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辟蹊徑孔明暗渡陰平 奏捷報劉備又取綿竹
關燈
小
中
大
悔恨當初不聽大臣的規勸,以緻黃權落牙、王累墜死、李恢出走。
心想,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誰想到像劉備這樣的人也會陽奉陰違,口是心非,假借助蜀之名,實施侵吞同宗之地,人心難測啊!要是當初聽了張任的話,就不至于會有今天這個下場了,悔恨莫及啊!&hellip&hellip正想着,忽見漢營中飛馬趕來一将,到城河邊扣馬架槍,正不知何許人物。
來将卻是馬超。
他擡頭向上呼道:&ldquo請劉季玉答話。
&rdquo 劉璋忙應道:&ldquo孤便是。
将軍何許人也?&rdquo &ldquo馬超便是,在此有禮!&rdquo 劉璋這才知道他就是西涼錦馬超,果然長得一表人材,氣宇軒昂。
心想,我求張魯助我一臂之力,曾經許下割地相酬為願,當時你提兵攻打葭萌關,怎麼又降了劉備,反而來打我了呢?真是不可思議。
便問道:&ldquo政甯王命汝助孤,緣何反提兵至此攻我?&rdquo 馬超在馬上以鞭指着說道:&ldquo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松饞言,反欲害我。
超與劉皇叔本有叔侄之誼,今已歸降大漢。
如今西川已傾,區區益州已在漢軍掌握之中,公可納士拜降,免緻同室操戈,生靈受苦。
如或執迷不悟,吾先攻城矣!&rdquo 劉璋想,本來我還可以憑借東川來挽回敗局,可被你馬超一降漢,這最後的一點希望也破裂了。
還說什麼免緻同室操戈,是誰在同室操戈呀!劉備足足打了西川三年,還虧他說得出這種話來,自欺欺人到了何等地步!我倒要看看宗兄劉備有什麼面目來攻城。
劉璋被馬超的話氣得面如土色,差點氣倒在地。
便對兩旁道:&ldquo衆位,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如開門投降,以救滿城百姓。
&rdquo 從中有那忠臣道:&ldquo城中尚有數萬兵甲,錢帛糧草足支一年,緣何便降?&rdquo 劉璋黯然道:&ldquo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之罪,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rdquo 悲怆之言,兩旁聞之皆墜淚。
忽一人進言道:&ldquo主公之言,正合天意。
&rdquo衆人視之,乃谯周也。
谯周道:&ldquo某夜觀乾象,見群星聚于蜀郡,其大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
況一載之前,小兒謠雲:&lsquo若要吃新飯,須得先主來。
&rsquo此乃預兆。
不可逆天道。
&rdquo 谯周此人素曉天文,劉璋将信将疑。
一旁蔣琬道:&ldquo主公,劉備入川已有三載,決不肯輕意退兵,不若勸其與主公共守西川。
琬願與谯老共往漢營說之。
&rdquo 一個說天要亡川,一個又說以平半均分為好,此時的劉璋方寸大亂,本來就是個沒主意的人,更是不知所措。
暗想,原先求救于張魯時也曾以半蜀相許,要是劉備肯與我各守半個西川,那就是萬幸之事了。
劉璋不得已應允道:&ldquo璋若有半川之地,願已足矣。
費心二位先生往漢營一走,吾親聆佳音。
&rdquo 谯周、蔣琬二人上馬出了城關,過吊橋,回頭見城門已閉吊橋高扯,一座京都顯得陰森悲涼,是有些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樣子,二人直往漢營而去。
無多片刻,二人又踅回道:&ldquo主公,下官等已拜見皇叔,皇叔雖允,衆将不平,非取成都不可。
下官特來複命。
