兩個副将一千精兵護送劉璋等人當天就離開成都。

     劉璋是個無用的人,但也很想得開。

    此番見漢軍為他裝車,熱淚又止不住汩汩而下。

    失去了整個西川,他以為是天意,并不過分傷心。

    可現在要離開成都,卻倍感悲痛起來,畢竟生在此地,在此度過了數十年春秋,蓦然要去人生地陌的公安,正不知那裡是好還是壞。

    孔明這樣安排是否有點苛刻?其實不然。

    按封建社會的制度來說,新君立,舊君亡。

    就因為他們是同宗弟兄,所以孔明格外開恩,非但不殺,而且對他的一切都有保障,稱得上是仁至義盡。

    畢竟是五十四州之主,府中金帛财物難以勝數,從上午一直搬到黃昏,總算全部裝載上車,府前排成了一條長長的車龍,重新檢點編成次序,劉備率百官送他出了成都。

    劉璋去了公安以後,并不為人注目,倒是養尊處優,十分清閑,少了不少麻煩事,年過百歲,尚然健在。

    此話不提。

     西川是個豐腴之地,出産富饒,尤其人才出衆,是别處無法比拟的。

    孔明見堂上來拜賀的蜀中文武甚多,唯黃權閉門不出。

    一日,劉備與孔明親自登門相請,黃權托病不見。

    衆将忿怒,都說将他殺掉算了。

    孔明立即傳令道;&ldquo如有加害黃權者,滅其三族!&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