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舉燈火馬超夜戰張飛 懸牌照孔明暗賂楊松
關燈
小
中
大
苞放在眼裡,十分鄙視地瞥了一眼說道:&ldquo小黑臉,量爾有多大能耐,隻管射來!&rdquo
&ldquo小馬仔細了!&rdquo張苞摘弓在手,扣箭上弦,劈對馬超,略一抖動,&ldquo當&rdquo的一聲,果真是弓開如滿月,箭去似流星,直飛而去。
馬超見他這副架勢,料他射不出好箭,放心壯膽等候。
聽得弦聲響,暗思,這黑臉必定也是效學黃忠之法,虛開一弓,騙我上當,不必理會。
豈知張苞的箭恰是與黃忠不同,說射就射,半點不假,見他坐在馬上一動不動,活像一個箭靶子,弦聲響,箭已到,&ldquo紮!&rdquo不偏不倚,正中盔上紅纓,不淺不深,不輕不重,箭頭剛穿進紅纓,便已停住不動了,箭杆後面的一段就架在頭盔上。
馬超擡眼向上一看,箭羽就在額頭之上,好不驚怕,想不到張苞也具有這些本領,忙架槍從盔纓上取下狼牙,不知如何是好。
張苞見狀,回馬對後面說道:&ldquo小馬,來來來,朝老張後腦射來!&rdquo 馬超想,這黑臉真是個呆子,從來沒有叫别人射自己的道理,但再轉念一想,剛才暗算黃忠尚且不能成功,如今他的箭法若與黃忠相比可謂昆仲也,明要我射他,怎麼可能射中他呢!便答道:&ldquo黑臉自回,馬超不願暗箭傷人!&rdquo &ldquo小馬聽了,老張叫爾射便不是暗箭,爾隻管放心便是了!&rdquo 馬超想,本來戰場之上都是仇敵,定要戰個你死我活方可罷休。
隻因明白你箭法高妙,未必能将爾射死,故而沒有必要再生禍端,現在你硬要我射,那又有什麼可客氣的,即使射不中也無礙大局,何不回敬他一箭呢?馬超從腰間取下硬弓一張,對準張苞的坐騎故作瞄準之狀,以造成張苞的錯覺,忽然一擡手,直射他的後腦。
張苞開始也以為他要射馬,忽見他硬弓一擡,已知射馬是假,射人是真,身體一側,瞅準來箭的高度,略一張嘴,又一咬牙,便将狼牙咬在嘴裡。
引得旗門又是掌聲雷動。
張苞立即取下羽箭,圈馬怒責道:&ldquo小子馬超,膽敢暗傷老張,豈能容忍于你!&rdquo &ldquo黑臉,言出如山,豈可翻悔!&rdquo &ldquo嘿&hellip&hellip小馬不失信義,是個大丈夫,老張且讓爾活一箭,不過還得看一看老張的手段!&rdquo張苞興趣正濃,不肯就還,還算施展一點本領,暗思道,我的箭術遠不止此,就這樣回去根本看不出我到底有多大功底,再露一手給大家看看。
正這麼想着,天空中飛來一排大雁,數十隻大雁成雙成對排成&ldquo人&rdquo字形,張苞見之大喜。
大雁被人稱作五常鳥,據說它在人家屋後築巢以後,臨行之時總要留下一窩鳥卵,以作感謝之意,這就是仁;同類之間和睦相處,從不争鬥,這是義;雌雄配偶,不論雌死或雄亡,留下的再不覓偶,直至終身,這是禮;夜鳥歸巢,皆是一雌一雄交頸而眠,而且還有孤雁為之哨夜,一旦遇上險情,孤雁便急鳴為号,群雁就一哄而起,這就是智。
當然,有經驗的獵人夜晚捕捉它們時也有一套方法,知道這裡有雁,就在附近放一把火,然後再熄滅,孤雁見到火光就會刮刮亂叫,向酣睡的群雁發出信号,群雁從睡夢中被驚醒,便一哄而起,等四周寂靜無聲,漆黑一片,便又回進安樂窩憩息,幾次三番,群雁便以為值哨的孤雁在肆意胡鬧了,就群起而攻之,将報信的孤雁啄得非死即傷,或者驅逐出群。
剩下的孤雁即使見到一閃即逝的火光,也不敢貿然報警了。
人們就利用大雁的這種麻痹,輕易可以将它們一網打盡。
群雁夏天往北,冬天向南,從來不誤季節,就是信。
故而人們稱大雁為五常鳥。
張苞暗暗高興這機會來得及時,指着天空白旗門下的人大聲嚷道:&ldquo衆位且看,老張一箭射雙鳥,無一隻死掉!&rdquo說完,便挽弓搭箭。
漢軍旗門頓然鼎沸起來,上至劉備、孔明,下至馬弁走卒,都大感驚詫。
都在想,一箭射雙鳥已是犯難之極,至于射中了不死,這倒從未見過,甚至生了耳朵還沒有聽到過,連張飛也不敢相信他的話是真的。
說時遲,當時快,當大雁飛臨頭頂的時候,張苞&ldquo嗖&rdquo地放了一箭,說也奇怪,這支箭到了上面就打起橫來,正巧落在一對大雁當中。