&rdquo 劉璋想,漢兵漢将打了三年,即将就可以圓滿成功了,他們豈肯就此罷休,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便對關外說:&ldquo二位先生進城再作别論。
&rdquo 谯周、蔣琬向上拱手道:&ldquo主公,實不相瞞,我等已是大漢之人,今日特來告辭。
去也!&rdquo說罷,二人圈馬又向漢營馳去。
劉璋雖然是個昏庸之君,但這一點他也看得很清楚,知道他們借了勸說之名逃出成都。
暗想,樹倒猢狲散,西蜀将傾,人心離散,要想阻攔也是沒用的,隻有看他們的良心如何了。
其實,正如劉璋所料,谯、蔣二人根本未到漢營,隻是到了郊野溜達了一會回來推托幾句,現在才是真的去漢營。
二人到漢營下馬,早有小卒傳話相請,來到大帳,拜見了劉備和孔明,一叙谒慕之情。
劉備一見蔣琬,立即想起六年前兵敗長坂坡時,蔣琬當時正是當陽縣的知縣,特地送糧與我,雖說從未會面,早已結好在前;今日相見之下,劉備稱謝不已,頗有一見如故之意。
谯周素曉天文,年已六旬,然精神健旺,紅光煥發。
其實他的壽命很長,活了一百多歲,到劉禅亡川,他還活在人世。
叙話之間,衆将紛紛要求出兵攻城,早日平定西川。
劉備便問計于孔明,孔明不語,便說道:&ldquo各位,備與季玉乃是同宗弟兄,不忍以刀兵相加;吾弟一日不獻,劉備一日不取,衆将不得妄動兵革。
&rdquo 劉備對劉璋心存憐憫,畢竟是同宗弟兄,不能相逼過甚,何況是以強淩弱,恐被世人所笑。
他想,既然已經三年打下來了,目前隻有成都還沒奪下,那就再等他半年一載的,複興漢業也不是我劉備一個人的事情,想必他也會考慮到這一點。
因為大家都是漢高祖之後,不是真正的敵人,誰來一統漢家江山要看各人的本領,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亂殺一人。
劉備是這麼想的,也要這樣做,文武當然不敢違拗,孔明早已窺測出了他的心思,所以也不必多說。
可從三月底到五月初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劉璋緊閉城門,面都不露一露。
忽一日有人來報成都南門城外來了一彪人馬,足有五萬之衆,都光着腳,手中皆是長戟和兩頭叉,耳朵上都有環子,正不知何處來的人馬。
&ldquo鎮守在五溪,惱恨者孟獲。
孤乃沙漠王也!聞得西蜀喪師辱國,萬分危急。
孤與西蜀久為唇齒,今日到此,特來相助也!&rdquo來将騎着一頭高大的青鬃馬,手執百斤重的一柄家夥,名為鐵方镋。
此人立平地約有一丈左右,一身鐵盔鐵甲,長一頭黃發黃須,生一對黃眼黃珠,相貌粗野,甚是可怕。
此人是南蠻五溪國沙漠王。
甫蠻大小有十多個邦,其中實力最強的要數孟獲,曆年來各邦都被他征服,因此都稱孟獲為蠻王。
但沙漠王與他不睦,時有争端,動辄興兵,總以敗北而告終,心裡雖然怨恨,可是力不從心,無處消氣。
建安十六年張任平變,将蠻王孟獲趕過了泸江,平息了邊亂,沙漠王暗暗稱快,常與西川交往。
如今聞得劉璋被困,西川危在旦夕,特地引兵趕來成都,欲解西川之圍。
報告漢軍在北門駐紮,便命大軍開赴北門與漢軍對陣,同時送信入城,要劉璋放心。
劉璋聽得沙漠王親率大軍來救,似溺水者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驚喜萬分,遙向北面叩拜不已,将西川的安危寄托在沙漠王的身上。
漢營上的小卒見城旁轉出一隊蠻兵,裝束異樣,便立即報上大帳:&ldquo禀軍師,城關外轉出數萬番兵,乃是南蠻沙漠王親率,現已紮下營寨,請軍師定奪!&rdquo 孔明想,漢軍入川,南蠻軍隊早晚要蠢蠢欲動,這是料想中的事情,本來打算平了西川再征南蠻,今日他們倒找上門來了,那也好,先平了這幫蠻兵再取成都也一樣。
要是不征服這幫番兵,今後就無法北伐。
想到這兒,孔明當即發号施令。
正是: 繞蜀三匝未議戰,令蠻片刻便開兵。