早已說過,大雁是懂一點禮儀的,見到下面升上來的箭,以為在射對方,大家都為了不傷對方,便各銜一頭,雙雙振翅而飛,旗門下無不為此壯觀而喝彩。
忽然,張苞大聲叫道:&ldquo啊呀,不好了,老子的狼牙被大雁銜去,這便如何是好?&rdquo 見張苞急成這個樣子,大家也為他急起來,但誰有這麼大的本事可以取下這支箭呢!&ldquo這便如何是好!這便如何是好?&rdquo衆人七嘴八舌隻得看着南飛的大雁,可就是想不出一個可行之法來。
張苞見大家也真的為他在着急,差一點要笑出聲來,能射這麼漂亮的箭,還會取不下來麼,這不過是故弄玄虛而已。
張苞故意喧嚷道:&ldquo大雁将去,狼牙難回,哪位将軍相助則個!&rdquo張苞嘴上說着,眼睛卻看着衆将,意思是沒一個人可以取下此箭,還得我再顯一番手段。
這番話分明是在挑戰,旗門下這許多名将,豈會無一人勝過他!老将黃忠早知他在顯能,到底箭術還要高一籌,見他裝模作樣到這般地步,不能不施展一下精湛箭法。
就在衆人都在看天時,黃忠輕取弓箭,張弓便射,&ldquo嗖--&rdquo似飛而去。
人老藝精,畢竟功底深,此箭單往二雁之間一插,&ldquo紮&rdquo的一下射中原先打橫的那支箭杆上,竟然釘在一起。
緩緩飛行的大雁沒料到後面會飄來一箭撞在這支箭上,吓得&ldquo哇&rdquo的大叫一聲,撲騰着翅膀騰空而起,将其他的大雁也驚得亂飛起來,一哄而散。
兩支箭從空而降,其形&ldquo十&rdquo字不出頭,&ldquo丁&rdquo字少一鈎,雙雙飄落在地。
兩軍旗門見之無不嘩聲動地。
列國時養由基的神箭也不過如此,想不到黃忠竟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真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漢軍撿得兩支箭回到旗門呈上道:&ldquo老将軍,雕翎在此!&rdquo 黃忠自然也很得意,接過兩支箭,就将自己的一支插入飛羽袋中,便要将那一支送與張苞,卻見小憨神色肅然,大不如剛才那般歡悅氣色,而且呆呆地側坐着身子,不知在思想些什麼。
黃忠想,我這一箭傷了他的心,肯定在生我的氣,倒不如再
馬超見他這副架勢,料他射不出好箭,放心壯膽等候。
聽得弦聲響,暗思,這黑臉必定也是效學黃忠之法,虛開一弓,騙我上當,不必理會。
豈知張苞的箭恰是與黃忠不同,說射就射,半點不假,見他坐在馬上一動不動,活像一個箭靶子,弦聲響,箭已到,&ldquo紮!&rdquo不偏不倚,正中盔上紅纓,不淺不深,不輕不重,箭頭剛穿進紅纓,便已停住不動了,箭杆後面的一段就架在頭盔上。
馬超擡眼向上一看,箭羽就在額頭之上,好不驚怕,想不到張苞也具有這些本領,忙架槍從盔纓上取下狼牙,不知如何是好。
張苞見狀,回馬對後面說道:&ldquo小馬,來來來,朝老張後腦射來!&rdquo 馬超想,這黑臉真是個呆子,從來沒有叫别人射自己的道理,但再轉念一想,剛才暗算黃忠尚且不能成功,如今他的箭法若與黃忠相比可謂昆仲也,明要我射他,怎麼可能射中他呢!便答道:&ldquo黑臉自回,馬超不願暗箭傷人!&rdquo &ldquo小馬聽了,老張叫爾射便不是暗箭,爾隻管放心便是了!&rdquo 馬超想,本來戰場之上都是仇敵,定要戰個你死我活方可罷休。
隻因明白你箭法高妙,未必能将爾射死,故而沒有必要再生禍端,現在你硬要我射,那又有什麼可客氣的,即使射不中也無礙大局,何不回敬他一箭呢?馬超從腰間取下硬弓一張,對準張苞的坐騎故作瞄準之狀,以造成張苞的錯覺,忽然一擡手,直射他的後腦。
張苞開始也以為他要射馬,忽見他硬弓一擡,已知射馬是假,射人是真,身體一側,瞅準來箭的高度,略一張嘴,又一咬牙,便将狼牙咬在嘴裡。
引得旗門又是掌聲雷動。
張苞立即取下羽箭,圈馬怒責道:&ldquo小子馬超,膽敢暗傷老張,豈能容忍于你!&rdquo &ldquo黑臉,言出如山,豈可翻悔!&rdquo &ldquo嘿&hellip&hellip小馬不失信義,是個大丈夫,老張且讓爾活一箭,不過還得看一看老張的手段!&rdquo張苞興趣正濃,不肯就還,還算施展一點本領,暗思道,我的箭術遠不止此,就這樣回去根本看不出我到底有多大功底,再露一手給大家看看。