欲知下情,且看下回分解。
心想,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誰想到像劉備這樣的人也會陽奉陰違,口是心非,假借助蜀之名,實施侵吞同宗之地,人心難測啊!要是當初聽了張任的話,就不至于會有今天這個下場了,悔恨莫及啊!&hellip&hellip正想着,忽見漢營中飛馬趕來一将,到城河邊扣馬架槍,正不知何許人物。
來将卻是馬超。
他擡頭向上呼道:&ldquo請劉季玉答話。
&rdquo 劉璋忙應道:&ldquo孤便是。
将軍何許人也?&rdquo &ldquo馬超便是,在此有禮!&rdquo 劉璋這才知道他就是西涼錦馬超,果然長得一表人材,氣宇軒昂。
心想,我求張魯助我一臂之力,曾經許下割地相酬為願,當時你提兵攻打葭萌關,怎麼又降了劉備,反而來打我了呢?真是不可思議。
便問道:&ldquo政甯王命汝助孤,緣何反提兵至此攻我?&rdquo 馬超在馬上以鞭指着說道:&ldquo吾本領張魯兵來救益州,誰想張魯聽信楊松饞言,反欲害我。
超與劉皇叔本有叔侄之誼,今已歸降大漢。
如今西川已傾,區區益州已在漢軍掌握之中,公可納士拜降,免緻同室操戈,生靈受苦。
如或執迷不悟,吾先攻城矣!&rdquo 劉璋想,本來我還可以憑借東川來挽回敗局,可被你馬超一降漢,這最後的一點希望也破裂了。
還說什麼免緻同室操戈,是誰在同室操戈呀!劉備足足打了西川三年,還虧他說得出這種話來,自欺欺人到了何等地步!我倒要看看宗兄劉備有什麼面目來攻城。
劉璋被馬超的話氣得面如土色,差點氣倒在地。
便對兩旁道:&ldquo衆位,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如開門投降,以救滿城百姓。
&rdquo 從中有那忠臣道:&ldquo城中尚有數萬兵甲,錢帛糧草足支一年,緣何便降?&rdquo 劉璋黯然道:&ldquo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攻戰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之罪,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
&rdquo 悲怆之言,兩旁聞之皆墜淚。
忽一人進言道:&ldquo主公之言,正合天意。
&rdquo衆人視之,乃谯周也。
谯周道:&ldquo某夜觀乾象,見群星聚于蜀郡,其大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
況一載之前,小兒謠雲:&lsquo若要吃新飯,須得先主來。
&rsquo此乃預兆。
不可逆天道。
&rdquo 谯周此人素曉天文,劉璋将信将疑。
一旁蔣琬道:&ldquo主公,劉備入川已有三載,決不肯輕意退兵,不若勸其與主公共守西川。
琬願與谯老共往漢營說之。
&rdquo 一個說天要亡川,一個又說以平半均分為好,此時的劉璋方寸大亂,本來就是個沒主意的人,更是不知所措。
暗想,原先求救于張魯時也曾以半蜀相許,要是劉備肯與我各守半個西川,那就是萬幸之事了。
劉璋不得已應允道:&ldquo璋若有半川之地,願已足矣。
費心二位先生往漢營一走,吾親聆佳音。
&rdquo 谯周、蔣琬二人上馬出了城關,過吊橋,回頭見城門已閉吊橋高扯,一座京都顯得陰森悲涼,是有些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樣子,二人直往漢營而去。
無多片刻,二人又踅回道:&ldquo主公,下官等已拜見皇叔,皇叔雖允,衆将不平,非取成都不可。
下官特來複命。
&rdquo 劉璋想,漢兵漢将打了三年,即将就可以圓滿成功了,他們豈肯就此罷休,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便對關外說:&ldquo二位先生進城再作别論。
&rdquo 谯周、蔣琬向上拱手道:&ldquo主公,實不相瞞,我等已是大漢之人,今日特來告辭。
去也!&rdquo說罷,二人圈馬又向漢營馳去。
劉璋雖然是個昏庸之君,但這一點他也看得很清楚,知道他們借了勸說之名逃出成都。
暗想,樹倒猢狲散,西蜀将傾,人心離散,要想阻攔也是沒用的,隻有看他們的良心如何了。
其實,正如劉璋所料,谯、蔣二人根本未到漢營,隻是到了郊野溜達了一會回來推托幾句,現在才是真的去漢營。
二人到漢營下馬,早有小卒傳話相請,來到大帳,拜見了劉備和孔明,一叙谒慕之情。
劉備一見蔣琬,立即想起六年前兵敗長坂坡時,蔣琬當時正是當陽縣的知縣,特地送糧與我,雖說從未會面,早已結好在前;今日相見之下,劉備稱謝不已,頗有一見如故之意。
谯周素曉天文,年已六旬,然精神健旺,紅光煥發。
其實他的壽命很長,活了一百多歲,到劉禅亡川,他還活在人世。
叙話之間,衆将紛紛要求出兵攻城,早日平定西川。
劉備便問計于孔明,孔明不語,便說道:&ldquo各位,備與季玉乃是同宗弟兄,不忍以刀兵相加;吾弟一日不獻,劉備一日不取,衆将不得妄動兵革。
&rdquo 劉備對劉璋心存憐憫,畢竟是同宗弟兄,不能相逼過甚,何況是以強淩弱,恐被世人所笑。
他想,既然已經三年打下來了,目前隻有成都還沒奪下,那就再等他半年一載的,複興漢業也不是我劉備一個人的事情,想必他也會考慮到這一點。
因為大家都是漢高祖之後,不是真正的敵人,誰來一統漢家江山要看各人的本領,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亂殺一人。
劉備是這麼想的,也要這樣做,文武當然不敢違拗,孔明早已窺測出了他的心思,所以也不必多說。
可從三月底到五月初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劉璋緊閉城門,面都不露一露。
忽一日有人來報成都南門城外來了一彪人馬,足有五萬之衆,都光着腳,手中皆是長戟和兩頭叉,耳朵上都有環子,正不知何處來的人馬。
&ldquo鎮守在五溪,惱恨者孟獲。
孤乃沙漠王也!聞得西蜀喪師辱國,萬分危急。
孤與西蜀久為唇齒,今日到此,特來相助也!&rdquo來将騎着一頭高大的青鬃馬,手執百斤重的一柄家夥,名為鐵方镋。
此人立平地約有一丈左右,一身鐵盔鐵甲,長一頭黃發黃須,生一對黃眼黃珠,相貌粗野,甚是可怕。
此人是南蠻五溪國沙漠王。
甫蠻大小有十多個邦,其中實力最強的要數孟獲,曆年來各邦都被他征服,因此都稱孟獲為蠻王。
但沙漠王與他不睦,時有争端,動辄興兵,總以敗北而告終,心裡雖然怨恨,可是力不從心,無處消氣。
建安十六年張任平變,将蠻王孟獲趕過了泸江,平息了邊亂,沙漠王暗暗稱快,常與西川交往。
如今聞得劉璋被困,西川危在旦夕,特地引兵趕來成都,欲解西川之圍。
報告漢軍在北門駐紮,便命大軍開赴北門與漢軍對陣,同時送信入城,要劉璋放心。
劉璋聽得沙漠王親率大軍來救,似溺水者撈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驚喜萬分,遙向北面叩拜不已,将西川的安危寄托在沙漠王的身上。
漢營上的小卒見城旁轉出一隊蠻兵,裝束異樣,便立即報上大帳:&ldquo禀軍師,城關外轉出數萬番兵,乃是南蠻沙漠王親率,現已紮下營寨,請軍師定奪!&rdquo 孔明想,漢軍入川,南蠻軍隊早晚要蠢蠢欲動,這是料想中的事情,本來打算平了西川再征南蠻,今日他們倒找上門來了,那也好,先平了這幫蠻兵再取成都也一樣。
要是不征服這幫番兵,今後就無法北伐。
想到這兒,孔明當即發号施令。
正是: 繞蜀三匝未議戰,令蠻片刻便開兵。
欲知下情,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