正這麼想着,天空中飛來一排大雁,數十隻大雁成雙成對排成&ldquo人&rdquo字形,張苞見之大喜。
大雁被人稱作五常鳥,據說它在人家屋後築巢以後,臨行之時總要留下一窩鳥卵,以作感謝之意,這就是仁;同類之間和睦相處,從不争鬥,這是義;雌雄配偶,不論雌死或雄亡,留下的再不覓偶,直至終身,這是禮;夜鳥歸巢,皆是一雌一雄交頸而眠,而且還有孤雁為之哨夜,一旦遇上險情,孤雁便急鳴為号,群雁就一哄而起,這就是智。
當然,有經驗的獵人夜晚捕捉它們時也有一套方法,知道這裡有雁,就在附近放一把火,然後再熄滅,孤雁見到火光就會刮刮亂叫,向酣睡的群雁發出信号,群雁從睡夢中被驚醒,便一哄而起,等四周寂靜無聲,漆黑一片,便又回進安樂窩憩息,幾次三番,群雁便以為值哨的孤雁在肆意胡鬧了,就群起而攻之,将報信的孤雁啄得非死即傷,或者驅逐出群。
剩下的孤雁即使見到一閃即逝的火光,也不敢貿然報警了。
人們就利用大雁的這種麻痹,輕易可以将它們一網打盡。
群雁夏天往北,冬天向南,從來不誤季節,就是信。
故而人們稱大雁為五常鳥。
張苞暗暗高興這機會來得及時,指着天空白旗門下的人大聲嚷道:&ldquo衆位且看,老張一箭射雙鳥,無一隻死掉!&rdquo說完,便挽弓搭箭。
漢軍旗門頓然鼎沸起來,上至劉備、孔明,下至馬弁走卒,都大感驚詫。
都在想,一箭射雙鳥已是犯難之極,至于射中了不死,這倒從未見過,甚至生了耳朵還沒有聽到過,連張飛也不敢相信他的話是真的。
說時遲,當時快,當大雁飛臨頭頂的時候,張苞&ldquo嗖&rdquo地放了一箭,說也奇怪,這支箭到了上面就打起橫來,正巧落在一對大雁當中。
早已說過,大雁是懂一點禮儀的,見到下面升上來的箭,以為在射對方,大家都為了不傷對方,便各銜一頭,雙雙振翅而飛,旗門下無不為此壯觀而喝彩。
忽然,張苞大聲叫道:&ldquo啊呀,不好了,老子的狼牙被大雁銜去,這便如何是好?&rdquo 見張苞急成這個樣子,大家也為他急起來,但誰有這麼大的本事可以取下這支箭呢!&ldquo這便如何是好!這便如何是好?&rdquo衆人七嘴八舌隻得看着南飛的大雁,可就是想不出一個可行之法來。
張苞見大家也真的為他在着急,差一點要笑出聲來,能射這麼漂亮的箭,還會取不下來麼,這不過是故弄玄虛而已。
張苞故意喧嚷道:&ldquo大雁将去,狼牙難回,哪位将軍相助則個!&rdquo張苞嘴上說着,眼睛卻看着衆将,意思是沒一個人可以取下此箭,還得我再顯一番手段。
這番話分明是在挑戰,旗門下這許多名将,豈會無一人勝過他!老将黃忠早知他在顯能,到底箭術還要高一籌,見他裝模作樣到這般地步,不能不施展一下精湛箭法。
就在衆人都在看天時,黃忠輕取弓箭,張弓便射,&ldquo嗖--&rdquo似飛而去。
人老藝精,畢竟功底深,此箭單往二雁之間一插,&ldquo紮&rdquo的一下射中原先打橫的那支箭杆上,竟然釘在一起。
緩緩飛行的大雁沒料到後面會飄來一箭撞在這支箭上,吓得&ldquo哇&rdquo的大叫一聲,撲騰着翅膀騰空而起,将其他的大雁也驚得亂飛起來,一哄而散。
兩支箭從空而降,其形&ldquo十&rdquo字不出頭,&ldquo丁&rdquo字少一鈎,雙雙飄落在地。
兩軍旗門見之無不嘩聲動地。
列國時養由基的神箭也不過如此,想不到黃忠竟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真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漢軍撿得兩支箭回到旗門呈上道:&ldquo老将軍,雕翎在此!&rdquo 黃忠自然也很得意,接過兩支箭,就将自己的一支插入飛羽袋中,便要将那一支送與張苞,卻見小憨神色肅然,大不如剛才那般歡悅氣色,而且呆呆地側坐着身子,不知在思想些什麼。
黃忠想,我這一箭傷了他的心,肯定在生我的氣,倒不如再